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石器青铜器陶器)
中国艺术发展史简述

中国艺术发展史简述中国艺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艺术以陶器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中国艺术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56年)。
在此期间,青铜器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成为当时社会贵族阶层的象征。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艺术风格逐渐向着大气磅礴的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绘画和雕塑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以描绘历史和人物为主题。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佛教艺术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被称为中国艺术的黄金时期。
在宋代,绘画和书法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强调表现自然和情感表达。
其中,南宋文人画以山水画为主,强调自然山水的表现和审美情趣;北宋院体画则更加注重人物的描绘和故事情节。
元代时期,著名的董其昌提出了“可画可不画”的理论,提倡以自由写意的方式表达情感。
明代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如唐寅、仇英、文徵明等。
清代时期,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绘画、书法、陶瓷、木刻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20世纪初,中国艺术家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开始尝试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提出了“写意”画的理论,强调艺术家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个人感悟和表达。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艺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批判,许多艺术家被迫放弃创作。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艺术迎来了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创新和智慧。
无论是古代的青铜器,还是现代的油画和雕塑,都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世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史-中国设计史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原始“彩陶”的设计
■马厂型: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马厂彩陶多为泥质红 陶,表面常涂一层红 色陶衣,体型基本脱 胎于半山类型,而马 厂罐体型上长下短, 腹部上移,耳部变大 ,以撇口短颈高腹小 底罐为其特色。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原始“彩陶”的设计
■庙底沟型: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鸟纹的应用更 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原始“彩陶”的设计
■半坡型 鱼形花纹:由写实逐渐演变为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人 面鱼纹盆和尖底瓶汲水器。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故名
仰韶文化,高16厘米,口径39.5厘米,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代表作,细泥红陶,绘黑陶 ,敞口,卷沿,浅腰,圜底近平。口沿上施以黑色,八等分的间隔处饰以条形 或三角形,简洁明了。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施绘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两 幅,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体现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之情,又似有某种原始巫 术的意味,深藏奇妙的历史待解之奥秘,引人遐思。
(二)一切原创性的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
1.能够解决人类吃、喝、住、穿等所需的生产资料 的劳动生产,即意味着设计。
.
. 2.按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标志着设计艺术设计的 发生。
二、石器工具的制造设计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1. 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设计的特点:出现设计 类型的初步分化,材料设计由单一过渡到多样, 形态设计由不规则趋向规则,具有功能性和目的 性的结合特征。 三大石器工具: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标志,也可以说是中国设计艺术 的起源,可追溯到1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中国设计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4. 铸造方法:熔铸法: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 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 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
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 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 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 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新石器时代
中国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 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 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 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 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 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彩陶时代时间 4。特点:造型质朴优美,具有独特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流畅, 结构分布紧密,适合器物的形态。
5.材料与制作方法: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但陶瓷还未干时,用某种 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柸的表里打磨平滑,并且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为黑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 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的 美丽图案,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遗产和智慧。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工艺美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为您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工艺美术。
那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石器、骨器、角器等材料制作各种器物,如斧头、针、针线等,这些物件既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这些早期的工艺品在形态上简单朴实,但已经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进入商代,中国的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青铜器是当时的代表,它们的造型独特,镶嵌着各种图案和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同时,商代的玉器也非常有名,这些玉器有的是用来装饰和佩戴,有的是用来祭祀和供奉,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雕刻工艺都非常精湛。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代。
周代的青铜器更加精美,工艺更加繁复。
青铜器的装饰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纹饰铜鼎”。
