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血清制备
非定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及优缺点

(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 民医院,贵 州 铜仁 5 6 5 2 0 0 )
【 摘 要l 目的 比 较非 定值 血清 与 定值血 清在 血 细胞 分 类质控 中的优 缺 点。方 法 用每 天早晨 采 集的 新鲜 血标 本 进行 血细 胞五 分 类 ,作 为 第
一
个 测 定值 ,于 第二 天早 晨 同一 时 间用前 一 天 的标 本再 次检 测 ,得 出一 个 差值 ( 绝对 值 ) , 以此 法操作 2 0次 ,得 出 2 O次差 值 的均 值作 为
3 . 1我 室 从2 0 1 2 年3 月1 日至2 0 日制备 非 定值 质 控 血 清 的差 值 来 分 析 ,同一个 人在 恒定 条件 下测 定2 0 次 ,得 出差值 的 均值 会小 一些 , 仪器 的变异 系数 会小 ,标 准差 就小 ,控 制仪 器 的重复 性 更严格 ,反 之 ,控 制仪 器 的重复 性 较差 。可 以将本 月全 部在 控 的质控 值 ( 前 一
中图分 类号 :R 4 4 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7 - 0 6 9 3 — 0 2
随着 医学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质量控 制 对 医院实 验 室显 得十 分重 要 ,只有理 想 的质控 才能保障实验 结果的可靠 性。根据我 室长期对质 控的总结 ,利用非定值血 清和定值血 清对血细胞 分析仪 的质控 进行 比 对 ,发现非定值血清 的一 些优缺点 ,就分析情况作如 下报道。 1材 料与 方法 1 . 1非定值血清 的来源 我 室 每 天 早 晨 已检 测 的 血 常 规标 本 ,要 求 :标 本新 鲜 、无 溶 血 、无污染 ,血量 2 ・ 3 m L,用一 次性真 空采血管 ( E D T A K2 )采 血 ,
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节 炎 常见 关 节 , 皮 肤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红 、 肿、 热、 痛症状 , 体征 , 关 节 周 围软组 织 肿 胀 , 关 节 活 动 未 见 明显 受 限 ,
符 合化 脓性 骨 关节 炎 临床 表 现 , 所 以按 常 规 思维 , 临床 初诊多提示 化脓性骨关节炎 , 往往不会考 虑代谢性病 变 , 未做 U A 等相 关 实 验 室 检 查 。 直 接 数 字 化 X 线摄 片 检 查 见关 节 软 组 织 肿 胀 , 部 分 病 例 关 节 周 围见结 节 样 稍
T 1 、 r I 1 2低信 号 或 等信 号结 节 影 、 块影表现 , 部 分 突 向椎
管, 硬膜 囊 受压 明 显 , 关 节 面有 不 同程 度 骨质 破 坏及 吸 收, 增 强后 结节 影周 围稍显 强化 ; C T检查 发现 小关 节周
病 一影 的特 征 , 与 化脓性 关 节炎 、 风湿性 关节 炎 、 骨质 增 生等 区别 点 较 少 , 同样 因为是 不 常见 的患病 关 节 , 造成
相关 诊 断 方 向 , 尽 可 能 地 减少 误 诊 0 1 。
参 考 文献
[ 1 1 ] 方利平 . 痛风性关 节炎 3 O例临床误 诊分析田. 临床合理 用药杂 志 ,
2 0 1 2 , 5 ( 3 4 ) : 1 2 9 - 1 3 0 .
