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合集下载

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问题,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我们将从投资者的个体特征、市场环境、政策导向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简要介绍风险偏好的概念及其与投资者行为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特点,包括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投资目标等方面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影响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如投资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等个体特征,以及市场环境、政策导向等宏观因素。

随后,我们将对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投资者调查数据和市场交易数据,揭示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不同投资者群体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风险偏好与投资收益、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关系。

我们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投资策略建议。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特点有助于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特点有助于做出更加理性和稳健的投资决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概述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一个复杂且多元化的现象,它受到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稳健和谨慎是投资者普遍遵循的原则。

许多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存款、国债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创新,以及投资者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尝试和接受更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基金、期货等。

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配置

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配置

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配置投资者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和偏好程度。

不同的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组合配置。

本文将从风险偏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投资组合配置的角度探讨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配置之间的关系。

首先,风险偏好的定义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和偏好程度。

有些投资者更偏好保守的投资策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稳定回报的投资品种,例如债券、定期存款等。

而另一些投资者则更愿意承担高风险以追求更高的回报,他们会选择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品种。

风险偏好的不同会导致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配置上的差异。

其次,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不同的人在面对风险时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人更容易受到风险的影响而产生恐慌情绪,而另一些人则能够冷静面对风险并做出理性的决策。

其次是个人的投资目标和时间。

如果一个投资者的目标是长期投资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来承担风险,那么他可能更愿意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策略。

而如果一个投资者的目标是短期投资或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回报,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稳定回报的投资策略。

此外,投资者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对市场的理解也会影响他们的风险偏好。

最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对于投资组合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和比例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

保守型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更多的低风险资产来降低风险,而激进型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更多的高风险资产来追求更高的回报。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即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

例如,投资者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不同的资产类别,或者投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以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

综上所述,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配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仅会影响他们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和偏好程度,还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投资组合配置上的决策。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点评:规模稳步迈向30万亿,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点评:规模稳步迈向30万亿,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2022年8月21日行业研究规模稳步迈向30万亿,风险偏好小幅下降——《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点评银行业8月19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

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年初市场波动一度显著加大了理财“破净”压力,市场对上半年理财运作情况较为关注。

本文从银行理财市场格局、大类资产配置、个人投资者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净值化率升破95%,预计年内理财规模突破30万亿元。

截至6月末,理财规模同比增长13.0%至29.15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占比65.7%),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超30万亿无虞。

净值型占比环比1Q 提升0.9pct 至95.1%,存续老产品已不足1.5万亿元。

净值化运作模式下,单只产品规模持续增大,理财公司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6.26亿元。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比升至93.8%,养老理财成为重要创新方向。

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以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内需规模及占比持续上升。

截至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27.35万亿元(YoY +20.2%),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93.8%。

混合类产品(1.72万亿元)及权益类产品(795亿元)占比分别降至5.9%和0.27%。

2022年以来,养老理财试点不断拓展。

截至6月末,已有27只养老理财发售,23.1万名投资者累计认购超600亿元。

资产配置:重仓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现金类理财资产端呈现新变化:1)杠杆率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至108.82%,上半年各月末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杠杆率小幅下降,投资资产规模增速略低于理财产品规模增速; 2)理财投资组合主要配置债券类等标准化资产,信用债增加高评级标的配置力度。

截至6月末,持有债券类资产21.58亿元(占比67.9%),其中,债券、同业存单大致4:1。

从配置债券类别看,理财持有信用债 15.29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48.1%;持有利率债1.6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2%。

量化投资发展及我国现状分析

量化投资发展及我国现状分析

量化投资发展及我国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量化投资发展及我国现状的分析。

在文章首先解释了量化投资的概念,接着介绍了我国量化投资的起步情况,并阐明了本文的目的及意义。

在分析了量化投资的基本原理、国际量化投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量化投资发展现状,同时探讨了我国量化投资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在提出了我国量化投资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推动我国量化投资发展的建议,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量化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我国量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量化投资、发展、我国、基本原理、国际发展、现状分析、挑战、发展前景、未来发展方向、建议、总结1. 引言1.1 量化投资的概念量化投资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大规模数据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投资方式。

量化投资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走势的分析,建立模型预测未来市场走势,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量化投资依靠计算机算法和统计学方法,通过程序化交易进行买卖操作,减少人为情绪干扰,实现规模化操作。