铜鼎作为古代的礼器和宴饮用具,在周代被赋予了更深的宗教和礼仪意义,因此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此外,周代的陶器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仍然是研究古代陶器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工艺美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秦汉时期,中国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交通和通讯也得以发展,这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青瓷成为重要的陶瓷品种,象牙雕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同时,金属制品如铜镜、铁器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
唐代的青瓷、玻璃器等陶瓷和玻璃制品极具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同时,唐代的金银器制作技术也非常先进,造型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2814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第3章中国设计溯源复习笔记一、史前时期(一)石器1.最早的石器设计(1)诞生从最初的以天然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发展到有意识、有目的地挑选打制成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最早的设计作品诞生。
(2)发展过程①早期石器没有固定的形制和固定的用途。
②旧石器时代晚期,能够使用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对石、骨和兽牙进行加工。
③为使用方便,人们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④大约1万多年前,人们开始比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3)石器设计的提高①根据使用的要求选择硬度不同的石料和设计形态各异的器形。
②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二)陶器1.起源陶器最初是由舜开始设计制造的。
2.发展过程(1)距今1万年的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2)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陶窑、陶轮和封窑技术的发明应用,陶器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设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陶器。
3.陶器设计的目的(1)陶器作为日用器皿,首先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设计制造的。
(2)创造多种不同的装饰设计手法美化器物,其中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4.意义(1)陶器的设计发明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标志着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揭开了中国设计史上崭新的一页;(2)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权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中国原始陶器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为设计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启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1.最早的居住方式(1)利用天然岩洞;(2)构巢而居。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的门类:装潢设计、室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纺织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世界设计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没有全面的设计修养,那么他的设计发展道路是有限的。
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一.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二.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1.宜人性2.形式感3.实用性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一:青铜器在三千多年前出现,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寓意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充满了神秘色彩。
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决定着青铜器的设计。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三: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1.失蜡法2.焊接3.刻画4.镶嵌 5.金银错6.鎏金失蜡法: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上泥土,外空间用泥和绳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范,然后注入金属液。
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成器型。
该方法在翻造复杂或镂空等器物极有特色,可以制造精致、复杂、多层次的造型。
四:青铜器的用途分类:1.烹饪器2.酒器3.水器4.兵器5.乐器6.事器7.杂器8.工具五:青铜器的纹样:饕餮纹、夔纹、鸟纹、象纹、鱼纹、人纹、几何纹第三节:思考题一.什么是石器设计?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是什么?二.什么是失蜡法?什么是饕餮纹?三.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一节:陶瓷设计一.原始陶器:1.半坡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纹样单纯,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组成,黑色绘成,动物形花纹较多。
代表:人面鱼纹。
2.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出土。
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鸟纹应用更多。
3.马家窑型:甘肃临洮(tao)县马家窑出土。
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装饰面积较大,更为精致美观。
代表:舞蹈纹盆。
4.半山型:纹样多旋涡纹和葫芦纹,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红黑相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⑹.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guī)
• 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高足杯
• 原始彩陶图案设计的形式法则: 原始彩陶图案设计的形式法则:
• ①对比法
采用了大小、黑白、虚实、曲直、横竖、长短、动静等,产生丰富多彩的装饰变化。
• ②分割法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的各种工具
•新石器时代
鹿角制成的鱼叉
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 1.宜人性 • 2.形式感 • 3.实用性
为什么说石器是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为什么说石器是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 一、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这既是为了适应使 用要求,也是由于要适应当时的技术和材料所限定的 条件。 • 二、它表明了原始人类对于石料的特点以及打制成形 方法的清楚认识。精致石器显示了卓越的美感和制作 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
以达到装饰上的节奏和韵律的美为目的。
• ③多效装饰法
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
• ④双关法
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可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
青铜器的用途分类: 青铜器的用途分类:
1、烹饪器:鼎、鬲、甗 、烹饪器: 2、食器:簋、盨、簠、豆 、食器: 3、酒器:爵、斝、盉、角、觚、尊、壶、卣、方彝、 、酒器: 瓿、缶、觥、觯、罍 4、水器:鉴、盘、匜 水器: 5、杂器:禁、俎、灯、炉、镜、钩、洗、壶 、杂器: 6、兵器:戈、矛、戟、钺、刀、剑、矢镞 、兵器: 7、乐器:铙、钲、钟、铜鼓 、乐器: 8、工具 、
人面鱼身纹
• ⑵.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流行手法:圆点、弧 边三角,带状纹、平 行条纹、圆点纹、垂 弧纹、回旋钩连纹、 网格纹、羽状叶纹等 庙底沟型彩陶的典型 具象纹样是鸟纹
