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联性分析

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联性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问题。
了解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气象条件可以对大气污染物的生成、传输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本身也会对气象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大气污染物的生成通常与温度、湿度和辐射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温度和辐射可以促进光化学反应,进而增加臭氧的生成;湿度则可以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生成和扩散。
此外,风向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也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大气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在温暖湿润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水分子较多,这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而在干燥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水分子减少,使得大气污染物更加稳定,浓度相对较高。
此外,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PM2.5和PM10)往往受到气流的影响,风速越大,颗粒物的扩散范围越广,浓度相对较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线性的。
具体来说,当气象条件处于某一范围时,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通常会达到最高值。
例如,夏季高温和高湿度的气象条件往往会导致臭氧浓度上升;而秋冬季节干燥寒冷的气象条件则会导致颗粒物的浓度上升。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我们需要针对其特定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
除了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都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地理因素和地形等也可能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联性分析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联性分析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日益严重的空气质量让人们感到担忧。
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我们来看大气污染物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对气象条件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会改变地面辐射平衡,引起气温升高。
此外,污染物还会改变大气层的稳定性和湿度,导致天气系统的异常变化,如气压分布的改变和降水模式的转变。
其次,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起着重要作用。
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湿度、温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能力。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污染物扩散越迅速,清除越彻底。
此外,气象条件还会影响大气层的稳定性,不利于污染物的湍流扩散和上升传输。
另外,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关系。
大气污染物可以改变气象条件,而气象条件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大气污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以雾霾为例,当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会抑制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气候凝结物和云雾颗粒的形成,加重了雾霾的程度。
在实际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
例如,在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大气污染物容易聚集在一定区域,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这时,可采取限制汽车行驶、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而在有风的情况下,应当注重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污染物的扩散。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物与气象条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关联性,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
同时,还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共建美丽蓝天。
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

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与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相互作用。
大气污染,简单来说,就是空气中存在了过多的有害物质,比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以及农业活动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形成、扩散和清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风是一个关键因素。
风就像是大气的“搬运工”,如果风速较大,它能够迅速地将污染物吹散,使得污染物在更大的范围内稀释,从而降低局部地区的污染浓度。
相反,如果风很小或者几乎没有风,污染物就会在原地积聚,导致污染加重。
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如果没有空气流动,烟雾会一直弥漫在那里;而一旦打开窗户,让风进来,烟雾就能很快散去,这和大气中的情况是类似的。
温度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逆温的情况下,大气污染往往会变得更加严重。
逆温就是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
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污染物能够随之向上扩散。
但在逆温时,底层的冷空气被上面的暖空气压住,就像给大气盖了一个“盖子”,使得污染物难以向上扩散,只能在近地面的有限空间内积聚,从而加重污染。
大气的稳定度也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稳定度越高,意味着大气越不容易发生垂直运动,污染物也就难以扩散到更高的大气层中。
而大气不稳定时,污染物能够更容易地在垂直方向上扩散,从而降低近地面的污染浓度。
降水对大气污染则有着清除作用。
雨水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或者溶解,然后带着它们一起落到地面,就像是给大气洗了个“澡”。
所以,在降雨过后,通常我们会感觉空气变得清新了许多。
反过来,大气污染也会对气象条件产生影响。
大量的污染物颗粒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到达地面的强度和分布。
这些颗粒物就像一层“面纱”,阻挡了太阳光线的穿透,导致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影响气温和气候。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讲解学习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
大气污染物在迁移、扩散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危害。
因此,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为人们所关注。
一、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的行为都是发生在千变万化的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世界上一些著名大气污染事件都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最重要的是流场和温度层结。
(一)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
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 105~ 106倍,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在自由大气中的乱流及其效应通常极微弱,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
它们有时以动力湍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
这些都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1. 大气温度层结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
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用气温垂直递减率γ来表示,γ = 其单位常用℃ / 100m 。
气温垂直递减率γ和另一个在空气污染气象学中经常用到的概念——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是不同的。
