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床探采对比研究_胡新付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床探采对比研究

安 徽 铜 陵 地 区是 我 国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 中 的 一 个
的记 载 。但 真 正 的 探 矿 和 采 矿 工 作 起 始 于新 中 国解 勘探报告 ,19 年提交大团山铜矿床勘探报告[ 90 1 ] 。随 放 前 后 。 1 4 年 原 华 东 工 业 部 矿 产 勘 测处 张 兆 瑾 等 后 ,安徽省地质局3 1 9 9 2 地质队先后又发现花树坡 、冬 在该 区开展 地 质 调查 并 发 现 了铜 矿 ,完 成 1: 0 0 5 0 地 瓜 山 矿 床 等 ,在 浅 部 发 现 了包 村 、朝 山 、鸡 冠 山等
及 开 采提 供 了很好 借 鉴 作 用 。
关键 词 :探 采 对 比; 矿床 ; 陵狮 子 山 铜 铜 中 图 分 类 号 :P 1 .1 68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1狮子 山铜矿床概况
11狮 子 山铜矿 床 的探 采历 史 .
地 工 程 发 现 致 密 块 状 铜 矿 体 ,随 后 部 署 钻 孔 发 现 深
项 目开 展 研 究 ,分 析 了地 质 勘 探 期 间对 勘 探 类 型 划 分 及 勘 探 手段 、勘 探 方 法 、勘 探 网度 选 择 的 合 理 性 ; 明 确 了原
地质勘探 对矿体 形态和规模 的认识和控 制程度 及 资源, 储设计
第 2l 第 1 卷 期
2 1 3 0l 年 月
安 徽地 质
Ge lg f h o o y o An ui
、o . l NO 1 ,1 2 .
M ac 0 l rh 2 1
文章 编 号 :0 5 6 5 (0 )1 2 —6 1 0 - 1 72 1 0 —0 7 1
部上二叠统大 隆组底部 的层控矿体 ,1 7 年提交老 0 9 鸦 岭 铜 矿 勘 探 报 告 ,1 7 年 提 交 老 鸦 岭 铜 矿 床 补 充 4 9
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技改项目.

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技改项目公众参与公示一、企业概况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西侧紧临冬瓜山铜矿,行政隶属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管辖。
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于1986年建矿,至今已经过二十多年的开采,Ⅰ号矿体59线到60线-20m以上已基本采尽,61-62线-20m 已回采一半;二号矿体已基本采尽。
根据该矿藏2008年11月份完成的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在-60坑道探矿中,发现新矿体(Ⅲ矿体),使得矿山资源储量和服务年限得以延伸。
二、项目由来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拟投资100万元将由原年产2万吨技改扩建到年产4万吨铜矿石规模。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7日内,就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向公众发布第一次公告。
为此,现特向社会公布《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三、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技改项目(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概况: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矿区面积0.0148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铜矿,开采标高由+50m至-60m,开采方式为井下开采。
矿山年产矿石4万吨,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作业,每班8小时。
(4)项目环境影响:矿山井下水外排对红星河的水质有影响;矿石运输对道路旁的居民产生扬尘和噪声污染;矿山井下开采造成采空区,易形成地表塌陷。
四、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东狮子山铜矿(2)建设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施发胜联系电话:6826688联系单位:铜陵市环科所五、环评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1)环评单位名称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联环评单位系方式联系人:徐洁电话:2615446E-mail:tlxujie517@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1)您对本项目建设持何态度?(2)您认为该项目建设主要环境、生态影响是什么?(3)您对该项目建设的建议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若对该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请按上面公布的联系方式于2009年3月26日至2009年4月5日十个工作日内与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联系。
狮子山铜矿项目现场调查报告(采矿)

宣城市狮子山铜矿项目考察报告(采矿部分)目录1 矿山位置、交通与自然地理2 矿权范围与储量3 矿区开采现状4 主要生产系统及采矿设备5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矿山位置、交通与自然地理1.1矿区位置与交通宣城市狮子山铜矿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境内,南据宣城市约40公里。
区内交通方便,陆路有宣城市至高淳公路经过区内,矿区距离狸桥站0.5公里,水路有水阳江,可直通长江。
矿区距离南湖码头仅有8公里。
1.2 自然地理矿区地貌属剥蚀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云山,海拔185米,最低为标高位于山脚农田,海拔标高28米,相对高度157米。
山体走向近南北向,当地层走向近于一致。
