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概况与进展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帮助骨科医生进行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骨科手术需要准确的骨骼定位和精确的器械操作。
在传统的手术方式中,医生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判断手术的进程和定位。
但是,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传统手术方式难以满足高精度操作的需求。
而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骨骼数据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实时反馈手术进度和器械位置,提高骨科手术的精度和安全。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预操作计划和实时导航。
预操作计划是指通过将患者的骨骼数据进行数字化重建和模拟操作,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的计划和准备。
实时导航是指通过将手术器械和患者的骨骼数据进行匹配和定位,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控制和精确导航。
在预操作计划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对患者的骨骼结构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骨骼信息。
医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路径,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同时,预操作计划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手术器械的选择和定位方案,并优化术中操作流程。
在实时导航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将术中手术器械的位置和患者骨骼结构进行匹配和定位,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实时反馈手术器械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上的实时反馈信息,辅助手术器械的操作和调整,确保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将术中误差降至最低,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除了在手术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前景。
例如,在骨科康复治疗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患者数据,帮助医生进行更好的康复方案制定和治疗跟踪。
同时,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还可以用于骨科教学和研究,为骨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平台和空间。
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技术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技术(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Intervention,CASI)也逐渐发展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CASI技术可以使医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手术操作,通过智能化的手术导航,提高手术精度和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CASI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CASI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
但是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比较简陋,难以应用到具体的人体手术中。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CASI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992年,首次成功地利用CASI技术完成了颅骨外科手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CASI技术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
如今,CAS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如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
二、CASI技术的研究现状1.手术导航系统手术导航系统是CASI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该系统通过对患者图像进行处理,建立患者的三维模型,最后利用数字化的导航技术对手术过程进行指导。
手术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图像,建立一个完整的患者解剖结构模型,使医生在手术前预先了解患者解剖结构和病情,有明确的操作目标和路径,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操作难度。
2.微创手术技术传统的手术需要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组织,进行露出手术部位。
而微创手术技术则是通过较小的穿刺口,将手术器械和显像器材通过穿刺口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
微创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能够减少组织创伤和血肿形成,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患者疼痛感更小。
CASI技术可以结合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手术导航系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手术仿真技术手术仿真技术可使医生进行虚拟手术练习,模拟真实的手术环境和手术过程。
手术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操作中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对医生培训也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中应用

多模态融合:将多种模态的医学影像和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手术导航系统的综合性 能。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 术在骨科手术中的 实践案例
手术目的: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功能 手术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和操作 手术效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一例脊柱外科手术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跨学科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知 识共享,提高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专 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可以提高技术研 发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技术进步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 术在骨科中的前景 展望
