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相关标准
载货汽车车轮标准

载货汽车的车轮标准包括轮胎的花纹、尺寸和结构。
轮胎花纹:载重汽车轮胎的胎面应有均匀的、对称的花纹,花纹深度应大于或等于2.0mm。
轮胎尺寸:轻型载重汽车轮胎通常指轮辋直径16英寸及其以下的断面宽9英寸及其以上的载重汽车轮胎,主要行驶于公路,行驶速度可达80~100km/h。
轮胎结构: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和垫带三个部分组成,钢丝胎是外胎内众多半胶半钢丝层与钢丝编织层复合结构的无内胎轮胎。
此外,载货汽车的车轮还需要符合行驶安全的要求,如不能过度磨损、保持四轮花纹一致等。
起重机车轮标准

起重机车轮标准起重机车轮是起重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起重机车轮的标准和选用非常重要。
下面是起重机车轮标准的参考内容:1. 车轮材料标准:起重机车轮通常采用优质钢材制造,常见的标准包括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699-2015《冷拉机械结构用碳素钢技术条件》等。
2. 车轮几何标准:车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其与轨道的匹配和运动性能。
常用的标准有GB/T 28535-2012《起重机用钢花道车轮》、GB/T 3414-2017《齿轮连续齿轮回转行星制动器通用技术条件》等。
3. 车轮硬度标准:车轮表面硬度是起重机车轮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度标准通常由起重机制造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常见的标准有GB/T 231.1-2018《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等。
4. 车轮表面处理标准:车轮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和防腐蚀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镀锌、喷涂等。
相关标准有GB/T 9439-2002《金属覆盖层和硫酸盐环境下金属涂料的设备的耐腐蚀性能的评定》等。
5. 车轮负荷标准:起重机车轮的负荷标准应符合起重机的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使车轮能够承受额定负荷而不发生破坏。
通常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和设计要求来确定负荷标准。
常用的标准有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等。
6. 车轮检测标准:为确保起重机车轮的质量和安全性,对车轮进行全面的检测是必要的。
常见的车轮检测标准包括GB/T 24407-2009《起重机用花道车轮检测规程》、GB/T 24698.1-2009《起重机用车轮检测第1部分:车轮检测信息标识》等。
7. 车轮安装标准:起重机车轮的安装与调整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稳定性和行驶性能。
安装标准通常包括起重机制造商提供的详细安装说明和操作手册,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8. 车轮维护保养标准:为了保证起重机车轮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是必要的。
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

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铁路货车是运输重货物的重要工具,而车轮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车轮的尺寸标准对于铁路货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铁路货车车轮尺寸的标准规定。
一、车轮直径铁路货车的车轮直径是指车轮最大外径的尺寸。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货车车轮直径应在840毫米至920毫米之间。
这个范围的选择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可以保证铁路货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二、轮缘高度轮缘高度是指车轮轮缘的高度,也是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货车车轮轮缘高度应在30毫米至45毫米之间。
这个范围的选择可以确保车轮与铁轨之间的良好配合,减少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
三、轮缘厚度轮缘厚度是指车轮轮缘的厚度,同样也是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货车车轮轮缘厚度应在30毫米至45毫米之间。
这个范围的选择可以确保车轮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货物的重量和运行时的冲击。
四、轴承间隙轴承间隙是指车轮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也是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中需要考虑的参数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货车车轮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应在2毫米至5毫米之间。
这个范围的选择可以确保车轮与轴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正常运转和润滑。
五、踏面宽度踏面宽度是指车轮踏面的宽度,也是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中需要考虑的参数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铁路货车车轮踏面宽度应在140毫米至160毫米之间。
