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2016)

合集下载

以咳喘为首发症状的小儿喘息性疾病164例临床分析

以咳喘为首发症状的小儿喘息性疾病164例临床分析

1 0 中国社 区医 师 ・ 5 医学专业 2 1 0 2年第 3 期 ( 4 第1 卷总 第3 0 0 期
窄 。 1 为 支 气 管 肺 发 育 不 良 。 1例 经 例
P D试 验为 阳性 及痰 液结核 菌培 养 及胸 P 部影像 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淋 巴结核 。
讨 论
异常 的结构 引起 , 吸气时喉部肌 肉塌 陷而 致气道狭 窄 , 引起喉 呜及 呼吸 困难 , 一般
提 供 不 小 病 史 , 子 皮 又 在 X 线 下 不 显 瓜
环压迫气 管 , 卧或 喂奶 时 呼 吸 困难 明 俯 显, 头后 仰时呼吸 困难 减轻 。1例 支气管
淋 巴结 结 核 , 大 的结 核 性 淋 巴 结 压 迫 支 肿 气 管 出现 阵 发 性 痉 挛 性 咳嗽 伴 喘 息 , 结 有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行 。治疗原则 : 牙根 发育 完全 的 , 尽量 应 位、 侧方脱位 和牙齿嵌入 。 牙齿脱位的临床表现 : ①不完全脱位 的牙齿伸长 , 动明显 , 松 有创伤颌 , x线 片 提示尖周膜 增宽 , 而硬 板较为 完整 ; 完 ② 全脱 位 的 牙 齿 游 离 于 牙 槽 窝 , 己 脱 落 ; 或 ③侧 向脱位 的牙齿偏离长轴 , x线 片提 示 受压侧 的牙周膜 间隙消失 , 而移位 牵拉 侧 的牙周膜 间脱位 隙增 宽, 此种 脱位有时并 发牙槽 骨折 断 ; ④牙齿嵌入后临床牙冠变 短, 不松动 , x线示根尖进入 牙槽窝 内, 尖 周膜间隙和硬 骨板 消失。嵌入 的牙齿 若 牙 根 未 发 育 完成 , 髓 活 力 尚好 不 用 牵 引 牙
⑥牙髓 己坏死或切髓术失败 的, 作根尖 应 诱导成形术 , 牙根 发育完成后行 永久充 待 填 。总 之 , 轻 恒 牙 冠 折 的 治 疗 , 根 据 年 应

6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6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6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 异质性疾病
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 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 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 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 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哮喘的体征---哮鸣音
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散在或弥漫性,急性发作期出现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 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 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PEF变异率>13%), PEF变异率增大(可 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13%均支持诊断哮喘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证实存 在可 逆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
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 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 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或加剧。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哮喘的易感因素---过敏
个人过敏史: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尤其是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 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一、二级直系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没有过敏史不能排除哮喘

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概述喘息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是呼吸气流急速通过狭窄的气道所产生的一种高调声音。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指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综合征,包括多种呼吸道疾病,但主要是指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小儿支气管哮喘等三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发病机理毛支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6个月左右的婴儿多见,可有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但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近几年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也引起重视。

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所以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但新生儿少见。

毛细支气管因感染产生粘稠的分泌物阻塞气道,并有黏膜水肿及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气道梗阻。

近年来有关毛支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以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为代表的T H1 /T H2型细胞免疫失衡与毛支发病有关。

毛支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和血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病人的炎性物质,INF-α、INF-γ、IL-2水平降低,而IL-4、IL-5、IL-6、IL-8、IL-10及血清IgE升高;RSV 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尤其T H1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INF和IL-2等细胞因子,而释放IL-4的T H2则相应被激活,IL-4等分泌增加,从而使特异性IgE合成增多。

组胺、白三烯C 4、花生四烯酸等炎性介质也较非喘息性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增多。

这些炎症介质都是支气管的强收缩剂,并刺激气道黏膜增生,参与日后的哮喘发作。

对毛支患儿给予吸入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也提示毛支存在气道高反应性(AHR)。

