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学习参考资料(学生)

合集下载

梅花 教案

梅花 教案

梅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梅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优美意境。

(2)介绍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使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以及学生对梅花
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梅花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如何画梅花初中生物教案

如何画梅花初中生物教案

如何画梅花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了解梅花的结构特点,学会画出梅花的形态
教学内容:
1. 梅花的结构:花瓣、花蕊、花托等部分
2. 梅花的特点:五瓣、白色或粉红色、梅花花语等
3. 画梅花的步骤:画花瓣、画花蕊、画花托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梅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 学习梅花的结构与特点: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梅花的结构,并让他们发表自己对梅花的看法3. 学习画梅花:
教师示范画梅花的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细节
4. 练习画梅花: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尝试画出自己的梅花作品
5. 展示作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梅花作品,互相欣赏并互相学习改进
6. 总结与反思: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梅花的特点与结构,思考如何更好地画出梅花形态扩展活动:
1. 观察不同种类的梅花,了解不同梅花的特点
2. 画出梅花的不同颜色和风格
3. 制作梅花手工作品,如梅花贴画、梅花折纸等
评价标准:
1. 能够正确理解梅花的结构与特点
2. 能够按照步骤画出梅花形态
3. 创意性与表现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梅花的画作,可以是素描、水彩画等
2. 带上梅花作品,与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参考资料:
1. 《植物学》
2. 《植物标本制作教程》
3. 网络资料:梅花的结构与特点。

《梅花》古诗教案

《梅花》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梅花》这首古诗。

(2)理解《梅花》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的赞美。

(3)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梅花》古诗的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学习,了解古代文化,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梅花》古诗的字词释义。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某些字词的理解。

2. 体会诗人运用意象和表现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梅花》古诗的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梅花》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朗读古诗,感受诗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字词释义。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梅花》古诗的意境、意象和表现手法。

(2)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古诗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古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古诗。

6. 作业布置(1)背诵《梅花》古诗。

(2)写一篇关于《梅花》古诗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学生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古诗的理解、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方面,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查找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梅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梅花》的内容和意义。

2.提高阅读与理解古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在表达方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步骤1.导读: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梅花》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梅花》的起源和历史渊源。

2.预习:在学生自习时间里,老师要求学生在读完《梅花》之前,先用自己的话简述“梅花”的形态和历史地位,着重强调“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壮美情怀,为后续课堂的阅读打下基础。

3.阅读: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本和理解句意,尤其是一些生僻或容易造成误解的词语,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好读不懂和不懂读的问题。

如老师可以在讲解时让学生跟读,口齿流畅,正确地在语音语调和内容的把握上达到过关的目的。

4.分析:学生阅读完全文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全文,探寻文章背后的内涵。

可以起草一些“提问”和“回答”式的考试题目,以促进学生思考、自由联想、并提升对古文语境的理解。

5.培养:在学生理解了《梅花》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品诗歌中的美感,用细腻且贴身的语言帮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切身感受古典文学的风采与文化内涵。

在这里,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现场的朗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并慢慢地培养学生对古文学习和欣赏的兴趣与爱好。

6.总结:老师可通过课前或课后测试来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1.通过阅读和学习《梅花》这一篇具有典型特点的古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和作文表达的能力。

2.对于阅读不熟悉的古文,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了解,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

3.古文阅读的理解方法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针对一些生僻词语,开展“朗读”,“解释”等活动,或是利用现代手段辅助深入了解意义。

4.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古文时,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这一目标。

(五年级)五年级梅花魂知识点

(五年级)五年级梅花魂知识点

五年级梅花魂知识点梅花魂一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的深切爱国情,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级梅花魂知识点,欢送阅读!五年级梅花魂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我想知道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是怎样围绕梅花表达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

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

(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看到故土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段讲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

第三段写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炽热的心。

) 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板书: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看到故土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2023年《梅花》教案_1