这个范围的选择可以确保车轮与铁轨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六、其他参数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参数外,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还包括其他一些次要参数,如内圈直径、外圈直径、内圈宽度、外圈宽度等。
这些参数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总结:铁路货车车轮尺寸标准对于保证铁路货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车轮直径、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轴承间隙和踏面宽度等参数,可以确保铁路货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平稳性和耐久性。
车轮标准汇编(二)中国汽车行业标准

P2,P3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S1
40 50 60 80 80 90 100
110
S2
30 40 50 60 80 80 90
100
110
120 120 130 150
T
80
A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120
6.2 夹片
6.2.1 夹片宽度
15-25
15-25
S2
10-15 10-25 10-25 15-25 15-25 15-25 15-25
15-25
T
15-25
15-25
15-25
A 5-25 10-15
10-25
15-25
6.2.2 夹片厚度 夹片厚度见表 5。
型式代号 P1 P2,P3 A S1 S2 99—95 c、适用车型:用表 1 中的型式代号表示,对于通用型,字母后数字可省略。 例如: 5P2(DC 或 WDC 型轮辋,重量 5g,轮辋轮缘厚度 2.5mm、3.0mm) 10P(DC 或 WDC 型轮辋,重量 10g,轮辋轮缘厚度 2.0mm、2.5mm、3.0mm、3.6mm、4.0mm) 300S2(WFB 型轮辋,重量 300g,轮辋轮缘厚度 7.0mm) 55A1(DC 或 WDC 型二或三件式轻合金车轮,重量 55g,轮辋轮缘厚度 5.0mm)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车轮实验中心、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市汽车车轮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 钢、杨关龙、董正年。
汽车车轮内宽标准

汽车车轮内宽标准1.轮胎尺寸标准轮胎尺寸标准通常由轮胎的宽度、高度和轮毂直径等参数决定。
轮胎宽度是指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宽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轮胎高度是指轮胎安装在轮毂上后,从地面到轮胎顶部的距离。
轮毂直径是指轮毂中心的位置到轮胎安装面的距离。
在中国市场,常见的轮胎尺寸标准包括155/65R13、165/60R14、175/65R15、185/60R16、195/55R17、205/45R18等。
这些参数是根据汽车制造标准和设计需求制定的,以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2.轮毂尺寸标准轮毂尺寸标准通常由轮毂直径、宽度和偏距等参数决定。
轮毂直径是指轮毂中心的位置到轮胎安装面的距离,通常以英寸为单位表示。
轮毂宽度是指轮毂两侧的距离,通常以英寸为单位表示。
偏距是指从轮毂中心到轮胎侧壁的距离,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在中国市场,常见的轮毂尺寸标准包括15寸、16寸、17寸、18寸、19寸等。
这些参数是根据汽车制造标准和设计需求制定的,以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3.轮胎充气压力标准轮胎充气压力标准是指轮胎内部的气压大小。
合适的轮胎充气压力能够保证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合适,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轮胎充气压力标准会在车辆的用户手册中注明。
在中国市场,常见的轮胎充气压力标准为2.2bar至2.8bar。
然而,具体的充气压力需要根据车辆型号、负载和行驶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因此,建议车主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轮胎的气压状况,并按照车辆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调整。
4.轮胎负载标准轮胎负载标准是指轮胎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超过轮胎负载标准的重量会导致轮胎变形、磨损和破裂等问题,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车主需要根据车辆制造商的建议来合理安排负载,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中国市场,常见的轮胎负载标准为60-100kg。
然而,具体的负载标准需要根据车辆型号、用途和行驶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因此,建议车主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车辆的负载状况,并按照车辆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调整。