区内水系不发育,仅在岗丘之间分布一些小的池塘和水库,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
2 矿权范围与储量2007年3月9日经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宣城市狮子山铜矿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证号:C3400002010033110057674,开采矿种:铜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万吨每年;矿区面积0.161平方公里。
矿权范围分为南矿区(1号矿区)和北矿区(2号矿区), 两个矿区之间间距约200m,其中:南矿区(1号矿区)长度约300m,宽度约200m,北矿区长度约400m,宽度约250m,矿区含内有6个铜矿体,矿体赋存标高在130~-162m,厚度1~3m,截止2011年底,保有铜矿石量约5.96万吨,金属量523.6kg。
详见表1。
表1 宣城市狮子山铜矿资源储量表3 矿区开采现状2009年12月,狮子山铜矿开始对南矿区内的Ⅱ、Ⅲ两个矿体进行开发,采用斜井-平硐开拓方式,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2011年4月,狮子山铜矿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进行生产,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至2013年4月停产止,共生产铜矿石量约0.9万吨。
现场调查的主要井巷工程有:斜井、平硐、29m、58m两个中段巷。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和 中三叠 统 东 马 鞍 山 组 。矿 田处 于 近 E 向 的铜 W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狮 子 山铜 ( ) 田位 于 铜 陵 市 东 7 k 处 , 金 矿 m 是 铜 陵矿集 区内储 量 最大 的铜 ( 矿 田。该 矿 田 出露 金) 的主要地 层 为下三 叠统殷 坑 组 、 和龙 山组 、 陵湖 组 南
1 第 三 系 泥岩 、 岩 夹 玄 武 岩 2 侏 罗 白垩 系凝 灰 质砂 砾 岩 、 安 质 火 山 岩 . 砾 . 英
3 泥 盆 一 三叠 系碳 酸 盐 岩 、 质 岩 、 . 硅 陆源 碎 屑 岩 4 志 留 系砂 岩 、 砂 岩 、 岩 . 粉 页 5 石 英 二 长 闪 长 岩 6 花 岗 闪 长 岩 7 辉 石 二 长 闪 长 岩 8 盖 层 断 裂 9 印支 期 复 式 背 斜 . . . . . 1 . 支 期复 式 向斜 1. 山晚 期 复 式 褶 皱 1. 底 断 裂 1. 、 、 、 、 锌 及 多 金 属矿 床 0印 1燕 2基 3铜 金 硫 铁 铅
数 为岩株状 中浅成 复式侵入体 。
岩 床 ( 山 、 家 ) 岩 墙 ( 子 山) 产 出。岩 体侵 瑶 缪 和 狮 状 铜 陵矿集 区位 于长 江 中下游 中部 , 处 扬 子 地 入 的 围岩主要 是 志 留 系粉 砂 岩 、 泥 盆统 五 通 组石 地 上 块 与华北 地块 之 间的下扬 子 印支期 隆褶带 东南 部 的 英 砂 岩 、 上 石 炭 统 碳 酸 盐 岩 、 叠 系 和 三 叠 系 的 硅 中 二 马鞍 山~ 贵 池 隆 褶 中段口 。区 内 出露 地 层 为 志 留
等 认 识 。 部 分 学 者 还 对 矿 田 内 个 别 矿 床 进 行 了 成 矿
(G ) X F 为西 北 界 , 断裂 以北 为 大 别造 山带 , 以南 为长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共生与分离的热力学研究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共生与分离的热力学研究徐晓春;楼金伟;谢巧勤;肖秋香;梁建锋;褚平利【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85)5【摘要】狮子山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铜金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铜、金矿床或矿体既各自独立产出,义相互共生或伴生,铜矿化和金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既共生又分离的现象.本文选择矿田内代表性铜矿床和金矿床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并进行成矿流体中铜、金溶解度的热力学理论计算和1分析,探索铜、金共生与分离的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成矿热液流体中的铜主要以CuC12-和CuC10络合物形式迁移,铜的溶解度受热液中的C1-浓度影响,铜的卸载沉淀主要受温度、pH值、fO2和fS2等因素控制;金主要以Au(HS)2-和Au2S(HS)22-;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的溶解度受热液中的总硫浓度影响,金的卸载沉淀同样受温度、pH值、fO2和fS2等因索控制.共存于同一成矿流体中的铜和金山于其络合物类型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对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作出的响应不同,铜在较高温度及偏酸性条件下即开始沉淀,而金则在较低温度和弱碱性条件下开始沉淀,因而导致铜和金的时空分离,进而分别形成铜矿床和金矿床.%Shizishan orefield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arge-scale copper-gold orefield in the Tongling oreintensive district, Anhui Province. Copper deposits and gold deposits in the district exist individually or paragenetieally. Copp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s in paragenesis or separation both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This study carried out systematic geochemical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 from typical Cu-Ag deposits in the