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四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实验三 4位十进制频率计设计

实验三4位十进制频率计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频率计的Verilog描述方法;2.学习设计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3.学习层次化设计方法;二、实验原理根据频率的定义和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测定信号的频率必须有一个脉宽位1秒的输入信号脉冲计数允许信号;1秒计数结束后,计数值锁入锁存器的锁存信号和为下一次测频计数周期做准备的计数器清零信号。
这3个信号由测频控制信号发生器产生,它的设计要求是,测频控制信号发生器的计数使能信号输出CNT_EN 能产生一个1秒脉宽的周期信号,并对频率计的每一计数器CNT10的ENA使能端进行同步控制。
当CNT_EN 高电平时,允许计数;当CNT_EN低电平时停止计数,并保持所计的脉冲数。
在停止计数期间,首先需要一个锁存信号LOAD的上跳沿将计数器在前1秒钟的计数值锁存进各个锁存器REG4B中,并由外部的七段译码器译出,显示计数值。
设置锁存器的好处是,显示数据稳定,不会由于周期性的清零信号而不断闪烁。
信号锁存之后,还必须用清零信号RST_CNT对计数器进行清零,为下1秒钟的计数操作做准备。
三、实验内容1、用4位十进制计数器对用户输入时钟进行计数,计数间隔为1秒,计数满1秒后将计数值(即频率值)锁存到4位寄存器中显示,并将计数器清0,再进行下一次计数。
2、为上述设计建立元件符号3、设计仿真文件,进行验证。
4、编程下载并在实验箱上进行验证四、实验步骤程序源代码module FREG (clk1HZ,uclk,led0,led1,led2,led3,rst,en,load);input clk1HZ, uclk;output [3:0]led0,led1,led2,led3;output load,rst,en;wire in_load,in_rst,in_en,c0,c1,c2;wire [3:0]dout0,dout1,dout2,dout3;assign load=in_load;assign rst=in_rst;assign en=in_en;CNTL u1(.CLK(clk1HZ),.CNL_EN(in_en),.RST_CNL(in_rst),.LOAD(in_load));CNT10 u2 (.CLK(uclk),.EN(in_en),.RST(in_rst),.COUT(c0),.DOUT(dout0));CNT10 u3 (.CLK(c0),.EN(in_en),.RST(in_rst),.COUT(c1),.DOUT(dout1));CNT10 u4 (.CLK(c1),.EN(in_en),.RST(in_rst),.COUT(c2),.DOUT(dout2));CNT10 u5 (.CLK(c2),.EN(in_en),.RST(in_rst),.DOUT(dout3));RGB4 u6 (.DIN(dout0),.LOAD(in_load),.DOUT(led0));RGB4 u7 (.DIN(dout1),.LOAD(in_load),.DOUT(led1));RGB4 u8 (.DIN(dout2),.LOAD(in_load),.DOUT(led2));RGB4 u9 (.DIN(dout3),.LOAD(in_load),.DOUT(led3));endmodulemodule CNT10(CLK,RST,EN,COUT,DOUT); //4位计数器input CLK,RST,EN;output COUT;output[3:0] DOUT;reg[3:0] Q; reg COUT;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beginif(RST) Q=0;else if(EN) beginif(Q<9) Q=Q+1;else Q=0;endendalways @ (Q)if(Q==4'b1001) COUT=1;else COUT=0;assign DOUT=Q;endmodulemodule RGB4(DIN,LOAD,DOUT); //数据缓存器input LOAD;input[3:0] DIN;output[3:0] DOUT;reg[3:0] DOUT;always @ (posedge LOAD)DOUT=DIN;endmodulemodule CNTL(CLK,CNL_EN,RST_CNL,LOAD);//控制部分input CLK;output CNL_EN,RST_CNL,LOAD;reg CLKDIV,CNL_EN,LOAD,RST_CNL;always @ (posedge CLK)CLKDIV=~CLKDIV;always @ (posedge CLK) beginCNL_EN=CLKDIV;LOAD=~CLKDIV;endalways @ (CLK) beginif(CLK==1'b0&&CNL_EN==1'b0)RST_CNL=1;elseRST_CNL=0; endendmoduleRTL视图仿真结果功能分析:在波形中,CLK1HZ的频率为1HZ,以CLK1HZ为输入,产生en,rst,load的输出波形。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测试和验证研究假设,获得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三要素和四原则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
三要素是实验对像、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对像指的是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动物、细胞等。
实验组是受试者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对照组是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三要素的选择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对像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保持相似,除了实验处理外的其他条件应该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分别是随机性、重复性、对比性和标准化。
随机性指的是实验中指派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过程应该是随机的,以消除主观因素和偏差的影响。
重复性是指实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比性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需要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个参数或变量上的差异,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标准化是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以确定需要测量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并设定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对像和样本规模。
实验对像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目的和要求,样本规模需要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以获得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实验结果。
第三,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满足随机性和对比性的原则,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最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也需要科学合理,符合统计学原则。