车轮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ISO 3894-201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006:201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16833-2006 道路车辆--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检测ISO 3006-200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3894-200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911-2004 充气轮胎用车轮和轮辋--术语、规格代号和标志ISO 4000-2-2007 乘用车轮胎和轮辋--第二部分轮辋ISO 4107-2010 商用车--板辐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ISO 4209-2:2001 卡车和客车轮胎和轮辋(度量标准系列)--第二部ISO 7141-2005 道路车辆--轻合金车轮--冲击试验ISO 7575-1993 商用道路车辆--平面安装车轮固定螺母ISO 10597-2004 道路车辆-商用车平面安装固定螺母--试验方法ISO 13988-2008 乘用车车轮--夹片配重和轮辋轮缘术语、试验程序ISO 14400-2005 道路车辆-车轮和轮辋--使用,一般维护、安全要求ISO 15172-2005 道路车辆--车轮--螺母座强度试验美国标准SAE J267:2014 车轮/轮辋—载货汽车及客车—径向及弯曲疲劳性SAEJ1102-1995 轮胎螺栓的机械及材料要求SAEJ1204-1997 轮毂- 娱乐和实用拖车测试程序SAEJ1671-2006 外侧安装的制动器卷筒/盘式轮毂接合尺寸商用车辆SAE J1730-2004 ABS励磁器圈位置标准化SAE J175-2003 车轮-冲击试验方法―道路车辆SAE J179-2007 标记-辐板式车轮和可拆卸式轮辋―卡车SAE J1835-1999 组装轮辋式车轮的紧固件SAE J1842-2004 辐板式车轮轮毂辐条式车轮及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1865-2007 商用车车轮所有配件的尺寸兼容性SAE J1965-2003 道路车辆-商用车和多用途乘用车车轮-固定螺母-试SAE J1981-2005 车轮总成的道路危险冲击测试(客车,轻型卡车,和SAE J1982-2010 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多功能车车轮术语SAE J1986-2011 平衡重量和轮缘设计规范、测试程序和性能建议SAE J1992-2001 车轮/轮辋—军用车辆—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133-2011 辐板式车轮径向跳动低点标示SAE J2224-2002 载货汽车、挂车及客车车轮密封件和相关包装的识SAE J2283-2005 整体车轮螺母的机械工程和材料要求SAE J2315-1998 车轮螺母座强度SAE J2316-1998 乘用车及轻型货车车轮螺母座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475-2008 车轮最终总成和轮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2530-2009 乘用车、轻型车修配车轮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535-2001 重型车轮轴承的安装初载荷SAE J2562-2005 双轴车轮疲劳试验SAE J2633-2007 用于检验涂漆的车轮和车轮装饰件风化试验SAE J2634-2003 车轮及车轮装饰件试验准备阶段的涂层划线SAE J267-2007 车轮/轮辋―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卡车和公共汽车SAE J2792-2008 用多种化学品评价车轮罩面漆的化学兼容性的试验SAE J328-2005 车轮—乘用车及轻型卡车—性能要求及试验程序SAE J851-2011 尺寸-组装轮辋式车轮、可拆装式轮辋及隔圈-卡车SAE J876-2007 宽基辐板式车轮及可拆式轮辋SAE J393-2001 术语-商用车辆车轮、轮毂及轮辋SAE J694-2007 辐板式车轮/轮毂或轮鼓接触面尺寸―卡车和公共汽SAEJ1095-2009耐久试验程序:可拆卸轮圈的轮毂和车轮SAE J175-2003道路车辆轮子冲击试验程序日本标准JIS D4220-2009 汽车车轮的尺寸以及紧固方法JIS D4218-1999 解说部分JIS D4218-1999 汽车零件-车轮-轮辋轮廓JIS D4103-1998 汽车零件-车轮-性能要求和标记JIS D4102-2007 用充气轮胎的车轮和轮辋-词汇,规格和标记JIS D2701-1993 汽车用车轮螺母JASO C614-2004 汽车零件-辐板式车轮欧盟标准ES 4.03 Mar.1994 数据传输-EDI系统ES 2.01 Apr.1991 质量检验系统ES 3.01 Mar.1992 钢制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标ES 3.03 Mar.1992 钢制车轮表面涂层标准ES 3.02 Mar.1992 轻合金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ES 3.04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轿车、旅行车、厢式汽车ES 3.05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商用车的钢制车轮和轻合ES 3.06 Mar. 1992 机动车车轮轮缘磨损的安全判别ES 3.07 Apr. 2003 机动车车轮一次谐波的测量和标记ES 3.08 Apr. 1993 车轮和轮辋标记ES 3.09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钢制车轮的特征文档ES 3.10 May 2006 厢式汽车和轿车拖车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1 May 2006 卡车钢制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2 Apr. 2004 农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3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轻合金车轮的特征文档ES 3.14 Apr. 1993 铝合金车轮的漆层特征和试验规范ES 3.15 Apr. 1995 卡车车轮螺栓孔的表示方法ES 3.16 May 2006 卡车车轮安装尺寸ES 3.17 Apr. 1996 卡车车轮辐板安装平面尺寸ES 3.18 Apr.1996 轿车备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9 May 2000 轿车,厢式汽车,轿车拖车车轮+螺母螺栓总成试ES 3.20 May 2002 钢制车轮轮辋固定平衡块用的轮缘形状ES 3.21 Apr.2003 农用拖位机高速车轮的均匀性和一次谐波(50公ES 3.22 Apr.2003 卡车15°深槽钢制车轮的静态刚度ES 3.23 May 2006 卡车车轮双轴疲劳试验ES 4.04 Apr.1996 数据传输条形码系统ES 4.05 Jun.2004 轿车和卡车车轮的标准化包装日本的汽车工业标准化工作介绍日本的汽车标准化工作分为两个主要的层次,即日本国家标准: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和日本汽车行业标准(JASO 标准)。
