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架强度校核计算

合集下载

脚手架的计算校核

脚手架的计算校核

悬挑脚手架的计算校核1.计算参数说明:Lb:立杆横距(m)La:立杆纵距(m)Gk:恒载标准值(kN)Gk1:构架基本结构杆部件自重(kN)Gk2:作业层面材料自重(kN)Gk3:外立面整体拉结杆件和防护材料(kN)Hi:立杆计算载面以上的架高(m)gk1:以每米架高计的GK1的计算基数计(kN / m)gk2:以每米立杆纵距计的GK2的计算基数计(kN / m)gk3:以每米架高计的GK3的计算基数计(kN/ m)n1:同时存在作业层设置数Qk: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kN)qk:施工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基数(kN/ m)N:立杆验算载面处的轴心力设计值(kN)NGK:脚手架自重标准值在立杆中产生轴心力(kN)NQK:可变荷载标准值在立杆中产生轴心力(kN) R:立杆计策载面ψ: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lo :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l=μhμ:计算长度系数h:步距(m)fc: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2.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计算参数说明:立杆横距:lb=1.05m立杆横距:la=1.5 m模杆步距:h=1.8m假定每3层一挑,总高度14.4ma .恒荷载标准值G kG k = G k1+ G k2+ G k3 (5—11)G k1=g k1H ig k1由查表5—7得出g k1 =0.1122故G k1=0.1122×14.4=1.62kNG k2=n 1L a g k2设定同时存在作业层数n 1=3采用插入法:g k2=0.3515 kN/ m故G k2=3×1.5×0.3515 =1.582kNG k3= H i g k3=14.4×0.0768 =1.106kN故G k =G k1+G k2+G k3=1.62+1.582+1.106=4.308b :施工荷载标准值Q kQ k =n 1L a q k( n 1=1, L a =1.5m)故:Q k =1×1.5×1.5075 =2.2612 kNC. 风荷载标准值取定W k =L a ψw k (5—19)W k =0.7μs μ2 w 0 (5—10)取定:w 0=0.35(kN/ m 2)μs =1.0 (查表5—16)μ2 =1.64 (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故W k =0.7×1.0×1.64×0.35×1.2 =0.4822 kN/ m 2取定:ψ=1.0故:W k =1.5×1.0×0.4822=0.72 kN/ m 2风荷载在杆件中产生的弯矩m kN q k /5075.105.1335.18.135.1=⨯-+=M w =0.12W k h 2 =0.12×0.72×1.82 =0.281kN/m 2d. 由于组合3风荷载, 整体稳定性验算如下:N ′=1.2 (N Gk +N Qk )=1.2×(4.308+2.2612)=7.883kN查表:5—23 f c =205N/m 2查表5—5, r a /=1.5607查表5—21, w=5.00×103mm 3, i=15.8mm连墙杆件、2步3跨,查表5-20,μ=1.5根据λ,查表5—22,得ψ=0.243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起吊吊具设计的强度校核方法

起吊吊具设计的强度校核方法

起吊吊具设计的强度校核方法作者:***来源:《热带农业工程》2018年第03期摘要在工业生产工厂中起吊吊具在设备的吊装转运中经常会使用到。

所以在转运设备或货物的情况下需要冲力学的基础上去对起吊吊具进行受力分析,对吊具具体的受力情况,在受到拉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对吊具的强度进行校核。

从而在生产中安全使用,保证起吊的安全性。

在设计吊具的过程中若设计结构不满足强度条件时,需要对结构给出改进建议,并重新校核。

根据受力情况对各受力强度进行核算校核,从理论计算值判断其是否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

关键词起吊吊具;强度校核;设计中图分类号 F407.42Abstract The Lifting hoisting equipment was often used in lifting and transshipment of equipment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force analysis of lifting hoist and the check of it wascarried out under the tension and shear force.It wa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ensured the safety of lifting.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hangers,if the design structure didn’t meet the strength conditions, it was necessary to give suggestions for structural improvement and re-check.According to the force situation, the strength of each force was checked and calculated in order to whether it exceeded the allowable stress.Key words lifting hoist ; strength checking ; design在實际的生产应用中,大的箱体设备需要从下起吊的情况下就会涉及到吊装转运吊具。

