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肿瘤MRI诊断课件

合集下载

岩骨斜坡脑膜瘤诊断与治疗PPT

岩骨斜坡脑膜瘤诊断与治疗PPT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 望
基因突变与脑膜瘤的关系
脑膜瘤的免疫治疗研究
脑膜瘤的靶向治疗研究
脑膜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研究
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药的研发和应用 综合治疗: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视力下降:由于肿瘤压迫视神经,可能 导致视力下降
听力下降:由于肿瘤压迫听神经,可能 导致听力下降
面部麻木:由于肿瘤压迫面部神经,可 能导致面部麻木
癫痫发作:由于肿瘤压迫大脑,可能导 致癫痫发作
平衡障碍:由于肿瘤压迫小脑,可能导 致平衡障碍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 降等
诊断标准: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 临床表现
监测症状:注意观察头痛、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认知、运动等功能训练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岩骨斜坡脑膜瘤的 案例分析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头痛、恶 心、呕吐
诊断:岩骨斜坡 脑膜瘤
治疗方案:手术 切除肿瘤
术后恢复:患者 恢复良好,症状
放射治疗是岩骨斜坡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
放射治疗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外照射是利用放射线从体外照射肿瘤,内照射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植入肿瘤内部进 行照射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 控制肿瘤生长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消失
随访:定期复查, 未发现肿瘤复发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岩骨斜坡脑膜瘤病例 诊断方法: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

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

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丁长青;崔智慧;孙迎迎;张玉娜【摘要】目的分析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结果斜坡肿瘤低场MRI表现为正常斜坡被肿瘤组织所替代.原发性8例,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信号多不均匀,多呈T1WI低T2WI高信号,不均一强化.继发性12例,肿瘤多呈浸润性改变,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信号,多均匀强化,以T1WI最为敏感,但T2WI及T1WI增强有时难以区分病变.结论 MRI多序列结合对斜坡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ivus tumors in low field MRI. Methods The data of clivus tumors follow-up low field MRI of 20 patients proved clinically and (or)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normal clivus was replaced by the tumor tissue in low field MRI. Primary in 8 cases, the tumors showed expansive growth, signal more uneven, with low T1WI and high T2WI signal, an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Secondary in 12 cases, showed mostly invasive tumor changes, low signal in T1WI and equal or slightly higher signal in T2WI, mostly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t was most sensitive to T1WI, but was mo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y T2WI or T1WI enhanced.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clivus tumors by sequences combined in low field MRI.【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25【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斜坡肿瘤;斜坡;磁共振成像【作者】丁长青;崔智慧;孙迎迎;张玉娜【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丰县,221700;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丰县,221700;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丰县,221700;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丰县,22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斜坡位置较深,位于中线颅底区域,原发病变以脊索瘤最常见,继发病变以转移瘤最常见。

脊索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脊索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3
代之为不均匀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图 13-15(2)),病灶呈分叶状 边界较清,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动态MRI扫描显示 脊索瘤可呈缓慢持续强化(图13-15 (4))。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显示缓 慢强化与肿瘤血供有关,而持续强化则 脊索瘤细胞与细胞间质内的粘蛋白具有 吸附GD-DTPA分子特性有关。
14
可编辑课件
15
可编辑课件
16
可编辑课件
17
可编辑课件
18
可编辑课件
19
可编辑课件
20
其特征性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与骨 质破坏不成比例(图13-15)。肿瘤较大 时,可推压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脑软化, 其机制除肿瘤压迫性缺血外,还可为邻 近累及的硬膜、软脑膜动脉、静脉血管 闭塞导致脑软化。增强后扫描可见肿瘤 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脊索瘤
可编辑课件
1
病理:脊索瘤起源于脊索头端的残 留组织(也有人认为迷走组织), 为一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原始 脊索从Rathke’s囊向前下扩展到斜坡, 继续向尾部生长形成脊椎,
可编辑课件
2
胚胎性脊索残留物可发生此中线通 道任何部位。病理上,肉眼观:肿 块呈灰褐色,大小约2-5cm,大多呈 分叶状柔软胶胨状,少数硬如软骨。 分界清楚并有假包膜。多伴广泛斜 坡/颅底骨质破坏。
可编辑课件
5
.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罕见有丝 分裂;有时胞核被挤压到细胞周边, 形成印戒细胞(signet-ringlike cell)。 胞浆内可有糖原颗粒,细胞体积较 大且排列稀疏,细胞间质内可有纤 维间隔和丰富的粘液聚积。
可编辑课件
6
细胞分化较差时,其体积较小,排 列紧密,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 高度恶性时,细胞内常可见到核分 裂。常在肉眼辨认的肿块外仍可见 肿瘤组织。此可作为肿瘤的易复发 性的原因之一。

