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十几减8、7、6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对于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难点:十几减8、7、6的计算规律的发现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和小奖品,用于游戏和奖励。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十几减8、7、6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减法的概念。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加法和减法,对于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十几减8、7、6这类稍微复杂一些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难点: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例题、练习和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练习题、卡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有什么数学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来表示这些信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十几减8、7、6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十几减8、7、6?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这个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6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十几减8、7、6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十几减8、7、6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最新版本

《十几减 8、7、6》教学设计王瑜【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第13-14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 7、6。
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有12 个风车,买走了8 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 13-6”的计算。
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 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所以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 7、 6 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 8、7、6 的计算方法。
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8、 7、 6 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境激疑。
1、复习导入,从表格中的数里减去它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2、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十几减8、7、6。
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解疑。
1.出示课本第 13 页例 2 图引言:昨天小朋友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
培养学生独立今天他们再到游乐园里买风车。
探索的能力,同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观察发现时也让学生学题?已知条件会交流、合作来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有12 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 个,还列出算式剩几个?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计算?2、探究“十几减 8”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7、6》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7、6》教案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的教案,主题是“十几减8、7、6”。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8、7、6”的意义。
2.能够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3.掌握减法口诀。
教学准备:
1.教案ppt或白板。
2.十几的图示卡片。
3.小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吗?”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十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讲解新知(10分钟):
(1)出示“十几-8”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图示卡片模拟减法运算,找出答案并说出来。
“十几-8”的答案是几?学生回答“几”。
再出示“十几-7”和“十几-6”的题目,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2)介绍减法口诀:“顶一下,个十百减去,连一下,差在心上”。
帮助学生记住减法的步骤和口诀。
3.练习(20分钟):
(1)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用减法解决问题,并在小白板上写出答案。
(2)出示一些口算题,让学生口算并回答。
(3)分发练习册,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4.总结(5分钟):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今天学了什么?”“你们掌握了什么?”
5.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问题引入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减8、7、6”的概念和运算步骤。
通过口算和书写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整堂课设计紧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8、7、6(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8、7、6(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8、7、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具体章节为第67页至第6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包括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十几减8、7、6的计算题目,并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退位操作。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退位减法计算十几减8、7、6的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比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2. 讲解退位减法原理:然后我会在黑板上用粉笔讲解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退位操作,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退位。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比如十几减8、7、6的计算题目,我会逐步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一起思考。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小组合作: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解答题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十几减8、7、6的计算公式。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简洁的图示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2减815减718减6答案:12减8等于415减7等于818减6等于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晰明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辨认和认读数字11至15;2.学生掌握数字11至15加上8、7、6的加减组合;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1.数字11至15的认读;2.数字11至15的加减运算;3.加数小于15,和数小于等于20的加法;4.减数小于等于15,被减数小于15的减法。
三、教学重点1.正确地辨认和认读数字11至15;2.数字11至15加8、7、6的加减组合。
四、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2.加数小于15,和数小于等于20的加法;3.减数小于等于15,被减数小于15的减法。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讨论法;3.观察发现法;4.做游戏法。
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数字11至15和相应的加减运算,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 认读数字11至15教师给学生展示数字11至15的卡片,让学生辨认数字,并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出这些数字。
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认读数字11至15。
3. 数字11至15的加减运算1.教师出示数字11至15的卡片,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例如:11+6=17,14+7=21等;2.教师出示数字11至15的卡片,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例如:15-6=9,12-7=5等;3.教师讲解加数小于15,和数小于等于20的加法,和被减数小于15,减数小于等于15的减法,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4. 游戏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例如:抢数字游戏,记数游戏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数字11至15的认读和加减运算,并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按照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2.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学生自己编写数字11至15的加减运算题目并进行计算;2.针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答。
九、教学参考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小学思维培养》;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7、6》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7、6》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题意进行运算,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控制减法运算的步骤和顺序,准确计算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借位的运用。
2. 让学生理解十几减8、7、6的结果是个位数,十位数不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卡片、实物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学生人数,询问人数是十几位的,但是有一些同学离开了,请问还剩下多少位同学?2.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
3. 引导学生思考,十几减去一个个位数的数字,还是个位数吗?Step 2 理解数学问题1. 给学生出示题目《十几减8》的数学问题,并展示数字卡片10、8。
2. 通过展示卡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少,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Step 3 引导学生运算1. 将数字卡片1和8展示给学生,并提示学生通过相减的方式来计算十几减8的结果。
2. 让学生一起完成运算,并确认结果。
Step 4 进一步巩固1. 继续给学生出示题目《十几减7》的数学问题,并展示数字卡片10、7。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 让学生通过相减的方式计算题目的结果,并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Step 5 拓展练习1. 加大难度,给学生出示题目《十几减6》的数学问题,并展示数字卡片10、6。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 让学生通过相减的方式计算题目的结果,并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Step 6 小结1. 对于十几减8、7、6的计算规律进行小结总结。
2.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步骤和顺序的正确性。
3. 鼓励学生多进行类似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7 作业布置1. 布置十几减8、7、6的练习题。
2. 具体的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乐于动手操作,对于直观、有趣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如小动物比赛,引出十几减8、7、6的计算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算式接龙”、“算式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购物时,计算找回的钱数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十几减8、7、6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海珠区黄埔小学刘嘉欣
教学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第三节10:30—11:10
教学班级:一年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
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
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赛)
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8+4= 7+6=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复习上节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二、新授课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引言:昨天小朋友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
今天他们再到游乐园里买风车。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计算?
生:12-8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师:“12-8”,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
3.练一练: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1、2题。
4.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乐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
你看,那里有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观赏金鱼。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的例3图。
提问:根据图意,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算式?能否用学过的方法计算?请跟同桌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已经学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5.师:13-7、13-6两个式子里的数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两种金鱼的总数-其中一种金鱼的数量=另一种金鱼的数量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两个数的总和-其中一个数=另一个数的计算,叫减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6.练一练:完成第14页做一做第1题。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板书:(视学生回答的情况有相应的更改)
例2.
(1)破十法:12-8=4
210
先算:10-8=2
再算:2+2=4
(2)连减:12-8=4
2 6
12-2-6=4
(3)想加算减:12-8=4
想:8+4=12
例3.
(1)13-7=6 13-6=7
3 10 3 10
(2)想:+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