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术之中脉养生术,简单易练,分分钟学会让寿命延长10年163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
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
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
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
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称为性命双修。
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
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
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
“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
道家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
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日‘道’。
”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
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云,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目录:一、导引行气二、守静三、挖掘生命体的奥秘四、回光返照五、呼吸停止后的神通六、超人的养生法七、遗精与走八、睡功修炼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
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的生命极为看重,因为它认为,人只有有了生命,才能享受人世的种种乐趣。
如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就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
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千,非我有也。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
”正因为道教重视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生命质量的提高,所谓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让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更好、更多地享受生命。
也正是为了提高这一生命质量,道士们在几千年的修炼实践中,摸索出了种类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养生术。
道教养生术涵盖极广,诸如服食、行气、导引、存思、坐忘、内丹、外丹、房中等等都属于道教养生术的范围。
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一个奥妙无穷、潜能无限的机体,对这一生命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锻炼,便可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如行辟谷术,你就可以省去营求饮食带来的烦恼,同时还能使你身轻体健;如行胎息术,你就可以不用呼吸,同时又能去除各种顽疾;如行内丹术,在身体中就能充实生命根本,使你容光焕发……当我们以这种态度来看待道教养生术时,便会发现,行气导引对于强健筋骨、延缓衰老确实有其神奇功效;静坐存思对于获得心灵的宁静,甚至对于一些常见病诸如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特殊的疗效;内丹术对于打通大小周天、疏通全身筋络、防止疾病侵袭更是匪夷所思;房中禁忌则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性保健知识……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道教养生术的有关内容,澄清人们对气功的种种误解和迷惑,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导引行气--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导引,又称“道引”。
08.中国道家养生秘法“道家健康术”14周修炼法:第六周

第六周1.炼气:呼吸训练,会阴力量和性功夫的进一步结合随着我们学习道家健康术的不断深入,传授过程中将调息和调身结合起来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正如我在前面提过的,几乎没有什么“纯”的呼吸练习。
呼吸影响着你的身体全身。
在你吸入空气时,空气中氧被你肺中血管吸收,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的每一个活细胞。
我们身体第一宝“气”和第二宝“精”之间的练习是非常紧密的。
从第二周开始,你就学习了腹式呼吸。
上周你学了在一次呼气时上提会阴,在另一次呼气时上提肛门。