应用领域拓展:从骨科拓展到 其他医学领域,如神经外科、 心血管外科等
成本问题:计算 机辅助导航设备 价格昂贵,可能 影响其在骨科领 域的普及
操作难度:计算 机辅助导航技术 操作复杂,需要 专业人员进行操 作
数据安全:计算 机辅助导航技术 涉及患者隐私和 数据安全,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保 障数据安全
加强技术研发,提 高导航精度悉 度
效率。
原理:通过实时 获取患者骨骼数 据,结合手术计 划,生成三维手 术导航图,辅助 医生进行手术操
作。
技术特点:高 精度、实时性、 交互性、可视
化。
应用领域:骨 科、神经外科、 心血管外科等。
1980年代:计算机 辅助导航技术开始 应用于骨科手术
1990年代:三维重 建技术在骨科手术 中广泛应用
2000年代:机器人 辅助手术系统在骨 科手术中逐渐普及
2010年代:人工智 能技术在骨科手术 中开始得到应用
骨科手术的新技术与进展

骨科手术的新技术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也得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的支持,使得骨科手术的效果越来越优秀,手术过程越来越安全和快捷,患者恢复的时间越来越短。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在骨科手术领域中的新技术和进展。
一、立体定向手术技术立体定向手术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的三维重建,能够提供精确的手术导航的技术。
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导航仪,在手术过程中实时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情况,对手术对象进行精确定位和操作。
这种技术在脊柱手术、脑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立体定向手术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安全性的优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立体定向手术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和出血,可以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和复发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二、电子结构技术电子结构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实现骨科手术的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使用一个电子手术刀,通过将电能转换成高频电磁波,对患者的骨骼进行切割。
这种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
电子结构技术可以用于骨髓穿刺手术、关节修补手术、骨折处置、植入人工关节等领域。
三、3D打印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也被引入到了骨科手术领域。
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对患者的骨骼进行高精度的重建和模拟,为手术提供精确的指导。
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领域可以用于制作人工骨头、人工关节、骨修复材料等。
四、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一种集机械学、控制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和动力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机器人可以被操作来完成医生手术指示下的步骤,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精确、迅速和安全。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在脊柱手术、骨折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也得到了许多新技术的加持。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和痛苦,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国内讲堂11 继续医学教育 第21卷第12期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邱贵兴(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10)作者简介邱贵兴,男,江苏省无锡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主编,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
影像导航技术问世之前,骨科医生在术中,凭借人体的骨骼解剖特点、术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CT、MRI)和术中的X线透视进行定位。
但是,解剖变异或解剖标志的缺乏等往往会导致术中的定位偏差。
因此,手术者的实践经验就非常重要。
然而,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骨科医生,用传统方法进行较精确定位的手术,也有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显示,用传统定位方法行腰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为20%~30%。
然而,如果应用影像导航技术,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只有0~4%。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系统用于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和术中导航,在手术过程中跟踪手术器械,帮助骨科医生更精确和更安全地进行多种复杂手术。
因此,该技术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科手术中。
1 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简史影像导航,也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
1986年Roberts首次报告使用声波数字化仪跟踪手术器械或显微镜的方法,从而开创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随后,Bernett和 Reinhard对超声波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导航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声学环境及温度很容易造成干扰而使导航失败。
1991年日本的Wanatabe和美国的Pell相继发明了遥控机械臂定位系统,可以不受瞄准线约束。
但因其体积过大,使医生的操作受限。
1992年,使用红外线跟踪技术的影像导航系统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
这是世界上首台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由于其精度较高,所以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同年,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Kevin Foley将光学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
骨科手术新技术及其应用