关 节炎 , 均 是术 后 病理 证实 为 痛风 性关 节 炎 , 关 节 周 围
型, 部分 腰椎 病 变 患者具 有 下肢 放 散痛 , 临床 初诊 怀疑
关节炎、 骨质 增 生 、 结核 等 常见 病 、 多 发病 , 习惯 于做 血
检验科临检生化质控方法

检验科临检、生化室内质控方法一、质控的概念。
质量控制是为了监测和评估本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以此决定本实验各检验可否发出的检查、控制手段。
1、OCV: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最佳条件下某项目所能达到的最好精密度水平。
其基本原则是,OCV测定需采用与常规工作相同的试剂、仪器及检测方法。
一般来说,实验室都用OCV测定来确定本室新开展的一项新项目的精密度,如果数值偏大,则说明该测定方法可能不稳定,不成熟,应该尽量避免在本实验室使用该方法。
2、RCV: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条件下,常规工作中某项目检验的精密度水平,是室内质控中靶值和允许误差范围确定的依据。
在第一次测定OCV后及每更换一次质控血清批号后,均应对新质控血清进行RCV测定。
一般实验室的质控工作都是以RCV为标准的。
3、RCVK:表示常规条件下对定值血清测定的变异。
在RCVK中,根据RCV 数据所绘制的“空图”,对于同一批号的质控品是不变的。
不得将当月的检测结果代替RCV测定中的数据来绘制质控图。
4、RCVU。
常规条件下未定值血清测定的变异。
目前在国内外采用最多的质控方法是(均值)图法。
我认为佳音内部开展的质控方法还是以其为最佳。
在建立图之前应做一些准备工作。
二、准备工作。
1、建立质控的规章制度及普及质控知识。
质控工作的开展,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质控知识。
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规定出一些制度来实施质控的工作,并在检验科中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使每个员工都掌握一定的质控知识,才能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用心,把质控工作开展起来。
2、定期检校仪器。
对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检查和校正,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以便在质控工作开展起来后,分析数据时加以应用。
3、制备生化质控血清。
质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质控血清,而假如全部从试剂公司购置的话,是笔不小的开支。
可以采取多份血清标本,混合后分装冻存作为质控血清使用。
自制质控血清最好一次性制备够半年甚至是一年的量。
血清制备

一.兔编号,先耳静脉采1mL血作为健康血清;
二.2mL分四点皮下注射,2点在后背,2点在大腿处;
三.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
四.第四次开始耳缘静脉注射,1周/次,3次
五.五第六次注射10天后开始采血,检测抗体效价;
六.若末次效价仍不高,可再加免疫一次后10天采血;
七.采血前一天晚上停食,只能饮用少量水;
八.采用心脏采血,采血放入灭菌培养皿中,血浆在室温下放置2h,移入4℃冰箱摆成鞋面放置过夜。
吸血清,6000rpm/10min/4℃,弃残血,上清即为抗血清。
(首次用完全佐剂,第二次用不完全佐剂,耳缘静脉注射直接用稀释病毒)
(首次完全佐剂(V):病毒(V)=1:1)
(不完全佐剂(V):病毒(V)=1:1)
兔免疫:500~1000μg
小鼠免疫:10~100μg
山羊或绵羊免疫:250~500μg
C=9.54mg/ml
J=20.258mg/ml
用样品Buffer稀释
C1:稀释10倍,100μl+900μl=1ml
C2:稀释20倍,50μl+950μl=1ml
J1:稀释20倍,50μl+950μl=1ml
J2:稀释40倍,25μl+975μl=1ml
Kana用量:
0.5g/100斤人
0.02g/4斤兔。
HIV实验室管理及质量控制

趋势:当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5-7个)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 时称之为趋势(失控),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如试剂失效和 移液器逐渐不准确等。
发生漂移和趋势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试剂(如酶标记物)或对照的失效。
谢谢大家!ຫໍສະໝຸດ 5 6 7 89 10 11
1.75 1.94 2.10 2.22
2.32 2.41 2.48
1.67 1.82 1.94 2.03
2.11 2.18 2.23
14 15 16 17
18 19 20
2.66 2.71 2.75 2.79
2.82 2.85 2.88
2.37 2.41 2.44 2.47
HIV实验室管理及 质量控制
卫生部有关HIV检测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2004年发布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2006)
HIV检测实验室的必备条件
一、人员
