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4)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C. 踌躇(chóu chú)D. 逶迤(wēi y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我们应该避免不犯错误。

D. 他的态度非常和蔼,让人感到很亲切。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光洒在湖面上。

C. 柳树在风中摇曳。

D. 雨滴敲打着窗户。

4.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话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C.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D. 画地为牢:比喻过分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5. 下列文学常识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

C.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章回体小说。

D. 《三国演义》是宋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6. 下列诗句中,出自杜甫的《春望》的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D. 他的脚步像风一样轻盈。

8.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话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B.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C.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D. 画地为牢:比喻过分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17分)1.中考是你初中学习生活的最后驿站,蓦然回首,三年辛酸与甘苦依然历历在目,今天即将挥手而去,怎能曳住你激动的思绪,请你用最漂亮的书法最美的文字,对已逝的三年写几句话好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0字以内)(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间(jiàn)琐屑(xiè)雏(chú)形泰然处(chù)之B.衣钵(bō)佳肴(yáo)攒(cán)击荼(tú)毒生灵C.杀戮(lù)乡宦(huàn)踉(liàn)跄杳(yáo)无消息D.村氓(méng)芳醇(chún)栈(zhàn)桥姹紫嫣(yān)红3、阅读下面语句,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5分)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奋力要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

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

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

①请你写出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3分)②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2分)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每小问一分,共6分)①,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②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③,猿则百叫不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④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⑤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语句:。

⑥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雪”有关的完整语句:。

二、古诗文阅读。

(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试题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试题

初中语文竞赛试卷试题注意事项;1、本次竞赛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2、本次竞赛的试题共8页,27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20分)1、改正下面一段话中的错别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在这温新的烛光里,我仿佛看到奶奶那慈祥的模.样,我的心被思念和忧伤笼罩着,不禁潸.然落泪。

2、下面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两处语病,请一一找出并作修改。

(4分)①本公司属中外合资的专业生产家用电脑的中型企业。

②为了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宣传新的家用电脑系列产品,急需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对外营销人员10名。

③此次招聘本着公开、公平竞争为原则。

④想了解详细情况的,可来电、来函垂询。

3、文学常识填空。

(4分)⑴《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安徽省县人,清代小说家。

⑵《丑小鸭》《买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国)童话作家。

4、把下列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8分)⑴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⑵潭西南而望,,。

(柳宗元《小石潭记》)⑶?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⑷九州生气恃风雷,!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现代文阅读(9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牵牛花蔓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枯萎不堪了。

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时也没把它当作一回事。

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

一株牵牛花每天开10朵花,一开就是几个月。

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

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给人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多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别有一番风致。

尤其是白色的牵牛花,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纯洁和富有朝气。

牵牛花的花朵总是迎者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方山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竞赛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60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4题。

(16分)洁白的木槿花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

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

”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

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

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

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

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

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

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

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

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

钱的事,不要说起。

”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

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

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

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

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

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

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

初三语文竞赛训练试卷 人教版

初三语文竞赛训练试卷 人教版

初三语文竞赛训练试卷基本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给加点词注音:大腹便便..()乳臭.未干()呱呱..落地()狙.击()2、骚客指的是,墨客指的是。

3、山的称谓有峰、、、、等4、《红楼梦》的书名还有1、《》、2、《》。

5、文章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就是。

6、时间词“翌日”是指、“竟日”是指。

7、有人为一位老翁写了一副对联:“花甲重放外加三九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七个春秋。

”请问这位老翁的年纪应是岁。

8、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很多,如:一瞬间、一刹那、一转眼、立刻等,你还能写出1、 2、3、 4、等。

9、解释下列文言文语句中加点词: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名.其一处()。

10、我国诗歌之父是、被称为我国“诗豪”的是。

11、故事情节四部分是指1 、2 、3 、4 。

1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吗?请检查出并改正:弱不经风、走头无路、搬门弄斧、别出新裁()13、敬称对方的父亲应用“令尊”、谦称自己的家应用、托人办事应说。

14、判断下列成语所用的修辞手法:大海捞针()口是心非()15、修改下列病句(1)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2)面对这样好的景色,我能不无动于衷吗?阅读题(共30分)一. 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共12分)曾子杀彘《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享彘也。

给下边的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3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1.写出下边语句的大意。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分)答:2.本文要说明什么道理?(5分)答:二、阅读现代文《生日》,完成文后问题。

(18分)生日(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下半年高桥中学初三语文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服()(2)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5.请具体分析文章某一语言特点。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20分)《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文/蒋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九年语文竞赛试卷

