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第三节 降水

i 1
1 n p xj n j 1
六、流域降水量综合特征表示方法
1. 降水强度历时曲线、
2.平均雨深面积曲线、
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雨强历时:指一场降水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或等于某 一强度值的时段长。 曲线绘制方法是根据一场降水的记录,统计其不同历时 内最大的平均雨强,而后以雨强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 标点绘而成,如图2-19所示。由图可知,同一场降雨过程 中雨强与历时之间成反比关系,即历时愈短,雨强愈高。 此曲线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表示,
暖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特点:落区大 雨强小
历时长
暖锋雨
冷锋雨:冷暖气团相遇时,冷燥气团楔入到暖 湿气团之下,使暖湿气团上升冷却而产生 降雨。 根据移动速度可分为缓行冷锋和急型冷锋。
1) 缓行冷锋的降水与暖锋相似;
时间 13:42 14:00 14:30 15:34 17:00
时段降雨 0 11.5 33.5 31.9 1.6
累积降雨 0 11.5 45.0 76.9 78.5
降水量(mm)
18:10
2.2
80.7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累积降水量过程线
50
降水量( mm)
第三节 降 水
一、降水的概念与指标
(一)降水 降水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 现象的统称。其中以雨、雪为主,就我国而言更以降雨为最重 要。水滴或固态冰雪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 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雪 雨 露
雹 霜
第三节 降水

缺点: 1)没有考虑地形影响,假定雨量呈线性变化; 2)权重系数是固定的,不能反映降雨空间分布复杂多变 的特点。
2.泰森多边形法
A2 A3
A1
A6
A5
A4
(1) 连三角形;(2) 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 (3) 以交点连线及与流域边界相交的垂直平分线构成单元面积; (4) 量出各单元面积,总面积ΣA=(A1+A2+A3+A4+A5+A6) (5) 计算单元面积权重及流域平均雨量 各子块权重i =A i /ΣA P= Σ i P i
锋面雨的形成
气团——物理属性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峰面——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
峰在空间是倾斜的,且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暖锋雨: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湿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 一侧移动。峰后暖空气一方面向冷空气方向推进,同 时又沿锋面缓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而产生降雨。 因暖锋坡度很小,一般为1:150,故暖锋雨降雨面积大、 雨强小、历时长。
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常用等降水量线 表现区域内降水的分布情况。 所谓等降水量线是区域内降水量相等地 各点连成的曲线,它反映区域内降水的 分布变化规律,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可以 查出各地的降水量和降水面积,但无法 确定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
• 等雨量线的做法类似于地形图等高线的做法。 • 等雨量所表示的降水分布与实际降水分布的符合程度取决于: (1) 雨量站位置(是否为雨情控制点); (2) 雨量站数目 某流域内有7个雨量站,根据各站6小时雨量资料绘出其等雨量线。
(二)降水累积曲线
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表示自降水开始到各时 刻降水量的累积值,如图2-13所示。 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的曲线,即是降水量累积曲 线。 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各时段 内的平均降水强度,即 i=ΔP/Δt (2-51) 如果所取时段很短,即Δt→0,则可得出瞬时雨强i, 即i=dP/dt。即累积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就是该时 刻的降水强度。 如果将相邻雨量站的同一次降水的累积曲线绘在 一起,可用来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时程的变化 特征。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一、影响降水因素(一)大气环流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干燥,多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带。
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水汽容易凝结降雨,形成对流雨,如赤道地区。
迎风岸常常受到来自海洋或湖泊水面上的风的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湖面,空气干燥,降水很少。
如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_____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_____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关键问题: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移动例题3: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地气温在同纬度地区中最高B.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低C.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D.从A地至C地,气温逐步降低(2)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B.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C.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D.洋流性质不同,大气环流形式相同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性质________,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_____,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___ ______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_________季。
气旋、锋面气旋控制下,盛行旋转上升气流,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课件

降水少 B
A 降水多
B
D
F
猜想:
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大陆东岸多,西岸少?
