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

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植被等。

在西安市境内,有秦岭山脉的余脉,山势起伏,气候宜人。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水资源、植被等多个方面介绍西安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山脉的北部,地势东高西低。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西安市气候多样,有雨量充沛的春夏季和阳光充足的秋冬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维护。

此外,西安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资源:西安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渭河、灞河等。

这些河流为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西安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西安市还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植被:西安市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完整。

西安市周边的秦岭山区更是植被种类丰富,是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天堂。

政府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护植被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陕西的自然景物

陕西的自然景物

陕西的自然景物摘要:1.陕西地理背景及特点2.陕西自然景物概述3.著名自然景观详述a.华山b.秦岭c.黄河壶口瀑布d.西安古城墙4.陕西自然景物保护及旅游业发展正文: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这里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景物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简要介绍陕西的自然景物及其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情况。

首先,陕西地理背景及特点。

陕西位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的交汇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貌区。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陕西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景观。

其次,陕西自然景物概述。

陕西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包括名山、大川、瀑布、古城墙等。

这些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再次,著名自然景观详述。

以下是陕西四个著名的自然景观:a.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险著称。

华山山势陡峭,奇峰异石遍布,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登山。

b.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是中国地势的分界线。

秦岭山脉横跨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秦岭地区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c.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交界处,是黄河上著名的瀑布。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气势磅礴,瀑布下的河水翻滚,景象壮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d.西安古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西安古城墙周长约14 公里,城墙高大雄伟,城楼、箭楼、角楼等建筑巍峨壮观,是陕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最后,陕西自然景物保护及旅游业发展。

为了保护陕西的自然景物,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封山育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同时,陕西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文化价值。

陕西地理知识点

陕西地理知识点

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

陕西的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既有雄伟壮丽的山脉和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广阔的河流。

以下是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邻山西、河南,南界湖北、重庆,西接四川,北连内蒙古、宁夏、甘肃。

地处中国的腹地,是连接西北与华北、西南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陕西地势起伏,地形多样。

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地状递降,主要由秦岭、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组成。

1. 秦岭秦岭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也是陕西的主要山脉。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景点,如华山、嵩山等。

秦岭还是中国著名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发源于秦岭。

2.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占陕西总面积的大部分。

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陕西的大部分农田就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3.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是陕西的主要平原地区。

渭河是陕西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陕西的中部地区。

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陕西重要的农业基地。

渭河平原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咸阳等。

三、气候特点陕西的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暖宜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少雨。

2. 亚热带气候陕西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较多,适宜农业生产。

3. 高原气候陕西的西北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宜畜牧业发展。

四、自然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陕西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陕西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陕西第一部分:选择题1. 陕西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塔里木盆地D. 陕北平原答案:D2. 陕西的省会是哪座城市?A. 西安B. 咸阳C. 榆林D. 宝鸡答案:A3. 陕西的主要河流是以下哪条?A. 黄河B. 长江C. 伊洛河D. 渭河答案:D4. 以下哪个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陕西?A. 故宫B. 镇江古镇C. 秦始皇陵D. 萧夫人故居答案:C5.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地,以下哪种农作物不是其主要种植品种?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1. 陕西以其丰富的____资源而闻名。

答案:煤炭2. 陕西是中国九大____之一。

答案:古都3. 黄河在陕西境内形成了许多____。

答案:崖瀑4. 陕西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气候。

答案:温带大陆性5. 汉中被誉为陕西的____。

答案:“西南门户”第三部分:简答题1. 陕西还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景点和旅游资源?答案:除了秦始皇陵,陕西还有华山、大雁塔、兵马俑等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资源。

2. 陕西的经济特点是什么?答案:陕西经济以农业、能源、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煤炭等为特色。

能源产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

制造业以机械、化工、电子、汽车等为支柱。

旅游业也在陕西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3. 陕西的区域优势有哪些?答案:陕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毗邻,地理位置独特。

陕西还是中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第四部分:解答题1. 陕西的地势特点是什么?答案:陕西地势高低不一,呈带状分布。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海拔高度平均在1000米以上,有的达到3000米以上。

同时,陕西还有宽阔的平原和盆地。

2. 陕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答案:陕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

全年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昼夜温差较大。

3. 陕西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答案:陕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还有铁、锌、铝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资源。

以下是关于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和区划1.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介于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之间。

2.陕西东接山西和河南,南连湖北,西邻甘肃、宁夏和新疆,北濒内蒙古,与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相距相对较近。

3.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下辖10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

其中,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二、地形地貌1.陕西地形复杂多样,以黄河和秦岭为界,分为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两大地貌区。

2.黄土高原位于陕西东北部,是中国最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一,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

3.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历史上的农业重要区域之一4.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贯陕西中部,山势陡峭,林木茂密,是中国的重要森林资源区。

三、气候特点1.陕西气候呈东南北三向逐渐转化的类型。

2.东部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中部地区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降水较丰富。

4.西北地区为干旱气候,降水量较少,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四、地理景观1.兵马俑:位于西安市郊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第八大奇迹”。

2.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3.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汉江:发源于陕西宝鸡市,是中国重要的内河之一,流经陕西的南部地区。

5.黄河:流经陕西的北部边境,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1.陕西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较为丰富。

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领域。

2.农业方面,陕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水果生产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葡萄等。

陕西省省情

陕西省省情

省情概况之陕西省基本情况一、位置面积,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1)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平方千米。

