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
生理学总结doc(一)2024

生理学总结doc(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制的科学,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五个大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正文内容1. 基本概念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4. 生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5. 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价值2. 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3.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机制4. 神经调节与神经调控5. 神经系统与感觉、运动、意识等功能的关系3. 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2. 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3. 循环系统的血液运输和血压调节4.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和应激状态下的调节机制5. 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机制和预防措施4. 呼吸生理学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肌肉控制3. 呼吸跟气体交换和血酸碱平衡的关系4. 呼吸调节与呼吸疾病的关系5. 呼吸系统在高原和环境污染中的生理适应5. 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消化酶的分泌和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4. 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5. 消化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和调节机制总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机制和健康的维持。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生理学的知识,将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内容:1. 生理学的定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及整合概念;3. 内环境与稳态;4. 生理功能的三大调节系统;5.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理论。
二、问题3. 简述人体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三、双语词汇: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重点内容:1. 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其机制;2.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4. 局部兴奋和动作电位的引起机制;5.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6. 肌肉收缩机制。
二、问题:3. 试述主要的信号跨膜转导路径,并简述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三、双语词汇:通透性(permeability)化学门控通道(chemiscally-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载体(carrier)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跨膜信号转导(trasmembrane signal tranduction)跨膜信号传递(trasmembrane signaling)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配体(ligand)受体(receptor)G 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原癌基因(cellular proto-oncogene)刺激(situmlus)膜电位(memgrane potential)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第三章血液生理一、重点内容1. 两个渗透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红细胞与血小板生理特性;3. 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 血液凝固过程;5.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总结

生理学总结生理学总结1. 介绍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
2. 细胞生理学细胞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基本单位——细胞的生理功能的学科。
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吸收、分化、代谢、排泄和传递等功能。
细胞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如物质转运、能量产生和调节等,在维持生物体正常机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神经系统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信号和信息的机制。
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神经系统能够实现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生理功能。
4. 循环系统生理学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循环系统生理学研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循环和输送机制,以及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5.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负责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呼吸系统生理学研究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的运输和交换机制。
通过呼吸系统,体内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6. 消化系统生理学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生理学研究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消化吸收的机制。
通过消化系统,食物中的营养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
7. 代谢与内分泌生理学代谢与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代谢与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通过激素的调节,维持体内的能量平衡、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8. 免疫系统生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生理学研究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2.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神经传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3.肌肉生理学:-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机制。
-肌肉疲劳和补充能量的过程。
4.循环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循环。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5.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6.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分泌和吸收。
-食物消化和能量代谢。
7.代谢生理学:-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激素的合成和调节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8.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9.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
-尿液的形成和调节。
10.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
-免疫的调节和记忆作用。
以上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章节涵盖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二)2024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二)引言概述: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概述对生理学课程的总结心得体会,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学科。
正文: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如细胞膜、核、细胞质等,并明确其功能。
2. 细胞膜通透性:学习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如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等机制。
3. 细胞内信号传导:探究细胞内各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离子通道和细胞间通讯等。
4. 细胞代谢: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如糖酵解、三磷酸腺苷等的产生和利用。
5. 细胞增殖和分化:探索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包括细胞周期和基因调控等。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如树突、轴突和突触等。
2. 神经传导:学习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导过程,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传导。
3. 突触传递:探究突触间的信号传递机制,包括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感受等。
4. 神经调控:研究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如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5. 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和肌肉的收缩等机制。
三、循环生理学1. 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功能,如心脏、血管等。
2. 心脏电生理:学习心脏在电信号传导和收缩方面的特点,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节律等。
3. 血液流变学:探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过程和血液黏稠度、血压等参数的影响。
4. 血液循环调节:研究心血管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的调节作用,如血压调节和血液分布等。
5. 免疫系统与循环:了解免疫系统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包括白细胞的运输和免疫应答等。
四、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功能,如气管、肺泡等。
2. 呼吸机械:学习呼吸过程中的机械特点,如肺容积、肺活量和通气等参数。
3. 气体交换: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组织间的交换过程,包括肺泡-毛细血管交界面等。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生理学教材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的生理活动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在细胞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生理学研究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
神经生理学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控制、自主神经调节等。
3. 呼吸生理学呼吸是生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呼吸生理学研究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气体输送等生理机制。
4. 消化生理学消化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它涉及到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生理学研究了消化器官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以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过程。
5.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它包括肾脏、尿道、膀胱等器官。
泌尿生理学研究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排泄和调节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包括多个内分泌腺和内分泌激素。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了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在生理调节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7.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输送系统,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完成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循环生理学研究了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搏动、血管的张力和血液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生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体内多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通过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医学诊疗的原理。
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保健和医学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2、负反馈:反馈信息制约控制信息的作用,使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相对稳定的反馈调节。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两种类型。
