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的资源整合模式

合集下载

旅游城市整合营销策略

旅游城市整合营销策略

旅游城市整合营销策略旅游城市整合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统一的战略和方案,将城市的旅游资源、品牌形象、旅游产品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和渠道,综合推广城市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游客消费,提升城市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下面将提出一些旅游城市整合营销的策略。

1. 品牌塑造与宣传:建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做好品牌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展示城市旅游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通过形象Logo、口号、宣传片和海报等载体,传达城市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吸引力,树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

2. 旅游产品多元化:整合城市的旅游资源,打造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之旅,结合自然风光开发生态旅游,结合特色传统制作技艺开发体验之旅等。

通过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

3. 合作推广:与相关旅游企业、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城市旅游。

通过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互帮互利,共同宣传城市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与著名景区合作,推出联票优惠活动,与酒店合作提供入住优惠等。

通过合作推广,扩大营销覆盖面,增加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旅游活动策划:策划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例如,举办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展览等。

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增加城市旅游的亮点和吸引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5. 网络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网络营销。

通过建立官方旅游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旅游APP等,发布城市旅游信息,提供在线预订服务,开展网上营销和促销活动。

通过网络营销,扩大城市旅游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

6. 口碑营销:重视游客口碑和评价,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旅游环境、改善旅游设施等方式,让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口口相传,增加城市旅游的口碑效应。

7. 目标市场定位: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例如,针对家庭游客,提供儿童友好的旅游设施和活动;针对年轻游客,开发刺激型的体育旅游项目;针对文化爱好者,推出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线路等。

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应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包 括调查方法、数据采集、分析方
法等。
02
系统性原则
评价应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自然 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 避免单一因素评价的片面性。
04
可持续性原则
评价应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
完整性。
03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与重点
02 旅游资源的调查 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广泛
旅游资源在各地都有分布,包括自然景观、历 史遗迹、文化活动等。
类型多样
旅游资源包括山水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等多种类型。
特色突出
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
01
文献调查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旅游资 源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践意义
旅游资源整合的实践意义在于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有市场竞 争力的旅游产品或旅游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资源整合的挑战
发展趋势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个性 化、专业化、生态化、数字化等。其中 ,多元化和个性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专业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化 和数字化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问卷调查
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问卷,了解 他们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评价。
03
02
实地调查
到旅游资源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 获取第一手资料。
网络调查
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关于旅游资 源的图片、视频和评论等信息。
04
旅游资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 客观反映旅游资源的真实价值。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摘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注重整合旅游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通过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一、引言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文化,体验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位于中国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整合和开发这些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成为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特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皖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建筑、传统村落、历史遗址等。

2. 独特的地理环境:皖南地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脉、江河、湖泊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3. 民俗文化丰富:皖南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三、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1. 文化资源整合:通过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体系。

同时,注重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2. 旅游资源整合: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自然风光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开发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宣传推广: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宣传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推出精美旅游宣传册等方式,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四、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1. 实施效果:通过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该地区的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收入也不断提高。

2. 存在问题:然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仍面临一些问题。

第二节 旅游资源整合形式与内容

第二节  旅游资源整合形式与内容

2.常见的旅游资源的整合的方式 ㈠生态旅游资源整合 ⑴生态旅游共识:至今尚未统一,但是基本 共识有:①旅游地主要为生态环境良好、 文化气息浓厚的地区,特别是生态环境有 中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②旅游者、当地 居民、旅游经营者等环境意识很强③旅游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④旅游能为环保提 供资金⑤当地居民能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 并分享其经济利益⑥生态旅游对旅游者和 当地社区等能起到环境教育作用⑦生态旅 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梅 花 象 征 高 洁
⑵生态旅游的内容: ①内容整合——去伪存真 ②空间整合——功能分区 ③机制整合——社区参与
青松象征坚贞不屈
㈡节庆旅游资源整合 ⑴节庆旅游资源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 内对旅游产生吸引力,经开发规划后成为 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的各种节事 庆典活动的总和(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 典、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 化、体育活动等)。 ⑵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内容 ①产品体系的主体化 ②时间安排的序列化 ③空间布局的协调化
2.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的类型 ⑴跨行政区共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 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个同属于几个行政区的旅 游资源被认为的割裂,导致旅游资源价值不能充 分发挥。 当前主要的做法:行政区划拨重新配置、组建联合 管理机构、构建区间旅游通道、重组区域旅游产 品、旅游企业集约经营等。 ⑵旅游资源密集区空间整合 资源丰富地区,为政府和开发商所青睐。但是各个 景点的主管单位及开发商不同,难免形成各自为 政、独立发展的混乱局面,又由于所处地缘相近、 文化相亲、所以在开发时,难免形象主题趋同, 这一切都归于缺乏统筹整合。
在 闲 绡瘦 莫 , 池 透。 春 、 锦 阁 。泪 如 莫 书 。 桃痕 旧 、 难 山 花红 , 莫 托盟落 浥人 。 。 虽 ,鲛 空

