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门第观与唐传奇的创作
个人对唐传奇的三个阶段的表述”

唐代传奇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唐代传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盛唐传奇、中唐传奇、晚唐传奇。
一、盛唐传奇1.1 形成时期盛唐传奇是在盛唐时期兴起并繁荣的,这一时期受到现实生活和宫廷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在唐代盛世的繁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更宽松的表达空间,因此传奇文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1.2 代表作品在盛唐时期,因为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文学风气的转变,唐传奇的作品也开始出现了相对丰富多样的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算是《长恨歌》和《妖精歌》等。
1.3 风格特点盛唐传奇的作品多是情节曲折,结构复杂,多以宫廷爱情或神怪情节为主题。
作者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所突破,对于传奇文学的主题和形式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探讨。
二、中唐传奇2.1 形成时期中唐传奇的时期正值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过渡时期。
在社会动荡和文学思潮变化的影响下,传奇文学的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2.2 代表作品在中唐时期,唐传奇的作品主题逐渐趋向于社会风尚的变革和对现实的批判,其中以《珠玉传奇》、《葬花词》等作品的反向崇高性最为明显。
2.3 风格特点中唐传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在题材上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吸收,使得传奇文学的作品更具有贴近民间生活的特点。
三、晚唐传奇3.1 形成时期晚唐传奇是在唐代社会变革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治变局、社会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传奇文学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更大的突破。
3.2 代表作品在晚唐时期,传奇文学的作品更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代表作品有《天仙配》、《李娃传》等,这些作品在题材上更加广泛,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3.3 风格特点晚唐传奇在风格上更加开放,传奇文学的作品多了一些对于悲剧色彩的描绘,并有了更为富有表现力的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其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化。
浅谈唐传奇作者的男权意识及其根源_莺莺传_李娃传_霍小玉传_试分析之

承担很多责任和义务,这是社会和家庭从小灌输给男人的传 统价值观,比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讲究忠孝仁义、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等。这也是社会和家庭赋之本。而爱情只是男 人人生的一部分,况且一个男人如果有了功名,还怕没有爱 情吗?相反,如果一个人沉溺于爱情,忘记了他的责任和义 务,将会被世人所耻笑。
那么作者男权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和唐代社会特点 及制度有关,东汉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社会上形 成了等级森严的所谓门阀制度。试看左思的《咏史》其二“郁 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 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 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世胄占据高位,寒士屈沉 下僚,这时门阀制度造成的,并且由来已久,到唐代仍然存在 这种现象。因此,士子们如果继续他们的爱情,将面临三重压 力。(一)世俗压力;(二)前途压力;(三)法律压力。下面让我 们来浅析一下:(一)世俗压力。在唐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 百姓,他们的择偶都是有一定标准的。李斌城等在《隋唐五代 社会生活史》中把唐代人选择配偶的标准总结为四点:讲究 门第.多求聘才.以才取人.讲究“三从四德”[6](P184-189)。他们 的择偶标准首先是讲究门第,而不是别的条件。不言而喻,可 见当时门第在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性。(二)前途压力。在唐代,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广大中下层读书人有机会通过科 举考试进入仕途。然而,士人们只有高攀上名门望族才有可 能在仕途上顺利发展,甚至平步青云。同时,权贵们也想通过 笼络新贵,以确保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地位不受挑战并得到 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政治联姻便 发生了。“唐代在婚姻方面,是非常讲究门第的。一般知识分 子的生活理想是,在功名上能进士及第,在婚姻上能娶世家 大族之女……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婚姻关系实际上是政治 联盟的纽带。考中进士,固然是知识分子平步青云的上天梯; 同样,娶豪门女子为妻,也是仕途通畅的保证。在唐代,婚姻 与仕途的关系是非常密切。与崔、卢、李、郑、王五大士族联 姻,是婚姻的最高理想。这种婚姻关系,当然谈不上什么爱 情,只不过是一种权势的结合。”[7](P45() 三)法律压力。统治者还 制定法律来保护门阀制度,据《唐律疏议》规定:“【疏】议曰: 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8](P269),这就说明只 有本阶层的人才能互相通婚,否则就会违背法律,这是以法 律的形式保护唐代门阀制度。综上所述,士子们在这种严酷 的现实下,为了家族的利益和个人的前途,放弃爱情变得理 所当然。因此,《李娃传》中的大团圆结局只是作者的主观愿 望而已,而《莺莺传》和《霍小玉传》中的结局则是必然。
