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市及轨道发展轨迹

合集下载

东京的轨道交通

东京的轨道交通
知 廊 ・!"#$"# %"&’()&’( 长 廊 识 长 知 识
东 京 的 轨 道 交 通
东京是世界最大 城 市 之 一 , 也是世界轨道交通最为发达的城 市之一。东京的轨道交通主要由 原日本国有铁道公司 (简称 “国 铁” ) 分割民营化后组建的 &’ 东 日本公司管辖的铁路 (简称 &’线 路) 、由多家民营公司经营的私 营铁路 (简称私铁) 、 地下铁路和 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简称新交通 系统) 组成。东京附近原国铁线 线路 路分属 &’ 东日本公司管辖, 资源丰富。 除两条环状线外, 还有 近("条放射状线路通向全国各地 和东京附近的卫星城。与其他国 家常见的城市铁路专线、 专建、 专 用不同,东京铁路资源的运用则 显得更非常灵活,各种类型的火 车在不同线路灵活运转,大大方 便了乘客。灵活的运行方式使得 东京人把电气化铁路上运行的列 车全部称为 “电车” , 不像其他国 家严格区分城铁、 地铁、 国铁的不 同概念。 山手线是东京通勤电车的 象征, 是一个封闭的环状线路。 山 手环状线共设 !)个车站,不仅连 接了东京的主要中心区域,还衔 接了各条从东京始发的放射状铁 路干线、 地铁线路和私铁线路。 东 京市内几乎所有的轨道交通线都 通过山手线车站进行衔接和换 乘,许多车站成为了市区交通的 枢纽站。山手线的列车采用每列 车 ((节编组。高密度大编组的运 输组织方式,使山手线的运输能 力非常巨大,每小时单方向可运
!!
!""#$% !"#$%"& ’()%$*+,*
知 廊 ・!"#$"# %"&’()&’( 长 廊 识 长 知 识
条重要的通勤运输干线。 “京滨 东北线” 只是这条线路的运转称 呼, 因为连接了东京、 横滨两大 都市, 并延伸到东京 东 北 部 的 大 宫车站而得名。 在东京市中心的 田町 & 品川区间,京滨东北线 与 山手线并线运行, 形成四线大能 力通勤运输通道。而 且 , 通过立 交疏解,两条线路同方向的客 流,可采用同站台换 乘 的 方 式 , 在并线运行区间中的各车站方 便换乘。并称为 “首 都 圈 双 雄 ” 的山手线和京滨东北线全线采 用以机器操作为主、 人工操作为 可以在保证 辅的 ’()信号系统。 行车安全的前提下, 提高行车密 度、 效率和灵活性。 而 且 京 滨 东 北线在行车密度最大的南浦和 & 鹤见站间已经采用了最新的数 其他线路部分 字 ’() 信号系统, 正在进行数字 ’() 信号改造, 准 备进一步提高列车密 度 , 以适应 大客流的需要。 以青色为线路色的常磐线 自东京的山手线上野 站 起 , 沿海 岸线向东北方向延伸。 这条线路 靠近东京部分的上野&取手区 间,承担着繁重的通勤运输任 务, 是东京市区与东 北 部 居 住 区 之间的主要交通纽带。 由于客流 持续增加, 原 日 本 国 铁 于 *+,* 年 起,于北千住 & 取手间逐步修 建 了用于运行普通列车的第二复 线—常磐缓行线。为了方便旅客 换乘, 常磐缓行线 列 车 在 北 千 住 站进入地下, 与营 团 地 下 铁 路 千 代田线和私铁小田急线相互直 通运行, 通过地下 铁 路 斜 穿 东 京 市区, 最远可运行 到 东 京 西 南 部 的小田急线代代木上原站。 以橘红色作为线路标志颜 色的中央线也叫中央本线。中央 线靠近东京都市圈 的 线 路 , 不仅 承担着东京与中部城市之间的 城际旅客运输任务 , 还承担了市 中心与西部主要住宅区之间繁 忙的城市通勤交通任务。中央线 的通勤列车主要在高尾 & 东 京 段 将八王子、 -%$*公里线路上运行, 立川、三鹰等城镇 和 住 宅 区 , 与 市中心的新宿和东京站衔接。中 央 线 在 三 鹰—御 茶 水 间 建 有 第 二双线, 专门用来 运 行 车 身 是 浅 黄色的普通车, 向东与去千叶方 向的总武线接驳, 称 做“ 中 央— 总武缓行线” 。而总武线是去往 东京东部主要铁路 干 线 , 是东京 都与东部千叶县之间的主要交 通走廊。这条线路主要承担东京 与东部房总半岛地区之间的通 学、 通勤运输任务 。 总 武 线 在 东 京地下站与横须贺 线 连 接 , 两线 列车相互直通运行 , 构成了从横 须贺经横滨、 品川、 东京至千叶 的大容量运输走廊。因此这条线 路 也 被 称 为 横( 须 贺 )总( 武 ) 快速线。此外 , 总武线列车还在 千叶车站与成田线列车相互直 通运行, 列车 可 直 达 东 京 成 田 国 际空港, 构成 了 成 田 空 港 与 东 京 市区间方便快捷的铁路纽带。横 总快 速 线 的 列 车 , 最 大 可 达 *- 节 编组,高峰单 向 每 小 时 开 行 *,&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轨道交通1、城市概况与城市规模东京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的都市,包含扩张相连之城区的首都圈(东京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亦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

