关于国有涉旅企业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r——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r——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王恒;王晓宇【摘要】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旅顺口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旅顺口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构筑产品体系、完善设施配套、设计旅游线路等方面.【期刊名称】《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7页(P51-57)【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作者】王恒;王晓宇【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5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3近40年来,中国旅游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1],并持续着不断上升的趋势,旅游已从传统观念中的奢侈品向着更加大众化的日用品方向发展,正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符合当今“大众旅游”的趋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封闭式小旅游而更加渴望开放型的“旅游+”模式,特别是如何能够带动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已成为业内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2017年5月,大连旅顺口区完成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工作,争取2年内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鉴于此,本研究从旅顺口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际出发,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探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思路,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相关研究概述2016年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浅析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构建

资源评价
值 过于注重 。《 国标 》 的注重 的是旅游资源本 身
的价值 , 对旅 游资源所处环境 的评价并未 涉及 ; ( 2 )旅游资源 的竞争力和 比较 优势未能得 到体
现。 《 国标》 中的评 价因子 , 对旅游资源和其他区
域 同类型 资源的对 比评价没 有涉及 ,且 对旅游
旅游资源 的认 识、评价与开 发也要适应 新的要 求 ,过去 以观 光型旅游资源 为主的评 价方法与 体系已经暴露 出了一 一 些 弊端 。 所以 , 对旅游资源
多位性 的评价体 系。 在旅游 资源的整合评价 过程 中, 彼此搭配 、
标》对 于旅 游资源的评级 ,过于追求 全面 的价
值, 并不科学 。
耋 萋 援 组 内 基 窖 数 体 盈 系 厘 则 撩 掘 僚 旅 l 进 瓣 游 瓷 谖 资 源 涟 濠 潦 翼 开 市 特 繁 蛹 发 色 条 价 件 值 I } j
插 标选取
擂标体系
^ 帮方洼
l 专寡打分
三、 旅游资源综 合评价体 系的构建探究
( 一) 旅游 资源综 合评价的内容体系构建 通过对旅 游资源评价 的内涵与 现状 的分析
{ j l 型构 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极 萱确 定 指标} 9 1 } } 度 建立因鬻 攘 确立评 语集
组合 以及联 合各资源单体 ,基于资 源个体和环 境之 间的能动作用 的发挥 , 整合 、 集 中分散 的资
【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最具魅力的卖点。
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就是文化对自然的辉映与升华,文化赋予自然以生机和灵气。
有调查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出境游的三大动机之一。
在欧洲旅游的人当中,65%属文化旅游。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实践也表明,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间的竞争不是资源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一个旅游目的地,只有充分发掘融合当地特色文化,赋予旅游产品更多文化价值,发展才更具可持续性。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来琼游客与日俱增,对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愈显迫切。
一、XX发展文化旅游的自身条件(一)悠久独特的地方文化截至目前,XX已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130余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落笔洞人类史前文化遗址,证实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三亚繁衍生息。
殷周时代,黎族先民移入并定居于此,过着原始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大约到秦汉时代,陆续有汉人移入,定居于北部沿海地区,从事经商和农业、渔业生产;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XX设立珠崖、儋耳两郡;随后又经历了西汉至南北朝沿海局部开疆,隋唐宋元王朝环岛沿海开土,明清王朝由沿海向山区纵深拓展等阶段,历代在XX设城不绝。
目前全岛已知古建筑300余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27处。
其中现存的城墙和道路界限较完整的古城有儋州古城、崖州古城、定安古城、乐会古城、万安州城等。
XX自古也是贬谪流放之地,苏东坡、李德裕、李纲、赵鼎等一批名臣在此留下许多珍贵印记,久而久之形成琼崖“贬官文化”。
此外,从地理位置看,XX位于大陆与东南亚、南亚、西亚、西非、欧洲、大洋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是海上丝路的必经之地,长期以来人口流动频繁。
清乾隆后,岛上居民开始向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迁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批侨民回琼,外来文化在XX“登陆”并从沿海向岛内呈圈层式传播。
第八章 旅游资源整合

3.1.1气侯的适宜性评价
气侯对所有的户外旅游活动都有影响。 气侯要素中的温度、湿度会对旅游质量 产生影响。奥利弗提到用温度-湿度指 数和风寒指数来评价气侯对人体的影响。 THI=Td-0.55(1-RH)(Td-58) 式中,THI为温度-湿度指数值;Td为干 球温度;RH为空气的相对温度。
3.4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分 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征和开发状况可以把旅 游资源分为三类:
潜在旅游资源,是具有一定的游览、观赏
价值,但目前尚无力开发的潜在资源, 这类资源可以是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或者是独 特的吸引物;
现有的和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是
指已经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文社会旅游 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中所讲究的特色原则,就 是要求尽最大努力挖掘旅游资源的地 方特色,突出特色,吸引游客。
2.4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永续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可以重复使用 的特点。 与矿产、森林等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 发利用会不断减少不同,旅游产品是一 种无形产品。
旅游者付出一定的金钱所购买到的只是 一种经历感受,而不是旅游资源本身, 因此,从理论上讲,旅游可以长期甚至 是永远的重复使用下去。
此外,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半公共产品 属性以及产业相关性的特点,其开发应 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我们可以将旅游资源定义界定为: 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能产生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的
事物或无形的意境。
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对于旅游资源基本特征的概括,不同旅 游资源的专著都有所论述,且基本相同, 这里采用肖星等编写的《旅游资源与开 发》中的观点。
第三节 旅游资源整合机制与模式