彩陶 曲腹盆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 ⑶.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多瓮、瓶、盆罐等器型 装饰面积大 纹样以点、旋涡纹、波浪 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 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之 特色
鬲(lì) )
甑 (zèng) )
甗(yǎn) )
簋(gui) )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 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 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 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 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 形式,部分簋上加盖。 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饰云雷、乳 钉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 弦纹。 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 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 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四羊方尊
青铜典范”。
春秋莲鹤方壶
分别高116、117厘米
长30.5厘米
宽24.9厘米
卣( yǒu)
一、表现统治者的专横残 暴,以此造型威吓奴隶。虎是 奴隶主阶级的象征,人是奴隶 的代表。 二、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 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三、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 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四、虎食人实际反映了 “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 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五、虎代表自然界,象征 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 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尖底瓶
• “彩陶文化” 彩陶文化” 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 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彩陶的做法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 原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 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
彩陶图案
这既是早期陶器中 编织物纹印以及鱼 网、水涡、树叶等 图案的延续和变化, 同时也是原始人内 心音乐涌动和视觉 表现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溯源
一、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 的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 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 (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 :
1.失蜡法(也称“熔模法”)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 失蜡法 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 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 果。 2.焊接 . 3.刻画 . 4.镶嵌 (又叫“镂金装饰法”) 又叫“镂金装饰法” . 镶,是贴在表面;嵌,是夹在中间。 5.金银错 .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 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6.鎏(liu)金 . )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 金就附着在器面上不脱。
商代虎食人卣 (yǒu)
伯各卣
西周 高33·6厘米 高27·5厘米
青铜提梁卣
商 高41·5厘米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 饕餮纹
• 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 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
商代中期 饕餮纹
商代早期 饕餮纹鼎
饕餮纹爵
饕餮纹斝
夔(kuí )纹
•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 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 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 口张开、尾上卷。 口张开、尾上卷。
彩陶鸟纹壶
• ⑷.半山型 • 半山型彩陶的代表形式是大敞口的盆和敛口 的(有颈或无颈)的罐。 • 其图案组织大体分为:
①用漩涡纹组成装饰 ②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 ③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
• ⑸.马厂型
爵
爵的共同形状特点: 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 后有尖锐状尾, 中为杯, 一侧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 握的部分 ), 下有三足, 流与杯口之际有柱。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月 出铺出土。方形,大侈口, 长颈,鼓腹,高圈足。全 器最独特之处是在腹部四 角上都铸有一大卷角羊, 每羊胸与尊腹合为一体, 羊足铸在圈足上,而羊首、 羊角则凸出器表。尊的4个 肩部浮雕出极为生动的4条 龙。据考证,羊角与羊头 均采用了先分铸,而后再 与全体铸接在一起。颈部 饰有蕉叶纹。 四羊方尊造型雄奇,设 计精巧,技艺复杂,采用 了分铸、平雕、高浮雕等 方法,并使全器浑然一体。 其风格特点在同类器中独 树一帜,被称为“臻于极致的
司母戊[wù] 鼎 司母戊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 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 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 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 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 (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 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 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 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 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石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
第一节 石器设计溯源
• 石器是史前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早在1万7千年前,生 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 洞人就已开始利用钻孔、 刮削、磨光等技术,并 采用石块、兽物的牙齿、 海贝等自然材料来制作 装饰品。 它们是原始人类审美 观念的反映,体现了人 类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
• 年代:春秋(公元前 770——前476年) • 尺寸:高40、口径 21.5 21.5厘米 • 出土时间:1963年 • 出土地点:莒县天井 汪
第三节: 第三节:陶器设计
• 1、原始陶器: 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盘筑捏制或用捏制 或用轮制而成陶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
陶器的用途
• 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用 • 但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 埋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 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彩陶的象形图案
• 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 多样,最基本的主题 是生殖主题。有大量 的鱼、蛙、 植物果 实、花朵的描绘 • 对人类的象征意义
特殊图案
• 半坡出土的人面 鱼纹盆
特殊图案
• 在青海大通上孙家 寨出土的马家窑类 型的拉手人纹彩陶 盆
陶器图案的几大类型
• ⑴.半坡型
– 以西安半坡、临时漳姜寨、宝鸡北首岭为代表 – 底式平底钵、平底盆、彭腹罐、细颈瓶等施彩 – 花纹绘在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