量化投资的兴起,源于信息技术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数据量的爆发性增长和计算能力的提升,量化投资逐渐成为投资界的热门话题。

量化投资逐渐被广泛运用于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成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量化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迅猛。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和监管政策的支持,我国量化投资行业逐渐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

未来,我国量化投资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1.2 我国量化投资的起步情况我国量化投资的起步情况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国内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投资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我国的量化投资开始逐渐兴起。

最早采用量化投资策略的是一些私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它们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来分析数据、识别交易信号,从而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的投资。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股票价格指数(CSI)是反映中国股市整体行情的重要指标,其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投资者心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1.1 国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企业盈利增长等数据良好时,投资者会更加乐观,股票价格指数也会随之上涨。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盈利下滑,市场信心会受到打击,股票价格指数也会下跌。

1.2 宏观政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等都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股价波动。

二、市场供求因素2.1 投资需求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是决定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最直接因素。

如当市场投资需求旺盛时,股价也会随之上涨,市场交易量也会增加。

相反,投资需求减弱时,市场交易量减少,股价也会受到较大压力下跌。

资金供求也是决定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投资者的资金量增多时,市场的资金供应会增加,进而增加了市场总市值,股票价格指数也会上涨。

反之,资金紧缺时,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也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负面影响。

三、投资者心理因素3.1 投资者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增强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等金融产品,进而推高市场需求和股票价格指数上涨。

反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时,他们会选择低风险较稳健的投资方案,导致市场交易量减少和股票价格指数下跌。

3.2 市场心理预期市场心理预期也是影响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上市公司业绩更为出色,市场供求状态良好,这都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积极影响。

反之,市场心理预期偏悲观时,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下降,也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因素复杂而多样,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个方面。

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调研报告

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调研报告

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调研报告I. 调研目的和方法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偏好程度的度量,也是投资者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以及投资者对于不同风险程度的态度。

本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包括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和有意向投资股票的个人。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得出有关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结论。

II. 调研结果分析1. 受访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问卷结果显示,6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属于中等程度,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

只有8%的受访者对风险持较低的承受能力。

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更倾向于中高风险和回报的投资方案。

2. 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在选择投资时,最重要的因素是收益性和风险程度。

然而,个人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以及年龄也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收入较低的投资者更偏好低风险、稳定回报的投资,而收入较高的投资者则更愿意承担高风险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3. 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态度在回答关于不同风险程度投资的问题时,调研结果显示,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案得到了32%的受访者认可。

另外,有55%的受访者对中风险中回报的投资方案持支持态度。

而只有13%的受访者偏好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

III.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中高风险和回报的投资方案;2. 个人收入、教育程度和年龄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3. 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案得到部分投资者认可;中风险中回报的投资方案得到大部分投资者支持。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针对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出以下建议:1. 投资者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求高风险高回报;2. 投资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投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和把控能力;3. 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加细分和多样化的投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市场风险偏好较大等方面。

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乱象频发,监管部门对市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市场主体习以为常的违规行为。

信息不对称让一部分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取到准确、全面的信息,导致市场交易不公平。

市场流动性不足阻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投资者难以及时买卖股票,造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

市场风险偏好较大意味着投资者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风险敞口加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1.2 存在问题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乱象频现,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市场秩序混乱。

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容易受到误导和欺骗。

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交易疏松,价格波动大,影响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市场风险偏好较大使得投资者盲目跟风,投资风险加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阻碍了市场的规范运作,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稳定性。

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这些问题将继续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监管不到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

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管漏洞频出。

目前我国监管体制相对分散,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协调不畅的情况,监管范围和职责划分不清晰。

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是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闭塞和责任的不清晰,导致监管工作高度分割,难以形成合力。

监管力度不够也是监管不到位的关键问题。

证券行业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市场情绪

证券行业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市场情绪

证券行业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市场情绪近年来,证券行业成为了大众炒股的热门话题。

投资者们纷纷涌入股市,希望通过炒股赚取额外收益。

然而,证券投资涉及风险较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市场情绪成为了决定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讨论证券行业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市场情绪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一、风险偏好的定义与影响因素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敢于承担风险的程度。

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市场环境以及投资者心理等。

首先,个人特征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其经济实力、年龄、性别等密切相关。

年轻人往往更为乐观,更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因为他们有更多时间来恢复潜在的损失。