4、钠—钾泵: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主动转运Na+、K+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其本质:Na+—K+依赖式ATP酶。
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Na+、K+的不均衡分布,使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5、阈强度(强度阈值、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强度是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6、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产生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
7、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
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10、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临床意义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收缩的特性。
1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每分钟心搏75次时。
心动周期历时为0.8s。
13、期前收缩:心室肌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工或发自异位起搏点的异常刺激时,可以产生一次期前兴奋。
1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
它是因为原来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以致脱失了一次兴奋和收缩。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
1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输出的血液总量。
1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8、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一般身材的成年人为3.2升/分/平方米。
19、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实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20、动脉血压:动脉管内的血压。
即指动脉管内血液加于管壁的侧压力。
21、收缩压:心脏快速射血初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
22、舒张压: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低值。
23、脉搏压(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24、中心静脉压: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25、心电图:指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放置探测电极,引导并记录到的心脏生物电活动波形。
26、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的缩舒运动。
27、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分压差28、胸内负压:平静呼吸的全过程,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
29、肺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30、肺牵张反射:因肺的扩张或肺萎缩而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31、基本电节律:是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
基本电节律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
32、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收缩是促进胃排空的动力,幽门及十二指肠的收缩是排空的阻力。
33、基础代谢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即在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下,室温保持在20~25℃,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34、体温:是指机体深部体核部分包括心脏、肺、腹腔器官和脑的平均温度。
35、体温调定点: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机体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活动来调节体温,它包括冷、热的适应性活动。
E.g.在寒冷的环境中,躯体会自动蜷缩,趋向取暖或防寒的地方,而天气炎热时,则引起相反的活动,使体温得以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36、肾小管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平均约为125ml/min。
37、滤过分数(FF):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
38、水利尿:大量饮水后出现尿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39、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及渗透压阻碍水电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多的现象。
40、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正常值为9~10mmol/L。
41、应激反应:当机体遭受环境中各种伤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缺氧、疼痛、饥饿、寒冷、手术以及强烈的情绪活动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此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加,以增强机体对这些伤害刺激的耐受力,这对于维持生命和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和流血现象,一般分为增殖期(卵泡期)、分泌期(黄体期)和月经期。
它与血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4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具有携带、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
44、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一些特殊蛋白质。
(它能选择性地同某种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45、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全身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46、反射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47、中枢(突触)延搁:冲动通过突触时要经历递质释放、扩散、对突触后膜的作用等过程,因此所需的时间比神经纤维的传导要长,称为中枢延搁。
48、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通过丘脑的感受接替核按规则的秩序排列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这一投射系统。
4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特异性感觉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网状结构经多次换元后,发出纤维抵达丘脑的第三类核团,再发出纤维弥漫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50、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51、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断离之后,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能力将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52、允许反应:二、简答题1、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答:静息电位:(1)细胞在安静状态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2)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则K+可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3)随K+外流的增加,膜两侧电位差加大,使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引的力量不断加大,即阻止K+外流的力量不断增大,因此K+无法再扩散,净流量为零。
此时,到达K+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1)当细胞收到刺激时,膜电位降低,当降低到阈电位时,通道开放;(激活)(2)由于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所以大量内流;(3)由于钠离子内流,膜电位降低,通道关闭;(失活)(4)K+通道开放,K+外流,恢复极化状态。
2、简述血液凝固过程的基本过程。
答:凝血过程是一连串酶促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2)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转变为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转变为纤维蛋白。
3、红细胞有何主要功能?答:(1)运输O2和CO2;(2)对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
这些机能主要靠血红蛋白来完成,而且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完整时才能发挥作用。
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答:输血时,要防止发生凝集反应,故首选同型输血。
如无法找同型血液时也可考虑异型间输血,异型输血时血型选择的原则是: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而且输入的血量要少,速度应缓慢,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5、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有哪些因素?答: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心输出量×心率,故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搏出量和心率两方面。
直接决定搏出量的因素时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又受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大动脉血压(后负荷)和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6、何谓微循环?微循环有哪几条通路?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
微循环有三条通路:(1)直接通路;(2)迂回通路;(3)动静脉短路。
主要功能: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7、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共性是可以与心肌细胞受体与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活动增强。
但由于两者受体结合能力不同,肾上腺素与结合的能力较强,因而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肾上腺素对于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受体与受体的分布情况,小剂量肾上腺素常以兴奋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只有在大剂量才引起缩血管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能与和受体结合,使全身器官广泛收缩,动脉血压明显升高,故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
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心作用,但在完整机体内,却由于升高血压而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
8、何谓肺换气?影响肺换气有哪些因素?答: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1)呼吸膜的通透性和面积;(2)通气血流比值;(3)气体扩散速率(分压差、溶解度等)。
9、呼吸道全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其中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是哪个环节的动力?答:包括四个基本环节: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
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是肺通气的动力。
10、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答:胸内负压:在平静呼吸的全过程,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比大气压低。
意义:(1)使肺和小气道保持扩张状态;(2)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11、何谓肺牵张反射?其有何生理意义?实验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有何变化?答:(1)肺牵张反射:因肺的扩张或肺萎缩而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2)意义: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使吸气及时向呼气转化,维持浅快的呼吸节律。
(3)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会变得深而慢。
1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一般生理特性?(填空)答:消化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对化学、机械牵张和温度刺激较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2)有紧张性收缩,即保持一种微弱而持续的收缩状态;(3)有自动节律性运动,但缓慢而不规则;(4)具有伸展性。
13、在消化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胃肠激素有哪几种?答:胃泌素:促进胃液(主要是胃酸)的分泌、胰液(主要是酶)的分泌、胆汁分泌;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胰液(主要是H2O和HCO3)分泌、胆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