车轮报废标准

车轮的安全检查
(1)车轮滚动面
车轮滚动面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直径的公差,滚动面除允许有直径d≤1mm,(D≤500mm)或d≤1.5mm(D>500mm),深度h≤3mm,并不多于5处麻点外,不允许有其他缺陷,也不允许焊补。
圆柱形滚动面两主动轮直径偏差应不大于名义直径的1%
在使用过程中,滚动面剥离,擦伤的面积大于200mm2,深度大于3mm,应重新加工。
车轮由于磨损或由于其他缺陷重新加工后,轮圈厚度减少不应超过15%。
当运行速度低于50m/min时,车轮椭圆度应小于1㎜;当运行速度高于50m/min时,椭圆度不应大于0.5㎜。
(2)轮缘
1)车轮轮圆的正常磨损可以部修理,当磨损量超过轮原名义厚度的50%,应更换车轮。
2)轮缘厚度变曲变形达原厚度的20%,应报废。
(3)装配后的检验
车轮装配后基准端面的摆幅不得大于0.1mm,径向跳动在车轮直径公差范围内,轮缘或轮毂得壁后偏差不应大于3㎜(车轮D≤500㎜)或5㎜(D>500㎜)。
装配好的车轮组,应能用手灵活的扳动。
当车轮装于圆锥滚子轴承时,轴承内外圈间允许有0.03㎜~0.18㎜的轴向间隙,当采用其他轴承时,则不允许有轴向间隙。
最大车轮尺寸法规

最大车轮尺寸法规
车轮的尺寸法规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且通常由各自的交通管理机构或标准化组织制定。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同时考虑到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流量和其他相关因素。
以美国为例,车轮尺寸必须符合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的规定。
这些标准由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和执行。
类似地,欧洲有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制定的相关法规,而中国则有国家标准(GB)对车轮尺寸进行规范。
在具体规定方面,车轮尺寸法规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直径和宽度限制:法规规定了车轮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以及宽度的限制。
这些限制确保
了车轮与车辆的其他部分(如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之间的兼容性,并有助于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2.轮胎规格:除了车轮本身的尺寸外,法规还可能规定轮胎的规格,包括胎面宽度、高宽
比、轮辋直径等。
这些规格对于确保轮胎与车轮的匹配以及提供适当的抓地力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3.安全性要求:车轮尺寸法规还可能包括一系列安全性要求,如车轮的强度、耐久性和抗
疲劳性能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车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应力和载荷,从而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轮尺寸法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购买和使用车轮时,必须确保符合当地法规的要求。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法规可能会不断更新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标准ISO 3894-201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006:201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16833-2006 道路车辆--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检测ISO 3006-200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3894-200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911-2004 充气轮胎用车轮和轮辋--术语、规格代号和标志ISO 4000-2-2007 乘用车轮胎和轮辋--第二部分轮辋ISO 4107-2010 商用车--板辐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ISO 4209-2:2001 卡车和客车轮胎和轮辋(度量标准系列)--第二部ISO 7141-2005 道路车辆--轻合金车轮--冲击试验ISO 7575-1993 商用道路车辆--平面安装车轮固定螺母ISO 10597-2004 道路车辆-商用车平面安装固定螺母--试验方法ISO 13988-2008 乘用车车轮--夹片配重和轮辋轮缘术语、试验程序ISO 14400-2005 道路车辆-车轮和轮辋--使用,一般维护、安全要求ISO 15172-2005 道路车辆--车轮--螺母座强度试验美国标准SAE J267:2014 车轮/轮辋—载货汽车及客车—径向及弯曲疲劳性SAEJ1102-1995 