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合集下载
选修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新人教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导学【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思考感悟】
上节我们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知识梳理】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①原因
②参战及借口
③影响
2、中国参战
3、俄国退出战争
①原因
②标志
【思维训练】
俄国为什么首先爆发了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大战采取了什么态度?对一战的结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德军在西线的进攻
①原因
②概况
2、协约国的反攻
①准备
②反攻
③结果
3、德国投降
①直接原因
②德国投降
时间
标志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形势
2、战略失误
3、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
【思维训练】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学后反思】
本课的主要问题有美国在一战后期参战的原因;一战德奥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等。
学习时,一要结合教材插图及材料,分析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了大战。
二可通过史料对比分析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
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
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
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道:“真
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
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 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美国的“中立”
【特别提醒】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 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 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 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的身 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 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能 再有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美国加入协约国和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均是 从本国利益出发,都使得协约国集团阵营发生重大变化,加速 了战争的进程。同时,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协约国的 力量影响不大。
答案:D
探究主题 探究目的
美国的对外政策
(1)知识层面:考查美国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目的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问题的能力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 放——包括德国人民在内,为大小各国的利益……而作战…… 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也不想 统治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 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点击进入WORD链接
谢谢观看!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 资源 和 人力 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 施里芬计划 ”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德国被拖入 两线 作战和 持久战 、 阵地战 的泥潭。
人教版选修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件

阿阿 尔尔 .弗 皮雷 安是爲让他当兵 I Didn't Raise My Boy to Be a Soldier
这首 诗抒 发了 美国 公众 的什 么愿 望?
但愿各国将未来的争端交付仲裁, 将刀剑和枪炮放置一边。 如果母亲们全都大声疾呼, 我养大儿子不是爲让他当兵, 今天便不会有战争和杀戮。 当一个母亲已家破人亡, 还有什麽胜利能使她高兴? 有什麽胜利能给她带回 她乐意称爲自己的一切? 让每一位母亲在今后岁月 用这样的话语回敬: 请记住,我的儿子属于我自己!
一、大战的第三阶段
1917~1918
1、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 ①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1917.4) 美与协约国接近 原因: 直接: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 影响: 增大协约国经、军实力; 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战争局势朝有利于协约国方面发展。 ②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1917.8)
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1914年10月11 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 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 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 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 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的原因:
1)美国与协约国利益接近 (经济联系+借贷关系) 2)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美国担心自己利益因 协约国实力削弱(美担心俄退出一战)而 受到损失。 3)直接: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4)目的:维护自身利益、捞取战利品、 夺取霸权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 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
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 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 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29张PPT)

提问: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表面目的:美国的参战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 护世界和平。
实际目的: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变化之一: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①战前,美德关系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
原 日益接近,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 因 额贷款能归还。
③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 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③影响了很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 协约国集团,也使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 模阶段。
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全世界总 共有31个国家参战,其中参加协约 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 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 非洲、美洲,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战争。
变化之二: 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
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是很快受阻。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 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 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 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三、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原因:
1、经济劣势: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 盟国占有优势。
世界制造业产量: 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
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
所利用资源: 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 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维护世界和平。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 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 矣。”
实际目的: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变化之一: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①战前,美德关系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
原 日益接近,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 因 额贷款能归还。
③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 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③影响了很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 协约国集团,也使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 模阶段。
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全世界总 共有31个国家参战,其中参加协约 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 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 非洲、美洲,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战争。
变化之二: 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
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是很快受阻。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 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 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 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三、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原因:
1、经济劣势: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 盟国占有优势。
世界制造业产量: 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
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
所利用资源: 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 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维护世界和平。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 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 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22张PPT)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战败的原因的?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说说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认为 的原因:
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 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 贸易来往;美国的参战;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 法。
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思பைடு நூலகம்
㈠美国参战
1、原因: 1917年“十月革命”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
3.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 )
①战争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十分紧张 德国在西线溃退(1918年)
掌握美国矛参战盾的原:因及材影响料;一中美国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B.德国得到同盟而国的材援助料,力二量增中强 美国于1917年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战。 原因:①战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美国参战是为了保证借给 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收回;
议
展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 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 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 度”。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 策?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中国参战(参战前发生过什么事件?) 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战败的原因的?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说说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认为 的原因:
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 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 贸易来往;美国的参战;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 法。
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思பைடு நூலகம்
㈠美国参战
1、原因: 1917年“十月革命”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
3.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 )
①战争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十分紧张 德国在西线溃退(1918年)
掌握美国矛参战盾的原:因及材影响料;一中美国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B.德国得到同盟而国的材援助料,力二量增中强 美国于1917年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战。 原因:①战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美国参战是为了保证借给 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收回;
议
展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 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 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 度”。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 策?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中国参战(参战前发生过什么事件?) 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结果:德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凡尔登签订停战协 定。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失败。
2017/4/20
4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 综合因素的结果
1.经济实力: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 2.战略失误 ⑴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底估计对手的势力。 ⑵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⑶德国被托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 ⑴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⑵德国爆发了“十一月起义”,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日本参战;意大 利倒戈,美国加入协约国。
答案提示: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 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 与美国的贸易中断;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美 国参战。
2017/4/20
7
小结:知识结构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同协约国的接近
美国参战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 俄国退出帝 俄国十月革命 国主义大战 《布列斯特和约》
2017/4/20
3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 大战的结束
1.德国西线的攻势 ⑴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⑵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⑶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很快受阻。 准备:协约国成立组织,增加军队的人数。 2.协约国军队 反攻:1918年9、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 的反攻
2017/4/20
5
小结
一场战争,两大集团, 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飞机坦克,机枪毒气, 残酷杀戮,何时休憩?
2017/4/20
6
【学思之窗】
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 知识,说说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凡尔登签订停战协 定。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失败。
2017/4/20
4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 综合因素的结果
1.经济实力: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 2.战略失误 ⑴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底估计对手的势力。 ⑵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⑶德国被托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 ⑴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⑵德国爆发了“十一月起义”,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日本参战;意大 利倒戈,美国加入协约国。
答案提示: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 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 与美国的贸易中断;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美 国参战。
2017/4/20
7
小结:知识结构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同协约国的接近
美国参战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 俄国退出帝 俄国十月革命 国主义大战 《布列斯特和约》
2017/4/20
3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 大战的结束
1.德国西线的攻势 ⑴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⑵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⑶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很快受阻。 准备:协约国成立组织,增加军队的人数。 2.协约国军队 反攻:1918年9、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 的反攻
2017/4/20
5
小结
一场战争,两大集团, 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飞机坦克,机枪毒气, 残酷杀戮,何时休憩?
2017/4/20
6
【学思之窗】
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 知识,说说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课件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3)战前德国与美国关系已十分紧 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
探究归纳 美国参战的原因、实 质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 的矛盾不断加剧,一战爆发后, 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 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 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 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
(2)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
探究问题
(1)指出史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 的政策是什么。从史料中找出 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 是什么?
(2)史料二与史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3)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 战。
提示:(1)“中立”政策。优越条 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2)史料一宣称采用“不偏不倚” 的态度,而史料二中美国于 1917年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 战。
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 国政策变化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 奉行“中立”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 实际考查美国由“中立”到参 战政策的变化及影响。A为美 国对外政策的表述,C、D为美 国对外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均正确。B为了“捍卫和平、 民主与自由”不正确,这可从 材料中得出,因为鹰(指美国) 为自身利益,随时参战的本性
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 受阻美军。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2)反攻
①1马9恩1河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 期兴的登堡第防线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 线推进到__________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政初治,危机协约 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 “________________”。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 手的实力 ②美国参战增强了 协约国的实力 ③《布列斯特 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 势
探究归纳 美国参战的原因、实 质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 的矛盾不断加剧,一战爆发后, 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 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 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 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
(2)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
探究问题
(1)指出史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 的政策是什么。从史料中找出 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 是什么?