打桩船桩架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计算

打桩船桩架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计算
s t r u c t ur e .
Ke y wo r d s : p i l e d r i v i n g v e s s e l ; p i l e f r a me ; s t r e n g t h ; s t a b i l i y; t i f n i t e e l e me n t
对桩 架进 行分 析之 前 ,需要 检查 模 型的质 量分 布 。由于桩 架上 的设 备较
多 ,要将 各分 布质 量合 理有 效地 加 载到模 型 中 ,计算 根据 各分 布质 量 的具体
形 式选 择不 同的加载 方式 ,如 质量 点加 载 、集 中力 、均布 力 ,还 通过 改变 部
分 杆件 的密度 调 节其 重量 及分 布 ,从而 使计 算模 型 的重量 分布 和 桩架在 非 工
Ab s t r a c t :S t r u c t u r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t r u s s t y p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s l o n g b e e n a c h a l l e n g e d u e t o t h e d i v e r s i y t o f i t s f o r m a n d l o a d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 s t u d y a d o p t s he t in f i t e e l e me n t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t o c h e c k he t s t r e n g t h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i l e d r i v i n g v e s s e l p i l e la f me d u in r g s e a o p e r a t i o n ,t o p r o v i d e a s i mp l i ie f d me t h o d or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ma r i n e t r u s s t y p e

06. 轿厢架强度校核计算

06. 轿厢架强度校核计算

6 轿厢架强度校核计算6.1 有关轿厢架强度校核的要求:(1)本类型载货电梯轿厢架上梁的强度校核计算要求:a.将轿厢架上梁可近似的简化成简支梁进行计算,其受力除应考虑轿厢自重、额定载重量外,还应考虑其他悬挂重量;b.轿厢架上梁上的最大合成应力应小于上梁的许用应力;c.当轿厢架上梁处于最大载荷时产生的最大挠度应小于其计算许用挠度。

(2)本类型载货电梯轿厢架立柱的强度校核计算要求:a.考虑电梯在工作时,由于人在轿厢内的站立位置或货物载荷放置偏心而造成的轿厢偏载的情况下的电梯轿厢架立柱的强度情况;b.在上述的情况下,轿厢架的每一单侧立柱的受拉伸和弯曲载荷而引起的应力应小于轿厢架立柱的许用应力。

6.2 电梯轿厢架上梁的强度校核计算6.2.1 计算选用参数:本类型载货电梯的轿厢架上梁有两根长度为2626mm的30号槽钢制成。

表6.1中的参数为本计算选用参数。

表6.16.2.2 轿厢架上梁的强度校核计算:(1) 上梁由两根长度为2.626 m 的30号槽钢而成,按简支梁计算。

(2) 上梁受力分析:上梁受力主要由曳引钢丝绳承受的轿厢自重P ,额定载重量Q 以及补偿链的悬挂重量2r W 和随行电缆的悬挂重量3r W构成,最大弯矩发生在上梁中间。

a. 轿厢自重P 和额定载重量Q 可从表6.1中取用; b. 补偿链自重计算:补偿链自重2r W =0c. 随行电缆的悬挂重量计算:随行电缆的悬挂重量3r W =2Hg N tc tc ⨯⨯=1×0.98×8.5 / 2=4.165 Kg d. 轿厢架上梁的受力计算: 1.轿厢架上梁所受的最大悬挂重量T =P +Q +2r W +3r W=4020+5000+0+2.94=9022.94 Kg2.将轿厢架上梁简化成简支梁,则简支梁的两个支点受力B A R R ==2T =294.9022=4511.47Kg=44257.52N3. 则轿厢架上梁所受最大剪力Gmax =R A =44257.52N4.由于最大弯矩发生在上梁中间,所以轿厢上梁所受最大弯矩max M =230U A L R ⨯=2626.252.44257⨯=58110 N.m (3) 轿厢架上梁的合成应力计算 a. 轿厢架上梁的最大正应力计算:轿厢架上梁的最大正应力X max max W 2M ⨯=σ=4630002100058110⨯⨯=62.754N/mm 2=62.754Mpa b. 轿厢架上梁的最大剪应力计算:轿厢架上梁的最大剪应力S 2G max max ⨯=τ=100902.55252.44257⨯⨯=3.96N/mm 2=3.96 MPa c. 轿厢架上梁的合成应力可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计算:轿厢架上梁的合成应力2max 2max 3τσσ+=合=2296.33754.62⨯+=63.128 N/mm 2=63.128MPa(4)轿厢架上梁材料许用应力计算:a. 轿厢架上梁的材料为Q235,其抗拉强度b σ和抗弯强度S σ可见表6.1。