《唐宋传奇集》读后感范文1000字

《唐宋传奇集》读后感范文1000字《唐宋传奇集》是一部跨越千年、还原唐宋时代的古典小说经典之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唐宋传奇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唐宋传奇集》读后感1本书中选的作品都是古文,就我目前的古文水平阅读时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首先自己先结合注释通读原文,再联系每篇文章开头的题解,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就文中自己不清楚,不确定的地方再去看翻译,这样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利于加强古文学习。
在阅读的时候主要采用比较阅读法,联系不同篇目阅读。
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比较达到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加深对作品认识的目的。
分为作品内部的比较阅读,和与其它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
作品内的比较:唐传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独立成篇,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些作品之间存在联系,或者和我曾经阅读过的其它书籍有一定联系。
第一类题材相似,内容情感相近;同样是写做梦的,湘中怨辞和异梦录,秦梦记题材相近都是写人和神相恋的故事,语言风格形式上也差不多。
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形式相似都是主人公做梦经历很多事情醒来怅然若失。
传达的思想差不多:宣扬浮生如梦的思想。
讽刺那些窃据高位的人,以及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第二类题材相似但思想情感上有差别的。
比如长恨传和以前学过的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是围绕主要人物杨玉环和唐玄宗来写,但抒发的观点却有不同。
长恨歌主流的看法是李杨爱情悲剧说,和讽刺说;而长恨传更偏向于讽刺杨妃美色误国。
同是写女性追求恋爱自由霍小玉传和崔莺莺传都塑造了美丽善良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见异思迁的薄情郎,但最后的结局却又不同。
面对同一件事物,观察者的立场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会有差异。
作品外的比较:唐传奇中很多作品含有前人作品的影子,又启发了后代作品。
受到阅读量的限制,需要结合题记,查找相关作品和篇目。
比如三梦记对后来聊斋志异中的凤阳士人的影响,虬髯客传对后人传奇红拂记,杂剧虬髯翁以及当代武侠小说的影响等。
唐代传奇创作

唐代传奇创作
昔日的唐朝,是中国的精神世界的中心,也是中国文化的心脏。
其历史悠久,文化博大,影响极其甚广,而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是很多其它文化思想所没有的。
其中一项重要的贡献是传奇创作。
传奇创作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在其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伴随着唐朝的文学发展而向着特定方向发展。
传奇文学,是古代中国文学家创作的一种非凡文学形式,它结合了唐诗、词、文言文、谚语、新闻等,丰富多彩,故事性强,形式灵活,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此外,传奇创作的受众覆盖面也极广,超越诗歌作家,更多的是普通的民众。
传奇文学的发展,使得唐朝的文学丰富了内容,也更加精致了叙事手法。
在唐朝,传奇创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呈现出一股浓郁的气息,推动了唐朝文学的繁荣发展。
从聂夷吾到曹禺,再到李白、杜甫等,唐朝的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曾创作过传奇,形成了一种具有唐朝特色的传奇文学。
其中,以《西游记》、《红楼梦》等最为著名。
唐朝的传奇创作,不仅扩大了民众的文学视野,而且还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审美需求,把大量精美的文章传入古代。
更重要的是,传奇文学也给人们带来了思想和道德教育,使古人对人生、善恶等深刻思考,从而影响着后代社会的道德情操。
因此,唐代传奇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它丰富了文学内
容,扩大了文学受众面,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道德教育。
传奇故事,不仅是古代的不朽绝唱,更是今天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由西厢记看唐人婚姻门第观

由《西厢记》看唐人婚姻门第观摘要:门第、家世可谓唐人婚姻制度中最具特征的地方。
《西厢记》透露出来的唐代封建社会的婚姻门第观,浸透了望族世家婚姻的陈腐,折射出了唐朝的社会现实,是封建社会最现实、最自觉要求的一种。
关键字: 望族世家婚姻门第封建家族制度唐朝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写唐贞元年间,原本出身名门,端庄娴淑的崔莺莺爱上了青年男子张生,不顾传统礼教的束缚,私自与张生私奔结合,最后换来被张生抛弃的悲剧下场。
《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张生与莺莺在大相国寺邂逅相识,一见钟情,历经劫难,终成眷属。
《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浸透了望族世家婚姻的陈腐,折射出了唐朝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正是封建家族制度自身的需要。
《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的爱情可谓一波三折,而他们爱情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崔母一而再、再而三的“赖婚”。
崔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新科状元,而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白衣衙内,这太令人费解。