轮胎螺栓的机械及材料要求SAEJ1204-1997 轮毂 - 娱乐和实用拖车测试程序SAEJ1671-2006 外侧安装的制动器卷筒/盘式轮毂接合尺寸商用车辆SAE J1730-2004 ABS励磁器圈位置标准化SAE J175-2003 车轮-冲击试验方法―道路车辆SAE J179-2007 标记-辐板式车轮和可拆卸式轮辋―卡车SAE J1835-1999 组装轮辋式车轮的紧固件SAE J1842-2004 辐板式车轮轮毂辐条式车轮及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1865-2007 商用车车轮所有配件的尺寸兼容性SAE J1965-2003 道路车辆-商用车和多用途乘用车车轮-固定螺母-试SAE J1981-2005 车轮总成的道路危险冲击测试(客车,轻型卡车,和SAE J1982-2010 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多功能车车轮术语SAE J1986-2011 平衡重量和轮缘设计规范、测试程序和性能建议SAE J1992-2001 车轮/轮辋—军用车辆—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133-2011 辐板式车轮径向跳动低点标示SAE J2224-2002 载货汽车、挂车及客车车轮密封件和相关包装的识SAE J2283-2005 整体车轮螺母的机械工程和材料要求SAE J2315-1998 车轮螺母座强度SAE J2316-1998 乘用车及轻型货车车轮螺母座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475-2008 车轮最终总成和轮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2530-2009 乘用车、轻型车修配车轮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535-2001 重型车轮轴承的安装初载荷SAE J2562-2005 双轴车轮疲劳试验SAE J2633-2007 用于检验涂漆的车轮和车轮装饰件风化试验SAE J2634-2003 车轮及车轮装饰件试验准备阶段的涂层划线SAE J267-2007 车轮/轮辋―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卡车和公共汽车SAE J2792-2008 用多种化学品评价车轮罩面漆的化学兼容性的试验SAE J328-2005 车轮—乘用车及轻型卡车—性能要求及试验程序SAE J851-2011 尺寸-组装轮辋式车轮、可拆装式轮辋及隔圈-卡车SAE J876-2007 宽基辐板式车轮及可拆式轮辋SAE J393-2001 术语-商用车辆车轮、轮毂及轮辋SAE J694-2007 辐板式车轮/轮毂或轮鼓接触面尺寸―卡车和公共汽SAEJ1095-2009耐久试验程序:可拆卸轮圈的轮毂和车轮SAE J175-2003道路车辆轮子冲击试验程序日本标准JIS D4220-2009 汽车车轮的尺寸以及紧固方法JIS D4218-1999 解说部分JIS D4218-1999 汽车零件-车轮-轮辋轮廓JIS D4103-1998 汽车零件-车轮-性能要求和标记JIS D4102-2007 用充气轮胎的车轮和轮辋-词汇,规格和标记JIS D2701-1993 汽车用车轮螺母JASO C614-2004 汽车零件-辐板式车轮欧盟标准ES 数据传输-EDI系统ES 质量检验系统ES 钢制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标ES 钢制车轮表面涂层标准ES 轻合金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ES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轿车、旅行车、厢式汽车ES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商用车的钢制车轮和轻合ES Mar. 1992 机动车车轮轮缘磨损的安全判别ES Apr. 2003 机动车车轮一次谐波的测量和标记ES Apr. 1993 车轮和轮辋标记ES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钢制车轮的特征文档ES May 2006 厢式汽车和轿车拖车车轮的试验要求ES May 2006 卡车钢制车轮的试验要求ES Apr. 2004 农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轻合金车轮的特征文档ES Apr. 1993 铝合金车轮的漆层特征和试验规范ES Apr. 1995 卡车车轮螺栓孔的表示方法ES May 2006 卡车车轮安装尺寸ES Apr. 1996 卡车车轮辐板安装平面尺寸ES 轿车备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May 2000 轿车,厢式汽车,轿车拖车车轮+螺母螺栓总成试ES May 2002 钢制车轮轮辋固定平衡块用的轮缘形状ES 农用拖位机高速车轮的均匀性和一次谐波(50公ES 卡车 15°深槽钢制车轮的静态刚度ES May 2006 卡车车轮双轴疲劳试验ES 数据传输条形码系统ES 轿车和卡车车轮的标准化包装日本的汽车工业标准化工作介绍日本的汽车标准化工作分为两个主要的层次,即日本国家标准: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和日本汽车行业标准(JASO 标准)。
其中JIS标准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组织制定和审议,JASO标准由日本汽车标准化组织制订。
1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及日本JIS标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成立于1946年2月,其前身是1921年4月成立的日本工业品规格统一调查会(JESC)。
1949年7月1日,日本颁布实施《工业标准化法》,授权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作为全国性的标准化管理机构,组织制订和审议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调查并审议JIS标志指定产品和技术项目。
JISC隶属于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经JISC 组织制定和审议后的JIS标准,由通商产业省主观大臣代表国家批准公布。