九年语文竞赛试卷

2013年秋九年语文竞赛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8分)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地方,多半不会缺少美妙的石质文化遗存。

不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敦煌的莫高窟□就在江西的庐山,时时可见的mó yá石刻,及散落在亭台楼阁间的碑文石刻,恐怕是庐山最重要的石质文化遗存了,难道它不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吗?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的字注音。

(3分)mó yá()()散.()落沧桑..()()②在文中方框内填上标点符号是□(1分)③“碑文”中“碑”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2分)④把最后一句话“难道它不刻写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吗?”改成陈述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义还可以用《论语》十则中另一句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特级教师斯霞一生热爱语文教育,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正如李商隐《无题》中所吟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竞赛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考竞赛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跃然纸上(yè)B. 息息相关(xī)C. 恍若隔世(huǎng)D. 碌碌无为(l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他的字结构严谨,笔力遒劲。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C. 她既聪明又勤奋,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D. 这次比赛,他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他像一匹黑色的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C. 那个孩子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聪颖B. 妩媚C. 蹉跎D. 拐骗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年了。

B. 我有一个愿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医生。

C. 他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场雨快点儿停吧!D. “我喜欢看书,你喜欢吗?”“喜欢。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湖光山色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昆明。

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誉。

其中,滇池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湖水清澈见底,湖面辽阔,与周围的群山相映成趣。

滇池周围有西山、龙门、大观楼等名胜古迹,是游客游览的好去处。

春天,滇池的景色美不胜收。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一面镜子。

湖边的柳树抽出嫩芽,绿意盎然。

山上的桃花、梨花争相开放,香气扑鼻。

游客们纷纷来到滇池,或泛舟湖上,或漫步湖边,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夏天,滇池的湖水更加清澈。

此时,湖边的沙滩上,游客们纷纷前来避暑、游泳。

他们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跳入湖中畅游。

湖边的茶馆里,人们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谈笑风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桥初中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17分)1.中考是你初中学习生活的最后驿站,蓦然回首,三年辛酸与甘苦依然历历在目,今天即将挥手而去,怎能曳住你激动的思绪,请你用最漂亮的书法最美的文字,对已逝的三年写几句话好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0字以内)(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间(jiàn)琐屑(xiè)雏(chú)形泰然处(chù)之B.衣钵(bō)佳肴(yáo)攒(cán)击荼(tú)毒生灵C.杀戮(lù)乡宦(huàn)踉(liàn)跄杳(yáo)无消息D.村氓(méng)芳醇(chún)栈(zhàn)桥姹紫嫣(yān)红3、阅读下面语句,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5分)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奋力要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

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

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

①请你写出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3分)②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2分)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每小问一分,共6分)①,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②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③,猿则百叫不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④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⑤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语句:。

⑥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雪”有关的完整语句:。

二、古诗文阅读。

(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2分)长烟落日孤城闭6、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一)醉翁亭记欧阳修(二)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8、将第②段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9、第①段包含的一个成语是(),它现在的常用义是:()。

(3分)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1、这篇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三、现代文阅读。

(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螳螂(14分)①螳螂,善于捕捉害虫,故为益虫。

每年一到“芒种”,螳螂就会出现。

古代人们把它作为“芒种”节气的“候应”。

②螳螂在国外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昆虫。

古代希腊人看到螳螂举足而立,则肃然起敬,称其为“先知”的“预言者”。

穆斯林认为,一向麦加的摩洛哥的牧羊人在迷路时遇上螳螂,它前腿所指的方向一定是北方。

意大利农民生了病,总认为被螳螂看中了。

撒丁山人则从不敢杀死螳螂。

螳螂,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当作偶像看待。

③这些离奇的传说,与螳螂奇异的生活方式有关。

螳螂是肉食者,并专吃活货。

它白天躲在树丛中“守株待兔”,一旦小昆虫进入它的捕捉地带,立即用二十分之一秒的速度扑上去,大蝗虫也常被它猎捕,其情景非常有趣。

④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

同时,两对前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缓转。

此刻蝗虫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投去,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⑤在螳螂的“宗族”中,有一种黠螳螂,它的胸节的两侧和前肢的基节,生着色彩美丽的薄膜。

它们隐藏在树丛和花丛中,把一对足装成花瓣似的。

有些昆虫兴冲冲地飞去采蜜,结果是自投罗网。

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形细长,颜色微绿,非常美丽。

它能隐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地蹲上几小时,伺机猎食,就像渔翁垂钓的样子静待鱼儿上钩。

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的颜色变化。

⑥有趣的是,螳螂喜捉蝉为食,而螳螂和蝉又都是黄雀喜吃的美食佳肴。

《说苑·正谏》里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又《吴越春秋》里云:“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种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人。