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

东京都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301万(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东京中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05人,密度最高的中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00人。

大东京圈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区域,人口达到3670万,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2010年东京全年GDP为1万600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图1.1 东京都行政区划图2、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和形态分析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公认的典范,分为地铁、JR(原日本国铁)、私有铁路三个部分。

总体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见图2.1。

图2.1 东京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日本2006年《城市轨道交通年报》,东京首都圈公共交通每天运送乘客4315万人,其中地铁、JR线、私铁运送人数为3658万人,达到84.8%。

年数据,未统计在内。

东京地铁的基本线网结构为“放射+环”的截射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为可以分散城市中心功能。

其中,环线为JR山手线,放射线为13条地铁线。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是以地处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心区紧邻海湾,整个线网呈扇形布置,主要辐射走廊有东京至横滨、东京至多摩、东京经池袋至北朝霞、秋叶原经上野至大宫、东京至成田、东京至千叶等多条走廊,每条走廊至少2条线路辐射,多则4条线路辐射。

见图2.2、图2.3。

图2.2 东京轨道交通系统的形态图2.3 东京地铁的“放射-环”型结构线路示意图东京轨道交通线网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少环长射。

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各个城市和地区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日本东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全球最繁忙和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由多条地铁线路、私营铁路和单轨电车等组成,总长度超过2500公里。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承担着大量的客运任务,而且还有完善的换乘设施和智能化的运输管理系统。

此外,东京还积极发展磁悬浮列车,并计划在2050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线路。

2.美国纽约:纽约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包括地铁、公交、渡轮等多种交通方式。

纽约的地铁系统由11条主线和36条支线组成,总长度超过365公里。

纽约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为大量人口提供服务,而且还有完善的自行车道和行人道等配套设施。

此外,纽约还积极探索自动驾驶公共交通技术的发展。

3.法国巴黎:巴黎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地铁的城市之一,其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密集和最繁忙的地铁网络之一。

目前,巴黎拥有16条地铁线路和157个地铁站,总长度超过160公里。

近年来,巴黎还积极发展大容量公交系统和有轨电车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以缓解地铁线路的拥堵问题。

4.德国柏林:柏林的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

该市的地铁系统共有10条线路和173个车站,总长度超过150公里。

柏林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步行街———Untergrundpassagen,连接市中心和市郊的多条地铁线路。

此外,柏林还积极推动电动车的使用,并在部分地铁线上安装了充电桩。

5.英国伦敦: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地铁的城市之一,其地铁系统也被称为“都市铁路”。

目前,伦敦拥有11条地铁线路和270个地铁站,总长度超过400公里。

近年来,伦敦还积极发展地上轻轨、有轨电车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投入使用无人驾驶的“滑翔式”地铁列车。

总体来说,国外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大容量的运输能力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等。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

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

地铁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

巴黎的地区快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路SNCF。

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巴黎地铁车站柏林地铁在进人20世纪的最初24年里(1900年至1924年),在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如德国的柏林、汉堡,美国的费城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等。

柏林的第一条地铁开通于1902年。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
3、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轨道交通服务质 量不佳或价格不合理,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论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在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 交通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挑战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和利用轨道交通的这些优势,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方 式,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也对城市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 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减少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分流地面交通流量,减轻交通拥堵 现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节约能源: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相对于私家车和出租车等个 体交通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城 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环境改善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次 演示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 展的影响