JIS标准是日本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以政府为主来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权威性的国家级标准,范围涉及各个工业领域,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等。
日本JIS标准经通商产业省批准公布后,由日本规格协会(JSA)进行出版发行和有关的培训工作。
日本规格协会成立于1945年12月6日,是日本推行工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民间公益组织。
JSA同时还将JIS标准翻译成英文,向80多个ISO成员国分发。
日本有关汽车的JIS标准目前共有248项。
2 日本汽车行业标准及其JASO组织日本汽车工业会(JASO)成立于1960年,是美国SAE友好团体,日本国内ISO/TC22的归口单位,是全面负责日本汽车标准化工作的专门机构。
JASO内部组织机构严密,按不同专业设立了相应的技术委员会,部会,包括车身、底盘、电气、发动机、表面处理等共8个。
每个部会内部,又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设立了分技术委员会,分科会。
它的工作主要有:-组织日本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制修订JASO标准,使之作为技术先行,为制定JIS标准做准备;—组织日本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制修订JASO标准,使之作为技术先行,为制定JIS标准做准备;—接受JISC的委托,组织日本汽车界的有关团体、协会制修订JIS汽车标准;—代表日本参加ISO/TC22 的道路车辆国际标准化工作,根据WTO/TBT协议的要求,积极推进汽车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
除了ISO/TC22之外,JASO还参加了ISO/TC70(内燃机)、ISO/TC43/SC1(汽车噪声)的标准化工作;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日本汽车技术法规的国际协调,并承担具体工作。
美国的汽车工业标准化工作介绍美国汽车标准化工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标准(ANSI标准)和行业标准(SAE标准)。
其中国家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发布,行业标准由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制定发布。
1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及其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最早名称为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AESC),成立于1918年10月19日,1969年10月6日改为现名。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系非盈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团体,但它实际上已成为国家标准化中心,各界标准化活动都围绕着它进行,起到了联邦政府和民间标准化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
它协调并指导全国各机构、团体、专业标准化协会的标准化工作,审核批准美国国家标准,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起着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但它在标准化方面并不具有法律权威,政府机构只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其活动。
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发布的标准称为美国国家标准(即ANSI标准),是经各方面协商,一致同意的国家标准,为志愿实施的推荐性标准。
ANSI标准很少是由美国国家学会本身制定的,往往由美国各专业标准化团体或协会,如: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石油协会(API)、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保险商试验室(UL)、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等,将自己的标准推荐给ANSI作为国家标准,经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后即冠以ANSI标准代号,即成为全国范围协调一致的国家标准。
在没有此类团体、协会的情况下,由ANSI授权建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有关标准,但此类标准数量比重不大。
2 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及其标准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最早成立于1902年,当时名称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1910年,该协会接管了特许汽车制造商协会(ALAM)的机械分部的技术数据编制工作,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专业标准委员会。
1916年,该协会又与美国航空工程师协会(ASAE)和拖拉机工程师协会(STE)合并。
不久,全国内燃机和船舶制造商协会(NAEBM)和全国燃气轮机协会(NGEA)将其工程与标准化工作并入SAE。
1917年2月,SAE正式定名为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
目前,该协会的标准化工作,除汽车制造业外,还包括飞机、航空系统、航空器、农用拖拉机、运土机械、筑路机械以及其他制造工业用的内燃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