旅游资源整合方案

旅游资源整合方案

国内
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现代旅游业,尤其 是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 从非经济产业到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各地分散、独立发展 到不同层次的地域协作、联合发展。目前,我国旅游正向资源整合共享 和市场互动的合作化发展道路迈进
(一)早期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
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可进入性的增强,面对中国巨大的旅游发展市场,世界 众多强国都争相进入中国旅游业试图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中国所处 的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正处于快速发展,不断扩张的阶段,周边如泰 国、韩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
经济产业大力支适持,应并国迅速内加竞强了争旅游的基需础设要施和服务水平方面的建
回前顾就我有国一区定域的(旅探游讨二资。)源就现整旅合游阶研资段究源旅的或发旅游展游资历业源史的联,国的合内整、学合组术建界研大早究旅在游20圈年的过程
中前献间合终空,资联,、间我料合其有结国并规实名构区不划是无体域多合处实系旅作于的,旅进地研的资的游方分状游入相究类源构资案散况资2继的型整建源的化。1源进领、合世等整自、整入域方的纪方合觉低合了包法形以面问阶水由旅括、式来提题段平各游旅动和,在出的。的地资游力内"了研然状大之源资机容很究而态旅间整源制多多基,,游的客整合整、样看本、自观合的合整,并法处大发地效发的合且。于市行说益展基模较但起场为很,绝时础式为总步、逐差大期和和注体阶大步,多甚。限途重看段产走的至目制径整来,业向这旅多前条等合,"了方2游为出件方思0的各面0资有现、面想2效地的年源始的旅。指果之文以整无文游该导和献资阶下质较源段,量我多整旅国合游,已各
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节庆开发模式研究(一)绿维创景

旅游节庆开发模式研究(一)绿维创景

旅游节庆开发模式研究(一)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节庆开发模式研究(一)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其中,将特色节庆做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要求发掘各地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

西双版纳泼水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潍坊风筝节……无论是地方性节庆,还是国际性节庆,旅游节庆活动热潮正席卷旅游市场,助阵旅游旺季。

据悉,借助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和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大、中、小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的普遍共识。

目前全国每年大约举办六千多个旅游节庆活动,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旅游者。

这些节庆活动是如何开发出来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绿维创景在系统研究国内现有旅游节庆活动的基础上,以节庆形式和节庆内容为切入点,总结出旅游节庆开发的四种经典模式。

图1:旅游节庆的开发模式模式一:经典回归型——“老壶装陈酒”经典回归型就是在保持地方传统节庆形式和内容不变的基础上,以体现地方风俗节庆的原真性为主,向旅游者展示其原有风貌。

此模式主要是针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节日或待开发旅游区特有的节庆活动,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异域风情。

例如藏历新年与汉区春节的大不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到西藏体验一把。

此种开发模式,节庆策划者并不需要对节庆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变,主要是保持传统节庆的“原汁原味”,通过对当地民俗节庆活动系统全面的调研,借助各种宣传策划活动,以传统活动的神秘感和个性化来吸引旅游者。

南京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对策

南京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对策

152 2012年7月
旅游经济 Tourism
都会,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南京目前举办的 许多节庆旅游,不管是梅花节还是其他节庆活动,过分追求商业利 益而忽视文化内涵,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主题的特色,对节庆立 意、文化内涵还缺乏深度的挖掘。 2.2 参与性和互动性不足
类型
节庆旅游名称
传统节庆旅节
江宁横溪西瓜节
江心洲葡萄节
现代节庆旅游
雨花石艺术节 老山森林节
时间
地点
2月 2~3月
5月
夫子庙 梅花山等 莫愁湖公园
5月
江宁横溪
7月
江心洲
9月
雨花台风景区
9 ~ 10 月
老山森林公园
高淳“固城湖”螃蟹节
9 ~ 10 月
高淳
灵谷桂花节 栖霞红枫节
性和互动性不足、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有竞争力的品牌、忽视营销与推广等。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主要包括
突出主题、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参与性和互动性,整合节庆旅游资源、打造南京节庆旅游品牌,注重营销和宣传等。
关键词:节庆旅游资源 整合 南京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152-03
公园、瞻园、王导谢安陈列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琵琶路一带。灯会期间游人如织,万灯齐明。灯 会上除了展示各式各样的彩灯,还展示剪纸、雕刻、绳结、皮影等南 京民间艺术。南京夫子庙灯会成为展示秦淮文化的载体,作为古老 金陵文明的再现舞台。
表1 南京节庆旅游
1 南京现有节庆旅游资源的概况 目前 对 于 节庆 旅 游 无 论 在 理 论 界 还 是实 践中尚未 取得 共