你还学了怎样关闭性器官上的“两道门”。
本周我们将学习怎样做更深的呼吸,真正增大我们吸入的空气量。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在吸气时扩充腹部并下沉肺部。
这时,我们就得在继续吸气时注意力上移,使肺的中部充满气。
当肺的中部充满气体后,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肺的顶端,继续吸一会儿气,使气体充满整个肺部,这时你才会感觉真正吸满气了。
然后我们以上面吸气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呼气。
我们先从肺的上部呼气,然后是肺的中部,最后才是下腹部。
在我们将肺的上部的气呼出时,我们只能上提性器官。
在我们将肺中部的气体呼出时,我们只上提会阴。
最后,在我们将下腹部的气呼出时,上提肛门。
这种练习也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会阴的不同部位。
在你做这部分练习时,你会感觉你正在将性能量由性器官向后转移到会阴,最后到达肛门。
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怎样将这个精气转移到脊柱。
这种将性能量由外转移到后的技法在《内丹秘诀》中又被称为“倒流法”。
这个说法也适合于前面我们从第一周开始学习的调神练习中将视线由外转到内。
①可以站立、坐或躺着做这部分练习。
②进行腹式呼吸,使下腹部充满气体。
③继续吸气,注意力上移,在你完全使肺的中部和下部充满气体时,轻微鼓胀下胸腔。
④继续吸气将注意力转移到肺的顶部,使肺的顶部充满气体。
不要吸气太多使自己感觉疼痛或不舒服,但你得感觉肺部吸满了气体。
一般情况下你可能很少在一次时间内吸入这么多的空气,开始阶段你或许会感觉有点怪或有点头晕。
通中脉的一个简单方法

通中脉的一个简单方法以前做早课,维那带的比较快,有师兄跟不上,问师,是否可以慢一点啊?师说,跟不上没关系,你就观想,尤其维那念楞严咒的声音,像一道光明从头顶走到脚心。
学习佛顶之后,发现自己的中脉从头顶到下面都不通。
忏悔!据回师说,这是贪欲心重的业障,可以念观音菩萨,观想着一圈一圈地从头顶向下通。
无奈我的业障重,效果不大,通不下来。
早晨早课时,突然想起以前开示过的,观想咒语光明从头到脚连贯而下。
果然效果很好,早课结束,也就通了。
不过因为自己根上的业障还没有清除,它只是通一会儿。
所以还得继续念佛顶才行。
也许不同人的身体和业力不同,方法也不同。
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试试!中脉开通意味着:1、制力大无穷。
2、护具备五眼六神通。
3、沧: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4、舔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5、5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6、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1、、鼻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8、色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9、具无漏神通。
中脉是由百会直透会阴的中央通道,是能量向上升华的最佳捷径。
也是人体命脉(命根)。
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本人通过临床验证,中脉如果堵塞,百脉不通。
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脉的总闸门,心理稍不平衡,中脉则堵。
要想使下丹田储备的能量向上升华,必须把中脉守开,否则,能量上升时则会受堵。
要想守开中脉,可以从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依次守开,为能量的升华修好通道。
为使修炼者便于掌握,在短时间内打通中脉,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通中脉的方法:1、观想聚能法。
观想自己从百会至会阴有一条明亮的光柱,此光柱上下一致,整体快速旋转,男顺时针,女逆时针,产生向心力,带动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观想通透法。
观想自己体内中脉为一条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细。
观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阳,从百会进入中脉,停留一分钟,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停留一分钟,然后沿中脉上行至百会,如此返复进行。
细说中脉七轮 震通中脉

细说中脉七轮震通中脉细说中脉七轮+震通中脉震通中脉我之前一直都是念佛就念佛,坐禅就坐禅,完全不懂什么叫禅净双修。
一直到去年底,大约是昌臻老法师往生前十天左右,我突然梦见地震,地震后一个老法师身放紫光,在光明中往生了。
我看见,心想:“那我也给那老法师念念佛吧!”就在我梦中给老法师念佛的一刹那间,突然醒了。
有一人突然在耳边教我如何禅净双修念佛法,他使我明白一个很重要的禅机:念佛是妄想,但不念佛又不乘阿弥陀佛的愿力。
出声念佛散元气,不出声念佛声波无法震通中脉(这个很重要)。
那个位大德我当时只能感知他在我身边,但我又看不到他。
想必是昌臻法师的意生身,因为活人给活人托梦,没有出意生身根本就办不到。
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护法菩萨提醒我应去亲近昌臻老法师,顺便指点我。
