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文

合集下载

高职中药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及实施研究——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

高职中药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及实施研究——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

《 仪器分析》 是中药专业及其他药学类专业必修 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 , 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如《 药物分析》 、 《 制剂 分析》 等课程的基础 , 是培养学生仪器操作技术和分析方法 的重 要课 程 。这 门课主 要介 绍药 品质量 控制 中常见 仪 器 的 结构 、 工作原理 、 仪器 的操作使 用及常见分析方法 , 是一 门 实践 性很 强的课 程 。笔 者在 亳州 职业 技 术学 院从 事 这 门课 程教学已经有四年时间,在教学 中学生常常会觉得这门课 抽 象难 懂 , 不 易掌 握 , 甚 至有 的学 生对 这 门课 产 生抵 触 和恐 惧感 , 教 学效 果不 太理 想 , 所 以对 《 仪器 分 析》 进行 课 程教 学 改革 迫在 眉 睫。 2 0 0 6 年教高1 6 号 文 中【 1 】 国家 明确 了高 职 教 育 的培 养 目 标就是“ 培养 企业 需 要 的一 线 技 术 人 才 ” , 笔 者 及 所在 课 题 组 正是 在这 一培 养 目标要 求下 , 结合 我 院学 生 的学 科素 质 、 学习特点 , 对《 仪器分析》 这门课进行 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
9 013 年 12 月 第 6 0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 UC ATI ON TE ACH I N G F OR UM
D ec . 201 3 N O. 50
高职 中药专业 《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及实施研究
— —
以亳州 职业技 术学院 中药专业为例
权 春梅 , 王 庆, 张黎娟 , 丁瑞苹
毫州 2 3 6 8 0 0 )
( 亳州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安徽
摘要 : 传统的《 仪器分析》 课程教学采用常规的章节教 学, 采用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 改革后的将采 用以企 业 岗位 技 能 需求 为导 向 的项 目教 学 , 把 理 论 和 实验 ( 或 实训 ) 融合 起 来 , 改 变传 统 的授课 场所 、 改 变传 统 的教 学方 法及 考核 方 法、 改 变传 统 的 大班授课 , 实行 分 组授课 , 并采 取 “ 一做 一 考” 的激 励考 核 方式 。 关 键词 : 仪 器分析课 程 教 学 改革 ; 项 目驱 动教 学; 教 学模 式 改革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5 0 — 0 0 4 3 — 0 3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

基金项 目: 第三军医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面上基金资助项 目( 00 1 ) 2 1 B 8

5 8・ 9
Ba i e ia uc to Au 201 Vo1 4 No. sc M dc lEd ain. g. 2. .1 8
析测试 工作 产生初 步 认识 , 日后 工 作 增 加 实 际 的 对
分析课 程 中至关 重要 的实 践 教 学 环节 , 是学 生 学 习
新方 法 、 新技 术和适 当选 用 各 种分 析 方 法 与技 术 的 能力 。因此 , 我们在 教学 过程 中 , 据 日益发展 的药 根
学研 究领 域对 仪器 分 析 技 术 的需 求 变 化 , 以培养 能 够 满足 时代发 展要 求 的药 学专 业 人 才 为 目标 , 化 优 完 善实验 教学 内容 。 目前应用 于药 学领 域 的仪 器分 析方 法 已从简 单 的化 学 分 析 、 光谱 分 析 发 展 到色 谱
的课 程 包括 : 高效 液相 色谱法 测定 体 内药 物浓 度 、 气 相 色谱 法测定 血 液 中 乙醇 的含量 、 细管 区带 电泳 毛 法 分离 水杨 酸和 苯 甲酸 、 司匹林 红 外 吸收 光谱 的 阿 测定 、 双波长 紫外 分 光光 度 法 测 定血 清 中茶 碱 的 含
量 等 。课程 内容 的扩 展 , 仅 大 大增 加 了学 生操 作 不
仪器 分析 的教学 效 果 j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我们 依 据 药学 专业 学生 的学 科 背景 和 学 习 特点 , 总结 出仪 器
分析 实验课 程教 学 的一些 心得 和经验 。 1 针 对药 学专 业特 点 , 化实 验教 学 内容 优 在 当今 的药 物研 究 、 生产 、 流通及 临床 应用 的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中药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的研发、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其在中药成分分析、质量控制、药效评价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期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探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中药行业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药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无机到有机的广泛领域,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供中药的化学组成、结构、形态、性能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能够揭示中药作用机理、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关键问题。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电化学分析、显微分析、联用技术等。