骨科手术新技术及其应用骨科手术是指在解决骨骼和关节问题的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骨科手术也不断在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方面,介绍骨科手术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一、手术前1.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预测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预测系统(CAS)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分析软件,能够为骨科医生提供全面的手术方案以及打造一个仿真手术环境,以利用各种模拟器和模型,为预测手术结果做出贡献。
这项技术不仅能帮助医生进行优化手术过程,还可增强外科手术预测的成功率。
对那些有复杂骨损伤的患者,CAS的运用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三维打印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三维打印技术在骨科医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骨科医生可以使用三维打印技术,通过3D打印出来的骨模型进行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手术操作。
这种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还能给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手术操作。
二、手术中1.微创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切开手术,微创手术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精准度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等。
微创手术也可以被用于各种骨科手术中,例如关节镜检查和手术等,凭借其优点受到患者和外科医生的欢迎。
2.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走在技术的最前沿。
在骨科手术中,机器人技术能够提供非常准确的骨科手术精度,可以在手术中通过计算机控制器调整手术器械偏差。
机器人手术不仅减少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将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手术后1.康复治疗技术每个骨科手术都需要康复治疗。
相对于外科手术本身,后期的复苏和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骨科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康复、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
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从手术中恢复,恢复后的生活质量也能大大提高。
2.骨生长因子治疗技术骨生长因子也称为生长因子,它可以促进骨细胞再生,从而加速骨科手术后的康复。
在治疗各种骨损伤或手术过程中,骨生长因子被用于骨再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骨科手术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研究

骨科手术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领域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其中,骨科手术更是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以提高手术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将探讨骨科手术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研究。
二、骨科手术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1. 骨折治疗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骨折治疗的准确性和速度。
目前,深度学习模型已经被应用于骨折图像的自动诊断和分类,使得医生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手术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时监测手术进程,为外科医生提供辅助操作和支持,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
2. 脊柱手术脊柱手术通常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因此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反响强烈。
通过使用基于影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植入物并在手术中快速定位。
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通过诊断患者的疾病并生成术前模拟,使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病变的形态,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预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率,并给出最佳手术方案。
此外,对于患者个体化的医疗需求,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更好的手术计划和治疗方案。
三、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优势1. 提高外科医生的精度和效率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更加精确和快速地操作,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个性化医疗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3. 减少病人的时间和费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病人的时间和费用开销,使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结语骨科手术中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
骨科手术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 对精准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手术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骨科手术导航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原理
原理
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如CT、MRI等)与实际手术位置进行 匹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实现手术部位的精准定位。
技术流程
获取患者医学影像资料→建立三维模型→注册配准→导航定位→手术操作。
临床应用范围
01
02
03
脊柱手术
导航技术可辅助医生进行 脊柱肿瘤、脊柱侧弯、脊 柱骨折等手术,提高手术 精度和安全性。
关节手术
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髋关 节、膝关节、肩关节等关 节置换手术,提高假体植 入位置的准确性。
创伤手术
对于骨折复位、骨肿瘤切 除等创伤手术,导航技术 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并 发症。
医疗成本
手术导航技术的成本较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需要关注 其经济影响。
医疗质量与安全