在说此种禅净双修的念佛方法前,必须先明白这个禅净双修的禅与净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禅,是意指用此念佛方法是可以证入禅定、五蕴解脱的禅定境界的,不是指口头禅的禅。
口头禅打口水战,没完没了,于实修无益。
净是指用此念佛方法,不单可以证到禅定境界,将来还可以乘阿弥陀佛愿力,往生极乐净土,一举二得,禅净双修。
在坐禅念佛前,先了解五个坐禅的关键要领:一:形正则气顺。
单盘双盘皆可。
盘腿要稳,用力下压,腰要用力向上拔,使腰骨节节笔直。
中脉通不通,身体健康不健康,与腰骨直不直有很大关系的。
坐禅的秘诀之一便是下压上拔,这四个字,你花千金去供养,去拜访高人,你不一定能知道这个千金难买的秘诀。
二:收肚挺胸。
坐禅就不能成就的秘诀之二就是,如果你想得定与得胎息,生起暖相,肚子必须收起来,帖到背后,挺起胸膛。
三:吃饭不可吃太饱,如果你打算晚上坐禅,我建议你下午不要吃饭或者吃个半饱。
因为吃饱饭后,肚子帖不到背后了。
我从未试过吃饭太饱入定的。
说实话,我几次偶然入定都是饿得发头晕时入定的。
虚云老和尚几次入大定都是饿肚子时入定的,不信的话,可以去查。
四:如果不出念佛,单纯的坐禅,舌头应收起,向上顶,因为舌为心苗。
道家养生炼气补漏功法

道家养生炼气补漏功法1、闭地户。
又名锁阳关,是道家补漏功法。
仰卧,闭口,舌头抵前门齿根,两足心相合。
右手按脐,左手中指点会阴穴(“会阴”在大小便之间)。
作腹式呼吸36欠。
休息半分钟再作。
共3次。
2、固气舍。
——又名“推转脐轮”是道家固气功法。
盘膝坐,吸气一口,存于小腹。
左手盖右手,自脐右向下,向左围脐推转36周。
然后以右手盖左手,自脐左向下,向右围脐推转36周。
3、调息。
左手盖右手,右手置于两乳之间,下推9次,停于脐下将存气尽量呼出,调气九口,由急而缓。
4、入坐。
凝神定虑,目前视,徐徐向下垂视,两手中指互扣,手心左上右下当胸持平。
两肩下垂,肩骨向前色,意守气舍(脐下四指)作自然之腹呼吸,时间不计。
以上功法共四节,每天睡前坐一次。
起床前作一次,如不能坐两次,作一次也可。
练此功法功成须三个月,即百日功成(后可进一步练习更高级的功法,若不想进一步练习,此时已收强身健体之效)在三个月期间,要禁欲,否则前功尽弃。
注:大道之简,以上之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发动真阳炉火的真传导引法。
纵观所有真传功法,皆入手简单却含有很丰富的原理,以上练法只供男子练习,女子由于生理结构不同,不能采用此法。
因为婴儿出生第一口气。
冲开两入肺,直透至会阴,上冲顶门。
则冲脉起。
冲脉一起带动奇级八脉,十二经。
男女婚嫁后,冲脉先衰,冲脉起于会阴,上行,男子至喉而散,散于-|-#-!-Chun而生须。
女子至胸再散,散于两乳。
故女子生子后有乳以哺婴儿。
男子为补其所漏,强壮冲脉,所以由点会阴开始。
女子一般要反其道而行,由揉乳开始,此处不赘述。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七步:龙虎二炁翕聚收光法法诀龙虎精,乌兔髓,凝结翕聚炼光辉。
坎离交媾天地泰,戊己合时成刀圭。
三花聚顶三心天,四相和合万象飞。
皓月当空心宜静,慧光远去意莫随。
玄关走,眼莫追,休教前功一风吹。
凝神聚光急收剑,子卯午酉子收回。
津液为主气当伴,眼鼻同吸意同归。
送归土釜牢封固,日月合并照紫微。
功法详解此七步功夫是日月合并,守中抱一,翕聚祖炁,聚光、炼光、收光之法,道家也谓之炼丹法。
千峰老人曰:“守中抱一是全功,祖炁聚会性命同,坎戊离已日月合,龙虎二体光中升。
”又云“守中抱一,日月合并之功也。
离己是日光,坎戊是月精,此龙虎二炁也。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盘旋于祖窍之前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处,三家相见,四相和合归一,心空意空,无他无我,祖窍之前真气曰太极,曰金丹,曰元觉,先天乾坤,后天坎离,实为四个阴。
”从初步收心求静到四步为下手法。
从五步到九步为炼丹法。
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础上通过小周天转法轮采药收炁降龙、开八脉、下手炼精化炁、文武火、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采补。
此时身上百病皆无,神清目明,精炁神足,三花聚于目前,如皓月当空,这即是玄关。
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
丘祖云:“但著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外向寻求,因其机发始成窍,机息复渺茫。
”《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
”千峰老人曰:“静极玄关出现,若有一念使落后天,倏然不见一无所有。
如再求之,了不可得,因著色相之故。
”此时必须存无守有。
所谓存无是存无为,无人无我,忘心忘形,万籁俱寂。
所谓守有,即守中抱一,在虚极静笃之时,一轮明月出现目前即玄关。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八步:蛰藏炁穴法诀朝北斗,对明星,吸呼绵绵意守中。
回光返照炁自动,一点一点意引行。
下降不可过丹田,上升只能到绛宫。
久动而静炁入窍,大定得之蛰藏功。
心肾交,神炁凝,气归元海寿无穷。
乾坤日月要和合,戊己坎离交姤升。
道家秘传养生术的三大作用

道家秘传养生术的三大作用
*养生导读:中国道家研究养生长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过去许多人认为道家的养生术不科学,因而不予重视。
然而,在民间却仍然流传着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