这些病理变化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基本相似。

喘支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只是诊断标准的差异,两者均存在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AHR,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可使气道平滑肌过度收缩,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气喘发作。

患毛支后,约33%~50%的患儿可反复喘息,最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林荣军)2016哮喘指南解读

(林荣军)2016哮喘指南解读

季节性
可逆性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
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 . 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 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 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 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 (" 沉默肺 ") ,此时通常存在呼
背景(2)
• 2015年初启动新版儿童哮喘防治指南修订工作, 历时近1年完成 • 共进行了4次集体讨论 • 广泛征求全国儿科呼吸专家意见 • 收到120余条修订意见 • 参考国内为最新哮喘防治指南/共识,结合国内儿 童哮喘防治的重要临床经验、在注重科学的基础 上,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1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 3 4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3,16(哮喘增刊):64-68. 3.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3,41(2):123-127. 4.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29-735.
长期治疗方案 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
慢性持续期和 临床缓解期
"评估-调整治疗-监测“ 的管理循环
急性发作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
P<0.01 P<0.01

喘息样支气管炎疾病详解

喘息样支气管炎疾病详解

疾病名:喘息样支气管炎英文名:asthmatoid bronchitis缩写:别名:喘息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疾病代码:ICD:J20.8概述:喘息样支气管炎(asthmatoid bronchitis)仅系一临床概念,是指一组有哮喘表现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而言,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

肺实质很少受累,其中部分病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由于乳幼儿气管、支气管比较狭小,易因感染或其他刺激而加重。

另外,患儿有过敏体质因素,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小支气管痉挛或肿胀,而产生喘鸣。

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患儿有一部分是婴儿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或轻型哮喘。

流行病学:部分病例远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北京儿童医院于 1987~1989 年对594 例喘息样支气管炎进行了 4~21 年回顾性追踪,结果 41%转为哮喘,其中61.8%已经痊愈,尚有38.2%仍有哮喘发作。

有过敏史、嗜酸细胞较高以及血清IgE 升高者,往往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症。

根据天津医学院儿科等单位对 146 例喘息样支气管炎的5~15 年随访观察,认为喘息样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种疾病,因为两者的遗传史、过敏史、血清 IgE 及肺功能均甚相似。

西安医科大学儿科也认为对3 岁以下不明原因的反复喘息儿应考虑为婴幼儿哮喘,它与儿童哮喘可能是一种病在两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

病因: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发病因素:1.感染因素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

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

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3.过敏体质因素婴幼儿患病毒感染者甚多,仅一小部分患儿呈喘息样支气管炎表现,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个体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如近年发现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出现特异性 IgE 抗体,其鼻咽分泌物中组胺浓度明显高于同样感染而无喘息表现的患儿。

儿科鉴别诊断

儿科鉴别诊断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

鉴别诊断:〔小儿腹泻〕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病症,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病症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