其中,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能够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色谱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则常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质谱分析如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联用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联用等则能够同时提供化合物的多种信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现代仪器分析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能够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相结合,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在中药领域,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能够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分析

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分析

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分析摘要:药学专业是一门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人才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和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是药学专业的重要部分,因此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指出了目前药学专业实验室在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药学实验室的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使用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能力,还要掌握正确的生产工艺、科学的进行投料配料、控制生产各个环节,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学生的培养方面,离不开药学实验。

在药学专业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一、药学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现状(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的办学条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实验教学仪器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药学专业实验室,缺乏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因此在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比较混乱。

(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不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药学专业实验室的很多仪器设备,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开放程度不高,因此未能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没有发挥出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作用。

很多仪器设备都仅仅在某一实验教学环节中使用,其他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不利于仪器设备的保养[1]。

(三)仪器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很多高校在对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都普遍存在着重视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忽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现象,在资金的投入上不平衡,在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方面投入甚少、甚至是没有投入,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精密仪器设备,如果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还会影响教学和科研的进度。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针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探讨,包括教学内容、开课模式、实验体系、教学方法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Abstract]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aimed at problems in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involve in teaching contents, modality of the class, syste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lity and to trai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仪器分析作为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等研究中,是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仪器分析课程也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1]。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熟悉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实验课程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中之重,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采用梯度洗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技术的迅脱系统紫外检测ms记录总离子流tic色谱速发展各种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灵敏度迅速图得到分离度较好的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提高使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更的hplcuv及hplcms指纹图谱为丹参药材加广泛这将对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中间体及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权等 用 D A测序基因中的线粒体基 因组 C t N y— b
现代仪器 ( www. d r isr .r .n mo enn t o gc ) s
基因片断序列鉴别乌梢蛇及其} 淆品。 昆 王健 云等 ¨
从 鹿鞭 中提 取 微量 D NA并进 行 测序鉴 定 。 17 核磁 共振 光谱 法 (MR . N ) NMR技术 在 药学 领域 的应用 主 要在 于 新 药开 发 ,如对 新合 成 药物 及 新 分 离 的天 然 活 性 药 物 进
谱 法 、 色谱 法 、免疫 法、微 生 物 法 以及 联 用技 术 等现 代仪 器 分析方 法在 中药方 面的应 用 ,
并 对其作 一 简要 评 述 。 关键 词 现 代仪 器分析技 术 中药 鉴 定 质 量控 制 中药生 产工 艺 近 几年 发 展起 来 的方 法 ,它具 有高 效 、快 速 、分辨 力强 、 现性 好等特点 。胡平 、 重 张朝 晖及邢 旺兴等 … 采 用 该 法 对 中 药菟 丝 子 的 1 品种 、l 海 马 、 3个 2种 海 龙类 药材 以及 红 曲基 原真 菌进行 鉴 别 。
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正 品天麻样 品均出现天麻苷的
特 征 共振 峰 ,而伪 品无 此信 号 。近 年来 ,新报道 的 中药鉴 定 多采 用紫 外 吸收光 谱法 ,如黄柏 与水黄 柏 的鉴 别 J 种 金钱 草 的鉴 另 ,酸 枣 仁及 其混 伪 ,各

仪器教学论文小议当前药学的仪器教学

仪器教学论文小议当前药学的仪器教学

仪器教学论文:小议当前药学的仪器教学本文作者:胡琦艳陈云艳工作单位:皖南医学院药学系从服务于药学相关专业、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与将来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过去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传统陈旧的实验多,现代的、能够反应当今学科发展的实验少,而且使用大型现代分析仪器的实验少。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不单是我们学校,一般高校都存在大型仪器少而学生数众多的问题。