学习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无需广阔的场地,就在您的卧室或床上,甚至您的办公桌旁都可以行功。
其功法简单易学,运动量不大,但功力到家,老少咸宜,尤其适合于性机能衰竭而身体衰弱者。
只要每天早晚修练15分钟,坚持数日,即有成效,若长期修练,其效更佳。
神奇的功效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对身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根据目前实践经验,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种:
*一、性机能大大增强性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中医认为,房劳过度伤肾耗精,导致早衰早亡。
因而提出:青壮者节欲,老年人绝欲戒房劳,要惜精若命。
现代医学对这个问题研究较少,国外有人曾对性交后兔的脑垂体前叶进行过细胞检查,发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其结论自然与中医相仿。
然而,道家认为,人欲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致壅塞之病,任情肆意,又
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秘术之中脉养生术,简单易练,分分钟学会让寿命延长10年163道家中脉养生术,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思想,起于道家内丹养生流派,集儒、释、道、医各家养生之精华,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为出发点,是回春术、长寿术,是传统中医养生的组成部分,是中华养生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脉养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中脉养生术在修习过程中,把呼吸养生、静坐养生、运动养生和能量养生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祛病健身、益智开慧等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其修习程序简单来说,是以呼吸练习、入静练习为手段,以练气为核心:采气、炼气、养气、行气;行气路线和养生重点是中脉和三个丹田及百会、会阴穴。
其原理是:通过呼吸训练使呼吸匀调轻舒,使心神安静,心息合一,“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则真气得以运化,精神得以充养,气脉(尤其是中脉)得以畅通,则身体自然得以强健。
修习中脉养生术,在练习呼吸、入静等诸法时,切勿起追求之心,处处不可勉强、用力、劳累,须自然、轻柔、舒适,对任何感受和境界都不要贪执、理会,要“勿忘勿助”、“来之不拒,去之不留”,一心修习,一切自然,水到渠成,终能有所收益。
应注意的是,现代人由于受时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在修习中脉养生术时不可追求通气脉(包括中脉),只能以祛病健身为目的,以自身的轻松、舒适、安逸为尺度,不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级境界。
通过中脉养生术基础功的习练,一样可以使人体经脉畅通,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另外,习练者应有专家指点,或征求医生的意见,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更应谨慎从事。
1、养气是核心中医注重气、血、阴、阳的变化和调理,气是核心。
中医学说,无气不成书。
历代养生家和医家都重视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药王孙思邈说:“善养摄者,须知调气焉。
”明朝名医张景岳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又说:“人生之气当以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唯阳,既失难复者亦唯阳。
”“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黄帝内经?灵枢》)。
也就是说,气要像流水一样,在全身周流不息,不可有所阻滞。
葛洪说:“长生之道在于行气。
”通过“行气”使全身气路(经脉)畅通,内气在脉内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中脉养生术亦以气为核心,这个气包括外气和内气(即呼吸之气和先天元气、真气)。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命力。
而对气的修炼则包括:采气、炼气、养气、行气;并且随着功力的加深逐渐做到“积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使人身三宝精气神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关于气的学说,与正在兴起的“能量医学”原理不谋而合。
“能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就是气。
现代科学认为:“气”是能量、动力、生物电。
是一切生命活动之源。
有科学家称之为“有感情,可以利用意识控制的能源”。