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脑干脑炎〕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病症,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 检查可鉴别;2.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无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病症,可通过脑脊液、PPD实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可鉴别;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分析唐铭钰;李锦;赵瑞柯;陶悦;曹清【摘要】目的了解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种类及临床特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人院的6岁以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259例,通过FilmArray平台检测17种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百日咳鲍特菌.根据结果分别对病原菌组成、季节分布特点及单病原组、混合病原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儿标本中,阳性总检出率88.4%(229/259),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最高(15.4%,40/259),其次为鼻病毒/肠病毒(12.4%,32/259)、副流感病毒3型(6.9%,18/259).混合感染38.2%(99/259),以鼻病毒/肠病毒最多(46.5%,46/99),其中以鼻病毒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检出率最高(9.1%,9/99).RSV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x2=28.787,P<0.001),副流感病毒3型多发生在春夏季(x2=30.312,P<0.001).混合感染组患儿喘息天数明显多于单病原感染组(Z=-2.6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呼吸道病毒感染,且混合感染多见,故喘息发病的初期对病原体的诊断非常重要.FilmArray检测系统为多重巢式PCR系统,可检测20种病原体,运行时间短,有助于病原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8(018)004【总页数】7页(P365-371)【关键词】急性喘息性疾病;儿童;病原菌;FilmArray检测系统【作者】唐铭钰;李锦;赵瑞柯;陶悦;曹清【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转化研究所,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转化研究所,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上海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 方法1.2.1 FilmArray检测采集所有病例的鼻咽拭子或痰标本于30 min内送至检验室,将试剂缓冲液和标本混合液注入测试条插入FilmArray检测系统(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中鉴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应该注意,第1、2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
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儿童喘息的早期干
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不宜在对患者进行初始
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预测
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具有肺功能损 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 龄前期,因此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把可能发展为 持续性哮喘的患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 要的。但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 用于对学龄前喘息儿童作出哮喘的确定诊断。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 哮喘的诊断:(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3)非病毒感染导 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 后。
持续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 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 自我管理
哮喘的西药治疗
快速缓解药
短效吸入型2受体激动剂
长期预防药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长效2激动剂 抗白三烯药物
全身性皮质激素
抗胆碱能药物 短效茶碱
吸入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 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舒利迭)
布地奈德(普米克)
眼痒、流泪、咳嗽和胸闷等
发作期症状
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喘息、气促、呼 吸困难(多数患儿夜间表现重),严重者 不能平卧,历时几分钟或几小时可自行缓 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部分患儿只有咳嗽,而无喘息、呼吸 困难。
体征
呼吸困难、三凹征、呼气相延长 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 严重者呼吸音降低、哮鸣音消失、紫绀
(三)缓解期:哮喘消失后,继则出现以痰壅 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痰多,喉中有痰, 时咳,或偶咳,或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 以痰鸣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为 主,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2个月。 ①寒痰伏肺证 症状:哮吼消失,但咳嗽时作,喉中痰鸣, 吐痰白,食欲欠佳,睡眠欠安,舌苔腻或白,脉 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寒痰者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1)囊性纤维化 1) 胃食管反流 1)血管环 2)哮喘 2)气管软化 3)BPD 3)喉和/或气管的异常 2)气管食管瘘 4)心血管和/或 支气管的异常
伴有反复感染 1)免疫缺陷 2)纤毛不动 综合征
喘息儿童的临床评价
I. 病史
出生史(新生儿期的机械通气) 相关的感染史 相关的喂养/呕吐情况 药物/体位改变的反应 特殊的喘息诱因 (过敏原,刺激物) 其他的过敏体质症状 过敏的家族史
哮喘治疗的目标
最少的(理想无)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最少的(不常有的)哮喘发作 无急诊就医 需用最少量的(或不用) 2激动剂 活动不受限,包括一些运动 PEF昼夜变异率<20% 正常或接近正常的PEF 最少的(或无)药物副作用
哮喘治疗的原则
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
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婴幼儿喘息与病毒密切相关
RSV-毛细支气管炎
• • • • •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婴幼儿期 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 RSV感染的病理学改变主要在小气道, 气道上皮组织有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可激发支气管高反应,时间长达数月~数年 细支气管炎呈反复发作性,伴喘息或哮喘