文化旅游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文化旅游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文化旅游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的新兴产业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要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所在。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基础。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分散且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挖掘。

例如,一些古老的村落可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以及民俗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未被外界所熟知。

通过深入调研和整合,可以将这些零散的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

在挖掘整合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不能仅仅局限于知名的历史遗迹或文化景点,那些鲜为人知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某些地区独特的民间传说、传统饮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亮点。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能够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如果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那么即使其文化内涵再丰富,也很难吸引大量游客。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加大投入,改善道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建设高品质的酒店和民宿。

同时,还要注重提升餐饮服务水平,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比如,在一些山区的文化旅游景点,可以修建盘山公路,改善景区内部的交通微循环;在古村落周边,可以建设与当地风格相融合的特色民宿,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

再者,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关键。

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产品。

比如,可以开展文化研学旅游,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组织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的庙会、歌圩等,让游客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旅游体验也是一种创新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研究
董观志杨凤影
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04CQBZ003)的部分成果[摘要] 节庆旅游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原则,提出了产品体系的主题化、时间安排的序列化、空间布局的协同化、活动内容的人文化等四种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操作框架。

[关键词] 区域旅游节庆活动整合模式
一、问题提出
节庆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经开发规划后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的各种节事庆典活动的总和(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典、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规模不一,在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且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以其独特的形象吸引大量区域内外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并产生效果不等的轰动效应。

可见,节庆旅游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对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相当薄弱,大部分论文都只是从局部的角度,如从节庆的市场运作、从节庆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形象整合的层面、从节庆活动要素的系统构架等角度探讨了节庆旅游开发的资源整合。

这些先行研究为我们探讨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这里所指的区域不是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或者一定的区位,而是根据节庆文化和旅游活动的相关性而类聚成的一个构架。

本文尝试在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同时还通过对我国节庆旅游开发中成功的事例的分析,从产品、时间、空间、文化等四个层面对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进行探讨。

二、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原则
1.注重节庆资源要素的协调性当节庆旅游资源与区域的旅游发展目标所要求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时,这些资源就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这一要求说明,节庆旅游的开发应有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区域旅游业相适应,那么,也就不能成为该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节庆资源就有待于进一步整合。

这种整合应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区域旅游未来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二是以区域旅游的现有主题为依据。

2.强化节庆产品功能的特色性只有区域的节庆资源是稀缺或独具特色的,才能形成节庆旅游的竞争优势,并由此保持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节庆资源独特性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区域传统的独有的节庆文化传承;二是区域通过挖掘开发出独特的节庆旅游活动。

3.形成节庆资源优势的持久性
区域在整合节庆资源时,应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下,加强保护和创造资源优势,并形成持久性趋势。

实践证明,只要区域保持节庆旅游的原生的独特风貌,给人以独特深刻的印象,留住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保住旅游市场,就能为区域节庆旅游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

4.把握节庆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只有围绕着节庆旅游的主题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增加新的活动项目,改进旧的活动项目,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整合并不是所有的节庆资源的整合,而是要按照整合的目的筛选整合的对象,有些节庆资源具有文化优势但是并不具有开发的市场价值,而有些节庆资源缺乏文化优势但具开发价值,对于节庆旅游的开发,其资源整合的客体是与节庆主题相融合的可以用于旅游开发的具有开发价值、市场价值的节庆文化资源。

节庆资源需要按照节庆活动的传统性、文化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进行灵活地整合。

三、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
整合就是有机地融为一体,英语单词为“integrate",意思是融为一体。

在进行节庆旅游开发时,要完成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并让它们能够和谐共存,关键是根据节庆旅游资源特点,对其文化价值给予不同的定位,优势互补,互为依托,让它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需求,减少它们间的替代关系而加强合作,这也是大旅游原则的集中体现。

