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简介2
莫言简介

莫言经典语录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 六个年头。 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彔永生。 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 记作虚无而迷惘 的守候。
莫言简介
作家名片
莫言· 生平简介
•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 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 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主要成就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 等作品。 •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叱以来最高额的“大家 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 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 故事、历叱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名字叫 莫言,一时乊间,他的名字让更多中国人知道, 让更多世界人知道。一起来看看莫言的童年,听 听家人眼中的莫言。
“我看莫言作品,看到的是他的不易”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生平简介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高考素材:莫言生平简介

人物评价
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 易让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 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 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 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 至超越了马尔克斯。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席
人物评价
对我而言没有更幸运的候选人了,他 的获奖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作 家,可与福克纳比肩。然而,莫言也让德国 文学界见识到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捉摸 的特性,也有论者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超过 想象的复杂面向,德国社会需要改变对中国 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
——【马丁· 瓦尔】德国当代文坛大家
人物评价
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 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 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 的手法。 ——【纽约时报】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 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 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莫言 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 境。 ——【Peter Englund】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
莫言生平 及 创作经历
莫言 生平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 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 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 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 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 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 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 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 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十大名人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 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 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 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 誉称号。 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 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 “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 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 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 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 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 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 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 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 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 深厚的基础,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则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领域。鲁迅同时又是20世 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 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 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 者组合而得曹禺。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 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 亚”。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男,汉族,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中国山东省高密县。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其卓越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国际声望。
他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和“当代中国作家的瑰宝”。
莫言的创作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等领域,作品丰富多样。
他以优秀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打动了读者,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关注社会现实,描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红高粱家族》。
这本小说以一个富有史诗气质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封建时代至20世纪初的一段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通过对红高粱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中国农村命运的关注。
另外一部莫言的杰作是《檀香刑》。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作品,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罪犯悲惨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自私,以及对正义和人性的追问。
《檀香刑》被誉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莫言的作品多次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这是对他杰出创作成就的高度认可。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读者的喜爱,也在海外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文学创作,莫言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
他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传达个人思考和观点。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界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并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莫言是一位杰出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和文学天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读者和后来的作家,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 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 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
他自1980 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 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莫言 Mo Yan 管谟业 中国 汉族 主 要 成 就: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 书奖 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 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 一名 代 表 作《红高粱》 檀香刑》 丰 《 《 品: 乳肥臀》 《酒国》 《生死 疲劳》 《蛙》 处女作: 成名作: 职务: 《春夜雨霏霏》 《红高粱家族》 名师学院 领域学院院
出生地: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 乡 出 生 日1955年2月17日(乙 期: 职业: 未年) 作家
毕 业 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 校: 京师范大学
主 要 成 2012年诺贝尔文学 就: 奖 茅盾文学奖
。
莫言及其作品简介

莫言及其作品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
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莫言

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 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 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 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 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 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 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 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 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 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 文学奖。
《透明的红萝卜》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 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 《战友重逢》 《蛙》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 选为《人民文学》 1986年 “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年从军艺毕业, 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中国新一辈极具 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 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 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 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 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 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莫言个人简介
别名: 管谟业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 出生日期: 1955年2月17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解放军艺术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简介莫言简介: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人物介绍莫言[1-5]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6]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
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7]内容提要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
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
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
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
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
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
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
”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
“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
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
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新作《蛙》不应和大江健三郞画等号2002年莫言就完成了《蛙》的初稿,讲作为剧作家的“我”在剧场观看一部叫做《蛙》的话剧,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剧作家的回忆、联想与舞台上、剧场中的一切纠缠在一起。
“当时写了十几万字,要用好几种字体标识才能读懂,太复杂,就放弃了。
2007年又拿起来写,重起炉灶,改用书信体的结构,这样写起来很自由,可以忽而古代忽而现代,剪裁自由,出入自由。
”莫言说,小说用书信体就该有通信人,之所以通信对象是日本作家,也有大江健三郞2002年来高密埋下的种子。
2002年日本电视台拍摄莫言的纪录片,邀请大江健三郎做嘉宾去了高密,他们有过十几个小时的对谈,莫言还带他拜访过姑姑。
“但是杉谷是小说中的人物,不应该和大江健三郎画等号,更不应该看作是我要向大江说什么。
这部作品是献给广大读者的。
”莫言说。
小说中,莫言浓墨重彩地写了三个案例,描述三个产妇不同的心理。
莫言直言自己在写作的时候非常难过。
“蝌蚪的经历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
在当代中国的干部队伍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跟蝌蚪的人生经历相似,通过入伍当兵进入城市,改变了农民的身份,跟一大批各大城市、各条战线上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通过入伍提干改变身份,经历计划生育时的心理也相似,他们为了前途或者官职,违心做了独生子女的父亲。
所以这部作品之所以写得真切,是因为跟作家的心理历史相吻合总结在作品最后,出人意料地以话剧结尾,在莫言看来话剧部分是小说叙述加速的结果。
小说刚开始是以平稳的笔调,越写速度越快,从慢慢的、悠闲的叙述开始,到第四章突然快速,语言在提速,情感在升温,到了话剧部分就“飞”起来,有点像飞机在跑道上的起飞,慢慢加速最后腾空而起。
尽管在诸多评论家看来,莫言的写作技巧已是炉火纯青,但他却觉得,在《蛙》的写作中,越写越觉得没有技巧了,越写越觉得笨拙。
“刚开始时像刚学会开车的人,觉得熟练。
后来,越来越小心翼翼。
如果老让人觉得你是在炫技,老让人觉得你是玩花架子,其实不是成熟的表现。
像金庸的小说中,真正高手不玩花架子,一剑封喉。
到了最高的技巧,让人看不出来,但是要命。
[8]写作风格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在瑞典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4]。
莫言于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
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
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
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
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
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25]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
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
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工人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
张艺谋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电影《幸福时光》,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
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