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合集下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政府。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

十月革命原因(一)20世纪初,俄国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

(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全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

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支枪。

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其实,面包的短缺另有原因,而且是二月革命发生直接原因之一,即沙俄政府因兵源短缺而将面包师也征入部队,造成首都面包脱销)。

(三)经济濒于崩溃。

(四)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五)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较强(六)广大农民是同盟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客观原因:1,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国内社会矛盾却是日益激化。

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权;广大人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糟糕的表现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催化剂。

主观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2,无产阶级先锋队——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于1903年成立。

3,列宁创造性的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4,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雄才大略、呕心沥血。

5,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革命力量易于集中、发动,形成局部范围内的我强敌弱的有利态势。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

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

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新成果也层出不穷。

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十月革命有其历史必然性。

这一观点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

如傅树政认为,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性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工业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也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在经济上却依赖更发达的国家。

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即进入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成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前提。

夏景才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在特殊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在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战略和策略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汇合在一起,集中在比较软弱的俄国资产阶级身上,用革命的暴力手段”取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667.‘历史的偶然性’”马书芳也指出,20世纪初,俄国“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前提,而且其社会政治条件也已形成”,这就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充分的社会历史条件。

有学者把十月革命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所孕育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发展合乎规律的结果”,简言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运用,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的探讨更上新台阶。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
C
9.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 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 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 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 要是围绕 (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解析]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应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分歧在于要不要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故选A项。 10.“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 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 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 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了 ( )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 令》的要求
c
C
3.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 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 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 “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 智慧 C.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D.逐步明确俄国革命 18 的任务和方式
(1)背景: ①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 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 ②,_________ 义战争。 1917年4月 、彼得格勒 (2)时间地点:___________ (3)内容: 民主革命 转变为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_________ 社会主义 革命的任务。 _________ 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 和平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______ 方式取得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原因及评价

十月革命胜利原因及评价

十月革命胜利原因及评价班级:学号:姓名: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不是一个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胜利的原因。

1.1十月革命胜利的客观原因(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有因实力不足而依赖于西方强国的懦弱性。

(2)阶级上: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低,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政治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世界大战,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

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

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

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俄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

1.2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观原因(1)有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工兵联合《四月提纲》制定了正确的策略方针。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优质】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优质】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制度由理想成为现实。

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涨。

其胜利原因主要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一)客观原因①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

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十月革命前的一百余年,是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

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严重冲突,在社会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各种社会矛盾的异常尖锐复杂, 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

20 世纪初, 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 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 等等。

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灾难, 使俄国的“‘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沙俄参加“一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

俄国十月革命基本问题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基本问题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基本问题解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及胜利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

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尽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没有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原因在于“二月革命”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2、胜利原因(1)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

(2)主观原因:①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一、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

二、在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提出了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胜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我国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都不是中国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充分发动了农民阶级,具有强大的革命性与广阔的群众基础,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四、以亨廷顿的理论,在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农民占了国家的大多数,政党要取得政权就必须进行乡村动员,能够取得成功的政党诞生在城市而成熟在农村。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

回首十月革命(姓名:袁宇学号:1200901937学院:信息学院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胜利的客观原因(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因实力不足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

(2)阶级上: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3)政治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世界大战,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制同人民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

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命出现高潮。

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

②1917年2月,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但是,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2017年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在这百年之际,认真总结其胜利的原因,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时代意义。

文章从正确的理论基础、坚强的领导组织、坚实的革命后盾、合适的时机选择以及软弱的革命对象五个方面浅谈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1.正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的东方。

他们认为“只要俄国一发生革命,整个欧洲的面貌就要改变”。

当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时代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条件的重大变化,革命形势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了处在帝国主义总链条薄弱环节的国家。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特点——更加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并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科学地分析了国际状况和本国实际,从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一国胜利论”是保证落后国家能够在帝国主义时代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也是俄国十月革命最终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

2.坚强的领导组织——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最坚定的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已经成为坚强的领导组织。

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十月革命的坚强核心力量,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组织保证。

他们在工人、农民、士兵中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他们的觉悟,成了革命的重要力量。

列宁以其坚强的意志,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走出各种困境,排除各种干扰,使党转危为安、由弱转强,最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坚实的革命后盾——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二月革命虽然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但是,俄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经济崩溃,政局混乱,战争持续,食品短缺。

在当时,广大民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停止战争,找回和平;战胜饥荒,保证面包供应;农民获得土地。

然而临时政府却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因为它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俄国的广大农民和无产阶级实行专政,置民众的要求于不顾。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和平、土地、面包、自由”的口号,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革命实践中,布尔什维克更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由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无比信赖。

革命期间,群众情绪普遍高涨,广大贫苦农民更是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4.合适的时机选择——1917年局势动荡不安
1917年的俄国,局势动荡不安。

俄历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结束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之后,俄国又经历了4月、6月和7月三次政治危机,人民饱受苦难,冲突和危机始终笼罩着整个国家。

七月危机后,俄国内右翼势力出没,克伦斯基任命科尔尼洛夫为俄军总司令,而8月科尔尼洛夫却针对克伦斯基政府发动军事政变。

此后,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布尔什维克党占据优势,夺取政权的时机即将来临。

10月中旬,临时政府陷于瘫痪,起义队伍开始集结,群情激昂。

列宁认为,必须立即准备起义,“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

从1917年2月到10月的8个月间,各种政党政派斗争不断,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历史赋予布尔什维克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大好时机和良好机遇。

5.软弱的革命对象——俄国资产阶级
在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后,俄国资产阶级也就显露出自身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一方面,它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和银行;另一方面,许多地区和许多部门尚处在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状态。

正是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同贵族地主等封建势力、沙皇政府以及国外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自身的软弱性。

在十月革命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不堪一击,且孤立无援,必定会失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朱炳元.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光辉典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3):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