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四块糖果文本分析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意义。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尊重他人,认可他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珍惜社会资源。
在故事中,老师通过给学生一颗糖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学生没有知足,而是要求多一颗糖,这使得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无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应该有一颗知足的心,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沉溺于金钱或物质的享乐之中。
其次,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智慧,不要乱花钱,而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老师在四颗糖中,他花了很多钱,而学生却不明白他的用意,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合理地消费,不要乱花钱,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以便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最后,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自愿和责任感,及时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老师给学生四颗糖,学生把它们看做仅仅是一颗糖,而没有意识到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我们要有责任感,去主动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且去学会感恩,感谢他人为我们的付出。
总之,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给我们教会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意义,它既警示我们要知足,尊重他人,又警醒我们要有智慧,合理地消费,而且,还要有责任感,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最后,
还要学会感恩,懂得感谢他人的付出。
“四块糖果”启示论文

“四块糖果”的启示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
他当即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让他放学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这个同学已等在门口。
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这个同学怀疑地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塞进该同学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这个同学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
“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的糖果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是教育的艺术,这是尊重的价值,也是陶先生人格魅力的生动显现。
读了这个故事,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顿觉有太多的愧疚和遗憾。
从陶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中我们可受到三点启示:一、为师者,要爱之博大,情之真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和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之外,还要有博大的爱、真挚的情。
陶先生反弹琵琶却奏出了奇效,这不正体现了陶先生对学生博大的爱和真挚的情吗?然而,日常生活中,面对学生不守纪律、吵闹、打架甚至滋生出许多难以收拾的麻烦事情,而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时,我们广大的为师者又有多少人能够具有像陶先生这样反弹琵琶的平和心态呢?此时,很多人会一脸冰霜,怒火冲天,然后出台惩罚措施。
这就有可能会“种下甜瓜,收获恶果”。
反之,我们如果能像陶先生那样用一份真诚的情怀来对待犯错的学生,尊重孩子的无知,也许结果会出乎意料。
真挚的情感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于教育这样一个触及人灵魂深处的事业来说,它更似阳光雨露,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的心灵中。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启示范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启示范文陶行知先生那四颗糖的故事,就像一碗充满智慧的心灵鸡汤,喝下去后能让我们在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品出不少的道理。
故事里,有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这事儿要搁一般人,可能上来就一顿批评教育,就像一场暴风雨直接砸向那犯错的孩子。
但陶行知先生不一样啊,他就像个充满耐心的智慧大侠。
他看到这个情况后,制止了男生,然后不慌不忙地掏出了第一颗糖给这个小捣蛋鬼。
这时候大家都懵了,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不知道魔术师下一步要干啥。
陶行知先生说:“这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这就很奇妙了,这男生本来以为是要挨骂的,结果先得到一颗糖,心里肯定有点小惊喜又有点小疑惑。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了第二颗糖,这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他说:“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的时候,你马上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这男生估计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犯错了还能被表扬?其实啊,陶行知先生这是在一点点挖掘这个孩子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
这就好比在一堆乱草里找珍珠,一般人只看到乱草,陶行知先生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珍珠。
然后,第三颗糖出现了。
陶行知先生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
你有正义感,这颗糖奖励你。
”这时候,这个男生可能心里五味杂陈,既有被理解的感动,又有对自己之前鲁莽行为的一丝愧疚。
这颗糖啊,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这个孩子内心深处可能被误解和忽视的地方。
第四颗糖来了。
陶行知先生说:“这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男生接过糖后,“哇”的一声就哭了,哭得那叫一个真诚,他说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干了。
你看,陶行知先生没有一句严厉的责骂,就用这四颗糖,把这个孩子从一个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的犯错者,变成了一个真心悔过的孩子。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太多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它就像一本秘籍。
咱们当家长或者老师的,不能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火冒三丈,上来就惩罚。
德育原则案例分析