运输强度计算

运输强度计算

运输强度计算摘要:一、引言二、运输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运输强度公式2.影响运输强度的因素三、运输强度的应用领域1.物流行业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3.环境评估与政策制定四、提高运输强度的方法1.优化运输网络结构2.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利用率3.推广绿色物流理念五、运输强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发展现状2.面临挑战六、结论正文:一、引言运输强度作为衡量运输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运输强度的计算方法、应用领域及提高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运输强度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运输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运输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运输的客货运量与运输能耗之比,通常用公式表示为:运输强度= 客货运量/ 能耗其中,客货运量包括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能耗主要包括燃料消耗和电力消耗。

影响运输强度的因素主要有运输工具的类型、技术水平、能源消耗、运输网络结构等。

三、运输强度的应用领域运输强度在物流行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估与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物流行业中,提高运输强度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运输强度的分析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指导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环境评估与政策制定领域,运输强度是评估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对于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运输强度的方法提高运输强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优化运输网络结构,通过改善交通设施、提高运输线路的通行能力,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拥堵和延误。

其次,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利用率,采用节能型交通工具、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最后,推广绿色物流理念,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运输强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我国运输强度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我国运输强度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升空间较大。

六 轿厢架强度校核

六 轿厢架强度校核

六轿厢架强度校核1.轿厢上梁强度校核当轿厢顶部站有二名检修人员(每人按100kg与计数)时1)轿厢上梁的静拉力计数= 10(P+Q+100x2)=10* (1250+1000+200)=24500NF jt2)轿厢上梁的动拉力计数F d=10(P+Q+Fg)(1+a/g)= 10* (1250+1000+58)*(1+1.0/9.8)=25400N t3)上梁结构简介惯性矩:J1=(ab*223)/12+0.6* 22 * (11)2=2129.6cm4J3=(9.4*0.63)/12+9.4 *0.6* (11-0.3)2=0.1692+645.72=645.88cm4J2=(9.4*0.63)/12+9.4 *0.6* (21.07-11)2=0.1692+571.92=572.09cm4 则∑J=2(J1+J2+J3)=2* (2129.6+645.88+572.09)=6695.14 cm4根据受力情况假设二名工作人员作为集中载荷来处理。