手术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但也可能导致 过度依赖技术,忽视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政策建议与展望
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骨科手术导航技术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确保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交叉学科融合与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
01
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利用影像学数据为手术导航提供更加
精准的定位信息。
生物力学
02
与生物力学学科相融合,深入研究骨骼、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手术导航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神经生理学
03
与神经生理学相结合,研究神经生理机制,提高手术导航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未来临床应用前景
骨科手术导航技术的现 状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在红外摄像机追踪、屏幕导航下成功完成了对12具尸体 C。~,椎间孔成形术,空间耦合误差0.71
mm(O.46~0.92
2.3 2.3.1
CAOS在创伤骨科方面的应用 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方面 1997年首先报道计算机辅
mm)。术中能从多方位实时显示Kerrison钻孔器尖端与椎动 脉的相对位置。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病例的报道.有待进一 步研究。 在脊柱矫形方面,E1一Saghir等[1幻应用术中导航系统对 84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34例.胸腰椎50例)进行截骨矫形 术。所有病人脊柱侧凸均被很好地矫正,仅7例出现神经损 伤.其中5例为完全可逆性损伤。但其临床随访的时间不长, 还须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论证。
ram),术后测量各节段椎体
mm(3.3~5.48
外侧缘距横突孔内侧缘距离平均为4.34 mm)。较传统方法变异性所得的5.10
ram(1.72~7.71 ram)
更小。Klein等[儿3应用安装了发光二极管的Kerrison钻孔
万方数据
・428・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V01.15。No.6。Jun.2009
2.2
助下的髓内钉远端锁钉技术,近年这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 且已证实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射线的照射.甚至手术 过程中完全不用C型臂X线机透视。Hazan等L2¨报道在行 股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应用CAOS系统全部锁钉 一次锁准.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射线的暴露明显减少。 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病例的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2.3.2骨盆骨折方面Hufner等[2E开发新的CAOS软件 系统应用于骨盆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直视下对骨折块 复位比较.两组的残余错位程度和旋转角度差异不大(平均1 mm和0.7。左右),无统计学意义。Stoclde等【2¨成功对30例 患者应用CAOS进行骨盆手术,显示其优越性。但也暴露当 前CAOS图像小等缺点。Hamelinck等E24]报道在CAOS下 行髋部骨折螺钉植入治疗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CAOS组导 针植入有更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且射线暴露时间短,钻孔 操作更少。 2.3.3髋臼骨折方面Kahler等[25]研究应用CAOS对髋 臼骨折螺钉内固定,有95%的螺钉与目标的差异小于5 且90%的螺钉可以经皮植入。 髋臼骨折类型复杂,多为粉碎性。且解剖位置深。骨暴露 困难。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则是 手术成功的关键。而螺旋CT的多维重建为此类骨折的诊治 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作用。 王坤正等[261还认为,由于容积重建技术包含了髋臼骨折术 后骨质内、外部结构的信息,因此是目前显示髋臼术后形态 的最佳方法,对骨折术后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价值。研究发现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将儿童各时期髋关节的正位X 线叠加在一起以了解髋臼的形态变化。阿良等心7 3通过此法 证明。8岁后髋臼仍发育不良即应行矫正手术。手术前对股 骨头、髋臼形态和头臼关系的三维观察,可为手术方案的制 定提供客观依据。 2.3.4跟骨和肩胛骨骨折方面 张英泽等[2胡报道用计算
机辅助跟骨骨折复位。取得了初步结果。他们根据术前的跟 骨模型。用计算机控制机器人进行挤压塑形.结果显示恢复 粉碎性跟骨骨折的基本正常外形。郝毅等堙们对成人肩胛骨 的颈部、肩胛冈的基底部和肩胛骨外侧缘进行三维观测后指 出,这些部位可以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但这些只是初步的 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2.3.5长骨骨折复位方面Grutzner等[303应用CAOS对 模型长骨骨折复位及微创固定系统固定进行探讨。显示其微 刨、精确的优越性。Zheng等¨1j进行无透视下计算机辅助骨
amteriorc
EJ3.Spine。1999,24(8):826—830.
LllJ Klein GR.Ludwig
CAOS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CAOS目前存在的问题CAOS技术尚处于发展阶
E93
fluoroscopy for cervical spine、surgery[c].Proceed—
ings of the 27th
Meeting of the Cervical Spine Re—
3.1
search
Society.Washington Seattle。1999:16—18.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命科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综合当今先进的数字影像、计算机及空间定位技术 等,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称为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技 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它可以对图像进行三 维重建和融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 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 从而使外科手术更加精确、安全和微刨化。CAS在骨科手术 中的具体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万方数据
实用骨科杂志第15卷.第6期,2009年曼月
・429・
干骨折闭合复位的实验研究。平均误差约1 mm。在这方面虽 然有所研究。但其可发展的空间很大。
3பைடு நூலகம்
surgery[J3.Spine。2000;25(20):2668—2674. ∞j
Foley K。Ramperand YR。Simone DA。et a1.Virtual
