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PPT课件

复习导入
➢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 条船?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探索新知
➢ 下面各个同学的算法,哪个是对的?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 为至少需 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探索新知
➢ 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无 论是租船、租车, 还是装袋、装 盒等,不管余数是几,最后的结 果都要用商加1。
50÷ 7 = 7 ( 套 )…… 1 ( 米 ) 7
7 50 49 1
答:最多能做 7 套这样的衣服。
当堂检测
➢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1)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法”。( × )
辨析: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如果是用料问题用去尾法,如 果是需要工具问题用进一法。
探索新知
➢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0÷3=3(个) … … 1(元) 1.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2.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10÷4=2(个) … … 2(元)
探索新知
➢ 思考: 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的划船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 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无逸斋此时只有三位阿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还有他胤礽,四阿哥胤禛已经四岁了,再过两年也可以进入无逸斋了,五阿哥胤祺已经两岁了,再过不久也会进入无逸斋了吧,可惜,此时他才七岁,老八老九老十都还不知道 在哪呢。
想想当年老八的一生,胤礽不由想起妹妹张欢,又不由想起那些东西,黑线,他们兄弟当年那样凶险万分,步步惊心,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夺嫡局面,竟然能被后世YY成那样? 不过..........想起当年老四对老八那样不死不休的局面,嘿嘿,莫非真是求而不得,于是恼羞成怒,于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像得到? 已经诵读完毕,正写着字的胤礽有些无聊的yy着............ 还有老大,后世的那些腐女,特别是妹妹张欢,竟YY他和老大有一腿?黑线,若说老大和谁有一腿,那也得是老三啊,怎么能轮到他? 眯着眼,看着面无表情走进来的老大,还有后头刚刚六岁,粉嫩粉嫩的老三,胤礽笑了。 ---------------------看到胤礽,老大面无表情眉宇间却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似的上前行礼,虽然他是老大,可惜胤礽却是太子,不过胤礽也不敢怎么接受,于是避开,回敬一礼,笑容浅淡,透着谦和,虽然还未长开,举止间却不卑不亢,从容优雅。 老大胤禔.长胤礽三岁,比胤礽多吃了三年饭多吃了三年盐,城府自然不比六岁的胤祉,此刻看着太子浅淡的笑容,总觉得他的这个太子弟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但,胤禔.也没多说什么,冷淡的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 而胤祉跟在胤禔身后向胤礽行礼后,也不敢多话,乖乖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胤礽看着胤祉的举动,粉嫩的小正太,却偏做大人样,想起曾经跟妹妹张欢和弟弟张乐唯一的一次公园游乐时,看到的那些五六岁窝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就觉得心头有种心酸,哎,皇家的孩子......... 在汤斌等老师讲学后不久,外头一声尖细的高喊,“皇上驾到” 胤礽怔楞了一会,随即急忙跪下。 心头在最初的呆怔后,随即复归平静。 不久一双明黄色的靴子就停在了胤礽面前,然后低沉颇具磁性,却又有些清冷的声音淡淡想起,“起咯吧。” 后世之人都说康熙满脸麻子,可真相却是,眼前的男人此时二十二岁,身材修长,面容俊美不已,浑身散发着弟弟张乐经常嘀咕着的“王八之气”,若妹妹张欢在这,必定会高呼一声“天下无敌大帅哥啊”。 不过,这些都是胤礽前世印象,此时重生的他低垂着头,规规矩矩的站着。 既然无意于权势,那么就让自己做个规规矩矩的皇子阿哥吧。 “太子的学业如何?”男人的声音依然淡淡的,却含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和某种意味。 汤斌上前,叩头行礼后面带笑容的说着太子的勤奋,太子的聪慧...........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课后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之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法”,是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其中,“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努力遵循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生长点”。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复习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过渡到“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是探讨这个问题。
”,初步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
接着,我马上出示例题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请学生先独立尝试,不出所料,学生出现三种答案:6.25、6和7。
这三种答案来自课堂,来自学生自己,真实呈现了学生的三种思维层次。
接下来,学生便在对3种答案孰对孰错,为什么错的讨论中完成了对“进一法”的知识构建。
整堂课,我都是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答案中,完成思、辩、知识构建的过程。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课堂的设计和实施亦然。
本节课存在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保留整数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尤其是中下学生,学习本课之后完全是照瓢画葫芦,不能真正做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这里该怎么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深刻体验保留整数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思考。
另一个难点是,对于商6.25的小数部分0.25,表示的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该怎么更好突破,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问题案例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一次户外活动,需要租车,一辆车可以坐40人,现在有42人,需要几辆车?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整数,除了四舍五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进一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2. 举例说明“进一法”的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不足一元的零钱需要向上取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进一法”?4. 介绍“去尾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5. 举例说明“去尾法”的应用场景,如:将时间精确到分钟,秒数部分采用去尾法。
6.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去尾法”?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近似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
礼盒要用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
盒?