*177.5)/2=(25400*177.5)/2=2254250N-cm 则Umax=(F utWx=608.65cm3即σmax= Mmax/Wx=2254250/(608.65*103)=3.7Mpa<[σ ]=95Mpa 可以上梁满足强度要求:轿厢下梁强度校核下梁结构简介下梁受冲点载荷集合特性计数:S1=26*2=52cm2S3=S2=9.4*0.6= 5.64cm2S4=22*0.6=13.2cm2所以:总面积∑S总=S1+4S2+2S4=52+4*5.64+2*13.2=100.98 cm2Yc=6.82中性轴惯性矩;J1=(26*23)/12+26*2* (6.82-2)2=1208.08+17.33=1225.41 cm4J2=(9.4*0.63)/12+9.4*0.6*(6.82 -2.3)2=0.1692+115.23=115.399cm4J3=(9.4*0.63)/12+9.4*0.6* (6.82 -23.7)2=1607.03+0.1692=1607.19cm4 J4=(0.6*223)/12+0.6*22* (6.82 -2.3)2=532.4+504.4=1036.54cm4则∑J=J1+2J2+2J3+2J4=1225.41+2* (115.399)+ 2* (1607.19) +2* (1036.54)=8820.85cm4所以:Wx=1292.43 cm3则Jmax=[(P+Q)gL0]/(4*w*103)=[(1200+1000)*9.8*1775]/(4*1292.43*103)=7.40Mpa <[σ ]=95Mpa证明冲击载荷下梁是安全的3 轿厢立柱稳定性计数(1)轿厢立柱截面积其中S=34.5cm2Ye=2.35cm其中J1=(1/12)*19.5*13+19.5*1* (2.35-0.5)2=1.625+66.74=68.36cm4J2=J3=(1/12)*1*7.53+7.5*1* (2.35-4.75)2=35.16+43.2=78.36cm4所以总∑J=J1+J2+J3=68.36+78.36+78.36=225.09 cm4则<W x=J/(7.5-2.35)=43.71 cm31(2)轿架立梁偏心弯矩计数=10Qb/8=(10*1000*1.4)/8=1750NmM x1式中b---- 轿厢的内净宽度(3)立梁的弯曲应力计数J W I =M x1L/4nW x1=(1750*3.15)/(4*3.7*43.71*10-6)=8.5Mpa式中L-------- 立梁连接点长度L=3150mm n--------上下导轨之间的垂直中心距n=3700mm (4)立梁拉伸应力计数:J11=10(P+Q)/(2A)=10* (1250+1000)/(2*34.5*104)=3.26Mpa 式中A---------立梁的截面积A=34.5*10-4m2(5)立梁复合应力计数J H 1=J W1+J I1=8.5+3.26=11.76Mpa<[σ ]=95Mpa(6)立梁的细长比计数立梁的许用柔度[λ]=120λ=μL/ (Ie) =(0.5*3.15)/(43.71*103)=36.03<=[λ]=120 式中μ---------压杆两端固定时的系数μ=0.5 Ie---------立梁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料仓强度校核计算

料仓强度校核计算
负偏差为: δ 2为: 负偏差为: 9、料仓筒体各段长度(对应于壁厚):H1为:
H2为: 10、焊缝接头系数 (φ ) 11、锥体部分壁厚:δ 3为:
负偏差为:
四、计算过程 (一)、料仓质量
MPa
0.0905
MPa
0.098

210

250
PET
Kg/m3
820
Kg/m3
1403
0Cr18Ni10Ti
Kg 292495.47
Kg 28928.20
Kg 9703.90
Kg 20593.20
Kg
0.00
Kg 233270.17
Kg
0.00
Kg
0.00
Kg 233270.17
MPa 0.07791582 MPa 0.07233551
0.23788308
mm
32000
mm
22000
MPa 0.01853485 MPa 0.01720739
二、计算常数 1、重力加速度 (g) 2、自然对数的底 (e) 3、圆周率 (π )
三、设备有关参数 1、锥体高度 (Hc) 2、筒体高度 (H) 3、设备总高 (Ho) 4、筒体内直径 (Di) 5、设备锥底与筒体所成之倾角 (α ) 6、设备锥底的半顶角 (θ ) 7、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弹性模量 (E) 8、料仓筒体分两段,壁厚:δ 1为:
5、物料对锥底大端产生的壁面法向力 公式:Pn=Ph(sinα )^2+Pv(cosα )^2
(三)、自振周期 不等厚度料仓自振周期按下式计算 公式:见JB/T4735-97 Pg104 公式(14-9) 其中:料仓各筒壁的截面惯性矩为:
I1=(π /8)(Di+δ 1)^3δ 1 I2=(π /8)(Di+δ 2)^3δ 2 料仓各筒壁的质量为: m1=π (Di+δ 1)H1δ 1×0.0000079 m2=π (Di+δ 2)H2δ 2×0.0000079