首先,对于实验项目的开设,可以结合药物分析的内容,因为对于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分析化学最直接服务的课程就是药物分析,而药物分析体系庞大,内容非常多,本身实验课程能涉及到的药物分析项目并不多,所以统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课时可以很好地体现药学特色。

比如开设电化学分析实验时候开设的项目是“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既加强了学生对永停滴定法原理与操作的理解,又让学生对结合药物结构进行分析有个提前的认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超前也不难,毕竟他们有机化学已经学过,基本的药物结构在其他药学相关课程中也都有接触。

另外,笔者认为很多大型仪器虽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但是开设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学生能对仪器结构、操作技术有个形象的认识,至于实验报告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如开设红外或核磁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解析演示实验得到的谱图。

笔者尝试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的红外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首先,学生通过压片机的操作对红外实验关键技术之一样品的制备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固体试样需要压成片状。

其次,通过老师操作仪器,学生就明白了不同的仪器有相应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软件,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有了形象的认识。

最后,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让学生拷贝回去进行相应的峰归属,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加强了学生的红外光谱分析的解谱能力。

多数高校的分析仪器都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维修困难等问题。

这里笔者想提出的是可以整合整个院系的教师资源,让擅长使用某种分析仪器的老师兼职该仪器的部分管理工作与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文

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文

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 导语:《仪器分析》课程对于培养中药学专业学⽣实践能⼒,综合运⽤已学知识服务社会具有⾮常重要的作⽤。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正如⼀句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学能⼒的培养,就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以“教学传授知识”转向“传授学习知识的⽅法”为教改⽅向,加强教学⽅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互动性等,将“接受知识”和“发现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注重培养学⽣获取知识的能⼒和综合能⼒及提⾼创新素质。

2教学内容的更新 ⽬前⼏乎没有中药学专⽤的仪器分析教材,所选教材多为应⽤化学或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仪器分析》课本,因此,在实施教学前,要根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学⽣的知识结构状况对教材进⾏合理的取舍,节选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2.1新知识与新技术的介绍内容滞后我们的⼤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的专业⼈才,那么我们上课的教材就必须及时地反映学科的前沿,让学⽣了解并及时地追踪学科⽅向。

⽬前教材内容似乎已经跟不上仪器的发展速度,⼀些新技术在现有的教材上很难找到有关叙述。

例如在分离⽅法⽅⾯,国外有关⽑细管。

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谱的⽂献报道层出不穷,尤其是⽑细管电泳技术在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分析化学中占有举⾜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对于蛋⽩质、有机物、糖类及DNA等领域显⽰出优异的分离和分析能⼒。

⽽国内的多数教材编写时间停留在上世纪的90年代或是本世纪初,因此鲜有关于这些新技术的介绍。

为了使学⽣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仪器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法是相当有必要的。

2.2分析⽅法分布不适合中药学专业在⼤多数《仪器分析》的教材中主要包括三⼤类分析⽅法,分别是光谱分析、⾊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通⽤教材与中药学专业的特定要求有⼀定的差异。

中药学仪器分析⼀般很少涉及电化学⽅法,所以教学重点应该在⾊谱学和光谱学上。

就⾊谱法⽽⾔,⽓相⾊谱仅能解决不到15%中药样品的分离和分析,85%以上的中药分析问题将依靠液相⾊谱才能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教学中药学论文
导语:《仪器分析》课程对于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效劳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以“教学传授知识”转向“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为教改方向,加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互动性等,将“承受知识”和“发现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提高创新素质。

目前几乎没有中药学专用的仪器分析教材,所选教材多为应用化学或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仪器分析》课本,因此,在实施教学前,要根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学生的知识构造状况对教材进展合理的取舍,节选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2.1新知识与新技术的介绍内容滞后我们的大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那么我们上课的教材就必须及时地反映学科的前沿,让学生了解并及时地追踪学科方向。