其实这一点,也正反映出唐人婚姻的门第观念及它与同类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之处。
一、唐高门望族的婚姻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属性。
西晋时,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最为典型,士、庶地位,高下悬殊。
南北朝时,江左则王、谢、何、庾;北方则崔、卢、李、郑,族显姓著。
到了唐朝,门第观念依然旺盛,以太原王、范阳卢、萦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这“七姓十一家”为一等的望族。
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都凌驾于别姓家族之上。
这些家族恃姓为荣,耻与非高姓的子弟联姻,形成“士庶不婚”的社会现象。
正是由于望族世家显赫的家世与地位,他们惟恐声势被寒门夺去,为了保持血统的高贵纯净,为了维护中原汉族极端重视的传统礼法,他们瞧不起别姓,尽可能地相互缔姻,不外娶也不外嫁,在婚姻上力葆门当户对。
而正是这样,这些家族的身价就越发地高了。
从唐传奇浅析唐代婚姻门第观念

摘要在唐代文学史上,唐传奇和诗歌并称一代之奇,属于文言短篇小说,是唐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反映了当时唐人的社会情况。
唐传奇作品内容众多,有神仙鬼怪类、侠义类、爱情婚姻类等,其中爱情婚姻类作品大多反映了唐代的婚姻门第观念:讲究出身,注重门第。
所以,本文探讨对象主要以唐传奇爱情婚姻类作品为主。
婚姻门第观念在唐代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来看。
重视门第观念是当时唐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婚姻门第观念对唐代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时的文人士子,女子,唐代社会,文学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唐传奇婚姻门第观念原因影响Abstract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the legend and poetry of Tang Dynasty are called the wonder of a generation. They are short stories in classical Chinese. They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ang literature. They are realistic and reflect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ang people at that time. There are many legendary works in Tang Dynasty, such as immortals, ghosts, chivalry, love and marriage. Most of the love and marriage works reflect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in Tang Dynasty: pay attention to birth, pay attention to famil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mance and marriage work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rimony in T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politics and social culture. It was a characteristic of Tang Dynasty societ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cept of clan.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cla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ang Dynasty society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iterati, women, Tang society and literary creation at that time.Keywords:the legend of the Tang Dynasty;marriage;concept of family status;reason;influence;目录引言 (6)一、唐传奇反映的婚姻门第观念 (6)(一)人物姓氏体现婚姻门第观念 (6)(二)人物身份体现婚姻门第观念 (7)(三)作品结局体现婚姻门第观念 (8)二、唐代婚姻门第观念形成的原因 (9)(一)历史原因 (9)(二)政治原因 (10)(三)文化原因 (10)三、唐代婚姻门第观念的影响 (11)(一)对文人士子的影响 (12)(二)对唐代女子的影响 (12)(三)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13)(四)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4)四、结语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从唐传奇浅析唐代婚姻门第观念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之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浅析从唐传奇多样化的创作题材折射出的多元化唐代社会

爱情类题材
以男女爱情为核心。在这类题材中,又可 以分为专写人间爱情的传奇和以神怪形式出现 的爱情故事。代表作品:白行简的《李娃传》、 蒋防《霍小玉传》
反映了森严的阶级界限和真挚爱情之间的深刻矛 盾。唐代社会较之前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上都有一定的发展,社会思想不断开化。 人民不再是逆来顺受于那些戕害身体、心灵的封 建婚姻制度,尝试着从而从这束缚中挣脱,去追 去自己的幸福,这也从另一层面看出,虽然唐社 会是中国历史上鼎盛的时期,但封建制度的等级 制度依旧存在于社中。
音,多为百姓做有意义的事情。一个社会总有
一定的正能量,也正因为这些正能量的推动作 用,才促使社会有阳光、有和谐。
唐传奇