3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3 、4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一)华枝睾吸虫装片 观察
1 外形、结构 体形,前、后端, 口、腹吸盘,排泄 孔。
2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口 咽 食道 肠 2)排泄系统 侧排泄管 排泄囊 排泄孔 3)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 输精小管 输精管 贮精囊 雄孔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 输卵管 成卵腔 梅氏腺 子宫 雌孔 受精囊 劳氏管 卵黄腺 侧卵黄管 卵黄总管 4) 附着器官 口、腹吸盘
实验三、四
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及涡虫、吸虫、绦虫纲动物
一 实验目的
1 对涡虫形态和结构的观察,了解涡虫纲的基本特征。
2 对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的观察;了解吸虫纲和绦虫
纲的基本特征以及寄生生活方式在形态结构上引起的 变化。
二 实验步骤
一)华枝睾吸虫成虫装片观察 二)猪带绦虫成、老熟节片装片观察 三)示范标本观察
三 作业 绘华枝睾吸虫图 注明各部分名称
二)猪带绦虫节片装片观察 1 成熟节片 1)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 输精小管 输精管 阴茎囊及阴茎 雄性生殖孔及共性腔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 输卵管 成卵腔及 卵壳腺 受精囊 卵黄腺 阴道 雌性 生殖孔及共性腔 子宫
2)排泄系统 侧纵排泄管 横排泄管 3)神经系统 侧神经索 横神经索 2 老熟节片 子宫 三) 示范标本观察 1 涡虫纲 三角涡虫(活体、装片) 2 吸虫纲 日本血吸虫 布氏姜片虫 肝片 吸虫 肺吸虫 3 绦虫纲 猪绦虫(整体、囊尾蚴) 牛绦虫 阔节裂头绦虫 水泡绦虫(囊尾蚴)
7-2实验三 、四、五探究:光的反射[教材第5节]-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
![7-2实验三 、四、五探究:光的反射[教材第5节]-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f4b4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6.png)
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教材第5节]实验梳理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建立假设: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3、反射角▲入射角。
设计方案:1、把一面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使E、F两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中。
6、用激光笔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的光路。
实验结果与结论:1、观察3次实验记录的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径迹,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在法线ON的两侧,可以得出结论:▲。
2、比较3次实验记录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发现反射角总是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并始终相等,可以得出结论:▲。
3、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了,可以得出结论:▲。
4、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的反射光线会沿着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小贴士1、用粗糙的硬纸板显示光路的原理是光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会发生漫反射,便于实验者在各个方向观察。
2、硬纸板的分界线,也就是法线是本实验的关键。
一定要让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这样既可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也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如果分界线与平面镜不垂直,反射光线仍然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但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的位置。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复实验,得到3组数据比较并得出结论,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实验素养提升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电能计量实验四 三相电能表安装

实验四 三相电能表的安装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原理。
(2)通过电路图进行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正确接线。
(2)观察电能表的起动、潜动和电能表铝盘的反转。
(3)学习电能表的效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源都是三相的,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与其中性点都可以构成一个单相回路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
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电度表,也不管是单相或者是三相三线或三相四线的,总之只要是电度表,在抄表记录时,都是读取本次有关读数(有的表可以显示有功、无功、峰值、谷值、平值等信息)后减去上次抄表时的读数,得出的差,即为本次的有关电能消耗量(度数,单位为KWh )。
如果该电能表计量接有互感器的,那就要看互感器的变流比是多少了,一般的接电表一侧的称为二次侧,都是5A 的,接供电线路(即输出)的,是称为“一次侧”它有各种不同大小的规格,比如有30、50、75、100、150、200、400、600----等多种额定值的,这个一次侧的数,除以二次侧的数后,就是互感器的变流比了,再将变流比乘以电表本次读数减去上次读数后的值,就是此次抄表的实际耗电量。
翻过接线端子盖,就可以看到三相四线电表接线图如图1所示。
其中1、4、7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S1端,即电流进线端;3、6、9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S2端,即电流出线端;2、5、8分别接三相电源;10、11是接零端。
为了安全,应将电流互感器S2端连接后接地。
注意的是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测量取样必须与其电压取样保持同相,即1、2、3为一组;4、5、6 为一组;7、8、9 为一组。
不通过互感器的接线方式如图2所示。
图1图 2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记录电能表铭牌2、按图3接线。
然后,断开电流回路,使负载电流为零。
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为电能表电压的80%~110%。
观察电能表有无潜动。