斜坡肿瘤MRI诊断ppt课件

斜坡肿瘤MRI诊断ppt课件
30
鼻咽癌
主要位于鼻咽腔,很少有钙化及碎骨。 浸润性生长。 T1低、等信号,T2高信号。 动态增强呈快速强化,快速退出。
31
颅底骨质破坏
斜坡、脑干
斜坡后脑膜
脑干
32
颅底骨质破坏
斜坡、脑干
T1WI
T2WI
T1WI+C T1WI+C
33
谢谢!
34
斜坡区常见肿瘤
良性
脊索瘤、脑膜瘤、软骨瘤、侵袭性垂体腺 瘤、血管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源 性肿瘤
恶性
鼻咽癌、转移瘤
10
脑膜瘤CT
临近骨质有反应性 增生,骨质破坏少 见,增强扫描明显 强化。
11
12
13
14
15
病理:脑膜瘤
16
在T1和T2上多为等信号 影,内部信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均匀 ,可伴周围水肿
1
2
视神经管内口 颈静脉孔
筛孔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
十二对颅神经出入脑的部位
3
斜坡区常见肿瘤
脑膜瘤 脊索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鼻咽癌 转移瘤
4
5
6
7
8
脑膜瘤
发病年龄高峰在45岁 男女比为1:2 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 也可发生于岩骨-斜坡
9
斜坡骨质破坏 病灶内含钙化
成分
27
28
软骨类肿瘤
好发于成人,多见于鞍区和岩尖部,亦有钙化及 骨质破坏,少数情况可见累及斜坡。
MR平扫与脊索瘤类似,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最终鉴别取决于病例和免疫组化。
29
侵袭性垂体腺瘤
多位于垂体窝内,但也可以 侵袭性生长。

骨肿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PPT课件

骨肿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PPT课件
骨破坏特点
骨破坏呈膨胀性,骨破坏从骨端向骨干方向 发展呈梭形,多见病理性骨折
骨囊肿
膨胀性骨破坏,骨破坏 从骨端向骨干方向发展呈梭 形,多见病理性骨折
肱骨上段骨囊肿
平片
T1WI
T2WI
2019/10/29
21
X线表现 • 长管骨骨端,向骨干
方向生长 • 瘤体由皮质骨松质骨
和软骨组成 • 软骨钙化,点、环形
和不规则状推压邻 近组织
外生骨软骨瘤
胫 骨 骨 软 骨 瘤
骨巨细胞瘤 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的肿瘤。是一种局部破坏
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有复发及转移倾向。 病理骨巨细胞瘤由巨细胞和间质细胞组成,分三级,良性,长管状骨 端呈偏心溶骨性的骨破坏,骨皮质完整,无软组织肿块;生长活跃,长 管状骨端膨胀性骨破坏骨壳不完整,周围出现软组织肿块; 恶性,弥 漫侵润性破坏,可出现筛孔样骨破坏,并跨越关节向相邻骨组织侵润
骨肿瘤CT和MRI的影像表现
CT 对于结构复杂 重叠较多的部位 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起源、范围、边界和内
部结构及X线平片阴性的微小病灶 增强扫描 恶性骨肿瘤周边部分的强化速度较中心部分快 MRI 平扫
良性 T1WI为等于或略低肌肉的均一信号强度,T2WI为略高范围 恶性血管化程度高,灌注量大 恶性快速周边强化和延迟的中心充盈 恶性开始强化的时间早于周围炎性反应的组织和水肿组织
股 骨、桡 骨 巨 细 胞 瘤
胫骨巨细胞瘤
2019/10/29
11
坐 骨 巨 细 胞 瘤
股 骨 下 端 巨 细 胞 瘤
右 腓 骨 巨 细 胞 瘤
右 腓 骨 巨 细 胞 瘤
股 骨 下 端 巨 细 胞 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