总结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面貌。任何文学作品都 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孤立存在,任何文学作品 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存在作为依据的。好的、优秀 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现实感强烈,想民所想, 外加艺术的美而来。撰写此文,也希望当代社会 的当权者,能够铭记那句古训“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从唐代社会的人民思想中,对比当今的处 政方针,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颂扬人物美德品行题材
这类题材,界限不是很明确,在爱情志怪等题材 中也掺杂有颂扬人物的美好道德品行的。从这类 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社会中许多人的美好 秉性,反映了唐代社会和谐的一面,道德模范不 断涌现,作者记录下来,就是为了供后人学习与 借鉴。代表作是牛僧孺的《郭代公》。 颂扬人物美德品行,反映的是劳动人民寄希望 于一些仁人志士,希望他们能够给百姓带来福
唐代传奇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和 历史根源。
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 经济的繁荣,这样的社会条件,给传奇小说提供 了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使它由单纯的谈鬼论神转 向反应现实生活方面发展。 2.进入唐代,社会比较安定,人民比较安居乐业,随着商业经 济的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为了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产生了“市人小说”,为文人的传奇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方法。 3.六朝志怪志怪小说直接孕育了唐传奇的诞生。 4.还有一个就是先秦以来的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开创的 纪传体写法,以人名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卒章议论等体 征,明显的为唐传奇所借鉴,如《郭代公》。 5.唐代古文运动与诗歌的发展,也影响到唐传奇的创作。
关于唐传奇女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封建意识探索

88关于唐传奇女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封建意识探索郭丁菡 西藏大学摘要:唐传奇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后世戏曲的原型和讨论研究的热点,但是唐传奇是封建文人创作的,他们深受封建意识影响,笔下的人物也具有浓重的封建烙印。
本文分析了唐传奇女性形象体现的封建意识。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封建意识唐传奇中塑造了很多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学者研究了唐传奇女性的反叛意识和抗争精神,深入发掘了其进步的一面,肯定了其民主意识。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唐传奇所完成的时代正式封建制度日益完善的时期,写唐传奇的都是封建文人,他们自身带着封建正统意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给唐传奇人物打上封建意识的烙印。
就是非常进步的女性形象也带着强烈的封建色彩。
一、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我国门第观念是从魏晋时期形成的,唐朝也延续了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在《李揆传》中记载了肃宗对李揆的赞赏,说他从门第到文章都是当时很好的。
李揆做官时有人推荐元载为官,李揆自恃高门望族,觉得元载门第出身不好,很轻视他而不任用。
薛元超平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娶“五姓女”,唐肃宗九五之尊还要感叹李揆出身门第,所以唐朝门第观念非常强烈,这在婚姻制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唐制规定成年男女必须“以本色媲偶”,也就是要门当户对[1]。
《李娃传》写了郑生和丽娃的爱情故事,李娃个性鲜明,沉着老练,极具反抗精神,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赏。
首先,李娃非常圆融,精通人情世故,虽然深陷爱情但是却并未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想被人掌控和玩弄,最后坚决把郑生抛弃了。
她敢爱敢恨、心地善良,后来知道上海了郑生心中又很痛苦,收留了被父亲抛弃的郑生。
李娃是一个妓女最后被封为命妇,是对封建礼教的嘲讽,但是即便如此她也受到封建门第观念的束缚[2]。
李娃是风尘女子,封建礼教束缚较少,她出于赎罪心理收留郑生,但是对于恢复的郑生也报任何期望,因为她理智而聪明,清楚当时社会的门第观念,知道她和郑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想做无谓的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门第观念在唐朝盛极一时,不但影响了士人、才女的人生轨迹、价值观念,还严重干预到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创作。
作为唐朝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唐传奇在创作上显示出十分明显的门第观点。
本文将从唐朝的门第风气、传奇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唐传奇中描写出来的门第现象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中,表明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门第观、五姓七望、唐传奇、传奇作家、传奇作品浅谈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一、门第观与五姓七望门第观主要是由社会对某一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评估而来,即政治地位高、经济水平高、文化水平高的家族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尤为突出,从而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权。