(2)史料二与史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3)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 战。
提示:(1)“中立”政策。优越条 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2)史料一宣称采用“不偏不倚” 的态度,而史料二中美国于 1917年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 战。
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 国政策变化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 奉行“中立”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 实际考查美国由“中立”到参 战政策的变化及影响。A为美 国对外政策的表述,C、D为美 国对外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均正确。B为了“捍卫和平、 民主与自由”不正确,这可从 材料中得出,因为鹰(指美国) 为自身利益,随时参战的本性
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 受阻美军。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2)反攻
①1马9恩1河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 期兴的登堡第防线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 线推进到__________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政初治,危机协约 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 “________________”。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 手的实力 ②美国参战增强了 协约国的实力 ③《布列斯特 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 势
高中历史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C.一战加剧了俄国各种矛盾,促进革命的发生
h
12
3、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 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 现金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
美元,上述情况表明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
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
协约国集团 ④ 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意大利倒戈,美、日等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h
7
一战的结束:
1918年奥匈瓦解,德国投降 。
协约国取得胜利:
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 英法意遭到削弱, 俄国十月革命。
同盟国战败:
奥匈帝国垮台分裂为奥、匈两国;
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垮台。
战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 h
8
备用资料
h
9
学思之窗答案
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 的贸易往来;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 美国的贸易中断;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 美国参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h
13
关于一战,有人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 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
1917年“十月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
本的原因是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h
26
back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h
27
福熙车厢
福煦有意问道: 先生们,你们要什么? 他们回答: 你们的谈判建议. 福煦耸耸肩说: 啊,我们没有任何停战建议.我们 十分愿意作战. 德国代表们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坚决和无奈地说: 但是,我们必须得到条件.我们不能继续作战了. 福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 啊!你们是来 请求停战吗?那是另外一回事.
h
12
3、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 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 现金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
美元,上述情况表明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
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
协约国集团 ④ 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意大利倒戈,美、日等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h
7
一战的结束:
1918年奥匈瓦解,德国投降 。
协约国取得胜利:
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 英法意遭到削弱, 俄国十月革命。
同盟国战败:
奥匈帝国垮台分裂为奥、匈两国;
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垮台。
战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 h
8
备用资料
h
9
学思之窗答案
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 的贸易往来;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 美国的贸易中断;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 美国参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h
13
关于一战,有人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 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
1917年“十月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
本的原因是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h
26
back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h
27
福熙车厢
福煦有意问道: 先生们,你们要什么? 他们回答: 你们的谈判建议. 福煦耸耸肩说: 啊,我们没有任何停战建议.我们 十分愿意作战. 德国代表们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坚决和无奈地说: 但是,我们必须得到条件.我们不能继续作战了. 福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 啊!你们是来 请求停战吗?那是另外一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参战会给世界大战带来什么变化?)
(1)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力量。 对德宣战后,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先后 派遣200万军队开赴欧洲战场;1917年6月派遣几十艘军舰协助 英国海军,进一步限制德国,使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归于 失败。
(2)对协约国的物资供应迅速增加,战局朝着有利于…… 美国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达350亿美元,从物资上为 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
腐材朽料落三后:的俄俄国国…,…完无全视没科有技经进济步实和力军来事进领行域反的对巨第大 一变流化工…业…强仍国然的死现抱代着化过战去争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 坚信而刺对刀德胜战过争子的弹屡…遭…败绩计划了人民不满情绪,引起 了革命。 (二月革命—、—十毛月元革佑命)《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以上材料反映了大战期间俄国怎样的状况?