12、文章引述了国外关于螳螂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答:1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螳螂捕食的特点。

(2分)答:14、螳螂为捕食而善于伪装,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它是怎样伪装的。

?(2分)答:15、第⑥段引用古书记载和成语,揭示了生物界里的一种什么现象?(2分)答:16、第⑥段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答:17、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答:(二)(12分)①说起背书的好处,培养记忆力是最值得一提的“味道”。

它的真正好处是使你熟悉名人名篇的话语,熟悉了他的话语就能进一步掌握他的性格,掌握他的性格再进一步就能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

从“诵其文”进入到“知其人”的境界。

回过头来,能把他的话语消化而成为你自己的话语。

名家的诗文背多了,如同在他们的话语世界与心灵世界里漫游,最后,“不分彼此”,你自己的声腔口吻都登上了一个台阶,话语再带动你的思想,人品也能登上一个台阶。

②反过来,你背得出的如果只是些流行歌曲的语句不通的歌词,你一开口也说不通,更不用下笔成文了。

③所以一定要“取法乎上”,要背就背最精美的文学作品。

这就好像临帖写字,当然要临第一流的名家,或是颜真卿,或是柳公权,甚至是王羲之,多临多摹仿,能得其形,背帖默帖,能入神。

默出一家,你就能写一笔颜字或柳字;出入多家,你的笔下就有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一家。

背书的作用大致如此。

④其实背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互三味书屋》总认为寿镜先生背书是一件令人可笑的事,殊不知“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这正是他的得意时刻,得什么意呢?他是悟出了古人的诗意,进入了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⑤一个人能背不少书,就等于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的乐园,闲来无事就可以在这一座精神乐园里漫步入徜徉,在这里他们有许多知音,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能背诵这些诗文,陌生的是他随时都会发现这些诗文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感悟。

现在许多人喜欢收藏,藏古董藏字画,集邮票集烟花。

其实最应该收集珍藏的是一肚子好诗好文章,它是你一生最好的伴侣,而且永不贬值。

⑥一个人肚子里“有”同“没有”是大不一样的。

我最怕看电视上的谈话节目,有些人甚至是名人,一开口就露底,张口结舌,甚至心里话说不出。

什么道理,肚子里没有,没有适当的话和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太痛苦了。

由此我常想起,这也许是过去在语文课上忽视了朗读和背诵。

⑦说到这里,不得不得罪年轻的同行了、你们在读中学时恐怕也不太注意读书背书,靠“做题目”进了大学。

在大学里听老师的“分析”,很佩服,殊不知,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感悟原作,而感悟原作的最好办法就是读和背。

现在一旦走上讲台,除了分析就是“做题目”,自己也觉得无趣。

我看了不如重新认真读一些名著,尤其是课本上或与课本有关的文章,丢了课本上台宣讲,学生会为之一愕;学生在佩服之余,也就模仿你,跟着你读书背书。

好读书的风气一旦形成,语文课的活力就显现出来了。

这时用得着那句老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8、给下列词语中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2分)①临帖()②徜()徉19、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20、作者认为背书的好处有哪些?请加以简要概括。

(3分)答:21、第③段中“取法乎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答:22、作者说“背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3分)答:(三)悠悠父母心(12分)说来你不相信,中村家的变化竟是起因于妻子的一次偶然的疏忽。

中村已经44岁了,在一家公司供职,儿子贵之君念高一,女儿和佳才念初一,一家四口生活过得殷实而不算富裕。

令中村头痛的是,贵之君的出手越来越大,伸手向自己要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只是中村觉得,自己的家教还不至于使贵之君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况且他很爱妹妹,也看不出他对这个家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责怪贵之君。

为了节约开支,中村的饭都是自己带的,而且十有八九是以大马哈鱼为下饭菜,这使他在同事中享有“马哈中村”的绰号。

一天,中村用了多年的饭盒坏了,妻子为他买了一个新的饭盒,这比原先的当然要考究一些,至少它是分层的式。

饭和菜可以分开放。

儿子贵之君的午饭也是妻子给准备的,但他的饭盒早就是分层式的。

还是一如既往的“大马哈鱼”,虽然不免有些吃腻,不过想到这样可以节省开支,想到自己一双儿女正在慢慢长大,中村吃得还是挺有滋味。

突然有一天,中村打开饭盒,不禁倒吸了一口气,那天的菜是如此的丰盛:有酱牛肉仁、炒香肠、烤蛋,还有莴苣,而且米饭上还铺有一层黑黑的海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