管架重量、强度计算书

管架重量、强度计算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建工程预制立管管架计算书目录一.荷载计算 (2)1运行阶段的配管荷载(P2) (2)1)在每层均设固定支架 (2)2)只在下部设固定支架 (2)3)设多个固定支架(未设波纹型补偿器) (2)4)设多个固定支架(设波纹型补偿器) (2)2施工阶段的配管承载荷载(P1) (2)1)各节的最上层 (2)2)其它层 (2)3进行管架型钢强度计算时的承载荷载 (3)二.管架的强度计算 (3)1设计依据 (3)1)材料的允许应力 (3)2)强度校核 (3)3)管架强度校核的步骤 (3)2套管翼板的强度 (4)1)荷载 (4)2)钢材的选择 (5)3)套管翼板的必要截面系数(Z2) (5)4)计算结果(参计算表) (5)3管架框架型钢的弯曲强度校核 (5)1)承载荷载 (5)2)由配管造成的弯矩(Mp31) (6)3)由混凝土板荷载形成的弯曲力矩(Ms3) (8)4)钢材的设计截面系数(Z1) (9)5)承载荷载的钢材数量(N) (9)6)钢材的挠度验证(T) (9)4管架支撑型钢的强度 (10)1)承载荷载 (10)2)钢材的必要截面系数(Z3) (10)3)螺栓的必要截面积(A4) (11)5管架支撑型钢悬臂的强度 (11)1)承载荷载 (11)2)钢材的必要截面系数(Z3) (11)3)悬臂的焊接强度 (13)三.计算结果 (13)一.荷载计算1运行阶段的配管荷载(P2)配管荷载主要为配管自重及其管内介质重量,运行阶段只有固定支架承受荷载,在计算荷载时应根据固定支架的设置位置以及补偿器的设置情况而进行计算。

1)在每层均设固定支架各层的固定支架仅分担相当于各层层高的配管荷载。

2)只在下部设固定支架在下部固定支架承载全部荷载。

(管道重量+介质重量)3)设多个固定支架(未设波纹型补偿器)多个固定支架上均匀地承载全部荷载。

4)设多个固定支架(设波纹型补偿器)○1最下部固定支架上承载的荷载正上方补偿器以下的管道重量+全部介质重量+正上方补偿器的反力(朝下)○2最上部固定支架上承载的荷载正下方补偿器以上的配管重量+正下方补偿器的反力(朝上)○3存在多个补偿器时的中间固定支架正下方补偿器到正上方补偿器之间的管道重量+正下方补偿器的反力(朝上)+正上方补偿器的反力(朝下)2施工阶段的配管承载荷载(P1)进行预制组合立管施工阶段的各层管架所承载的荷载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管强度校核计算
45钢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
屈服强度:不小于355Mpa
方管承载力计算:
σ=F/S
F=3000×3/2=4500 S=0.06×0.06-0.05×0.05=0.0011m
计算可得:σ=F/S =4500/0.0011=4090909Pa≈4MPa
许用应力σ=屈服强度极限除以安全系数=360/1.5=240MPa
方管弯曲强度校核公式:f=M/W≤材料的许用应力(弹性抗拉强度/安全系数)。

其中M=Pac/L(M:弯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离,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离,L跨度,L=a+c)
对于转运架来说方管承受的集中力为:M1=3000×a1×c1/1500
M2=3000×a2×c2/1500
M3=3000×a3×c3/1500
M总=M1+M2+M3=
W=(0.06*0.06*0.06*0.06-0.05*0.05*0.05*0.05)÷(6×0.06)≈0.000018
所以f=M1/W=M3/W=
[σ]=600/1.5=400
方管弯曲强度校核计算2(挠度)
塑性材料(大多数结构钢和铝合金)以屈服极限为基准,除以安全系数后得许用应力,即[σ]=σs/n(n=1.5~2.5);脆性材料(铸铁和高强钢)以强度极限为基准,除以安全系数后得许用应力,即[σ]=σb/n(n=2~5)。

(n为安全系数)
最大挠度为:f=(P*L^3)/(48*E*I)。

其中P为集中力,L为跨度,E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取E=2.06E5MPa,I为方管的截面惯性距,根据手册查得。

最大挠度与跨度的比值要控制在1/400以内。

最大弹性应力[σ]=σs/n(n=1.5~2.5)=355/2=177.5MPa
最大弹性变形为l=[σ]E (45钢弹性模量200~210 GPa)
关于取消上梁的计算
只要方管能够满足抗弯强度,那么就不会转运架就永远都不会弯
角焊缝强度计算
角焊缝的强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