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合集下载

关于《左传》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关于《左传》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左传》: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文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是一部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的儒家经典,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班固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这部作品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以及诸侯争霸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极具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一、内容与结构《左传》以《春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记述,但并不完全按照《春秋》的编排方式进行。

它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详细描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全书内容丰富,事件众多,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学特点叙事详实:《左传》以丰富的历史材料为基础,叙事详实,情节生动,故事性强。

它善于描写战争,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邩之战、齐晋鞌之战等,都有出色的叙述。

同时,它也善于刻画人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语言简练:《左传》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

此外,《左传》还善于运用对话和内心独白等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三、影响与价值《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成熟阶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左传》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左传》是一部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著作,它以详实的叙事、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左传》来领略古代历史的魅力以及文学的艺术魅力。

左传

左传

取材:《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 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 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特征: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 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 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 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内容分类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 的历史。 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 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 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 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 “相砍书”。 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 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 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的记事特点



1.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 下展开。 2.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 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3.善于将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 大事件,处理得有条不紊。
二、作者简介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 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 其同耻。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 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 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三、主要内容


四、作品评价

1.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作。
是继《尚书》、《春秋》之后,开 《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 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 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 作用。
2.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
左传简介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作品评价一、左传简介 Nhomakorabea

左传的主要内容

左传的主要内容

左传的主要内容《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和政治事务,以及与其他国家发生的关系。

该书共计50篇,涉及了从文公到昭公的40年间鲁国的变迁和发展。

整部书的核心是鲁国国君的变化,描写了从文公到昭公的鲁国君主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其中最突出的是鲁国先王之争,记录了文、武、成、庄等王者之间的斗争。

他们之间的争斗,是鲁国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这部史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中,文公是一位仁爱之王,他不为物欲所动,不听取谄媚之言,而是恪守正义,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武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王者,他对权力十分渴望,却缺乏才干和决策能力。

成公则是一个能干、果断的君主,他推行勤政善治,重视周边国家的关系,使鲁国逐渐富强。

庄公则是一个推崇礼仪之君,他注重礼仪文化的传承,深入民间,了解各族的生活,使鲁国得到了一些财政上的收益。

《左传》不仅记录了国君的变化,也涵盖了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卫灵公之死、晋楚之盟、鲁襄公之死等等,这些事件使得整个鲁国的政治生态更加复杂。

对于外交方面,左传中也有许多重要记录,如鲁国和晋国的关系、鲁国和陈国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深刻地影响了鲁国的发展。

在历史繁华和国家运转中,鲁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十分重大。

《左传》中记载了鲁国的舆情、政治事件和人物,描述了鲁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入剖析鲁国的政治生态,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时代。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部关于鲁国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鲁国国君,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描述,使我们对春秋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是对后世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极大启示,对中国历史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文化也开始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义宽容的风气,注重礼教和文化的传承。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自由开放的文化杂交期。

道家、儒家和墨家三大哲学流派相继兴起并影响了整个社会。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些经典篇目:
1.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中非常著名的一篇,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斗争。

共叔段野心勃勃,欲夺取王位,最终在鄢陵之战中被郑庄公所败。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2.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描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

曹刿是鲁国的一位智者,他通过观察敌我双方的布阵和士兵的精神状态,准确地预测了战争的结果,并提出了有效的战略建议。

这篇文章体现了曹刿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3. 肴之战:这篇文章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与楚国军队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重耳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击败了楚军。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重耳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这篇文章讲述了郑国大夫子产向晋国大夫范宣子提出批评的故事。

子产认为范宣子使用
轻币(劣质货币)是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

这篇文章体现了子产的正义感和道德观。

5.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讲述了烛之武如何巧妙地说服秦穆公撤回其军队的故事。

烛之武是郑国的一位智者,他利用秦穆公的心理弱点和政治利益,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放弃进攻郑国的计划。

这篇文章展示了烛之武的机智和口才。

以上只是《左传》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实际上《左传》中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和篇章等待读者去探索和发现。

春秋左氏传的故事情节 春秋左氏传的内容

春秋左氏传的故事情节 春秋左氏传的内容

春秋左氏传的故事情节春秋左氏传的内容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3、《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4、《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5、《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1.《左传》艺术成就。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晋·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其“艳而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不仅记载各国君位的嬗变、执政者的谋权夺势、政客的宦海升沉、贵族内部的倾轧火并、侯国之间的欺诈侵掠、辽阔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格斗、阴暗一隅数人的密谋策划,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动乱、五花八门的变故,无不网罗其中;而且作者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于还有风俗遗闻、童谣民歌。

这些材料通过细心的组织编排,极大地丰富了《左氏春秋》的内容。

《左氏春秋》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从现代编年史的标准看,显得芜杂,说明历史科学尚在草创之中。

然而正是这一特点,才更体现了中国史传文学的特点。

《左氏春秋》的作者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全书所载历史前略而后详,后期更详于襄公与昭公,二公在位共63年,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一,二篇幅却近于全书的一半。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左传》简介,欢迎阅读。

《左传》简介《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

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

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

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

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

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

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

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

左 传

左  传

《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
二、善于写人 二、善于写人 《左传》中的人物有:天子、诸侯、卿大 左传》 夫、将相、武士、学者、说客、祝史、良 医、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士等, 公一千四百多个。 1、《左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左传》 一是“累积型” 一是“累积型” 二是“闪现型” 二是“闪现型”
2、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对话 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 象。 3、有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和复杂性。 三、工于语言 叙述语言:准确、生动而富有文采;简洁 凝练;言近旨远。ຫໍສະໝຸດ 《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
人物语言:包括人物对话、外交辞令、谏说、 议论 《左传》行人辞令的特点: 左传》 委婉含蓄 说理透彻 言辞雅正、简洁精练 具有煽动性和诱导性
《左传》的思想内容 左传》
天道远,人道迩。 天道远,人道迩。 “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2、民贵君轻、重民 民贵君轻、 “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 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 也。”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 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 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 天之爱民甚矣。 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 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 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 ‘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 必嫁是。 疾病,则曰: 必以为殉! 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颗嫁之, 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 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 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 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传》的简称,是孔子弟子左丘明
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所编写的一部史书。

左传是春
秋时期的重要史料之一,其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传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各国
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等。

左传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
背景,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于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的详细
记录,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如孔子、孟子等春
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言行在左传中得到了生动的
描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风
貌和社会思潮。

另外,左传还对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
生动的描写,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
意义。

左传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使我们可以更加直观
地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它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左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左传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左传》简介
【简介】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考证】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

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

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内容】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
料。

《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

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文学色彩】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的质木无文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注释
【后人注释】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