γd表示干空气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每变化单位高度时干空气自身温度的变化,它表示干空气的热力学性质,是一个气象常数,γd= 0.98 ℃ / 100m 。
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不同的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运输和转化规律,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减少大气污染。
首先,废气排放与风向的关系是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废气排放源的附近常常会产生高浓度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风的方向扩散。
当气象条件中风速较小、风向较稳定时,敏感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会突然增加。
因此,通过了解和预测风向,可以有效地控制废气排放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其次,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还包括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关系。
温度和湿度对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和传输有重要影响。
高温可以加速污染物的扩散和光化学反应,从而使空气质量恶化。
此外,湿度还可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再悬浮。
当湿度较高时,污染物颗粒会吸湿增大,使其下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对流层中的颗粒物的清除。
而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因为气压的变化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混合和化学反应过程。
此外,气象条件还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来源,如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了解不同污染物的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其排放。
此外,气象条件还会对大气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反应产物产生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氧气、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可通过照射紫外线和光化学反应等途径形成臭氧,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
在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中,地形和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地形起伏和地形特征对风场分布和大气污染物输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山地、河谷等地形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受到限制,容易形成污染物聚集区。
此外,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还涉及到气溶胶、颗粒物的生成和转化过程等多个领域。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然而,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许多气象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一、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以及大气层的稳定性等。
这些因素会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气体的扩散和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增加污染物的挥发和光化学反应的速度,导致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剧。
其次,湿度也对大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湿度高的环境中,污染物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颗粒物和酸雨等有害物质。
此外,湿度高还会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的含水量,使其更易附着在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现象。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主要因素。
强风可以有效地将污染物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减少局部区域的浓度。
相反,风向的变化会导致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输送,增加大气污染的传播范围。
大气层的稳定性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稳定的大气层会阻碍大气污染物的上升和扩散,使其在地表层积聚。
尤其是在夜间和早晨,大气层较为稳定,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形成雾霾等情况。
二、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通过对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城市中,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原因,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大气中的臭氧和颗粒物浓度较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在冬季,由于温度低和大气层稳定,污染物在地表积聚,形成较严重的雾霾。
此外,风向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的传播。
在城市中,风向沿着一条主要的传播路线,将污染物从工业区向周围地区扩散。
如果风向改变,污染物将被输送到新的区域,可能导致短期内某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另外,大气污染情况还与局地的气象条件有关。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1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1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浓度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和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风是大气污染物传播的主要载体,风向和风速决定了污染物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如果风向是从污染源吹向城市,则会导致污染物在城市中累积;而如果风向是从城市吹向污染源,则可以将污染物带走。
此外,风速的大小也会影响扩散速度,风速越大,污染物的传播范围越广。
其次,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清除有重要影响。
大气中的湿度、气温和大气稳定度会影响污染物的稀释和分解。
湿度的增加会增加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溶解和湿沉降。
气温的升高会加速污染物的挥发和分解,而气温的降低则会降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大气的稳定度也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稳定的大气层会阻碍污染物的上升和扩散,使其在地面积累;而不稳定的大气层则会促使污染物向上扩散。
此外,地形条件也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地形的起伏和山脉的存在会影响风向和风速分布,从而改变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山脉的存在会形成气流的散射和阻挡,导致山脉背风面的污染物浓度较高。
而山谷地形则更易积累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增加。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了解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扩散。
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中,必须考虑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合理布局和控制污染源,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浓度。
同时,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可以通过调整工业排放时间和控制农作物燃烧等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总之,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风向、风速、湿度、气温、气压和地形等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路径、速度和浓度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了解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威胁。
而气象条件在大气污染的形成、扩散和消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风。
风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风速较大时,它能够迅速地将污染物吹散,使其在更广阔的区域内稀释,从而降低局部地区的污染物浓度。
