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点构成及设计实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第3章 机构设计(2俯仰机构)

第3章 机构设计(2俯仰机构)
岸桥的俯仰机构是非工作性机构,因此,电动机是间歇工作制,一般选用 30min 工 作制。考虑到岸桥俯仰机构的工作特点,电动机要求有较大的过载能力,一般为静态所 需功率的 1.8~2 倍。对俯仰电机的要求与起升机构基本相同,常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机, 对俯仰电机的选用还需进行发热和过载验算。 2.制动器及其选型
a)俯仰机构驱动装置
b)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
1—电动机;2—高速轴联轴器;3—高速轴制动器;4—减速器;
5—应急机构;6—低速轴联轴器;7—双联卷筒;8—限位开关装置;9—低速轴制动器
例图 5-3-2.1 俯仰机构
俯仰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坐标如例图 5-3-2.2 所示,坐标以前后大梁的联接铰点为坐
标原点,其他各滑轮组的坐标为:
为保持双联卷筒两组钢丝绳载荷均衡,通常在梯形架俯仰定滑轮组中设置平衡滑 块,在俯仰过程中可以保持载荷均衡。当一侧钢丝绳突然断裂,此平衡滑块将保证另一 组钢丝绳将前大梁支撑住。由于当一组钢丝绳断裂时,另一组突然加载,将使平衡滑块 产生剧烈冲击,所以在设计时往往采取在梯形架上将两根钢丝绳分别用螺栓扣联接。安 装时,调整好两组钢丝绳的受载达到基本均衡,运行时当一组钢丝绳断裂时,另一组不 会产生剧烈冲击。当前大梁上仰至极限位置时,安全钩应挂上,并和俯仰机构联锁。 1.电动机及其选型
5-3-19
图 5-3-2.8 钢丝绳绕组的均衡装置
为了换绳方便,俯仰机构也用一根钢丝绳绕过均衡滑轮和设置在绳上的特殊保护装 置,使其成为独立的受载钢丝绳,可起到均衡作用,且还可以起到对一边的断绳的保护 作用。
(三)俯仰钢丝绳的接头型式
设有均衡滑轮的俯仰钢丝绳通常只有一根,钢丝绳的两头均用钢丝绳压板固定在卷 筒上,接头型式有如下几种: 1.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

Altium-Designer教程-第3章-原理图设计实例

Altium-Designer教程-第3章-原理图设计实例

Altium Designer 教程
3.4.2 项目编译与定位错误元件
2. 定位错误元件
定位错误元件是原理图检查时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编译操作后如果没错误,项目(Project)下拉
菜单中编译指令栏上就不会出现错误信息指针;如 果有错误,项目(Project)下拉菜单中编译指令栏 上就会出现错误信息指针
(3)命令【Tools】/【Reset Schematics Designators...】的功能是将当前原理图中所有元件 复位到未标识的初始状态。
(4)命令【Tools】/【Back Annotate Schematics...】的功能是将改动标识后的原理图 恢复到原来的标识状态。
Altium Designer 教程
Altium Designer 教程
3.2.5 放置导线
(4)将光标移到要连接的元件引脚上单击,这两 个引脚的电气点就用导线连接起来了
(5)系统默认放置导线时,用鼠标单击的两个电 气点为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即第一个电气点为导线 的起点,第二个电气点为终点
Altium Designer 教程
3.2.6 放置电源端子
Altium Designer 教程
3.3.1 自动标识元件
给原理图中的元件添加标识符是绘制原理图一个 重要步骤。元件标识也称为元件序号,自动标识 通称为自动排序或自动编号。
添加标识符有两种方法:手工添加和自动添加。
Altium Designer 教程
3.3.1 自动标识元件
1.工具(Tools)菜单 自动标识元件命令(Annotate Schematics...) 在工具(Tools)菜单中
3.1 原理图设计流程
Altium Designer 教程

机械原理第3章连杆设计和分析

机械原理第3章连杆设计和分析
γmin=[∠B1C1D, 180°-∠B2C2D]min
4)机构的死点位置 摇杆为主动件,且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
时,有:γ=0(如右中图)
此时机构不能运动,称此位置为“死点”。
也可以利用死点进行工作,如飞机起落架。
作者:潘存云教授
5)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连续性
指连杆运动范围,如图阴影部分。
滑槽弧半径为 无穷大时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偏心曲柄滑块机构
作者:潘存云教授
作者:潘存云教授
滑道与 曲柄铰 链共线
摇杆变为滑块, 滑槽弧半径为
连杆长度时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双滑块机构
滑槽弧半径 为无穷大时
正弦机构
②改变运动副的尺寸。
转动副半径大 于曲柄长度
③选不同的构件为机架。
作者:潘存云教授
偏心轮机构
3.1 内容提要及基本概念
3.1.1 内容提要
平面连杆机构又称为平面低副机构,其各运动副都为低副,相邻构件之间的 接触面为平面或圆柱面,加工方便,易达到高精度,并能承受较大载荷及形成几 何封闭等优点,因此获得广泛应用。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的基础上,能根据给定的运动要求及辅助条件、动力条件,确定平面连杆机构 的形式和各构件的尺寸参数,并能进行运动和力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形式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
传动角、 行程速度比系数、极位夹角、死点位置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按简单运动条件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方法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包括瞬心法、相
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
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φφ2 1