4种斜坡区肿瘤的CT鉴别,只需记住”一张表“~~~

4种斜坡区肿瘤的CT鉴别,只需记住”一张表“~~~

4种斜坡区肿瘤的CT鉴别,只需记住”一张表“~~~斜坡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脊索瘤(图1)脑膜瘤(图2)转移瘤(图3)软骨肉瘤(图4)
好发
年龄
30〜40岁男性40〜60岁女性中老年人成年人多见病灶
部位
以斜坡为中心偏侧,鞍旁斜坡、颞骨蝶骨和斜坡
病灶形态分叶状或不规
则,边界较清
分叶状、类圆
形,边界清
单发或多发,边
界清或不清
分叶状
骨质破坏特点斜坡、颅底广泛
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与
破坏共存
以溶骨性破坏为

骨质侵袭破坏
钙化散在点片状钙化颗粒状钙化少见不定形的钙化
CT 特征以斜坡为中心的
略高密度软组织
肿块
均匀较高密度或
等密度肿块
不规则等或低密
度肿块
不规则软组织
密度肿块
强化
特点不均匀轻微强化均匀明显强化不同程度强化
不均匀明显强

1脊索瘤
CT平扫显示以斜坡为中心的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向蝶窦、桥前池蔓延,同时伴有斜坡、颅底广泛骨质破坏
2脑膜瘤
CT平扫显示右斜坡区分叶状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清
3斜坡转移瘤
CT平扫显示右斜坡区可见溶骨性骨破坏(→),边界不清
4软骨肉瘤
CT平扫显示斜坡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骨质侵袭破坏。

MRI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可修改版ppt]

MRI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可修改版ppt]
大多数肿瘤呈T1W低、T2W高信号,无特异性。 MRI可显示肿瘤内的某些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特性 (如脂肪、出血和纤维组织等)及肿瘤内的继发 改变(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等)。 MRI对某些具有特征性MRI信号的良性肿瘤(如脂 肪瘤、血管瘤和错构瘤)可作出组织学诊断。
软组织肿瘤的MRI信号特征
短T1W:脂肪、出血 典型代表:良性脂肪瘤
细胞、多核巨细胞) MRI: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有假包膜)
T2W信号不均匀(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 如有钙化对诊断有帮助
脂肪瘤
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发病年龄39-50岁,女性;好发四肢、躯干体表 浅层:多数呈球形或结节形,有完整包膜 深层:形状多变,多见于胸壁、手足深部软组织 MRI:边界清,内部信号均匀
由Schwann细胞起源,多见于40-60岁男性 多见于神经干(四肢屈侧的大神经干较多) 包膜完整,境界清晰 MRI:T1W呈肌肉信号强度,T2W表现不一,可
MRI软组织肿瘤的 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
平片:可发现肿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 肿瘤内的静脉石、钙化、骨化 观察肿瘤与骨骼、关节的关系
C T: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确定肿瘤内部结构(脂肪、出血、钙化、骨化)
以上检查方法:缺乏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肿瘤 具体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受侵犯情况无法明确
呈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粗大纤维分隔 分化差者:T1W内信号不均匀,T2W信号明显增

脂 肪肉瘤
T1W
STIR
C+
平滑肌肉瘤
少见,主要发病年龄40-60岁 发病部位:腹膜后、四肢深部等部位 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很少有钙化 MRI:T1W信号与肌肉相近,T2W信号明显增高,
但不均匀

磁共振成像诊断MRI脑部常见肿瘤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诊断MRI脑部常见肿瘤PPT课件