相反,年长的投资者通常更加保守,更趋向于选择稳定的投资品种。

其次,市场环境也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产生重要影响。

当市场行情良好,股市稳定上涨时,投资者通常更加愿意承担风险,追逐高收益,这时候他们的风险偏好较高。

相反,在市场不稳定或者下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变得保守,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保值和避险,其风险偏好较低。

此外,投资者心理也是影响其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的情绪和心态发生变化时,常常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时,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恐慌,导致他们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风险偏好。

二、市场情绪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市场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整体的情感和期望。

这种情绪通常通过市场情绪指标来衡量,如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等。

市场情绪的波动能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心态,进而影响他们的风险偏好。

在牛市行情中,市场情绪通常呈现出亢奋和乐观的情绪,投资者普遍认为股票市场会持续上涨,这时的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

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追逐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相反,在熊市行情中,市场情绪通常沉闷和悲观,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会继续下跌,此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类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较为精确。一 种方法是根据风险偏好的定义来设计问卷直接进行 调查研 究。 如 Cochrane ( 1997 ) 设 计 了 一 组 公 平 博 彩实验,对初始禀赋为 50000 美元的普通美国人,计 算得到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不会高于 2 或 3。但是, 这种调查依赖于投资者的初始禀赋。初始禀赋不同 的 人 ,也 就 是 贫 富 程 度 不 同 的 人 ,对 博 彩 中 可 能 形 成 的收益或损失的 敏 感 程 度 是 不 同。 因 此,学 者 们 对 调查 方 式 进 行 了 不 同 方 面 的 修 正。 如 Barsky 等 ( 1997) 就将 博 彩中的 收 益 或 损 失 表 示 成 为 收 入 的 比 例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这 个 问 题 。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中 国 投 资 者 行 为 测 度 及 群 体 异质性研究”( 70803035 ) 阶段性 成 果; 奥 尔 多 中 心 ( www. aordo. org) 《中国居民风险与风 险 管 理 》研 究 项 目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本 文 感 谢 中 国人民大学陈彦斌教授提出的 宝 贵 意 见。 同 时,作 者 感 谢 匿 名 审 稿 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但文责自负。
从 宏 观 经 济 层 面 看 ,国 家 在 制 定 政 策 时 ,很 难 针 对个体进行差别化 设 计,一 般 是 以 具 备 不 同 特 征 的 群体为目标,制 定 兼 顾 不 同 群 体 利 益 的 政 策。 在 同 一群体内 的 人 们 由 于 受 多 种 同 等 或 近 似 因 素 的 影 响,往往有 着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风 险 感 受 和 行 为 特 征。 在实践中如何划分群体来研究风险偏好的异质性还 没有统一的方法。最常见的是根据财富水平来划分 群体。 如 Morin 和 Suarez ( 1983 ) 、Bajtelsmit ( 1999 ) 就根据财富状况将 居 民 划 分 为 若 干 层 次,来 比 较 富 裕家庭和 贫 困 家 庭 风 险 偏 好 的 异 同。 此 外,Barsky 等( 1997) 依托 1992 年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 HRS)
因此所制定的最优经济政策很可能会导致特定人群 福利状况急剧恶化,致使社会 冲 突 加 剧 ① 。 因 此,研 究我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风险偏好的异质性问 题十分必要。
对风险偏好的研究一般有两类思路: 一类是基 于宏观经济总量数 据 的 研 究,一 类 是 基 于 微 观 调 查 数据的研究。基于宏观经济总量数据的研究方法将 消费和资产价格纳 入 同 一 个 研 究 体 系 中,用 投 资 者
① 美国劳工部每年对全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调查形成 了消费者支 出 调 查 数 据 (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CES ) 。 调 查 范 围 涵 盖 了 消 费 者 的 收 入 、支 出 和 消 费 特 征 等 内 容 。
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是否抚养小孩都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同 时,不 同 群 体 风 险 偏 好 的 表 现 有
差异。研究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异质性,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投资者的金融资 产 决 策、储 蓄 行 为、财 富 积 累 过 程 以
及不同群体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风险厌恶; 异质性; 风险资产; 调查数据
第 28 卷第 8 期 2011 年 8 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 28 ,No. 8 Aug. 2011
*
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马莉莉 李 泉