orefield and calculatedand analyzed the solubility of Cu and Au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so as to probe the mechanism of separation and paragenesis of copper and gold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opper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Shizishan orefield occurred mainly as Cu complexes CuCl2- and CuCI° which migrated. Copper solubility was affected by the CI- concentration and unloading and precipitation of copper wer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pH, fO2 and fS2. While gold occurred as the complexes Au(HS)2- and Au2 S(HS)22- to migrate and gold solubility was always influenced by the total sulfur concentration. The unloading and precipitation of gold was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pH, fO2 and fs2. Due to the complex types and solubility difference, copper and gold in the same oreforming fluid responded very differently to the physieochemical conditions. Copper precipitates in relatively acid condi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while gold in a weak alkaline condition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thus resulting in temporal-spatial sepa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copper and gold.【总页数】13页(P731-743)【作者】徐晓春;楼金伟;谢巧勤;肖秋香;梁建锋;褚平利【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23000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J], 徐晓春;范子良;何俊;刘雪;刘晓燕;谢巧勤;陆三明;楼金伟2.蒙古国南部欧玉陶勒盖铜(金)矿田找矿勘查与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J], 张新元;聂秀兰3.铜陵狮子山矿田大团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杨小男;徐兆文;王云健4.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J], 李进文;裴荣富;梅燕雄;朱和平;王莉娟;李铁军;王永磊5.安徽铜陵凤凰山铜(金)矿床矽卡岩型与斑岩型复合成矿作用流体研究 [J], 赖健清;Guoxiang Chi;彭省临;杨斌;邵拥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宣城狮子山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Serial No. 591 July. 2018现代矿业MODERN MINING总第591期2018年7月第7期安徽宣城狮子山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冯庭录刘静李凯黄涛段百麒鲍雷吕呈(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摘要安徽宣城狮子山铜(钼)矿床位于扬子陆块北緣江南过渡带内,狸桥一敬亭山复背斜北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讨论了狮子山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根据矿床物质组合及其围岩蚀变特征,成矿过程主要分为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氧化作用阶段等4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一热液矽卡岩型黄铜矿、辉钼矿矿床。
关键词铜(钼)矿地质特征成矿阶段矿床成因DOI:10. 3969/j.issn.1674-6082. 2018.07.006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hizislian Copper (Molybdenum)Depositin Xuancheng City,Anhui ProvinceFeng Tinglu Liu Jing Li Kai Huang Tao Duan Baiqi Bao Lei Lyu Cheng(322 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nhui Province)Abstract Xuancheng Shizishan copper(molybdenum)deposit in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Jiangnan transition belt at the north margin of Yangzi continental block,and it is north of Liqiao-Jingting complex a nticline.