通过中脉养生可以达到培养和谐调能量的目的。
2、中脉是枢纽气的运行则是以人体气脉为通道的,而中脉则是人体诸脉的中枢,“中脉通则百脉通”。
中脉有三个最关键的穴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上丹田在大脑中心部位,称泥丸宫,在脑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之间,是人体调控中心——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所在。
中丹田在两乳之间膻中穴以内,心上肺下,在胸腺和脊骨脊髓之间,是气血循环和免疫调节中心。
下丹田在肚脐以内,腹部中心。
这个部位有胰腺、肾上腺和精囊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在肝、脾、肠、胃和双肾之间。
中脉是人体能量的大本营。
中脉和丹田相当于人体的变电站和蓄电池。
科学实验证实:“中脉是人体生物电磁运动的轨迹,是一条具有电荷运动的导体”。
中脉起于会阴,经三个丹田到百会。
中脉两极的会阴穴是阴脉之会,百会穴是阳脉之会,辐射全身。
所以中脉通百脉皆通。
中脉两极相当于人体的天线和地线,在一定条件下,人体与天地能量可以交融,摄取天地之正气。
黄帝曰:“人与天地相参也。
”就包含这个意思。
无独有偶,风行世界的印度瑜伽术亦强调中脉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把修炼重点放在中脉上。
瑜伽所说的“眉间轮”就是上丹田,心轮即中丹田,脐轮即下丹田,再加上中脉两极“海底轮”(会阴)和顶轮(百会),形成了中脉五个能量中枢。
而瑜伽术也是把调整呼吸和入静作为修习的基础,以促进人体气脉的畅通,从而达到强健身心之目的。
可见,瑜伽士和道家修习者对于健身的认识是一致的,先进的健身方法没有国界。
中医养生思想认为,经络气脉畅通,精气充足,人体就会健康,反之则会百病丛生,故其以用药、针灸等为手段,濡养人体精气,调达人体气脉,从而起到祛病健身之目的。
中脉养生亦是如此,只不过此法更强调中脉的畅达。
3 .呼吸养生法呼吸是养生之本,一呼一吸关联着生命质量。
老子曰:“人命在呼吸之间。
”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肺是唯一可以自主调节频率、进行功能锻炼的内脏器官。
呼吸养生就是要在大脑的调控下,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祛病健身。
可是多数人都没把呼吸当一回事,没有利用好这种得天独厚的功能。
一般人均为自然呼吸,由自律神经调节,大部分肺泡不张开,使肺活量逐渐缩小。
科学研究发现:许多人由于呼吸方式不良,肺的功能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三分一,因而造成肺功能减退。
由于氧气和能量吸入不足,二氧化碳排除未尽,许多疾病也由此产生。
呼吸的气体交换是在肺泡中完成的。
正常人约有肺泡五亿个左右,如能充分发挥这些肺泡的作用,重建肺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健康水平。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呼吸质量。
呼吸具有吸氧、摄能、排毒等多种功能。
是生命能量的传递工具,是宇宙能量和人体能量交融的桥梁。
深呼吸可提高摄能效果,加速排出毒素。
(1)深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扩大肺活量。
重建已退化的吸呼功能。
使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负离子,焕发生机。
很多慢性病与供氧不足有关,通过深呼吸,提高血氧含量,可收到“气到病除”之效。
深而有规律的呼吸是长寿的关键。
(2)深呼吸是唯一可使内脏与心理连动的方法。
在横隔膜升降和胸腹一张一弛之间,五脏六腑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是人体健康的源动力。
(3)全神贯注于呼吸之间,可以排除杂念,快速入静,实现“后天”向“先天”转化。
我采用了五种深呼吸养生方法:(1)腹式呼吸,简称正呼吸。
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提肛鼓腹,呼气时小腹瘪下去,使内气在肚脐和命门之间运行。
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胸腹式呼吸,正呼吸与逆呼吸相结合。
吸气时腹部胸部鼓起,随即提肛收腹,使气聚中丹田;呼气时鼓腹,气沉下丹田。
下丹田与中丹田同修。
(3)逆腹式呼吸,简称逆呼吸。
意守上丹田。
这是后天向先天过渡之法。
吸气时收腹提肛,胸部鼓起,内气从会阴生发,经下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会。
同时开放百会、印堂、会阴穴,采宇宙之气;呼气时,腹部鼓起,气沉下丹田。
内气在中脉循环往复,连绵不断。
贯通中脉。
三田同修,内气外气兼修。
(4)屏蔽呼吸,又称全呼吸。
即三吸一呼。
也可以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张开,扩大肺活量,快速改善肺功能。
每次吸气后闭气二秒钟,吸到不能再吸时再呼出去。
也可作行功修炼。
前三步吸,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
还可与前三种呼吸法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此法可增强体质,具有防癌作用。
闭气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
(5)体呼吸。