图 33、使用实负载比较法——瓦秒法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将电能表反映的功率(有功或无功)与线路中的实际功率比较,以定性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
教科版科学三、四年级部分实验操作

实验记录单
用量筒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测量结果
在使用量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量筒必须放稳。 ②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 出液体的体积数。 ③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④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 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1、加入食盐的方法:等溶解完了第一份再放第二份, 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 2、若加入一份食盐,不能在水中充分溶解,那么这 一份不计入最后结果计算中。 3、最后要求大家把杯中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 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4、做好记录。
实验十:新鲜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较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 什么不同。 2、实验材料:水槽1个、集气瓶3个(分别标有ABC)、毛玻璃片 3片、橡胶管、水、装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 空气的塑料口袋、火柴。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器材。 ②做好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③用橡胶管连接气体和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这三种气体。 ④用燃烧的火柴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内,根据火柴火焰燃烧时间 判断瓶内氧气含量情况。 ⑤填写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⑥整理好实验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一 现象二 现象三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杯子里有空气,只有让杯子里的空 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杯子要保持干燥,纸巾要塞入杯 底,防止掉下来。 ②一定要选择干燥的纸巾。 ③杯子压入水中要保证竖直压入, 不能倾斜。 ④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实验三: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
实验九: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2、实验材料: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天平、小匙、食盐、 记录单。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②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将一份食盐(每份2克)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溶解后, 再加入第三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计算出克数。 ⑤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三 4位减法器的设计

实验三 4位减法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实验二的1位全减器sub1设计一个4位全减器,掌握原理图输入法的层次化设计。
2.对设计电路仿真和硬件验证,进一步了解减法器的功能
二、实验步骤
首先,在quartu sⅡ集成环境下执行“File>Create / Update>Creat Symbol Files for Current File”命令,创建1位全减器sub1的元件符号,然后新建一个工程项目,在新的原理图文件中,调入4个sub1元件,仿照4位加法器的原理将4个元件相应端口连接起来,构成4位减法器的电路。
三、实验连线(略)
四、实验结果(自制表格,在表格中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原理图及仿真图
(给出截图,包含原理图和仿真波形图记录,并描述硬件仿真的实验现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要求
(1)理解基本的解题技巧,掌握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过程设计算法。
(2)熟练掌握if/else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
(3)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使用以及区别。
(4)掌握break和continue程序控制语句的使用。
2.实验内容
(1)阅读下列程序,写出(由指定的输入)所产生的运行结果,并指出其功能。
<1>
#include <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m,n;
m = 1000;
n = 850;
cout << “\n(“ << m << …,‟ << n << …)‟;
while ( m != n ) {
while ( m > n ) {
m = m – n ;
cout << …(… << m << …,‟ << n << …)‟;
}
while ( m < n ) {
n = n – m ;
cout << …(… << m << …,‟ << n << …)‟;
}
}
cout << “\n” << m ;
}
<2>
#include <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m,n,k ;
m = 1000 ;
n = 45 ;
cout << “\n(“ << m << …:‟ << n << …)‟ ;
k=0;
while ( m >=n ){
m = m – n ;
k = k + 1 ;
}
cout << k << “---” << m << endl ;
}
<3>
#include <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i;
for ( i = 1 ; i <= 5 ; i ++ ){
if ( i % 2 )
cout << …*‟;
else
continue;
cout << …# ‟ ;
}
cout << “$\n” ;
}
<4>
#include <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a = 1,b = 10;
do{
b -= a ;
a ++ ;
}while ( b -- <= 0 ) ;
cout << “a=” << a << “b=” << b <<endl ;
}
(2)编写程序实现下列问题的求解。
<1> 编程求解下列各计算式:
S=∑=100
1
i i =1+2+3+…+100
3.思考题
*<1> 编程求出数列的所有升或降的最大子序列。
如下面数列的解为如下: 1,20,30,12,3,5,7,4,6,100,11,8
(1,20,30),(30,12,3),(3,5,7),(7,4),(4,6,100),(100,11,8)。
*<2> 编程求12100的末三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