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s good.Based on the geological working results of t he area,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are d iscussed,and the metallogenesis and deposit genesis are studied in depth.Thestudy results show^that according to the mineral combination and surrounding rock a tics,the metallogenic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tages of skam,quartz-sulfide,carbo oxidation phase,the genesis o f the deposit is belongs to contact metasomatic-hydrothermal skam chalcopy-rte and molybdenum deposit.Keywords Copper (molybdenum)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allogenic stage,Deposit genesis宣城市狮子山铜(钼)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 矿带南东部,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之上的陆源碎屑沉 积岩及海相碳酸盐地层,燕山期众多中酸性岩体呈 岩珠状侵入地层,在地层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形成了 较为广阔的矽卡岩化带。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区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铜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矿床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四个方面综述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质背景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位于皖南造山带的中部,属于金矿带的南段,地质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
区域地质构造以狮子山断裂为主,断裂经过的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隆升,形成了狮子山盆地。
狮子山盆地内分布有多个铜矿床,其中以狮子山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最为著名。
二、矿床类型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床、蚀变型铜矿床和似斑岩型铜矿床。
其中,狮子山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鹅池山矿床和小岗山矿床则属于蚀变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期间,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
蚀变型铜矿床则主要形成于后期的热液作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
似斑岩型铜矿床则是两种类型的铜矿床的过渡类型。
三、矿物组成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
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
黄铜矿的成分主要是铜、铁、硫等元素,具有典型的硫化物矿物特征。
四、地球化学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矿流体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岩浆,流体的温度和压力较高。
成矿流体中主要含有铜、铁、硫等元素,其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了数千克/吨。
2.矿床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床呈层状或脉状分布,矿体厚度较薄,但长度很长,一般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
矿床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后期的热液作用的影响。
3.矿物的特征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的矿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
其中,黄铜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总矿物量的90%以上。
安徽大团山层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安徽大团山层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目录1 引言 (2)2 狮子山矿田地质概况 (2)3 大团山铜矿床及与成矿有关岩体地质特征 (2)4 矿石矿物REE含量及硫同位素 (4)4.1 样品与实验方法 (4)4.2 分析结果 (4)4.2.1 矿石矿物稀土元素分析 (4)4.2.2 硫同位素组成 (4)5 结语 (6)参考文献: (6)安徽大团山层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大团山层状铜矿床位于铜陵狮子山矿田内,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殷坑组地层中,与矿化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中晚期石英闪长岩。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大团山层状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示踪研究,深入探讨大团山层状铜矿的成因。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石矿物;REE;硫同位素示踪;层状铜矿床;大团山;安徽铜陵1 引言铜陵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铁、硫矿床产地,前人从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角度,已综合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赵一鸣、常印佛、翟裕生、唐永成等对宏观认识区域范围内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围绕区内海西期、燕山期的成矿流体,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并开展了动力学计算模拟。