HIV初筛实验室 要有3名以上医技人员,内含中级卫生技术 职称人员至少1名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技 术工作2年以上接受过国家级或省级确认实验室 举办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培训,并获得上岗证 书。
(4)收集、汇总本地区或本系统内其他HIV筛查
实验室的检测数量及工作情况,上报省级 HIV确认中心实验室。 (5)提供检测前、后的咨询服务。
筛查实验室
(1)对本地区按规定和自愿要求检测的对象作
HIV抗体筛查检测;做好检测标本的登记和
实验记录,并做好技术档案的管理。
(2)及时将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标本送HIV抗体筛
二、设备条件
HIV筛查实验室: 有独立的实验用房(或至少有专用的检测 台),要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酶标 读数仪和洗板机、精确的移液器、普通专用冰 箱、离心机、水浴箱或温箱、各种污物及消毒 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和恒温设施。
外部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规范

外部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规范
1、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以ELISA试验检测HAV、HBV、HCV、TP抗体为例)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1)、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
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每一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2)、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试剂盒批间或孔间差异而由实验室设置的一套对照血清,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
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对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2、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2)、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 8℃,供一周内使用。
3、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监控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4、外部对照质控物的质量要求
质控物的管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并且质控物的成分应在稳定状态中。
质控物应无菌,并不含有影响ELISA反应的防腐剂。
生化质控品配置流程

生化质控品配置流程
一、确定质控品种类
1.决定使用的生化质控品种类
(1)血清生化质控品
(2)尿液生化质控品
二、确定质控品浓度
1.确定质控品的参考浓度范围
(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浓度范围
(2)参考相关标准确定浓度范围
三、配制质控品液体
1.准备所需原料
(1)纯净水
(2)质控品粉末
2.按比例混合原料
(1)称取粉末
(2)加入适量纯净水
3.充分搅拌混合
(1)使用搅拌器混合
(2)确保充分溶解
四、调整质控品pH值
1.测量初始pH值
(1)使用pH试纸或仪器测量(2)记录初始值
2.调整pH值
(1)根据需要添加酸碱溶液(2)按照标准调整至目标pH值
五、过滤灭菌
1.选择合适过滤器
(1)根据质控品性质选择过滤器(2)确保过滤器干净无细菌
2.过滤液体
(1)使用过滤器过滤
(2)确保液体干净无杂质
六、包装存储
1.配制好的质控品装入容器(1)使用干净容器
(2)标注相关信息
2.存放于适当环境(1)避光
(2)适当温度下存放。
自制血液质控品

自制血液质控品一、自制质控品样本选择1、红细胞质控品的制备1.1、选择血液采集时间≤10d的献血者的血液样本A、B、O、AB 型各10份。
1.2、同型混合后400g离心5分钟,分离血浆。
1.3、各型混合血浆分别用抗人球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阴性方可用于制备血浆质控品。
1.4、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去除血液凝块、衰老红细胞碎片等,加入CPDA保养液,直抗试验检测阴性。
2、血浆质控品的制备2.1、用生理盐水将选取的血浆质控品进行连续倍比稀释2.2、与选定的红细胞进行反应,以各型观察到的最后一个2+的稀释倍数为最佳稀释倍数。
2.3、按照最佳稀释倍数向ABO各型混合血浆中分别加入适量AB 型血浆进行稀释后备用。
3、Rh(D)阴性红细胞3.1、选择ABO血型相同的Rh(D)阴性献血者血液样本1-2份混合后,400g离心5min,去除血浆后加等量CPDA保养液混合成Rh(D)阴性红细胞质控品。
4、lgG抗-D血清:商品化lgG抗-D血清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连续倍比稀释(4),用配置好的1%Rh(D)阳性红细胞悬液和抗人球蛋白卡进行效价测定,以最后一个2+的稀释倍数为最佳稀释倍数,与AB型血浆混合,配置成lgG抗-D质控血清备用。