当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 责了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 要求学生的。 同时陶行知对王友的整个教育过程看出, 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严格 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给了王友四块糖果看出对王友的 肯定,这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 素原则。
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点题:以上案例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 教育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析题:德育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是。。。。。。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 解题: 联系案例,哪一点体现了。。。。原则。。。。。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 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 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 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 “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 ,我砸得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 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 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 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 就走出了校长室。 提问角度: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 要求?请具体分析。
德育原则案例分析题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德育原则案例分析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 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 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 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 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 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 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 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 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的教育特点

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的教育特点四颗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师和他的四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展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特点。
故事开始,有一个老师给了四个学生各自一颗糖,告诉他们可以选择吃掉这颗糖或者等待,等待一段时间后,老师会再给他们四颗糖作为奖励。
第一个学生很快就吃掉了手中的糖,他很享受那一瞬间的甜蜜。
第二个学生等待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无法忍耐住诱惑,放弃了等待。
第三个学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也妥协了,选择了放弃。
最后一个学生则坚定不移地等待了老师的承诺,最终得到了四颗糖。
这个故事从几个方面展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特点。
首先,陶行知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他相信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他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
学生们可以选择吃掉眼前的糖,也可以选择等待更多的回报。
这样的做法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做出决策。
其次,故事凸显了陶行知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关注。
故事中,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强调等待的价值,也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选择。
相反,他观察着学生们的行为,关注他们的表现。
这体现了陶行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他相信教育应该是一个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灌输和约束的过程。
再次,故事展示了陶行知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的关注。
故事中,第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和第三个学生都没有能够坚持等待的耐心和毅力。
而最后一个学生则坚定不移地抵抗住了诱惑。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坚韧精神和毅力。
陶行知认为,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
他希望学生通过坚持不懈和自律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故事中还可以看出陶行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故事中,老师给予了学生们一种选择,并且从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主张的多元评价的思想。
他认为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关注分数。
总之,四颗糖的故事展示了陶行知的教育特点,包括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全面发展等。
德育原则的案例分析题陶渊明四颗糖

德育原则的案例分析题陶渊明四颗糖在培养学生品德时,循循善诱的效果比较好,要比传统教育下的粗暴对待效果好得多。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
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
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
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细心呵护用心栽培——陶行知“四颗糖”的启示孔紫娟益农镇小分工会【内容提要】当学生犯错误时,陶行知先生用他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勇改错误,努力进取。
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能否学习陶老?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学生、栽培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尊重理解信任支持赏识鼓励宽容体贴“四颗糖”的缘由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做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
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资质相差不大,只是许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开发出来、引导出来,错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被及时纠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随时为他们准备“四颗糖”。
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之糖给成功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是对失败者心灵创伤的良好医治。
“师道尊严”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往往会使教师在头脑中不自觉地产生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尊重自己的意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的教育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的教育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中,有一件小事情,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有一次,陶行知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孩,小孩向他要糖吃。
陶行知拿出了口袋里的四颗糖,给了小孩一颗,自己也吃了一颗,剩下的两颗糖,他放回了口袋里。
小孩问他为什么不把剩下的糖也给他,陶行知回答说:“我只有四颗糖,我吃一颗,你吃一颗,我们都还剩下一颗,这样才是公平的。
”
这个小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
陶行知虽然只有四颗糖,但是他愿意把其中的一颗糖分享给小孩,这是一种善良和慷慨的表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公平。
陶行知认为,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公平,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侵犯他人的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节约。
陶行知只拿出了四颗糖,他知道自己只有这么多,所以要学会节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
节约,不要浪费资源和时间,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分享、学会公平、学会节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②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③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⑤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
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节选自《教师博览·百期精华》中《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分析笔记
1、划分层次
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1自然段,说明事情的起因,陶行知校长看到学生王友用石块砸同学,要放学后教育王友。
第二层次:2-5自然段,说明事情的经过,陶行知校长用4块糖果来教育王友,
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概括主题
通过讲陶行知校长用四块糖果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王友,来说明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智慧,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3、联系背景
上情:学习陶行知校长的智慧的教育方式。
下情:主流—对待学生温和温柔,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要宽容和乐观,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
4、明确目的
引导现代教师思考教育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宽容、理解。
5、找出重点
重点是2-4自然段中陶行知送给王友糖果时的话语。
6、确定基调
沉稳,循循善诱,柔和不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