全身处处通气路,全身穴道和皮肤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
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
“皮肤的吸气量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一”,但它“吸入的负离子却占到负离子吸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切与呼吸有关》)。
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长寿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
在进行呼吸修炼时,强化体呼吸,将收事半功倍之效。
各种呼吸方法各有所长,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法无定法”,可灵活运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深呼吸养生法在练习时须用意不用力,不可勉强、用力和造作,宜自然形成深呼吸,若有劳乏之感当停止练习,转入平常呼吸。
重症疾病、肺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练习深呼吸,可采用自然呼吸。
4.入静养生法静修是儒释道各家都注重的养生方法。
黄帝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说明在清静虚无状态下,才能获得充足的真气,从而祛病健身。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为修道根本。
儒家主张:“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静能生智。
自古以来的养生家,都强调要在静字上做功夫。
静修是思想意识修炼。
德国医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有三个层次:常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常意识是后天知识形成的意识,潜意识是大脑的潜在功能,在静态中常意识被抑制,潜意识显现,可以激发灵感。
无意识即清静无为,可以开发先天智慧。
在中脉养生中,要抑制常意识,启动潜意识,开发无意识。
“抑制”是为了“开发”。
中脉养生的关键是入静。
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要排除杂念,保持良好心态,逐步进入静态。
养生家称为有为法(即带意念)。
张伯端曰:“始于有为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为是根基”(《悟真篇》)。
也就是说要从有为入手,才能逐渐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
通中脉必须以“先天”之气,而后天之气向先天转化的办法就是在“虚寂”二字上做功夫,“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静修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升华,可多吸氧、多采能,培养体内能量,进入到先天境界,进而通畅全身气路。
静修的高级境界,是清静无为。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进一步开发潜能,做到“无为即无不为”。
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和功能开发机制。
5.运动养生法中脉养生术是静修之法。
但必须动静相兼,动中求静。
有氧运动是最合适的运动。
人们在运动中,往往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内脏。
然而,只有内脏健康,才是真健康。
中脉养生通过深呼吸带动内脏运动,结合脊柱运动,可改善各种生理功能。
脊柱与中脉相联,是人体健康的主宰,是人体信息传递通道。
如果脊椎扭曲、变形移位,将压迫神经,使信息传递受阻,从而使相关部位产生病变。
脊髓还具有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的功能。
所以,保持脊柱健康非常重要。
脊柱运动是以脊柱为轴心带动全身的横向运动,使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各系统都得到适当的锻炼。
适当的脊柱运动和按摩,可以激发脊椎的自愈能力,使脊椎恢复自然平衡,有利于中脉的畅通。
运动方法如下:(1)俯仰法:上半身向前弯曲,前俯后仰。
(2)左右转脊法:以脊柱为轴心,左右旋转,脚板不动,面部转180°。
(3)全身转抖法:两脚不动,全身边抖边转,向左右各转90°。
(4)颈腰旋转法:此法有“坐转乾坤”、“晃海”之称。
双腿自然盘坐,上半身作360°旋转。
此法旋转幅度大,是一种以脊椎为轴心的全身运动,对头部、颈部和腰部病变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对内脏也有很好的按摩作用。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以上各法要求配合呼吸缓慢均匀地进行,使脊椎运转灵活。
同时寓静于动,使大脑得到休息和调理。
6.能量养生法近年来,能量医学正在悄然兴起。
能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对人体而言就是中医及养生家所说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