5、lgG弱致敏红细胞:取混合后的O型压积红细胞适量(加量通常满足1周使用),加等量上述中所配置的lgG抗-Rh质控血清,37℃孵育30min,洗涤6-8次;末次洗涤后对洗涤液进行抗体残留检测,如有抗体残留仍需洗涤,直到洗涤液无抗体残留;用CPDA保养液将弱致敏红细胞配置成5%悬液,于4℃保存备用1周:如发现溶血或试验结果在非设计强度时,需要新制备。
二、自制质控品验证1、红细胞验证:从红细胞质控品中取适量红细胞配置成5%红细胞悬液,用试管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与抗-A、-B血清进行检测,符合血清学反应格局且凝集强度为4+(见表1)方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
2、血浆验证:从质控品中取各型血浆,用试管法按标准操作规程与ABO血型反定红细胞进行检测,符合血清学反应格局且凝集强度为2+(见表2),方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s
S/CO 值相对于均 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检测 的重复性或精密度。
cv 计算公式为: s
cv = ── x 100 % x
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是把检测数据与计算出的“控制限”进行比较 的图,包含一条中心横线和其上、下各两条平行的控 制线,并有按时间顺序点入的质控血清测定值。
质控图的绘制步骤是:在常规条件下,对同一批血清 连续测定20次(天)或以上,获得一组S/CO值,求 均数(X )和标准差(s), 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
室内质量控制
在每次实验时应设置一个质控品即弱阳性对照。这个弱 阳性对照的值以设定在该试剂盒Cut-off值的(S/CO比 值)2-3倍为宜。
室内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试验的重复性及精密度。 设立外部对照还可以提示标本处于临界值状态时的检验
操作情况。
质控血清的制备
HIV抗体阳性标本的收集:要求无溶血、无黄胆、 无脂血、无染菌、HIV抗体反应阳性的血浆或血清。
HIV抗体阴性标本的收集:要求无溶血、无黄胆、 无脂血、无染菌、HIV抗体反应阴性的血浆或血清。
56℃ 30分钟灭活阳、阴性血清,3000rpm离心 15--20分钟
质控血清的制备
准 备:将10个1.5ML离心管排列在试管架上 稀释度:1号管标明1:100; 2号管标明1:200; 3号管标明1:400;以此类推,标明倍比稀 释度至1:102400 加血清:1号管加阴性血清1 ML ;从2号管至10号 管均加阴性血清0.5 ML
质控血清的制备
加血清:1号管加阳性血清10μl(1:100),换新管尖混
匀后,从中吸取0.5 ML沿管壁加入2号管内。换 新管尖进行混匀,从中吸取0.5 ML沿管壁加入3
号管内。每个稀释度均要换新吸头,以此类推至 10管。 检 测:根据制备质控血清要求选择试剂盒。将上述已稀 释血清按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检测。每个稀释度 1孔。
绘制和分析质控图的要点
(1)分析数据时,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 (2)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图,每月定期召开质控分析会,讨 论本月的质量控制情况。 (3)建议长期和稳定地使用一种质量好的试剂,更换不同厂 家的试剂后,须重新绘制质控图。改用新批号试剂如外部质控 品测定出现较大变化也应重新制作质控图。使用新批号或不同 厂家的试剂,必须在质控图上注明使用日期。 (4)发现质控结果失控,应填写报告单,上交质量负责人, 分析原因并决定是否发出检测报告。 (5)使用新批次的外部质控品时,如测定值出现较大变化, 须重新绘制质控图。变异系数(cv)小于20%,表示外部质 控品处于稳定状态。
(2)连续两次出现同一方向超出2s范围的变化;
(3)连续四次出现同一方向的超出1s范围的变化;
(4)连续10次结果都在1s范围内,但落在均值线的同一侧。
Hale Waihona Puke 如果改用新批号试剂,建议对新旧两批试剂盒进行平行性试验,平行性试 验包括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前 一批试剂盒中的内部对照质控血清。这种 平行性试验有利于质量控制和分析。了解各试剂盒之间的误差(批间差)。
上。观察试验结果的S/CO比值是否在2—3倍 范围(CO值为0.12,S值应为0.24—0.36之间)、 4孔间的平行性是否良好。 如结果不理想,则重新检测或重新稀释。 如结果达到要求,则按实验要求,每管分装一 次实验的用量。--20 ℃冷冻保存。
绘制质控图
外部质控品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 用方法对外部质控品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快速试剂检测质控
试剂内对照
在质控窗口内出现质控带,该质控带是 试剂自带的内部过程质控,说明实验操作全 部完成并且实验所用材料处于工作状态。清 洁的检测区背景是内部阴性过程质控。如实 验完成后未呈现红色质控带,说明试剂盒内 质控无效,该试验结果无效,样品须重检。
快速试剂检测质控
外部质控品对照
HIV质控血清制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冬莉(2010年全球基金)