内容提要: 投资者如何分配家庭资产,为个体的 风 险 偏 好 研 究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信 息 。 本 文 采 用 奥 尔 多 投 资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C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ese Investors’Risk Preferences in China
Ma Lili & Li Quan
Abstract: How to distribute family asset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vestors’risk preferences. B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from Aordo Research Center of Investment,we study which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vestors’risk aversions from the view of investor’s demands for risky assets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isk aversions of Chinese inves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wealth,education,health status,income and raising children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Chinese investors ’ risk aversions. Meanwhile,the risk aversions show heterogeneity among different groups.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of financial assets,savings behavior,wealth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influences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on different groups in China.
① 参见陈彦斌等( 2010) 。
·64·
统计研究
2011 年 8 月
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来刻画投资者参与的权重, 从而为使用宏观经济总量数据来研究投资者的风险 偏好等主观行为 提 供 了 一 般 计 量 框 架。 但 是,基 于 总量数据的测度方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 这种测度方法需要 进 行 理 论 上 的 假 设,构 造 出 行 为 参数受到的约束,从 而 估 计 出 行 为 参 数 的 数 值。 显 然 ,这 些 计 算 方 法 必 然 依 赖 于 模 型 的 假 设 ,如 果 更 改 模 型 的 假 设 ,就 会 导 致 行 为 参 数 的 巨 大 变 化 。 其 次 , 在基于总量数据的 研 究 中,微 观 主 体 的 行 为 特 征 在 经 过 数 据 加 总 之 后 ,会 损 失 掉 个 体 特 质 的 主 要 信 息 。 这使得基于此类的估计会忽略不同群体的异质性。
Key words: Risk Aversion; Heterogeneity; Risky Assets; Survey Data
一、引言
当前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中国经济的实际 运行情况,构建了大 量 的 经 济 学 模 型 来 解 决 我 国 各 种宏观经济管理 问 题。 在 这 些 模 型 中,风 险 偏 好 的 设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相关的研究 缺 乏 ,研 究 者 要 么 给 定 理 论 参 数 值 ,要 么 直 接 采 用 国 外 、特 别 是 美 国 的 参 数 值 ,这 导 致 了 部 分 基 于 中 国 的 模型失真现象严 重。 此 外,经 济 学 界 开 始 关 注 投 资 者个体之间的差 异 性。 由 于 个 体 自 身 特 征、成 长 环 境等的差异,每个投 资 者 都 会 以 自 己 独 有 的 方 式 对 信息做出反应,从 而 形 成 不 同 的 决 策 行 为。 而 传 统 的基于代表性个体的分析方法主要考虑典型家庭的 福利状况,忽 略 了 特 定 人 群 ( 如 最 穷 人 群 ) 的 利 益,
另一种方法是从个体对风险资产的需求这一角 度进行的,需 要 对 家 庭 资 产 的 分 布 状 况 进 行 调 查。 最初的研究是从风险态 度和财 富 的 关 系 开 始的。 Friend 和 Blume( 1975) 最 早 使 用 美 国 SFCC ( Survey of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s) 的调查数据 研究了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在此 基础之上,Bellante 和 Saba( 1986) 使 用 1972 年 美 国 劳工部的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 ( CES) ①发现 DRRA 的证据。Riley 和 Chow ( 1992 ) 使 用 1984 年 收 入 与 政策参与( SIPP) 调 查 数 据② 得 到 DRRA 的 结 论,并 且发现富有 人 群 的 这 一 特 征 更 为 明 显。Jianakoplos 和 Bernasek( 1998) 使 用 1989 年 消 费 者 财 务 状 况 的 调查数据 ( SCF) ③ 得 到 了 DRRA 的 结 论,并 且 不 会 受 年 龄 、婚 姻 状 态 、家 庭 规 模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但 也 有 不 同 的 结 论,如 Morin 和 Suarez ( 1983 ) 、Siegel 和 Hoban ( 1982 ) 都 发 现 富 有 人 群 具 有 DRRA,而 非 富 有人群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则表现出随财富水平增 加而递增( 简称 IRRA) 的规律。
中心《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从投资者 对 风 险 资 产 需 求 这 一 角 度 ,详 细 研 究 哪 些 因 素 会 显 著 影 响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群体投 资 者 风 险 偏 好 的 异 质 性 问 题。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投 资 者 的 财 富 水 平、受 教 育 程
之后,学 者 们 在 此 基 础 上 开 始 研 究 风 险 偏 好 和 其 他 因 素 之 间 的 关 系 。 普 遍 的 结 论 是 性 别 、年 龄 、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