想象一下,在一个微风拂面的日子里,污染物可能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积聚;而当大风呼啸而过时,这些污染物就会被快速带离原地,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然而,如果风很小或者几乎没有风,污染物就难以扩散,容易在局部地区堆积,导致污染程度加重。
接下来是温度。
温度的垂直分布对大气污染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降低,这种大气环境被称为“正常温度层结”。
在这种情况下,大气比较稳定,污染物不容易向上扩散。
但有时会出现“逆温”现象,也就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就像一个盖子,把污染物困在下方,使其难以扩散,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比如在冬季的夜晚,地面温度快速下降,容易形成近地面逆温层,这时如果有污染物排放,就会在近地面聚集,造成严重的污染。
大气的湿度也不能被忽视。
较高的湿度有助于一些污染物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或者使原有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加大。
例如,二氧化硫在高湿度环境下容易转化为硫酸,增加了酸雨形成的可能性。
而且,湿度大时,颗粒物容易吸湿增长,使得颗粒物的重量增加,从而降低其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力。
降水对于大气污染有着明显的清除作用。
降雨或降雪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随着雨滴或雪花沉降到地面,从而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过后,我们往往会感觉到空气格外清新,这就是降水对大气的清洁效果。
气压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
较低的气压通常意味着大气较为不稳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较高的气压则可能导致大气相对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除此之外,天气形势也在大气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实际浓度
c(x,
y,
z,
H
)
2
q u
y
z
exp(
y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y
)
{exp[
(z H
2
2 y
)2
]
exp[
(z
H
2
2 z
)2
]}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地面浓度模式:取z=0代入上式,得
c(x,
y,
z,
H)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H2
2
2 z
)
地面轴线浓度模式:再取y=0代入上式
镜像全反射---->像源法 实源: c(x, y, z, H z) 像源: c(x, y, z, H z)
实源的贡献
c(x,
y,
z,
H
)
2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z H
2
2 y
)2
]
像源的贡献
c(x,
y,
z,
H
)
2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z H
2
2 z
T
z
> 0 , 正常分布层结(递减层结) = d, 中性层结(绝热直减率) =0 , 等温层结 < 0 , 逆温层结
当r>0时,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空气形成上下对流, 湍流随之发展,对污染物扩散有利。 r越大,对流越快,污染 物愈易扩散。
当r=0时,温度随高度不变,形成等湿层,空气垂直运动不存 在,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云对辐射起屏障作用,它既阻挡白天的太阳辐射,又阻 挡夜间地面向上的辐射,从而使垂直温度梯度减小,使 白天递减和夜间逆温均受到削弱。减弱的程度决定于云 量的多少。阴天,温度层结的昼夜变化几乎消失.大气 接近中性状态。
大气污染指数
Id越大,d方向下侧的污染越重。实践表明Id <0.8时,为 清洁型大气,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不容易发生空气污染事 故,可以作为工业区。
H
| z x xcmax
2
地面源高斯模式(令H=0):
c(x,
y,
z, 0)
q
u y z
exp[(
y2
2
2 y
z2
2
2 z
)]
相当于无限源的2倍(镜像垂直于地面,源强加倍)
线源扩散模式
无限长线源
( x,
y, 0, H )
QL
u y z
exp(
H2 )
2 z
exp(
y2
2
2 y
)dy
风向和线源不垂直时 (交角 >45o)
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起因与两种形式
热力: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 机械: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波浪型(不稳) 锥型(中性or弱稳) 扇型(逆温)
爬升型(下稳,上不 稳)
漫烟型(上逆、下不 稳)
大气温度层结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通常,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风速增 大1倍,下风向污染物浓度将减小一半。
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称为风速廓线。
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扩散的要素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湍流的基本概念
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两个方面。 一般情况 下,风向影响污染物的水平迁移扩散方向,总是不断将污 染物向下风向输送,污染区总是分布在下风方向上,高污 染浓度常出现在大污染源的下风向。
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大气扩散稀释作用的强弱和对污染物输 送距离的远近。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混入烟气中的清洁 空气愈多。大气扩散稀释作用越强;风速很大时,污染物 输送的距离可能很长,但浓度将变得很小。
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续)
形心上风向距x0处有一虚拟点源,其烟流在形心处宽度正好与正 方形宽度相等
烟流宽度:中心线到浓度为中心处距离的两倍
(正态分布: 2 y0 4.30 y0 ) 确定 x、y0 x之z0 后即可按点源计算面源浓度
(x, y, 0, H )
Q
exp{ 1 [
y2
H2
(x, 0, 0, H )
2
2QL u z sin
exp(
H2
2
2 z
)
有限长线源
(x,0,0, H)
2QL
exp(
H2 )
P2
1 exp( P2 )dP
2 u z
2 z P1 2
2
面源扩散模式
大气排放规范里规定条件:烟囱高40m;单个排放量<0.04t/h
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模式
面源扩散模式(续)
3.4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 边界层的风与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 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两者的作用来影响 扩散稀释过程的。
• 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就越快,浓度就越低。
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
u( y y0 )( z z0 )
2 ( y y0 )2 ( z z0 )2
c(x,
y,
z, H )
q
u y
z
exp(
H2
2
2 z
)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
考虑地面轴线浓度模式
c(x,
y,
z,
H
)
q
u y
z
exp(
H2
2
2 z
)
上式,x 增大,则 y 、 z 增大,第一项减小,第二
项增大,必然在某x 处有最大值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续):
cmax
2q z uH 2e y
未知数:浓度c,待定函数A(x),待定系数a,b
(
1
2
2)
积分,可以解出未知数:得到高斯模式
q
y2
z2
c(x, y, z)
exp[( )]
2 u y z
2
2 y
2
2 z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q
y2
z2
c(x, y, z)
exp[( )]
2 u y z
2
2 y
2
2 z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3.5 大气扩散模式
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
坐标系
右手坐标,y为横风向,z为垂直向
四点假设
a.污染物浓度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 b.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 c.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 d.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的浓度分布
c(x, y, z) A(x)eay2 ebz2
当r<0时,逆温层形成,暖而轻的空气在上面,冷而重的空气 在下面,气层很稳定,空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受到抑制,污染 物极难输送扩散。
大多数空气污染事件都发生在有逆温及静风的气象条件下。
辐射和云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晴天白昼,特别是午后,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强烈增温, 温度层结是递减的,大气极不稳定。晴夜,地面有效辐 射大,地面降温快,因而形成逆温,大气极为稳定。日 出日落后为转换期,大气接近中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