(2)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地。

(3)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

关中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温度叫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二、主要河流和主要山脉(1)主要河流:延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2)主要山脉: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白子山:巴山:子午岭: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已发现拥有矿产130余种,探明储量的91种。

矿产535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64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锶、铼、不泥灰岩等9种,居2、3位的有汞、钼、天然气、煤等18种。

全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24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

(2)能源资源:全省含煤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

保有储一1619.6亿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

正在开发的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其灰分仅8%,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务煤、气化煤。

全省煤炭预测储量达一万亿吨。

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3.69万亿立方米以上。

陕北的石油探明储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

(3)有色金属:金堆城钼矿累计探明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钼精矿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汞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旬阳县有特大型汞锑矿床数处。

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陕西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在东经105度29分至110度15分、北纬31度42分至39度35分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高原,海拔900至1500米,总面积9.2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至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中部是关中平原,海拔300至800米,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秦岭是陕西境内最大的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此外,陕北还有白于山、梁山、桥山、北山,关中有关山,陕南有大巴山等。

陕西河流以秦岭为界,分为两大水系。

秦岭以北,除陕北少数内流河外,均属黄河水系。

流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3%,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等。

秦岭以南,除洛河外,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主要河流有汉江、嘉陵江、丹江等。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长城沿线以北具有温带气候特色。

全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

省内无霜期一般在150至27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73.3毫米,南北差异明显。

全省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探明矿产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50多种,探明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为42.61万亿元。

陕西省现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1个县、3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1586个乡镇,159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西安。

全省常住人口3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0万人,农业人口2725万人。

陕西旅游资源

陕西旅游资源

一、陕西省概况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远古时期黄炎二帝就在这里活动过,先后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久的地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明代西安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以及唐贵妃洗浴的地方华清池,此外还有大雁塔、小雁塔、西自然景观也极为丰富,有险峻的华山、有秀丽幽静的终南山,还有富有浪漫色彩的骊山,这些都给陕西的旅游提供了最佳的资源。

安碑林、司马迁墓、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等等古迹。

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临潼华清宫、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众多的博物馆。

陕西的自然景观也极为丰富,有险峻的华山、有秀丽幽静的终南山,还有富有浪漫色彩的骊山,这些都给陕西的旅游提供了最佳的资源。

二、旅游资源统计分类及其分布状况(一)旅游资源分类普查结果统计显示,陕西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997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154个,四级409个,三级1165个,二级1378个,一级2373个,未上级别的449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共1728个,在旅游资源单体中,共包含8个主类.29个亚类.131个基本类型,其中还新添加了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中8个主类的100%.31个亚类的93.55%和161个基本类型的81.37%。

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仅占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6.69%,在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事活动等4个人文旅游资源主类中,资源单体数量占到了总数的93.3%,即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的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陕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其中耕地面积415.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1020.3万公顷,草地面积313.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陕西的地形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

终南山海拔2604米,太白山海拔3767米,华山海拔2160米。

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

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西气候特征】陕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达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

其中陕北7~11℃;关中11~13℃;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5℃。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

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

年降水量陕北400~600毫米,关中500~700毫米,陕南700~900毫米,其中陕南的米仓山、大巴山和秦岭山地中、西部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多达900~1250毫米。

陕西省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9%~64%,夏季降水量又以陕北地区最为集中。

秋季次之,占全年的20%~34%。

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

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

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

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

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出现洪涝较多。

秋季,我省关中、陕南又出现相对多雨时段,称为秋淋,一般出现在9月上旬末至中旬初。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1、主要山脉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2、主要河流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汉江61959平方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3、自然资源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

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矿产种类较齐全,但结构不尽理想;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可经济开采的储量少,难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支柱性矿产短缺;除能源矿产外,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

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

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至今仍未探明储量。

4、陕西的旅游资源以及分布图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与内蒙、宁夏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南与四川、重庆、湖北相通,东与山西、河南毗邻。

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

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陕西东西较窄而南北较长,全省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个自然区。

总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在洛南境内发现了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还发现了距今115万年完整的兰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 -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

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

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圣地。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国、秦王朝、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15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

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陕西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陕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名山大川。

巍峨的秦岭山脉横亘陕西中部,滚滚黄河纵穿秦晋峡谷,造就了华山、骊山、太白山、天台山和黄河壶口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陕北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伟壮观,陕南的岚山毓色可与江南媲美。

陕西是中国文物特大省,文物景点达3575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307处,收藏各种文物200万件以上,其中国家级文物123组件。

陕西古遗址、古建筑、古陵墓、碑碣石刻及国家级文物数量之多,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

陕西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8座。

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西安的华山;西安临潼骊山;保鸡天台山。

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37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点5个,省级1个。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

2000年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120家,旅行社232家,全省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8万人。

目前全省开发旅游资源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热点线路,点线结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产品风格的十大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陕西省年末常住人口为372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

全年出生人口37.2万人,出生率为10.02‰;死亡人口22.3万人,死亡率为6.01‰;全年净增人口14.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01‰。

2005年全省总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9.76%,15 -64岁人口占71.6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8%。

2005年全省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85万人,占37.23%,乡村人口2335万人,占62.77%,全省人口密度174人/平方公里。

2005年全省总人口中,其中男性1913.6万人,占51.44%;女性人口1806.4万人,占48.56%,性别比为105.9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