第3章补充案例

第3章补充案例

案例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2
名称:类和对象
2、练习目标
掌握类定义的方式
掌握如何在类中定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3、需求分析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就是对象,在程序中创建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为了让初学者掌握类的定义方式,本案例将设计一个表示学生的类,该类具有表示姓名的属性name和表示年龄的属性age,同时还具有表示说话行为的方法speak(),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else{
age =a;
}
}
void speak() {
System.out.println("我的名字是" + name + ",今年" + age + "岁");
}
}
public class Example0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测试类Example02,将属性age的值设为-30,演示不合理现象。
2)对Student类进行修改,将name和age属性使用private修饰,然后定义getName()、setName(String n)、getAge()和setAge(int a)四个对外访问name和age的方法。
图3-5运行结果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实现了Division类的封装,在setDivisor(int mDivision)方法中对传入的值进行检查,从而避免程序中出现除数为0的错误。
案例
一、案例描述

第3章 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3章 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switch语句的语义
switch语句的语义如下:
计算整型表达式; 将整型表达式的值顺序地与各个case后的整常量 相比较,若与某个整常量相等,则从对应的case 之后的语句组开始往下执行,若与所有整常量均 不等,在有default的情况下,只执行语句组n。
以上语义中隐含着:
每个分支中可以有多个语句,而且不必复合。 一旦找到匹配 (或defaulte),就会一直往下执行 而非执行单个分支。若想在执行单个分支后退出, 则必须让每个语句组的最后一条语句是 break;。
与人类擅长解析和符号运算等特点不同, 计算机必须从具体数据出发,按照人为其 设计好的程序机械地进行运算。另一方面,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很快,因此最擅长 完成那些计算工作量很大的重复性运算。 这种重复是指运算步骤,数据则在重复中 不断地改变,每当执行这组步骤时,程序 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个新值,这一 过程称为“迭代” ,是计算机得以发展的 关键因素。循环则是实现迭代的必要条件。
3.3.2 while语句
while语句的语法 while语句的语义 while语句程序实例
while语句的语法
while语句的语法是:
while (表达式) 语句
其中:
“while (表达式)”为循环控制,其中“表达式” 可以为任意类型,但其值将当作逻辑值使用。 “语句 ”为循环体,它可以是一个语句、一个由 花括弧括起来的复合语句或另一个控制结构。
如果表达式的初值为false,则一次循环也不执行 表达式的值必须在循环体中改变,否则为死循环
while语句程序实例
// 从键盘输入一组整数(以0作为输入结束的标志),打印其最大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x, max; printf("输入一个整数:"); scanf("%d", &x); max = x; while (x != 0) { printf("输入一个整数:"); scanf("%d", &x); if (x > max) max = x; } printf("最大值 max = %d\n", max); return 0;

第3章工作区设计详解

第3章工作区设计详解

工作区面积(m2) 3~5
办公区
5~10
会议、会展
10~60
商场、生产机房、娱乐场所
20~60
体育场馆、候机室、公共设施区
20~100
工业生产区
60~200
第3章 工作区设计
2.工作区信息点的配置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每 个工作区需要设置一个计算机网络数据点或者语音电话点,或 按用户需要设置。 每个工作区信息点数量可按用户的性质、网络构成和需求来确 定。
例如:按照表3-3点数表统计的15—18层网络数据信息点数 量为60个,每个信息点的造价按照200元计算时,该工程分 项造价概算=60X200=12000元。 按照表3-3点数表统计的15—18层语音信息点数量为49个, 每个信息点的造价按照100元计算时,该工程分项造价概算 =49X100=4900元。
第3章 工作区设计
3.2.7初步设计方案确认 初步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点数统计表和概算两个文件,因为工 作区子系统信息点数量直接决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造价, 信息点数量越多,工程造价越大。工程概算的多少与选用产 品的品牌和质量有直接关系,工程概算多时宜选用高质量的 知名品牌,工程概算少时宜选用区域知名品牌。点数统计表 和概算也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本文件,因此 必须经过用户确认。
第3章 工作区设计
3.图纸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信息点的图纸设计是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大型 工程也直接影响工期,因此工作区子系统信息点的设计 工作非常重要。 在一般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不会单独设计工作区信息 点布局图,而是综合在网络系统图纸中。为了清楚的说 明信息点的位置和设计的重要性,在3.3节将给出各种常 见工作区信息点的位置设计图。