目前教材内容似乎已经跟不上仪器的开展速度,一些新技术在现有的教材上很难找到有关表达。

例如在别离方法方面,国外有关毛细管。

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文献报道层出不穷,尤其是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开展,在分析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对于蛋白质、有机物、糖类及DNA等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别离和分析能力。

而国内的多数教材编写时间停留在上世纪的90年代或是本世纪初,因此鲜有关于这些新技术的介绍。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仪器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是相当有必要的。

2.2分析方法分布不适合中药学专业在大多数《仪器分析》的教材中主要包括三大类分析方法,分别是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通用教材与中药学专业的特定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中药学仪器分析一般很少涉及电化学方法,所以教学重点应该在色谱学和光谱学上。

就色谱法而言,气相色谱仅能解决不到15%中药样品的别离和分析,85%以上的中药分析问题将依靠液相色谱才能解决。

然而我国现行的多数教材中,色谱别离方法方面中气相色谱占的分量较重。

因此应适当压缩气相色谱分析内容,强化色谱根本理论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用适当的篇幅介绍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了与中药学密切相关的紫外一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根本理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作为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同时选择常见中草药作为实验材料。

这样,可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内容的学习上来,掌握不同分析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3实验内容的更新由于现在的大局部仪器分析实验教材是各个高校所编写,编写者在编写的过程中肯定主要考虑本学校以及本专业的仪器设备条件,有很多的实验内容和我们自身需要有所差异。

为此我校结合中药学分析的专门需要,自编了仪器分析的实验讲义,以我们现有的实验设备为根底,以学生实际需要为目的,把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和原子吸收作为实验教学重点,以荧光光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毛细管电泳作为侧重点,将扫描电镜以及XRD等作为演示实验,并根据学校实验室和测试中心的仪器更新和开展状况,不断修改和补充新的实验内容,比方说以前我们的原子吸收设备是国产的,而且只局限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最
近我校测试中心新进了带有火焰、石墨炉和低温原子化装置的原子吸收设备,那么我们所开设的实验扩展到石墨炉原子设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结合仪器分析课程特点及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比拟教学法比拟法是认识对象间异同点的逻辑方法,通过比拟各种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正确区分事物类别,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

仪器分析课程内容中共有十几种仪器分析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原理、仪器部件和应用范围,因而显得庞杂、难学,这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那么我们可以在仪器分析教学中采用比拟法,比拟各个方法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到小范围小比拟,大范围大比拟,方法内部进展比拟,以简化繁,以易化难,综合概括,及时总结,恰当运用,贯穿始终,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

3.2以专题或学术讲座的形式,介绍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在《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开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与本专业学科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以专题形式或进展一些必要的学术讲座,内容可以是某一仪器分析领域专题的最新开展和研究动态等,也可以是利用仪器分析原理去解决一些中药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或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由于讲座内容既有深广度,又能结合学生实际,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专题讨论过
程中适当介绍现代仪器分析中的最新进展和有关技术,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视野。

此外,为使《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在讲解知识点时,由浅入深,适当融入相关科学开展史,阐述来龙去脉,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生动、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开展的观点,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3.3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仪器分析内容繁多,原理抽象,仪器构造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开展。

因此,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分析仪器的构造图,各部件内部构造、检测原理、图谱、使用流程等制作成课件,将枯燥不易理解的内容变成直观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仪器工作原理方面独树一帜,把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但是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如不断变化的画面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跳跃性,线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等。

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时,多媒体课件主要起提纲挚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课件,在授课的时候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同时我们利用课间与学生及时沟通,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充分听取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加以改良。

另外,可以让学生上课时注意听,下课后拷贝老师的课件材料,以防止学生上课时只记笔记来不及听课的弊端。

那么老师在每一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花一定的时间串讲本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构架起本章节的根本框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仪器分析》课程对于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效劳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药学专业的《仪器
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密结合中药学专业的实际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突出中药学专业特点,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并能够将《仪器分析》所学知识或思考方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活学活用。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许多学生毕业后在中药分析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发挥了较大作用。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稳固上述研究成果,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其它方面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