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历程1、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思想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科学界、宗教界、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③运用进化论,探究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明确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教师点拨、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迷信、愚昧阻碍社会进步,社会落后滋生愚昧、迷信。
②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
③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神创说和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思想取代神创说反映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本课的讲授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归纳和理解。
1、重点是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2、难点是掌握、理解生物进化思想的内容。
1、导入采用提问,关于生命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的方式进行。
2、关于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完成。
①教会的禁锢。
②文艺复兴,基督教,冲击。
③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蔚然成风。
④资革和工革,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⑤细胞学说的确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3、关于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历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分析归纳的方式完成。
①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②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
4、关于进化论与近代中国采用学生探究、讨论、发言,教师分析归纳、完善的方式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生命起源中的应用;
4.分析历史文献和生物学资料的方法论。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地呈现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分析历史文献和生物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生命起源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改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看法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成员之间积极交流、分享观点,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4.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对待,确保作业质量。
2.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的完成。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4.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和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案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优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近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分类法;细胞学说;进化论学说。
能初步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能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合作与交流。
过程与方法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
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
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交流、实验等多种形式学习和感知、理解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步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
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注重个人品质、修养的培养。
高中是学生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
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已经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
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受历史是副科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强。
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跳跃性强,使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知识衔接困难。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加强。
学生对本课内容耳熟能详,因而学习难度相对较低,有望较理想地实现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这种说法对吗新课学习一、教会的禁锢在当今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中,有100余万种动物,30余万种植物,10余万种微生物。
谁是万物的创造者呢?生命起源于何处?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有过创世的神话。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部分,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首先,学生将通过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学生将了解到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探索、质疑和验证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实验和发现,如原始地球环境的模拟实验、氨基酸的合成实验等。通过对这些实验的了解,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和西方古代的“神创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知和探索。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和进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通过讨论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起源之谜的探索过程对人类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二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案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使得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另外,它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当时,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总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本课小结
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取得的重大突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打破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思想促进了亚洲等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科学家们为探索生命起源付出的艰辛努力,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精神。
(3)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起源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生命起源学说展开讨论。
(2)讨论内容:学说的主要内容、论证方法、优缺点等。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学说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2.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意识到生命起源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生命起源的概念及主要学说:介绍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深海热泉生态系等学说。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阐述物种演化与生命起源的关系,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二、教材分析本课引言从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达尔文的主观努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和人类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必然性。
旨在说明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科学家顽强探索、大胆创新的结果。
引言提纲挈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正文的理解。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神创说和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思想取代神创说反映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这两种观点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对历史的重大影响,则说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翔实的材料,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
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对比分析、材料分析、情景再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3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3第四单元备课时间: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二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组员教师二次备课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二)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近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的确立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本课内容重点介绍生物进化论,上承“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下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科技革命)”,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掌握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完成备课教案教学资源:课本、地图册、同步练习册及配套练习、教师用书、网络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目标引领课前板书目标,解读目标要点(教师)齐读目标(学生)标注目标要点活动导学一、教会的禁锢:1、神创说: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当今世界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特创论(或神造说)。
2、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
3、生源论(或生生说)如:腐草为萤、泥土变鱼。
4、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5、新自生论(或进化论)
二、进化论
1、生物进化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打击。
面向现实世界、面向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展,思想更加开放。
(3)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创立过程:
(1)拉马克: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2)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主要观点: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物种不断变异,新物种不断产生,旧物种不断灭亡;③物竞天择、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3)赫胥黎: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观点,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3、意义
(1)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界的“神创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2)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对欧洲思想界、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2)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3)近代科学尚未产生。
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