少
多
少A 多B
少C
多D
少E 多F
结论三
√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
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多
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
1861年 20447毫米
喜 马拉 雅 山 脉
乞拉朋齐
印
度
洋
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 暖湿气流
背风坡少雨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 方的降水年变化情况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北京市某年月降水量统计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降水量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745
降水量/毫米 200
北
京
150
市
降
100
水
量
50
乞拉朋齐1861年20447毫米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乞拉朋齐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暖湿气流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乞拉朋齐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地区降水量多少赤道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地区沿海内陆回归线附近东侧西侧内陆山脉两侧暖湿气流迎风坡暖湿气流背风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多少多少少多多少降水世界分布特点赤道附近由赤道往两极南北回归线附近在温带地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世界降水量最贫乏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分界线一、气候分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分界线一、气候分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3、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4、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二、三大自然区分界线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三、三级阶梯分界线1、一、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水文分界线1、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3、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怒山。
五、地形区分界线1、巫山:湖北与重庆的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2、太行山: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武夷山: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
5、天山: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6、昆仑山: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7、秦岭: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8、南岭:两广与湘赣的分界线。
9、祁连山:甘肃与西藏的分界线,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
10、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4.读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所表示的干湿地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5)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均温低于0℃,所以河流有结冰现象。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掌握秦岭—淮河的众多地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0800mm季风区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F外流区太平洋西高东低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进行分析解答。
(2)B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其中山脉①是大兴安岭,②是阴山,③是冈底斯山。
(3)城市E是沈阳,为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F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E、F两地中适宜种植水稻的是F。
(4)C线东南一侧为外流区,该区河流众多,水量丰富,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外流河以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最多。
高中地理----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判读技巧典型题(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流程】文字信息获取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读图应用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2 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部多B.西部多C.沿海多D.内陆多2.影响该区域东、西岸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纬度位置C.洋流D.地形解析:第1题,据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西部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东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因此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
故选B。
第2题,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有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分布,该区域降水受西风影响大,安第斯山脉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D。
答案:1.B 2.D3.(2021·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 ℃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
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 ℃,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例题与讲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答案:(1)降雨(2)雨量器(3)降水量柱状图(4)多(5)少(6)东岸(7)西岸1.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①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3)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和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析规律降雨等级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具体如下表: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4)降水的测量①测量工具:雨量器。
雨量器是由储水桶、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的,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
如下图:②测量方法。
a.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示数就是降水量。
b.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储水桶容纳降雪。
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桶带到室内,待桶内的雪融化后,倒入量杯内,再读出降水量数字。
③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析规律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量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例1-1】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雾解析: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不属于通常意义的降水范畴。
答案:A(5)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五种类型:①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图)各月降水都很多,属于全年多雨区。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析规律我国降水特征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表现为夏季多雨的特征,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呈现出全年少雨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 内陆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降水少
(500mm以下)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
达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
全年
少雨
中
纬 度
大陆 东岸
降水多
海洋;
夏季 多雨
(500~1 000 mm)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
陆地
大陆 西岸 降水多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常年 湿润
(500~1 000 mm)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年降水量为500—1000mm,这里锋面、 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 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气温变化 气温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
气候