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应从产品、时间、空间、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分类。

1.模式一:产品体系的主题化产品主题化是指以节庆旅游的鲜明主题为主线整合区域范围内的相关特性的旅游产品形成产品线。

按照“主题”整合一系列协调性良好的、内容衔接的、共同体现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有助于增强产品的特色,塑造旅游节庆活动在旅游者心中的鲜明的差异化形象,推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的发展,扩大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半径。

旅游节庆产品体系的主题化主要体现在项目的主题系列化和项目活动内容的系列化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围绕主题的项目系列化。

例如,三门峡市以“黄河文化”为
主题,推出 10 大旅游项目,如 " 黄河古文化游 "、“白天鹅之域”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活动,函谷演兵、黄河游、民俗风情游等系列活动,向南来北往的旅游者充分展示了三门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魅力,大大提高了该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方面是项目产品系列化。

例如,江苏给 2003烹饪王国游起了一个很漂亮的名字——“筷”意江苏。

江苏十三个城市在“筷”意江苏的基调上,推出了“江苏特色美食宴”以飨游客,如扬州红楼宴、淮安全鳝宴、苏州吴中第一宴、连云港的海鲜全席等十大苏菜名宴。

2.模式二:时间安排的序列化
旅游节庆活动与旅游地的静态资源物在整体旅游产品的构成上相辅相成,由于某些旅游资源本身的季节性,则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则为该地旅游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载体。

因而旅游地在策划旅游节庆活动时,应注意节庆活动在时间上的有效协调。

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要注意节庆活动举办时间上的衔贯性,将节庆活动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的各个时段之中,营造持续的旅游气氛。

第二是要注意某些节日本身的时段性,例如“钱塘江国际观潮节”、“慈溪杨梅节”、“香山红叶节”等由于本身所依托资源的时段性和最佳观赏期的特定性,决定了活动举办时间的限制性。

第三是要注意每次旅游节庆活动过程中活动项目安排的时段合理性和时间上的衔接性、均衡性。

根据每次节庆举办的侧重点,按照“扣人心弦的开幕——保持气氛——再起高潮——平缓进行——余味尚存的收尾”的气势起伏安排活动项目
3.模式三:空间布局的协同化
节庆举办地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在节庆旅游开发时,具有相关性文化的节庆举办地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构成一个统一的“节庆活动大餐”。

比如,洛阳的”唐文化”旅游可以与陕西的”大唐文化”旅游结合;商丘的”孔子文化”旅游可以与山东的”圣人游”结合。

在对区域的节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寻找区域内各节庆举办地的共同文化,依托共同的文化资源整合游离的节庆活动;二是要分清资源整合后的主次节庆产品,优选出“大餐”的主菜与配菜。

在对区域内的节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时可以借用“点-轴”开发模式来形成相对集中的节庆集群地。

这里可以将“点”理解为包括一到几个节庆活动的举办地,而“轴”则是联结各举办地的交通路线。

例如浙江海宁的国际钱江观潮节具有重要影响力,而萧山、杭州的观潮节相对影响较小,则可整合海宁、萧山及杭州三地的观潮资源,形成具有更大规模及影响力的国际观潮节。

4.模式四:活动内容的人文化
文化是节庆活动的灵魂,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越来越高。

在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时,要尽力挖掘本地区各种特色文化的内涵,发现新东西,开发体现当地文化的新项目。

四、结论
节庆旅游作为集中体现区域形象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旅游市场的“相对有限”性和旅游产品的替代性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保持节庆旅游的可持续优势。

只有根据区域的节庆产品开发情况,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应对问题——预知问题,因地制宜地定位节庆主体产品和主题形象,从而有效的规避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强化其独特性,并采取适当的模式加以优化整合,才能真正形成区域节庆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2003,5(18):26-34
[2]庄志民赵睿:系统视野中的上海节庆旅游资源开发[J],旅游科学,2000,(4):27
[3]杨继瑞:以市场机制来配置“办节”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4):34-35
[4]兰铁民:市场化运作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5
[5]盛红董玉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海岸工程,1999,18(2):47-52从节庆的可持续发展角度
[6]Getz,D.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M],New York: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1997
[7]邓明艳:培育节庆活动营销西部旅游目的地[J],旅游学刊,2002,17(6):32-35
[8]孙裕增:整合浙江会展资源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39(5):18-20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