在我国,门第观念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汉朝,社会就极为推崇家中人才济济、声名在外、历史悠久的氏族。
时至三国,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规定士族子弟二十岁时就可以升作秘书郎,并且迁升极快,而寒门子弟到知天命之年才只能做小吏。
这种不公平的选士制度不仅加深了把持政权的氏族制度,为望族得以入官提供便利,更使得门第之风大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得以兴盛。
当时的朝廷极为重视家谱以及士族出身的人。
当时的王谢家族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位居权力巅峰,甚至于在统治地位上超过皇权,也正是因为魏晋朝廷对以其两家为代表的氏族的重视。
到唐朝时,门第观则发展到另一个高峰。
中原形成了以崔、卢、李、郑、王为代表的五姓七望及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
《隋唐诗话》上记载唐朝某相云“平生有三恨:是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不得修国史。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门第观念的盛极一时,以及唐朝男子以娶五姓女为荣的婚姻观。
同时陈寅恪也在他的《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中进一步阐述唐朝男子的这种婚姻观念,并将其概括为“人生阶段,中岁以前,重情感,即婚姻要配上高门第。
”与此同时,身为望族的五姓内部则十分喜欢互通婚姻,并把娶嫁普通姓氏人作为耻辱。
唐朝门第观的兴盛,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自唐高宗时起,政府不断下达政令试图削弱氏族力量。
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期,士族门阀实力才遭到大幅度削弱,科举制度更是使得进士后来居上,成为新兴阶级。
用陈寅恪《隋唐之都渊源略论稿》上的话来概括这种形式,则是“唐代士大夫中其主张经学为正宗、薄进士为浮冶者,大抵处于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之旧家也。
其由进士出身而以浮华放浪著称者,多为高宗、武后以来君主所提拔之新兴统治阶级也。
”然而,所谓百毒之虫死而不僵,门第观的破灭也没能如统治者所愿般迅速。
即使当时的社会形势十分不利,唐朝那些名门望族的社会影响力也并未削减多少。
到唐文宗时期,门第观念依然十分突出。
当时的宰相郑覃宁违皇帝好意也要将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而不愿其下嫁当朝太子。
以至于文宗十分无语,并质疑起民间的婚姻:“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
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门阀制度的根深蒂固,以及它的难以打破。
同时,为了减小朝廷政令对自己的影响,五姓七望开始实行榜下择婿的方法,希望借助进士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进士、名门渐成一家,而门第观念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二、传奇作者的门阀经历门第观的盛行不仅表现为社会底层人民崇尚名门望族的不良风气,还表现为士人进士对五姓七望的固执。
唐传奇一般是由男性知识分子创作,而他们的个人经历则大都与门第相关。
从出身门第来看,传奇作者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是以“陇西三李”为代表的名门子弟;其二则是出身卑微,通过攀附五姓女而步入氏族的作家,如元稹。
“陇西三李”出身望族,生来便富贵加身。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先后出现了飞将军李广、李渊等杰出子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中原五大氏族。
虽然随着时间的涤荡,陇西李氏逐渐衰落,但它依然在唐朝时先后出现10位宰相,引得无数百姓艳羡。
唐太宗时期,李姓正式成为姓氏之首,位居国姓,并且由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组成的宗族演变成“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南宋郑樵在《李氏源流》上更是记载说后世李姓子弟大多以陇西自居,“言李者称陇西”。
由此不难看出陇西李氏声望、影响之大。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素有“陇西三李”美誉的李公佐、李复言、李朝威三人虽仅是进士出生,官位底下,但依然没有辱没陇西李氏的声誉。
他们的传奇作品历经千年,魅力依旧。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那句“唐人传奇留遗不少。
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更是将李朝威的《柳毅传》推向文学创作的极致。
但是相比“陇西三李”的生而富贵,出身布衣的普通百姓想要跻身上流社会,往往只有参加科举与同望族结亲两种方法。
然而,五姓七望大都喜欢互通婚姻,耻于同他姓之人通婚。
武则天时虽颁布禁令严禁五姓通婚,但依旧效果不佳。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社会风气中,如同元稹那般并非望族却娶妻关中四姓的实是凤毛麟角。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身为秘书省校书郎的元稹娶妻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
可以说,在门第观盛行的唐朝这是一个绝对能够引起一时轰动的婚姻。
姑且不论元稹出身低微,单就其在朝官职来看也绝对是高攀韦家。
结合陈寅恪先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概括“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
此二事,一曰婚。
二曰宦。
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以及崇望族、低进士的传统,元稹此举难免有遵从社会习俗的意味。
然而门当户对、攀结名门是华夏传承五千年的诟病,因此元稹娶妻韦丛在人性的角度上实是无可厚非。