第3章补充案例模板.doc

第3章补充案例模板.doc

第3章补充案例案例3-1 定义学生类一、案例描述1、考核知识点编号:00103002名称:类和对象2、练习目标➢掌握类定义的方式➢掌握如何在类中定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3、需求分析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就是对象,在程序中创立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

为了让初学者掌握类的定义方式,本案例将设计一个表示学生的类,该类具有表示姓名的属性name和表示年龄的属性age,同时还具有表示说话行为的方法speak(),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1〕使用class关键字定义一个表示学生类型的类,类名为Student。

2〕在Student类中定义两个成员变量name和age,分别用来表示姓名和年龄。

其中,name的数据类型为String,变量age的数据类型为int。

3〕在Student类中定义一个表示说话行为的speak()方法,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二、案例实现class Student{String name;int age;void speak() {"我的名字是 "+name+",今年 "+age+"岁");}}三、案例总结1、Java语言严格区分大小写,class和Class是不同的,在定义类时只能使用class关键字2、在Student类中,成员变量name是String类型,String表示一个字符串,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解3、思考一下:自己定义一个手机(Phone)类,在类中定义品牌(brand)和价格(price)属性,定义打的call()方法,代码如下所示public class Phone {String brand;double price;void call(){}}案例3-2 同一对象被多个变量引用一、案例描述1、考核知识点编号:00103003名称:对象创立与使用2、练习目标➢掌握如何创立类的对象➢掌握如何使用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实例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结 第3章 点构成及设计实例
● 重点掌握

设计要求:
●点元素及位置 ●点的形成规律 ●点构成的视觉效果
见实训练习
利用钮扣、棋子、乒 乓球、豆粒、瓶盖等各 种小型形态,选择合适 的点材料进行造型构思, 创意加工出任何角度都 有一定体量感和美感的 造型。

2.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2
●采用点材料和适当的硬线接合。要求和参考图例见P36。
3.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3.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2.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2
●采用点材料由软质线材悬挂方式。要求和参考图例见P38。

3.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4
●采用点材料由堆积构成体感方式。要求和参考图例见P39。
3.2相关知识链接

3.2.2 点的力度感和空间感——点处于空间的位置不同,给人的
感受不一样。空间居中的点,视觉稳定,点在空间的位置上移,有 漂浮之感,反之有跌落之感。点的位置移至上方一侧,产生的不安 定感更加强烈。当点移至下方中点,产生踏实的安定感。点移至左 下或右下时,踏实安定之中增加动感。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3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3.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1.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1
●采用点排列构成线感的方式。要求和参考图例见P36。
3.4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3.2相关知识链接

3.2.1 点形成规律——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
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 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1、沿一个方向有序排列的点可以产生线感和节奏感。由大到小渐变 排列的点,使视觉产生移动感。 2、沿着高或宽两个方向较近距离放置的点,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聚 集,产生面感。 3、沿高宽纵三个方向放置的点,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堆砌的体感。
计应用
T h r 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数字艺术与设计规划系ComposItIon
点构成设计实例制作解析
第 3章 点 构 成 及 设 计 实例
相关知识链接 点构成设计实例赏析 点构成设计实训练习
Three
3.1点构成设计实例制作解析
点构成及设计实例
在现实世界中,单纯的以点构成的作品是很少的,因为点的固定 需要支撑物,往往需要借助棍棒、线绳、支撑架等物体,实际上就 成了点与其它形态的综合构成。
实例中用到了点和线元素, 点作为造型的表现形态,线是作 为点的支撑物,造型设计采用沿 一个方向有序排列的点,给人可 以产生线感和节奏感的强烈视觉 效果。
Three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 立体构成概述 ●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 点构成及设计实例
● 线构成及设计实例
● 半立体构成及设计实例 ● 面构成及设计实例 ● 块体构成及设计实例 ● 综合构成及设计实例 ● 立体构成的综合表现及设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第3章 点构成及设计实例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小、最纯粹的形态要素,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 础。在立体构成中,一个物体是否被看成是点,是与它所处的环境 相比较而言的,只要和周围空间环境相比足够小,就可以认为是 点。、 因为点的形态小而集中,所以组构造型的表现力较弱,点在造 型时需要其它物体的支撑和牵引来实现。纯粹以点构成的立体作品 很少,点只是起到强调、点缀、划分空间的作用。 点在线构成、面构成、体构成、综合构成中经常出现,构成中 适当地添加或辅助几个点,往往可以起到较强的视觉导向作用。所 以,点的形态是立体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时只 需把握住点的以大见小的特征,就可以在立体构成作品中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