但前人对大团山层状铜矿床的研究相对薄弱,仅见凌其聪等对矿床地质特征、杜杨松等对成矿流体的研究和梅燕雄等通过Re.Os年龄法测定矽卡岩矿体中辉钼矿年龄,因此至今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矿床成因解释,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大团山层状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跟踪研究,深入探讨大团山层状铜矿的成因,并为进一步讨论区域矿床成因提供依据。
2 狮子山矿田地质概况狮子山矿田位于铜陵市东郊约7km,处于扬子板块北缘,长江断裂南侧。
地表出露地层以中、下三叠统为主,东南部有零星上三叠统分布(图1),工程揭露深部存在泥盆系上统、石炭系、二叠系地层。
矿田内褶皱构造有北东向的青山背斜和次一级褶皱;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和西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6157(2011)01-027-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第21卷第1期2011年3月V ol.21 No.1 March 2011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床探采对比研究胡新付1,周贵斌1,徐晓春2(1 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 安徽 铜陵 244031;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摘 要:本文选取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底板位移、品位变化和储量误差作为铜陵狮子山铜矿床矿山探采对比项目开展研究,分析了地质勘探期间对勘探类型划分及勘探手段、勘探方法、勘探网度选择的合理性;明确了原地质勘探对矿体形态和规模的认识和控制程度及资源/储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地质条件类似矿床的勘查、设计及开采提供了很好借鉴作用。
关键词:探采对比;铜矿床;铜陵狮子山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1 狮子山铜矿床概况1.1 狮子山铜矿床的探采历史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的一个重要矿集区。
该区采矿历史悠久,古掘迹及废石堆遍布,史书有“齐梁时置冶炼于此,至唐宋更盛”的记载。
但真正的探矿和采矿工作起始于新中国解放前后。
1949年原华东工业部矿产勘测处张兆瑾等在该区开展地质调查并发现了铜矿,完成1∶5000地质图一幅,估算金属量为96134t。
1952年原地质部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编制了1∶2500地质图一幅,开展了物探工作,施工了部分山地工程,并指出该区的找矿方向为含铜夕卡岩。
1956年原华东地质局扬子江普查队进行详查,全区共施工19个普查孔,估算铜总的资源/储量为9万余吨。
1957年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在原有的普查工作基础上进行详细勘查,证实了狮子山矿床具有工业价值,1962年正式转入勘探,共投入钻探31523.16m,坑道1796.1m,槽探6495.58m,浅井844.16m,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地质测量约20km2,采集各类专门性的实验样品计13000多个,探获大小矿体234个,其中主要矿体14个(东、西狮子山各7个),零小矿体各110个。
1963年8月结束野外工作,1964年4月提交了《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区狮子山矿床详细地质勘探报告》。
与此同时,1962年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在狮子山外围的老鸦岭地区填图发现古采迹,施工山地工程发现致密块状铜矿体,随后部署钻孔发现深部上二叠统大隆组底部的层控矿体,1970年提交老鸦岭铜矿勘探报告,1974年提交老鸦岭铜矿床补充勘探报告;1969年在勘探老鸦岭铜矿床时又发现赋存于三叠系殷坑组底部的层状矿体,确定为大团山铜矿床,1978年提交狮子山矿区大团山铜矿床初步勘探报告,1990年提交大团山铜矿床勘探报告[1]。
随后,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先后又发现花树坡、冬瓜山矿床等,在浅部发现了包村、朝山、鸡冠山等金矿床、金-银或金-铜矿床,在空间上构成了自下部泥盆系五通组(D3w)顶板至上部中三叠统马鞍山组(T2d)的多层矿体分布特征。
老鸦岭、大团山、花树坡、冬瓜山等矿床的陆续发现,成为了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狮子山矿的接替矿山,为时至今日的矿山开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矿床学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亦先后建立了铜陵狮子山矿田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成矿模式[2,3]、多层楼成矿模式[4]、斑岩型-夕卡岩型-层状矿体三位一体模式[5]以及斑岩型-夕卡岩型-层控型矿床模式[6]。
狮子山铜矿开采先于设计,东狮子山和西狮子山于1958年5月开始基建,直至1959年12月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才提交采选1000t/d初步设计书,由于受“大跃进”高指标的影响,设计规模随后修改为2000t/d。
由于仓促投产,严重打乱了矿山基本建设程序,生产能力无法形成。
1961年9月因矿产资源不清和国民经济调整而暂时停建,由安徽省地矿局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胡新付(1964-),男,安徽阜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工程及管理工作。
62011年28安徽地质321地质队继续勘查。