室内质量控制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室内质控品,以便监控
实验的重复性 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 室内质控品的管间或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 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 并且质控品应稳定、无菌,且不含有影响试 剂反应的防腐剂
一般采用在不同批次检测取得至少20个数据
如果仅做少量批次的检测,也至少做5个批次的检 测,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血清测定结果,以 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均值和标准差
当达到20批次数据后,替代临时性的均值和标准差
绘制质控图
建立质控图参数
算术平均值代表一组S/CO比值的平均值。为了统计 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应该采用至少20次(天)所测得 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CO值结果计算出平均值。
x 计算公式为:
Σx
x = ──
n
绘制质控图
标准差(s)是描述样本与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
一个指标,是与对照值的均值有关的预期范 围。一组S/CO值的标准差以s表示。
s 计算公式为:
∑( xn - x )2 s = ───────
n-1
绘制质控图
控制限:外部对照S/CO值的 变异系数(cv),是反映各次
快速试剂检测质控
开展快速检测的确证实验室须参加中国 CDC组织的检测能力验证 开展快速检测的筛查实验室及检测点须参 加省级或地市级CDC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
谢
谢 !
漂移:连续几次(3~5次)外部质控品的S/CO值都落在均值的一侧则 称为漂移,提示实验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趋势:连续几次(5~7次)外部质控品的S/CO值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 时称为趋势,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
质控图的应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质控血清,建立质控图,以便监控实验操作的一致性 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出现一次2s范围的变化时,系统处于告警状态, 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检测查找原因: (1)出现一次超出3s范围的变化;
质控血清的制备
OD值:根据试剂的CUT OFF值(0.12)的范 围,选择质控血清OD值在0.4—0.5左 右的稀释度。 例: 1∶6400的稀释度的OD值在0.4-0.5左右。
则吸取1号管内的1:100稀释的血清0.1 ML 加入6.4 ML阴性血清内。彻底混匀。
质控血清的制备
复检: 再用相同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平行检测4孔以
外部对照质控品,可采用商用质控品或 自制质控品。质控品应包含抗体阳性样品和 阴性样品。自制质控品可使用本室保留的阳 性样品。不能使用酶联试验的外部质控品。 下列情况需做质量控制:更换试剂批号; 更换检测人员;更换包装;每个检测日;更 换试剂厂家。
快速试剂检测质控
出现以下问题,提示存在质量隐患,应引起重视: 运输包装、内盒或试剂盒的物理损伤;在单包装内 存在混杂物质;标签出现错误、缺失或字迹模糊 (特别是产品名称或出产厂家名称,批号和货号, 失效期或/和生产日期) 缺失目录;泄漏或污染、不适宜的存放条件、保护 包装纸破损或污染、未达到质量控制标准 (阳性/ 阴性控制结果以及质控条带出现与否等标志) 除上述情况以外,建议:每个检测日检测一次阳性 和阴性质控品、如果日检测量大于50份样品,至少 应作2次质控。
绘制质控图
将均值(x
)和标准差(s)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
标示出来。以S/CO值作纵座标(Y轴),每一 次(天)试验作横座标(x轴),绘制质控图。
从第21次起,将每次检测的质控血清的结果
(S/CO比值)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 验进入质控状态。
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的判断和分析
目前有许多质控规则,常用的是12S和13S规则。 告警(12S):当外部质控品的S/CO值超出+2s范围时,系统处于告警 状态,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若将12S做失控 标准,有较高的假失控概率,所以一般不采用。 失控(13S):当外部质控品的S/CO值超出+3s范围时,系统处于失控 状态,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可能是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外部质 控品 稳定性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