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简介
《左传》简介

2、民贵君轻、重民
“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 也。”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 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 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 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左传》的思想内容
然明对子产说,为政要“视民如子”。
《左传》的思想内容
史嚣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三、先进的军事思想 1、重视战争的性质、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 2、讲求克敌制胜的战略和战术。 四|《左传》中很多关于占卜、奇异的灾异、梦、 星相以及鬼神等记载,将一些自然现象或人身 的生理现象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或偶然、 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作者认识上的局 限性。
功成业就,称霸中原
倒叙经过:处狄十二年、过卫、及齐、及曹、
及宋、及郑、及楚、及秦,归晋
《左传》的文学成就
2、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对话 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 象。 3、有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和复杂性。 三、工于语言
叙述语言:准确、生动而富有文采;简洁 凝练;言近旨远。
Hale Waihona Puke 《左传》的文学成就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
‘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 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 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 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的文学成就
二、善于写人
左
传
左 传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
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及言论。
另外,关于天文、鬼神、灾祥、占卜等方面,也有记载。
《左传》本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从文学角度看有着显著特点。
首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选择,而是抓住事件中的重要环节着力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如“赵盾弑君”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使所叙之事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传奇的色彩。
其次,《左传》非常善于描写战争。
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斗争,而是把它与政治经济外交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
第三,《左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几乎都是以鲜明的面目出现,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子间矛盾斗争发展过程的入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面目。
《左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
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文公-文公十二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文公·文公十二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文公十二年原文【经】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
杞伯来朝。
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夏,楚人围巢。
秋,滕子来朝。
秦伯使术来聘。
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传】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
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
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
故书曰:“郕伯来奔。
”不书地,尊诸侯也。
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
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绝也。
书叔姬,言非女也。
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
群舒叛楚。
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
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
”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
”主人三辞。
宾答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
”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
”厚贿之。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
晋人御之。
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
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
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
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
《文公-文公七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文公·文公七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文公七年原文【经】七年春,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须句。
遂城郚。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宋人杀其大夫。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晋先蔑奔秦。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冬,徐伐莒。
公孙敖如莒涖盟。
【传】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
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非礼也。
夏四月,宋成公卒。
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廕矣。
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
必不可,君其图之。
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
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
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
书曰:“宋人杀其大夫。
”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
”乃多与之徒卫。
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適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左传简介ppt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 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 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 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 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 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 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 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 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 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 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 对后世影响很大。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 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 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 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左传》简介,欢迎阅读。
《左传》简介《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
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
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
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
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
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
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
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
《文公-文公十三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文公·文公十三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文公十三年原文【经】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大室屋坏。
冬,公如晋。
卫侯会公于沓。
狄侵卫。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
公还自晋。
郑伯会公于棐。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
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
”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
”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
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
履士会之足于朝。
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
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
”使士会。
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
”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
”乃行。
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適不用也。
”既济,魏人噪而还。
秦人归其帑。
其处者为刘氏。
邾文公卜迁于绎。
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
死之短长,时也。
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
五月,邾文公卒。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传》的简称,是孔子弟子左丘明
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所编写的一部史书。
左传是春
秋时期的重要史料之一,其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传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各国
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等。
左传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
背景,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于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的详细
记录,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如孔子、孟子等春
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言行在左传中得到了生动的
描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风
貌和社会思潮。
另外,左传还对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
生动的描写,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
意义。
左传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使我们可以更加直观
地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它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左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左传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人:余楠欣 汇报时间:2017年10 月18日
《左传》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① 作者与成书背景
② 本书特色及主要内容
③ 历史意义与原文解读
壹
作者与成 书背景
1. 左丘明的先人经过了自“吕”而“丘”,由“丘” 改“左”的姓氏转换,同时也经历了齐、楚、鲁 三地的坎坷迁移,可以说是家世遥远、演变曲折 2. 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 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 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 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 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丘明之父—— 成为躲避内乱,成投奔到鲁国,做了鲁国的太史。 成生子左丘明,袭父亲官职为鲁国的太史。 3.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 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 不久就双目失明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 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 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 名著《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国别史,它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 文化巨著。公元451年前后,左丘明因病去世,并 安葬于故乡肥城石横镇衡鱼村。
崩眾於將除欲公 曰蔓如( 。。廩自之與子 :草早祭 选文解读 ””延及。大呂 “猶為仲 兄弟争权,同室操戈 公。。無叔曰 多不之) 曰子”生,: 行可所對 :封大民臣“ 不除,曰 “曰叔心請國 義,無: 这反应出郑庄公 不:又。事不 ,況使“ 老谋深算,阴险 義“收”之堪 必君滋姜 狡猾。主要表现 ,可貳公;貳 自之蔓氏 在对自己的同胞 不矣以曰若, 斃寵,何 兄弟“纵其欲而 暱,為:弗君 ,弟蔓厭 ,厚己“與將 子乎難之 使之放,养其恶 厚將邑無,若 姑!圖有 而使其成”(宋 將得,庸則之 待”也! 人吕祖谦语,见 至,請何 之公。不 《东莱博议》) ? 。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 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誌。不言出奔,難之也。
02
保存了许多当时社 会文化、自然科学 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在史学上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03
列国史 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 且还兼记各国历史。
历史意义及原
文解读
叁
贡献巨大,意义深远
历史贡献
1 2 3
对儒家文化的史学贡献:《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 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 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对先秦历史的史学贡献:《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对后世历史编撰的贡献:《左传》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 很大作用。它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以求真 务实、章法严谨的写作风格开文史结合之先河。
广泛丰富,真实可靠
史料来源
《春秋》大义
《春秋》,又称《麟经》 (《麟史》)。是鲁国的 编年史。书中用于记事的 语言极为简练,后人不易 理解,所以《左传》应运 而生
本国史料
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 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 ,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 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 礼尽在鲁矣"。鲁地文化鼎 盛,史料的记录与遗存十 分丰富
《春秋左氏传》简介完毕
谢谢大家的 观看
周史材料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 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 观书于周史",
本书特色与主要 内容
贰
本书特点
"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注释春秋
史料详 实
编年 通史
1.《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 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 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左传》语言精炼,文 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3.《左传》对战争的记 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4.人物 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
中国史官之垂范,华夏血脉之传人
作者:左丘明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时代背景衰微;诸侯争霸。 ② 礼乐崩坏;思想激荡。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剧烈变动,进而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大变化
列国史书
《左传》采用《晋乘》、《郑书》、《楚杌 》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 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王霸史
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 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 鲁悼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
原始察终,见盛知衰.
主要内容
01
社会史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 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 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