Dessene等E183最早将该技术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取 得满意手术效果。Klos等[193介绍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 用CAOS精确定位移植前交叉韧带,较传统方法更安全准 确。Heard等乜叫在体外模拟应用导航系统(KneeNav—ACL 系统)与传统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进行随机对 照实验分析。通过对术前设定的理想位置点与实际手术骨孔 之间的距离测量显示。导航系统比传统关节镜手术更精确, 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段。成本费高,工具还相当原始。设备笨重。CAOS比传统手 术操作烦琐、费时。软、硬件不完善。掌握其手术技术需要有 一段学习曲线。术前图像配准可能产生误差、术中注册过程 可能产生错误、动态参照环术中可能移位、导航本身有自己 的精度、术者本人可能发生错误等影响其准确性。手术导航 系统术中存在“漂移”问题,基于X线透视的导航系统图像质 量不高。其成本与效益有待进一步评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CAOS在骨科的应用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上述缺点将会避 免或减少。
orthopedic
CAOS在骨科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CAOS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目前CAOS在脊柱外科领
2.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面
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CAOS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当时神经外科应用的脑立体定向导航手术显示了很大的优 势,在此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的脊柱手术时被骨科医生所关 注。20世纪90年代初。Foley等[31首先分别进行了导航系统 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应用的尝试。他们最早在实验室进行了计 算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实验。并于1995年在芬 兰赫尔辛基实施了世界第l例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的腰椎椎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此后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逐 渐增多。Merloz等[5]分别对64例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使用传 统植入和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比较。偏差率分别为44%和 9%。Ebmeier等[6]应用导航系统进行了365例椎弓根螺钉 植入术,偏差率为6.3%,而传统的根据解剖定位植入椎弓根 螺钉的偏差率为z0N~30%。计算机辅助手术虽然增强了手 术显示度。增加了内置物安放准确性。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但是延长了手术时间,更多的经验有待总结。 2.1.2脊柱外科其他方面CAOS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应用 虽较多,但多为对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研究。而在脊柱外科的 其他方面研究较少。Weidner等[7]在导航下完成37例C,~2 后路经关节Magerl螺钉固定术。置钉成功率100%。Foley. 等[8]应用FluoroNav导航系统成功地在尸体标本上置入齿 状突螺钉,置入的24个螺钉的实际角度与预想的螺钉角度 相一致。郑燕平等[93报道了将计算机导航与内窥镜联合应用 于齿突螺钉固定的尝试。但这些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Albert等u 0]对4具尸体进行颈 椎切除术研究,认为导航能达到预期目标,无血管神经损伤, 耦合误差0.68
1
CA()S的基本概况 CAS最早起源于神经外科的立体定位技术。空间定位技
术经历了机械手定位法、光学定位法和不受光线遮挡的电磁 定位法,其设备对手术的影响越来越小,被应用于脊柱外科 等其他骨科领域。随着数字影像,计算机及空间定位技术的 快速发展,CAOS经历了初期基于术前CT图像引导的手工 注册CAOS系统、术中CT或X线图像引导的自动注册的 CAOS系统、三维C型臂的导航系统等阶段。未来的CAOS 系统会是自动注册匹配的基于术中真实三维图像的技 术[1七]。CAOS由主处理系统、成像显示系统、立体定位系统、 导航工具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患者术前数字影 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工作站中,并与患者本体的标志数据资料 进行配准。手术过程中,跟踪器实时跟踪,监控手术工具或骨 折段达到要求部位从而实施手术。此外术者也可在影像基础 上进行术前计划。
mm(O.48"--'0.93
surgery,CAOS),也称骨科导航手术。它综合了当
今医学领域的先进设备。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图像信息,并 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人体肌肉骨骼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定 位,在骨科手术中利用计算机和医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干预。 CAOS为骨科医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在提高手术 定位精度、减少手术损伤、实施复杂骨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 率方面的表现卓越。虽应用时间较短。但应用日益广泛,受到 各国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mm,
CAOS在关节方面的应用
2.2.1关节置换方面有研究结果显示。应用CAOS行关 节置换较传统手术有较高的准确性。早期以美国Taylor为 首开发的Robodoc系统最为典型.于1991年首次成功应用 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此后CAOS在髋、膝关节置换方面的研 究应用逐渐增多,近年也有大宗病例应用研究的报道。应用 CAOS系统行全髋置换.髋臼假体外展角度的变异减少,假 体与人体更匹配.安装过程也更精确.手术质量明显提高.对 避免术后一些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Teenders等[1副报道了 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通过对15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进行随机分为CAOS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测量术后髋臼假 体外展角度发现两组之间有着统计学意义。Jenny等E14]对两 组各100例患者分别行导航下和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 照研究.前者的假体优良率为33%,后者为15%。Bathis 等[1列报道对随机的80例患者分组作膝关节置换术。发现导 航组中96%的下肢力线偏差在3。以内,而常规组仅78%。另 外Di Gioia等[160报道应用导航行全髋置换可以使手术切El 减少50%。并且由于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术后功能也有所提 高。Hsieh等[1 71报道对36例患者随机进行在计算机辅助图 像导航、传统切开方法或CT导航下行髋臼周围截骨。并进 行2年随访临床研究,显示计算机辅助图像导航组无副损 伤、骨坏死。而出血量、形态及功能改善等方面各组无明显区 别。 2.2.2韧带的重建方面 在膝关节交叉韧带的重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