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去尾法进一法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教学过程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122.5÷0.4=6.25 (个)6.25≈6,需要六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2.5÷0.4≈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6……(个)25÷1.5≈16 (个)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去尾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学生独立完成100÷18.5≈5 (本)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学生审题集体订正680÷15 ≈46(个)答:需要46个纸箱。

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进一法2.5÷0.4=6.25 (个)2.5÷0.4≈7(个)去尾法25÷1.5=16.666······(个)25÷1.5≈16 (个)四舍五入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问题案例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一次户外活动,需要租车,一辆车可以坐40人,现在有42人,需要几辆车?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整数,除了四舍五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进一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2. 举例说明“进一法”的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不足一元的零钱需要向上取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进一法”?4. 介绍“去尾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5. 举例说明“去尾法”的应用场景,如:将时间精确到分钟,秒数部分采用去尾法。

6.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去尾法”?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近似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请问他需要多少块地砖?2. 新课导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普通的除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整数,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购买半块地砖,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1)进一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上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大一些。

例如,5除以0.5的结果是10,但实际需要11块地砖,所以用“进一法”得到的结果是11。

(2)去尾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下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小一些。

例如,4除以0.5的结果是8,实际需要8块地砖,所以用“去尾法”得到的结果是8。

4.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购买材料时如何计算所需数量等。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尝试解决。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列出可能的错误或假设,并逐个排除它们, 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小结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两种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进一法通过逐步靠近目标来解 决问题,而去尾法通过逐步排除错误来找到解决方案。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 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逐步推进,您将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逐步实现每个步 骤,直至达到最终目标。
什么是“去尾法”?
“去尾法”是一种逐步排除错误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逐步排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的错误来找到解决方案。
1 何时使用“去尾法”?
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明确,或者存在多个可 能的错误时,可以使用“去尾法”来逐步排除 错误。
2 如何使用“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 法)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演示将介绍两 种经典的问题解决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什么是“进一法”?
“进一法”是一种逐步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逐步接近最终目标来解决问题。
1 何时使用“进一法”?
2 如何使用“进一法”?
当问题复杂或目标难以一步达成时,使用“进 一法”可使问题逐渐被解决。

五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本节课内容孩子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

可能会“不知所措”。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本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而且能清楚的明白各自的使用场合与情况。

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理念,采用导学自主模式,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去,两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学生初步感知“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后,我引导学生看板书对这两种取进似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练习,加深理解,同时又找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尝试计算。

(二)激发交流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的通。

(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02 03
计算时间
如果一个计时器的最大显示时间为1小时,而需要计时的活动时间为1.5 小时,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显示时间至少为1小时的计 时器。
分配物品
如果一个包装盒的最大容量为10个物品,而现在有12个物品需要放入 包装盒,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0个物品的包 装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去尾法概念
去尾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必须对数据进 行四舍五入取整,而在取整时,如果遇到非整数部分小于0.5,则将整数部分不变。
去尾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在制作食品、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场合中都需要用到 去尾法。
0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 景
如果过度使用去尾法,可能会导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实 际需求。
05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 例分析
进一法案例分析
超市购物
如果一个超市的购物车可以容纳100千克的物品,而现在有110千克的物品需要放入购物 车,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择一个容量至少为120千克的购物车。
容器装水
如果一个容器的最大容量为10升,而需要装载的水量为11升,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 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2升的容器。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目录
• 引言 • 进一法去尾法的基本概念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优缺点比较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问题的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问 题,例如分发糖果、分配座位等。然而,当物品的数量不能 被平均分配时,如何处理剩余的物品就成了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课件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课件
13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 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 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
14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 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
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 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 这样的笔记本?
18
作业:
教材第40-41页 练习九第1、2、5、7、8、 9题
19
★去尾法
4
5
趣味操练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18.5元
6
趣味操练
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7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四舍五入法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 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18.6÷2.5=7.44(辆) 【18.6÷2.5≈8(辆)进一法】
11
(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ד,并改正。)
①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 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0÷4=2.5(只)≈32((只只)) 进去一尾法法 ②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 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

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进一法)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去尾法)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