=
16.666……(个)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___1_6__个礼盒。
★去尾法
②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11(吨) 四舍五入法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每个瓶最多可盛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①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米,能做多少套? ②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小强的妈妈要将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130÷15=8. 剩下的要截成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小强的妈妈要将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米,能做多少套? ①: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5(个)≈12(个)去尾法 (支)≈5(支) 进一法 25(吨)≈12(吨)进一法 教材第40-41页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②: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苹果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①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30÷15=8.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请问他需要多少块地砖?2. 新课导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普通的除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整数,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购买半块地砖,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1)进一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上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大一些。
例如,5除以0.5的结果是10,但实际需要11块地砖,所以用“进一法”得到的结果是11。
(2)去尾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下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小一些。
例如,4除以0.5的结果是8,实际需要8块地砖,所以用“去尾法”得到的结果是8。
4.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购买材料时如何计算所需数量等。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尝试解决。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小结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两种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进一法通过逐步靠近目标来解 决问题,而去尾法通过逐步排除错误来找到解决方案。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 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逐步推进,您将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逐步实现每个步 骤,直至达到最终目标。
什么是“去尾法”?
“去尾法”是一种逐步排除错误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逐步排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的错误来找到解决方案。
1 何时使用“去尾法”?
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明确,或者存在多个可 能的错误时,可以使用“去尾法”来逐步排除 错误。
2 如何使用“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 法)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演示将介绍两 种经典的问题解决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什么是“进一法”?
“进一法”是一种逐步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逐步接近最终目标来解决问题。
1 何时使用“进一法”?
2 如何使用“进一法”?
当问题复杂或目标难以一步达成时,使用“进 一法”可使问题逐渐被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2)做一件羽绒服需要3.7米布,50米布料可以做几
件羽绒服?
( 去尾法 )
(3)妈妈用20元钱买1.2元一个的土鸡蛋,可以买几
个?
(去尾法 )
(4)把85升纯净水分装在容积为10升的水桶中,需
要几个水桶?
( 进一法)
(5)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有2800页纸
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 笔记本?
( 去尾法 )
2800÷60=46.6(套) ≈46(套)
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 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①先求2台1小时 1.2÷3=0.4(公顷) 再求1台1小时 0.4÷2=0.2(公顷)
②先求1台3小时 1.2÷2=0.6(公顷) 再求1台1小时 0.6÷3=0.2(公顷)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16千克。最少需要 几个纸箱?
500÷16=31.25(个)≈32(个) “进一”法
答:最少需要32个纸箱。
2、张老师买来80米布料来做演出服装,每 套演出服装要用3米布料,这些布料最多 能做多少套演出服装? . 80÷3=26.6(套) ≈26(套) “去尾”法
答:这些布料最多能做26套演出服装。
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求平均数或计算题的近似数。
进一法: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 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 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去尾法:要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 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 尾法”。
下面的情况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1)一艘船限载25人,130人需要几艘船? ( 进一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
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22.5÷0.4=6.25 (个)
6.25≈6,
需要六个瓶子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
2.5÷0.4≈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去尾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8.5元
学生独立完成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学生审题
集体订正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四舍五入法
❖”。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
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①: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
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他
可以买几本词典?
100÷18=5.55···(本)
②: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苹果装
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
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
130÷15=8.66···(个)
【130÷15≈9(个)进一法】
③: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
42÷2.5=16.8(件)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18.6÷2.5=7.44(辆) 【18.6÷2.5≈8(辆)进一法】
拓展练习
一根木料长10.5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学生独立完成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