降水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降水的主要类型
时间(季节)分布 降水的分布规律: 空间(纬度)分布
(两个指标)
等降水量线:数值、疏密、弯 曲、闭合、走向等
一、降水
降水的形成
凝结核----
水汽来源:什么条件下水汽来源多,1、吹登陆风 2、植树造林、修水库3、季节(为什么冬春季节降 凝结核----城市雨岛效应(城市工业、汽车尾气、 物质条件 且热岛效应导致空气上升降水比郊区多) 城市雾岛——凝结核多 气流抬升运动 导致空气中水汽 (低压对流、迎风坡、锋面) 达过饱和并继续降温。 低纬流向高纬 动力条件 乌云密布不下雨—抬升运动弱,水滴不够 重不够大 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 太阳雨——强抬升水滴迅速抬升,增大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答题思路
• (1)大气环流: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
流性质与来向对降水的影响。
(2)海陆位置:与周围陆地、海域的相对位置对降水的 影响;距海远近对水汽输送的影响。
(3)海岸线轮廓:海岸线平直或曲折、破碎对水汽输送
的影响。 • (4)地形:地形海拔高低、坡向、地形封闭、平原及山
季风环流:
①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②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 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北美西部
(1)据图可知,C地 降水量较大,分析其 形成原因 。 (2)图中大陆西岸的 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 分布特点为 ,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 。
(1)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 水很多。(2)南北延伸 海陆位置、地形
位置 南北纬 30° ~40°的
年降水量 降水量较多 (300~1 000
成因 冬季受西风带 控制,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
特征
冬季 多雨
大陆西岸
mm)
四、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因素
• ①大气环流——空气的升降运动:上升气流多雨,下 降气流少雨。 • 大气环流——空气的水平运动:海陆之间登陆风多雨, 离岸风少雨;高低纬之间高纬吹向低纬少雨,低纬吹 向高纬多雨。 • ②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 陆地区降水少。 • ③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 ④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 ⑤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 ⑥人类活动:围湖造田 vs 修水库 植树造林 vs 滥砍乱 伐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 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 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 伸、南北更替
山东半岛降水量分布:
A是迎风坡 B是背风坡
4、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 多雨中心:山地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少雨中心: 距海远、地形闭塞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 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 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 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第23—25题
1.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2.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表明降水受地形影响) (3)看等降水量线的疏密:说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 (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反之则小)
(4)看等降水线闭合:判断地形。
• (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减小,多为内陆盆地; • 数值增加,多为山地。)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受海洋和盛行风影响
例:冬季西欧、 我国降水量分布
辽宁省年降水量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3、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需重点掌握的山脉: 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 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 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 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
50°
40°
全年湿润 700-1000 mm
全年少雨
温带
500-1000mm 温带
800--1500 mm 亚热带 亚热带
25° 35°
冬雨,300--1000
30°
20° 10° 0°
全年少雨,<250 mm 5-10月多,700-1000 mm
(少 ) 冬
赤低 (多)
>1500 mm
热带
10°
0°
•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
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 之为等降水量线。
•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里(如果没 有特殊说明的话一般是指一年内),二是要明白同 一条等降水量线降水量是相同的。
五、年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 ①一般地,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并且年等降 水量线数值一般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 • ②内陆盆地一般为少雨中心,年等降水量线多为闭合 曲线,且由四周向中心数值越来越小。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典例] (2012· 四川高考)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 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读图可知,上图为年降水量分布图,应抓住年 等降水量线的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动力 抬升 动力 抬升 热力对 流 动力抬 升
锋面雨
Hale Waihona Puke 台风雨大气环流 极高 (少) 夏
90°
西部
大陆内部 全年降水极少
东部
90°
什么样的风容易导致降水?
80°
(少 ) 副低 (多) (多 ) 副高 (少)
1、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亚寒带 2、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大陆气团
寒带
70°
70° 60°
亚寒带
55°
季 节 移 动
六、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等温线图的判 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数 值、走向、疏密及闭合等几个方面 。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B
1000 1500
A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海陆影响
此区域降水分布有何规律?试分析甲地降水 量多的原因?
制,气流下沉;或受 全年
近
西岸 (500 mm以下) 信风带控制,风从陆 少雨
地吹向海洋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mm,这 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 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 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考
纲
考
情
(1)根据等降水量线的 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差 异。 (2)根据等降水量线走 向特点分析影响降水的主 要因素。 (3)找出降水量的极值 区域及分析原因。 (4)根据降水量的多少 分析干湿状况及对自然、 人文环境的影响等。
世界降水类型,影 响降水时空分布的因素, 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 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 判读。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位 置 赤 道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2000mm 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 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 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 全年 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 雨
降水多 (2 000mm以 上)
受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上升 气流
附
近 两
多雨
极 降水少 附 (200mm以下)
受极地高气压
带控制,下沉 气流
近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 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 水量不超过300mm, 全年 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 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 少雨 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 于湿润地区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大陆 降水多 南北 回归 线附 大陆 降水少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 夏季 多雨
东岸 (500 mm以上) 地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或冰雹后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类型
图示
暖湿空气 降水特征 上升原因 强烈 受热 上升
上升运 分布地区 动形式 赤道地区 我国夏季 午后 山区 迎风坡 中纬地区 我国东部 夏秋季节 的降水 低纬大陆 东部 夏秋季节 的台闽粤 热力 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