2.合作组织 ⑴概念:是临时联盟的高级形态,是一种战略联盟, 往往在各自合作主体间形成了合作契约。 ⑵分类:①政府牵头,在区域间达成区域旅游合作 契约。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政府对资源的行政管 理与调配能力,使得旅游资源整合具备稳固的制 度保障。但是,这种合作契约多是意向性的文件, 能否长期有效履行还待进一步推进。②政府和几 个龙头企业牵头,在相关旅游企业或单位之间签 订契约,组成战略联盟。 3.企业集团
第三节 旅游资源整合机制 与模式
一、旅游资源整合机制
㈠旅游资源的空间共生性是整合的内动力 ⑴同类的旅游资源通常以竞争的形态存在,需要整 合协调、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如江南古镇 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如今呈现白热化,后经 不足。 ⑵异类旅游资源往往存在差异性,在内容上是天然 互补的,但通常风格不一,主题各异,如不加整 合,就难以突破。 ⑶天然共生性具有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客观上决 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实现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化效果。
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 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甘南---桑科草原
•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 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0公里,有 公路直通。 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 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 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 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 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 自然旅游景区。
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 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关城平 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平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寨外风光尽收眼 底。
旅游产业集聚理论

旅游产业集聚理论1 问题的提出从经验上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试图通过产业集聚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21 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工业国家逐渐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发达国家(地区)也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阶段,典型的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作为对外贸易和服务的龙头产业,在2009 年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以旅游资源为区域经济增长核心的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应对后工业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建立十个重点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工作安排,而福建、浙江、河北、辽宁等省份也不断进行尝试,但由于地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差异,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发挥。
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践比较,学术界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20 世纪末。
研究发现,旅游业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是十分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聚条件、产业竞争力强度分析[3,4],以及内部竞合关系和联系网络等方面[5,6]。
研究方法以立足于州甚至国家的案例分析为主,一般不涉及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基础理论研究。
比较而言,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几乎与国外保持同步,但在研究侧重点上存在一定差异。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旅游产业集聚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辩证关系上来分析旅游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7,8],并从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旅游产业集聚是什么[9]。
第二,旅游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尽管不同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但总体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内部和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0]。
第三,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测度研究。
中青旅重组方案

众邦公司情况介绍及增资募股方案一、众邦公司背景情况北京众邦网络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由招商银行控股的深圳市汇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招银投资公司)、世纪商务国际旅行社及部分公司管理层共同投资并设立的旅游网络公司。
招商银行作为公司的投资人,为公司产业整合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同时并授权公司为招行“一卡通”商务旅游服务功能的唯一指定推广机构。
众邦公司利用现代资讯技术、招商银行“一卡通”电子信用结算系统、“中国自游网”网站()和电话(800-810-5678)预订服务系统将民用航空公司航线网络、招商银行金融信用产品、各地域旅游资源和汽车租赁服务公司等核心资源进行最佳有效的链接,以招商银行“一卡通”持有客户为基础,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全方位便捷周到的服务为基础,提供新经济环境下个性化休闲旅游产品和商务旅行组合产品。
公司提供的旅游、旅行产品是航空公司航线的延伸,是银行金融信用产品的升级,是地域旅游资源跨区域的扩展,公司以“一卡通”、“一网通”、“e票通”,开创“一站式”旅游、旅行服务新路线、引领航空公司、信用消费发展新趋势。
公司的战略目标在于整合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二、众邦公司e票通产品概述众邦公司是传统旅行社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中国自游网”是众邦开展旅游业务的资讯和交易平台,e票通是其在经营中推出的在线旅游产品品牌。
北京众邦网络旅行社与传统旅行社不同之处的根本在于:通过网络技术部分实现传统旅游业务;与其它网络公司或网站的不同在于:专业从事旅游网络服务,以实现旅游电子商务为目的,提供给客户以轻松、自由、便捷、高效的旅行、游览。
(一)e票通产品定义1、e票通生成背景e票通概念的产生与我国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环境和旅行社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
(1) Internet的出现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在给旅游产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把传统的旅游业务与互联网相结合,不仅大大拓展了交易范围,有效的缩短了交易时间,降低了成本;更由于旅游的特性,使电子商务的实现成为可能,使专业化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成为实现赢利的最大潜在者。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有涉旅企业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对于实现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界定,通过综合分析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区外国有企业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经验,提出广西国有涉旅企业旅游资源整合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旅游业;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课题组,组长:管跃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广西南宁,530000;副组长:黄文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企业经济,广西南宁,530000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4)06-0062-0005
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显著特征。
当前,广西正处于努力实现“两个建成”的关键时期,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必须从新高度、新视野认识旅游业,不断增强现代旅游发展理念,通过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有效整合,提升旅游业综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