东京城市形态和轨道交通的关系

东京城市形态和轨道交通的关系

最后扯远点,对于时下中国而言,从条件,规模和人口密度等等因素而言,东京的交通规划是很值得探 究学习的。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铁路车站选址。当前中国广泛的应用 TOD 理论去规划高铁新城,希望 形成独特的高铁经济圈。本身思路笔者认为是对的,但是有些高铁站的选址确实有些莫名奇妙,比如广州南 站(笔者曾参与广州南站控规修编,虽然只是打杂的….)。当然选址并不是规划局或者市政府所能决定的, 需要铁路部门的配合。按照一般理论和城市经验,火车站应选址于距离市中心位置 2 公里左右为宜,具体 的例子比如国外伦敦、巴黎等等的火车站的选址,国内如北京站,北京西站,上海站,广州站等等。高铁车 站可以适当再向外一些,但不应该远离市区成为类似于机场的存在,类似的选址可参考日本的新大阪车站。 最后,广州站已经进入改造的倒计时,让我们期待一下高铁进城的日子吧!虽然北京已经进城了….
彩蛋:偶然拍到的新海诚取景图,画面中是东京总武线。
作者:师浩辰,UCL,CASA 研究中心
东京可以说是典型的多中心城市。之前一般认为东京为是以银座(东京高铁站附近区域)为首,涩谷, 新宿,池袋,品川为次中心的城市结构。但随着东京都厅(类似于市政府)迁往新宿,新宿逐渐成为和银座 并列的城市中心。此外,东京外围主要分布着琦玉,千叶和神奈川三县(类似于中国地级市的级别),延伸 方式也类似于指状展开。
大宫
池袋
上野
新宿 涉谷
东京
品川
横滨
千叶
图 3 东京 JR 铁路形态
3.城市形态的成因与交通的巨大影响
成因最早需追溯到明治维新之后,1928 年左右,为了工业化的需求,东京当时在外围修建了一条沿东 京城市边缘的运货环线。之后的 10 年间,由于城市的快速蔓延,运货环线也改为了客用,成为今天山手环 线的雏形。后二战爆发,东京一度遭遇毁灭性打击,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铁路修建也趋于停滞。二战结 束后的 30 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飞速进行,东京人口也日渐增多,房价日益高涨,很多在东京 工作的人迫于房价而居住在东京外围。所以,通勤成为了巨大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商机,许多私人 财团投资兴建铁路,同时买下大量铁路沿线的地块修建住房出售来获取巨大利益。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当时 的主管东京铁路的部门制定了私人铁路不得进入东京市区同时不能与市区内铁路直接接驳的规定。因此, 大量的私人铁路被迫把终点设立在山手线上,但同时又或多或少与山手线上的车站存在 300 米左右的距离。 对于大多数居住于郊区东京市民而言,他们首先得乘私人铁路列车到山手线附近下车,然后再步行 300 米 左右的距离到山手线车站换乘列去往东京市区的列车。所以,每日早晚高峰,山手线与私人铁路的换乘车站 附近会形成大量的人流聚集,车站附近也渐渐地开设了大量的商业店铺,餐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换乘 站附近地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东京的几个副中心。后来,尽管东京铁路部门后期取消了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

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

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

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城市问题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

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

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

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

另外,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2、与交通不相适应的道路系统以往的想法,使市民交通出行方便,小汽车当然占绝对优势,特别是随着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增加汽车数量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1965年,小汽车是107万辆,到1992年,汽车数猛增,已达到420万辆,比以前增加了4倍,但是与此同时,道路面积发展得不快,道路总长度仅仅增加了1.2倍,道路的建设量远远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增加,因此就出现了交通阻塞情况。

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
– 以东京站周围地区为核心 – 东京市区为中心 – 山手线、武藏野铁路环线和其他JR铁路网络为骨架
小结
• 轨道交通的作用不仅仅是大容量的运载工具,其作用的发 挥随着规模的扩大变得更为重要
– 轨道交通由于其强大的运输能力以及快速、安全等特点,促进城 市人口纷纷向轨道交通沿线区域聚集 – 人口分布的变化,导致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随之 兴建或改善,调整了城市空间结构,扩大了城市范围,另外还促 进了城市用地集约化与居住环境改善的统一 – 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的刺激通过其良好的可达性实现,交通可达 性较高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速度和强度较高,促进城市形态 和土地使用格局相应地进行调整
第一阶段(1897年前)
— 城市的发展主要处于分散孤立状 态,联系较为松散 — 城市化地区集中在山手线以内的 区域 — 1872年,新桥至横滨之间的铁路 开通 — 1882年东马车铁道在东京开通 — 轨道交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 在周边地区
第二阶段(1900—1920年)
— 城市空间开始向外拓展的重要阶段 — 1900年,东京各地开始修建连接城市与 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 — 1903年电车出现并迅速发展普及 — 1904年,中央线的饭田町至中野段开始 运营 — 1919年轨道交通将上野、新宿、品川、 东京、中野连接起来 — 山手线与东京市郊之间开始修建私铁, 将城市中心与郊区紧密联系,整个城市 圈不断向外扩展
第五阶段(1982年至今)
— 1984年日本开始发展快速交通体系模式 — 1987年日本铁路实施改革,日本国铁被 拆分,重组为1家全国性的货运公司和6 家区域性的客运公司 — 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 统,尤其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 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居住区和工业区,用轨 道交通引导新城市组团的发展 — 形成多个核心和圈层的多核多圈型布局 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