当然时隔千年的我们,对于元稹的情感选择毫无盖棺定论的资格,而他迎娶韦丛是出于攀附权贵,或是两情相悦亦无从考证。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他诗文的字里行间看出端倪。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
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诗中的元稹同韦夏卿的关系显然是不和谐的,相比于韦夏卿的高头大马、锦衣绣袍,元稹的一骑羸马实是凄凉。
然而面对着韦夏卿的低视,难堪、尴尬的元稹却带着他的清高不疾不徐的跟随其后,俨然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
三、唐传奇中的门第现象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在作者头脑中的反应,而作家本身的经历也将影响文学创作的进行。
生活在门第观念蔚然成风的唐朝,作家的思想意识、生活经历自然会与门第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因此,唐传奇中的不少名篇都涉及到当时重门第的不良习俗。
《柳毅传》作者为“陇西三李”中的李朝威。
书中的柳毅不畏强权、正直勇敢。
他路遇荒郊放牧的龙女,帮她千里迢迢送书信到洞庭龙宫,同时约定“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这种明显夹杂爱慕的话语。
但当钱塘君欲将龙女下嫁他时,他却愤然而起,坚决拒绝,同时说道:奈何萧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人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怖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
然而敢以不服之心,胜王不道之气。
惟王筹之!须知与龙女结亲的好处是无可计量的,不说其貌惊为天人,单就龙王的身份地位也是凡人高攀不起的,打个比方便好比是一个黔首黎民同天子结亲一样。
但是,柳毅却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而后,在他的妻子张氏、韩氏先后逝世之后,他娶妻五姓七望中的范阳卢氏,而这位卢氏的母亲又是同属望族的郑氏。
在这里李朝威还说他们二人成亲之时,因“俱为豪族”,所以“法用礼物,尽其丰盛。
金陵之士,莫不健仰”。
这里金陵人士健仰的不仅是婚礼排场,还有李朝威着墨较多的卢氏的家世。
因此也可以说,柳毅第三次婚姻的亲家是唐朝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结亲对象。
《枕中记》中的卢生因精于“六艺”却不得为官而闷闷不乐。
在他看来士人活在这世上,应当是建功立名,在朝为官,令家族更加昌盛更加富裕。
他的这种想法是唐朝几乎所有书生寒窗苦读的原因和最终目的,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正是这种想法的未曾实现才使得他郁闷不得,并强烈渴盼。
因此当他得到吕翁施下道法的枕头时,他以前想过却从未实现的事情便在他的梦中成为事实。
在卢生的梦里他高中进士,得以为官,并且不断高升,最终登上宰相一职。
而他在建功立名的同时,还迎娶了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的女子。
这位女子的到来使得卢生“资愈厚”,同时“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至此他在现实中的两个愿望到这里得以实现,卢生终于在朝为官,同时娶妻望族,家庭富裕。
但是对于卢生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他的儿子也要同他一样建功立业,并且“姻媾皆天下望族”。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门第与科举对唐朝士人的影响.当然唐传奇对门第观点的刻画并不仅限于此,歌姬假托姓氏,也是唐朝传奇小说重门第的重要表现。
霍小玉原为霍王小女,因其母为婢加之父亲病逝,被兄弟驱逐,由此由昔日贵人之女沦为贱籍。
但纵然突逢大变,霍小玉也没有放弃自身的高贵与矜持。
她虽为娼妓,却希望得到一个品格情调都与己相称的好郎君,同时她还易姓为郑,希望能够借助望族的姓氏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她心心念念的郎君却轻易将她舍弃。
李益不是无情,他可以在小玉死后“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还可以在与表妹完婚后“感情伤物,郁郁不乐”。
但他与霍小玉之间的感情却偏偏与当时的封建礼教、门第观念格格不入,同时与他的个人前途水火不容。
所以当他的祖母决定撮合自己与表妹卢氏的婚事时,李益只是“逡巡不敢辞让,遂就礼谢”,毕竟“卢亦甲族”并且还是唐五姓七望中有名的一家,同时他的表妹可是货真价实的卢姓,可不同于霍小玉,假借豪族之名,实行娼妓之事。
李益的行为可以说是唐朝士人婚恋观的反应,当他们的人生中出现“婚”与“宦”的矛盾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将爱情视作仕途上的绊脚石,无情踢开。
另外像《柳参军传》、《李娃传》、《游仙窟》等传奇作品中也或以其为主体或间接隐含门第观点,令我们在阅读之余也能够窥得当时重门阀轻官品的社会风气。
门第观从形成到兴盛经历时间颇长,同时它对社会、百姓的影响也随着政府的敕令、氏族的地位、官员的选拔而逐渐加深,到了唐朝则直接表现到文学作品中,其中在当时的通俗文体—唐传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传奇中的男性主人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娶望族之女,女主角或是望族之后、或假托望族。
唐传奇的作者也对望族之间的通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带有明显的艳羡之意,究其缘由,当在于作家难以超脱他所处的时代及其自身的家族背景,亦即其门阀经历使得其“传奇”带有明显的门第观念。
[1] 王连文编著.唐传奇-跋扈王朝的飞扬旧事[M].安徽:黄山书社,2010年[2] 陈虎、傅璇琮主编.爱情与狭义的倾诉—说传奇[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3] 关四平.唐代小说意蕴探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4]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上海:三联书店,1954年[5] 张有鹤.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致谢词时光如梭,转瞬间便到了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而我三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