67
女,65岁。肺癌晚期,头晕、恶心、头痛
MR增 强
25
鉴别诊断 脑结核病变 脑内肿瘤:胶质瘤、转移瘤等 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26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垂体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按其是否 分泌激素可分为非功能性腺瘤和功能性腺瘤。 功能性腺瘤:泌乳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
直径小于10m者为微腺瘤,大于10m者为 大腺瘤。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
27
MR表现
微腺瘤 垂体柄偏移:微腺瘤的重要间接征象 肿瘤:T1低、T2高信号,小于10cm 动态MR增强:等信号 64-65低S 信号
大腺瘤 蝶鞍扩大、破坏、鞍底下陷 鞍内肿块,鞍上延伸 视交叉:受压、抬高 蝶窦、海绵窦改变 增强扫描:强化
28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18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1T9 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20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21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22
CT平扫
23
MR平扫
MR增强
静脉窦成24 像
女,67岁 CT平扫
MR平扫
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3》
脑部常见肿瘤
1
内容
一、脑肿瘤MR成像检查价值 二、脑肿瘤MR成像检查方法 三、常见脑肿瘤的MR诊断
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转移瘤 垂体瘤 颅咽管瘤 听神经瘤
2
一、脑肿瘤MR成像检查价值与限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坡肿瘤 Clivus tumors
张水诚
2015-08-18
.
1
.
2
视神经管内口 颈静脉孔
筛孔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
十二对颅神经出入脑的部位
.
3
斜坡区常见肿瘤
脑膜瘤 脊索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鼻咽癌 转移瘤
.
4
.
5
.
6
.
7
.
8
脑膜瘤
发病年龄高峰在45岁 男女比为1:2 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 也可发生于岩骨-斜坡
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 均匀强化,可显示肿瘤 邻近区脑膜尾征。
.
17
男,42岁,反复眼疼一周 伴复视 诊断:痛性眼肌麻痹
.
18
.
19
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 多起自蝶骨与枕骨连接处 缓慢侵袭性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峰值在40-60岁 临床症状:头痛、颅神经损害表现及脑干
.
30
鼻咽癌
主要位于鼻咽腔,很少有钙化及碎骨。 浸润性生长。 T1低、等信号,T2高信号。 动态增强呈快速强化,快速退出。
.
31
颅底骨质破坏
斜坡、脑干
斜坡后脑膜
脑干
.
32
颅底骨质破坏
斜坡、脑干
T1WI
T2WI
.
T1WI+C T1WI+C
33
谢谢!
.
34
.
26
轴位CT
斜坡骨质破坏
病灶内含钙化 成分
.
27
.
28
软骨类肿瘤
好发于成人,多见于鞍区和岩尖部,亦有钙化及 骨质破坏,少数情况可见累及斜坡。
MR平扫与脊索瘤类似,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最终鉴别取决于病例和免疫组化。
.
29
侵袭性垂体腺瘤
多位于垂体窝内,但也可以 侵袭性生长。
向上:鞍上和两侧的海绵窦 向下:斜坡
.
9
斜坡区常见肿瘤
良性
脊索瘤、脑膜瘤、软骨瘤、侵袭性垂体腺 瘤、血管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源 性肿瘤
恶性
鼻咽癌、转移瘤
.
10
脑膜瘤CT
临近骨质有反应性 增生,骨质破坏少 见,增强扫描明显12
.
13
.
14
.
15
病理:脑.膜瘤
16
在T1和T2上多为等信号 影,内部信号可不均匀 ,可伴周围水肿
受压症状
.
20
典型的脊索瘤病理
由索条样空泡细胞组成,其内可见黏液囊变坏死灶、 小出血灶及钙化、骨化灶
.
21
矢状位T1WI
.
22
矢状位T1WI
.
23
T2WI
T2为不均匀高 信号——由粘 液间质和分泌 黏液的液滴状 病灶构成
.
24
轴位增强
不均匀轻-中度 强化
.
25
矢状位增强
不均匀强化 呈蜂窝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