2023年《梅花》教案_1

2023年《梅花》教案2023年《梅花》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和难句2、学习记叙为主,3、有机结合抒情、议论的写法4、学习史可法崇5、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词语和难句2、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流程学法点拨一、二、三、自读提示,了解作者相关情况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再齐读全文自读练习(1)给加点的词注音鲒埼亭()与城为殉()瞠目()呼麾下()神仙诡诞()蝉脱()(二)解释句中活用的词:1、吾誓与城为殉()2、诸将果争前抱持之()3、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4、与之有旧()5、悟大光明法蝉脱()(2)解释各组加点的词1、江都围急()2、忠烈持刀自裁()急呼麾下驱出()自有是言()3、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为诸将所拥而行。

2、至小东门。

3、被执至南门。

4、无不泪如雨下。

5、我死当葬梅花岭上6、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翻译下列语句督相史公知势不可为。

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入敌人之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四、内容理解__为何取名为《梅花岭记》?根据表达方式,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段,属--------:第二部分-段,属-------、---------。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的?你认为__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附板书:正面描述:立誓殉身、遗言认子、骂敌而死记叙侧面烘托:传闻未死、托名举兵史可法的反面对照:惶恐而问、狼狈不堪高大形象(一生不如死,一虽死犹生)议论批驳神仙之说画蛇添足冒名之举更不必问史可法的抒情立论忠烈之气常留天地忠义之训圣贤家法伟大精神忠烈面目宛然可遇2023年《梅花》教案2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

(教学反思参考2)梅花

(教学反思参考2)梅花

(教学反思参考2)梅花
上课前我是这样分析学生的。

有了一年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在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从始至终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

大多数学生读不出古诗的韵味,感受不到语言的优美。

1.诗句注有拼音并与图片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在理解诗句意思,我采用的是质疑解疑的方法。

这是学生长远培养的一种能力,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疑,教师再适度地点拨,学生会更深刻。

如:遥知不是雪。

这时我问道摇晃是用什么去摇?“用手”对了。

看一看这个遥是什么偏旁。

“走之旁”,谁能试着组句。

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这一句话。

3.录音选择好,由于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从网上搜集录音。

记得学生刚开始朗读时没有一点味道。

我是这样做的,第一遍放录音认真倾听。

第二遍小声跟读。

接着同桌互练,最后展示。

效果不错,还真有点小诗人的感觉。

读出了诗的韵味。

4.课外欣赏选材好,我是这样考虑的。

教一篇梅花,带两首有关描写梅花的古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知道梅花不畏严寒这一特点。

反思这一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教学资源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说到“数枝梅”的“数”为什么不是大树的“树”。

我只淡淡地说,这里的“数”是数学的数,不是大树的树。

如果我把这两个字板书出来,挖一下字义,学生就会理解更透彻。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教学设计-古诗赏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教学设计-古诗赏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教学设计-古诗赏析一. 教材分析《雪梅》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这首诗描绘了雪梅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梅花的形象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梅》。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诗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2.示例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实物展示等。

2.图片和实物:准备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解释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3.参考资料:收集与梅花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梅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雪梅》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雪梅》,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梅花的基本概述:(第一组展示)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众多。

2、梅花的生长习性:(第二组展示)
梅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条件下能较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耐寒,怕积水。

适宜在表土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底土稍黏的湿润土壤上生长。

以在年均温15℃一23℃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但也能耐较低温度,休眠期可耐零下10℃—20℃的低温,而类型及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甚大,如杏梅系的抗寒性大于真梅系的抗寒性,而其中的单杏型最强,象“单瓣杏梅”,可耐零下25℃一30℃的低温。

3、梅花的形态特征:(第三组展示)
梅花属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常具枝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

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花多每节l 一2朵,多无梗或具短梗,淡粉红或白色,径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叶而开,花瓣5枚,常近圆形;弯片5枚,多呈绎紫色。

4、梅花的种类及颜色:(第四组展示)
现在中国已栽培应用的梅花品种有300个以上,并仍有野梅分布于山间。

野梅以西南山区,尤其是滇、川两省为分布中心,井东延至鄂西地区。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

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

5、梅的精神品质:(第五组展示)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6、如何评价梅花作品?(第六组展示)
评价标准:画面完整精致、寓意深刻、造型美观、情感真挚,注重诗书画印相结合。

画梅花强调一个写字,线条表现有书法意味,用笔果断,力图表现挺劲、遒劲的质感。

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讲究主次、取势、穿插、疏密。

注重点和线的组合,形成有趣的空间游戏。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