Reijonen T et al Arch Pedia Adolesc Med 1996 Kajosaari M et al:Pediatric Allergy immunology 200
II. 体格检查
单音还是多音的喘息 持续还是间断 吸凹(肋间的,肋骨下的,胸骨上的) 伴有喘鸣 过敏体质的体征 青紫 生长发育停滞 心脏杂音或心脏扩大
From Allergy Proc.
• 实验室评估 • 常规的病原菌血清学检查 • IgE 水平 • 食管X线(照)片,GI • 支气管镜, ,胸部CT 或MRI • 心脏超声 • 免疫功能的测定 *在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 的选择实验室检查.
①肺脾气虚证 症状:咳喘消失,常反复感冒,气短自汗, 神疲懒言,形瘦纳差,面白少华,便溏,舌质淡, 苔薄白,脉细软。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②脾肾阳虚证 症状:动则喘促,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 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舌质淡, 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 ③肺肾气虚证 症状:活动后气促,面色潮红,夜间盗汗, 消瘦气短,手足心热,夜尿多,舌质红,苔花剥, 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方药:麦味地黄丸加减。
• • • • • • • • • • • •
①外感风寒 症状:发热轻,恶寒,鼻流清涕,喷嚏,咳 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 方药:华盖散加减。 ②外感风热 症状:发热,恶风,鼻塞,鼻流浊涕,喷嚏, 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 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 方药:桑菊饮加减。
必须强调,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
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因此,对
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
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 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 诊断依据: (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 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吸入剂型:
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 干粉吸入剂
溶液雾化吸入
吸入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一线药物,应遵循阶
梯式治疗方案。
降级:哮喘控制至少维持3个月,逐步降低至
最低维持量;
升级:如控制未达到,则考虑升级治疗,但
首先应审核用药技术及周围环境控制情况。
哮喘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一)诱发期:感染病毒或接触异物(过敏 源),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表现。 病毒感染为此期常见诱发因素,其诱发哮喘的 窗口期相对接触过敏源较长,多为3天,重视 哮喘患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的防诱发治 疗,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程度。 此期病机特点为感受外邪,肺失宣降,治疗用 药约3~7天。
儿童哮喘的病因
内在因素:机体特应性,有一定遗传倾向 外部原因:致敏原 病原体感染
哮喘患病率上升因素
• 变应原暴露增加:尘螨、花粉、猫、狗、 蟑螂、大豆、硬売果、乳品 • 大气污染,被动吸烟 • 呼吸道病毒感染 • 卫生假说: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 变,免疫改变
先兆症状
常见的有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咽痒、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 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 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 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 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 FEVl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 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l~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现狀
全球有1.5亿患者 近10~20年间各地哮喘患病率上升近1倍 82~96年美国患病率增加58.6%,死亡率增加55.6% 90~20年美国哮喘医疗费从62~126.9亿美元 上海90年患病率1.79%,20年4.52%,增加152% 儿童哮喘脱课1010万天/年(全球) 儿童期男孩患病率两倍于女孩,至青春期则无性别 差异。
• 婴幼儿在病毒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可 能: • 哮喘的第一次发作 • 病毒感染后尚存在的免疫炎症和气道 高反应 • 在呼吸道疾病发生前可能就已存在的 小气道狭窄以及肺功能低下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反复喘息最常见 的原因
气道慢性炎症——嗜酸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 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刺激物反应亢 进,支气管痉挛、狭窄 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 胸闷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具 有可逆性
常见喘息原因
气道分泌物阻塞 先天气道畸形
气道粘膜充血水肿
气管狭窄
气管支气管软化
气道平滑肌痉挛
气管外因素: 气管食管瘘, 胃喘息的病因
常见 不常见 罕见
哮喘
毛细支气管炎
吸入综合征
异物
压迫综合征
宿主防御缺陷
囊性纤维化
结构缺陷
吸气性喘鸣

呼气性喘鸣

呕吐
②热痰伏肺证 症状:喘平,仍咳嗽时作,喉中痰鸣,吐 痰黄粘,食欲欠佳,睡眠欠安,舌苔黄腻,脉 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四)稳定期:是指哮喘患儿症状、体征消失, PEF≥80%预计值,并维持4周以上。此期的病机 特点是以本虚为主,主要表现为肺、脾、肾的不 足。本阶段治疗用药约3~4个月。
(二)发作期:以哮喘为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 促,肺部听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以 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①寒性哮喘 症状:喘息哮鸣,咳嗽气急,痰多白沫,鼻 塞声重,鼻流清涕,形寒肢冷,恶寒无汗,面色淡 白,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3岁内喘息 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 哮喘预测指数: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 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为哮喘预 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 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 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 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