3、同盟国的内部矛盾。 长期战争激化了参战各国的矛盾,而同盟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战争爆发后,日本参战,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 意大利背弃盟约,倒戈协约国 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在美国带领下,一大批国家加入协约国作战,进一步增强了 协约国的力量
22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大战的第三阶段 1917-1918
1、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
①美国参战
背景:美与协约国接近
直接: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根本: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
影响:增加协约国经、军实力 ②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
③俄国退出大战
1918.3《布列斯特和约》
2、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①德国两线进攻 1918.3-7
②协约国军的反攻 1918.7-10
1918年11月11日,日耳曼帝国被它试图奴 役的自由人民摧毁,其罪恶的骄傲在此地屈服。
美国参战
中国等国参战 协约国阵
同盟国集
营的变化 力量对比变化 团的崩溃
(实力增强)
俄国退出一战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
德国在西线溃退(1918年)
奥匈帝国瓦解投降(1918年3- 10月)
德国革命(1918年10-11月)
7
1.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⑴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
(2)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由于英国在海上的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至于无。 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量增加了三倍。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紧 密联在一起,再也不能隔岸观火,而是伺机而动。
(3)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希望摆脱困境。
自1916年2月3日至4月6日,德国潜艇击沉了10艘美国船只。 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
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
度”。
“中立”
政策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 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 任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 , 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 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 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 国家。” (2) 威尔逊总统的演说中暗示美国准备采取什么 重大行动?
德国投降(1918年11月) 20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力量的对比
参战国 经济所占 军队数量 人力资源 可利用
世界比重
资源地
德、奥 19.2% 623万 1.45亿 本国和占 领国资源
英法
27.9%
873万
2.88亿
本国, 殖民地, 附属国
美国战争后期的给协约国以巨大的经济援助
21
2、军事战略方面: 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和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
3.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步兵团吧,他们中1/3的人 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的榴霰弹中耐心等待,等 待拾起倒下同伴的步枪……
——[俄] 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战士了他们的武 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这不是 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国)有大炮和毒气,我们只有 胸膛!” 材料三:俄国……无视科技进步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化……仍然 死抱着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弹……
③德国投降 1918.11.11
23
二、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 1、经济劣势 2、战略失误 3、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4
战争结束了
持续四年之久的一战到底 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25
(3)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美国宣布参战后,中国等国纷纷参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
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11
2.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 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
12
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①德国西线进攻 ②协约国军的反攻 ③德国求和、停战
原因
战场失利加剧国内危机 水兵兵变,柏林工人起义
概况:1918.11.11签署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
德国政府代表在
福煦车厢签署了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 定》,德国宣布投降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 告终。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材料一 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步兵团吧,他 们中1/3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的 榴霰弹中耐心等待,等待拾起倒下同伴的步枪。
——[俄] 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战 士了他们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 正如你看到的,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 国)有大炮和毒气,我们只有胸膛!”
美国的参战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
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封电报:
1917年1月17日。当时英国海军情报机构截获了一份以德国 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亚 瑟 ·齐默曼,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 并将继续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冯·艾克哈尔特, 最后交给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加汉扎。密件从柏林经美 国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但接到密件的贝伦朵尔夫却犯了 一个致命的错误:电报用新的0075密码译出后,又用旧的 103040密码加密后发送到墨西哥。而当时英军早已破译了德 国旧密码系统。2月23日,密电内容揭开了:德国将在1917 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用潜艇攻击战时包括中 立国在内的海上商运船。为了阻止美国因此参战,德国建议 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从美国手中夺回得克萨 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三州。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共 同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4)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美国担心俄国可能退出一战,协 约国战败,20亿美元的贷款付诸东流。
8
美国参战原因分析
❖ 战争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十分紧张 ❖ 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 ❖ 直接: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 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 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方面 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10
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 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 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 了手里。
3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
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
1
“啊!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 鸽子呀!”
鹰代表什么?鸽子又代表什么?一战期间美国的 执政者选择做鹰还是做鸽子?请说明理由。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
①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原因:
影响:
②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
③俄国退出大战
原因
对德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标志:《布列斯特和约》
Hale Waihona Puke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①德国西线进攻 ②协约国军的反攻
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 后期第一次大规模反攻 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
协约国封锁德国,德国家庭主妇和她们的子女在排队领配给券
美国准备参加一战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 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 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 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 ,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 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 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 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 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3)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毛元佑 《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腐朽落后的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 强国的现代化战争。对德战争的屡遭败绩激化人民的不满情绪, 引起了革命。
13
关于一战,有人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 战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