矿产资源查明后,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修改了开采设计,设计生产规模为采选1000t/d,设计开采深度为东狮子山-160m,西狮子山-280m。
全国储委批准的C1级资源/储量581.17万吨,服务年限为18.6年,加上C2级资源量预计可达40年。
1964年国家计委批准设计任务书,同年11月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提交了狮子山铜矿扩大初步设计,设计规模仍为1000t/d。
为了使矿山有发展余地,采选工程的咽喉部分按1500t/d生产规模设计。
1966年7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
第一次形成采选生产能力1000t/d。
投产后,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矿山生产管理基础薄弱。
1981年以后,矿山逐渐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矿山生产管理逐步得到加强。
而且,由于不断有新的矿产资源被发现,生产规模也调整为采选2000t/d。
截止2002年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和小团山3个矿段开采完毕,累计开采铜矿石量1626.1×104t,金属量154682t,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0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8530.97万元。
1.2 狮子山铜矿床的矿体特征及储量估算狮子山铜矿床剖面上位于狮子山矿田的浅部,平面上位于狮子山矿田的中西部,包括东狮子山和西狮子山矿段,矿床规模属于中小型,矿床成因类型属夕卡岩型铜矿床,皆赋存于三叠系中下统地层中。
东狮子山矿段位于狮子山铜矿床北东部,东西总长约430m,宽约260m,主矿体主要由Ⅰ、Ⅱ、Ⅲ、Ⅵ、Ⅶ5个矿体组成,主要呈不规则透镜状-似层状、囊状;走向长55~210m,厚度4~22m。
西狮子山矿段位于狮子山铜矿床南西部,南北总长约400m,宽约250m,主矿体主要由Ⅰ、Ⅱ、Ⅲ、Ⅴ、Ⅵ、Ⅶ、ⅩⅥ、ⅩⅧ和75号9个矿体组成,其形态以不规则透镜状-似层状为主;走向长99~312m,厚度5~27m。
狮子山铜矿勘探时定为第Ⅳ勘探类型(根据新的分类标准应定为第Ⅲ勘查类型),勘查方法以平行剖面法为主,勘探手段为坑道配合钻探,勘探网度:钻孔50m×60m,坑道以40~50m(穿脉)×30~40m(中段),大致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构造、工业品级、加工性能及水、工、环等条件,并求得C1级矿床资源/储量,C2级为地质推断资源/储量。
矿床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主要为平行断面法,绝大部分采用以勘探线剖面为主的垂直平行断面法,少数矿体有坑道控制且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不尽合理的采用水平断面法,单孔见矿的小矿体采用统计法估算。
资源/储量的验算以地质块段和平行断面法。
2 矿山探采对比结果及分析2.1 探采矿床及对比项目的选择和计算狮子山铜矿床现已闭坑,选择该矿床主矿体作为探采对比地段,具有如下有利的条件:一是各矿段主矿体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勘查类型、勘探控制程度、研究程度、矿石质量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特征能够代表本矿床;二是各矿段的主矿体已开采结束,拥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地质资料和矿山技术经济指标资料;三是各矿段主矿体的总资源/储量占本矿床的绝大部分,各类资源/储量与全矿床的资源/储量占有分类相适应;四是各矿段主矿体的采选工艺是本矿床采选生产的主体工艺。
为此,本文选取了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底板位移、品位变化和储量误差作为矿山探采对比项目,对比结果列如表1~3。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面积误差绝对误差:ΔS=Su-Sc相对误差:S r=(Su-Sc)/ Su×100%式中Su为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块面积,Sc为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块面积。
(2)面积重合率Dr=Sd/Su×100%式中Sd为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块与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块重合的面积。
(3)形态歪曲率Wr=Σ(Sn+Sp)/ Su×100%式中Σ(Sn+Sp)为因生产勘探(或开采)后增加(Sn)或减少(Sp)的面积之和(不考虑正负)。
(4)厚度误差率Mr=(Mu-Mc)/ Mu×100%式中Mu为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体厚度,Mc为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体厚度。
(5)底板位移在中段地质平面图上,沿矿体走向每隔10~20m 间距量取地质勘探所圈定矿体与开采揭露矿体的底板距离表示偏移距离,以开采揭露矿体为标准,地质勘探所圈定的矿体向顶板偏移为正,向底板偏移为负,分别计算平均位移和最大、最小位移。
第 21 卷第 1 期29(6)资源/储量误差矿石量误差率Qr=(Qc-Qu)/Qu×100%式中Qu为开采统计的矿石量,Qc为地质勘探估算的矿石量。
金属量误差率Pr=(Pc-Pu)/Pu×100%式中Pu为开采资料计算的金属量,Pc为地质勘探资料估算的金属量。
(7)品位变化矿石的品位误差率 Cr=(Cc-Cu)/Cc×100%式中Cu为开采资料计算的品位,Cc为地质勘探资料计算的品位。
2.2 探采对比结果分析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表1~3),狮子山矿床东狮子山矿段、西狮子山矿段和小团山矿段的勘探和开采的各项误差各不相同,反映了勘探期对矿体总体规模和矿体局部的控制程度及其差异。
东狮子山矿段:从矿体规模及形态控制上看,矿体长度误差最大为Ⅰ2矿体,误差率为-53.98%;厚度误差最大矿体为Ⅰ3矿体,误差率为-61.47%;底板位移最大矿体为Ⅰ4矿体,达35m;Ⅰ#矿带面积重合率只有55.7%,形态歪曲率却达88.2%,而矿石量和金属量误差相对较小,只有26.25%和21.21%,面积表1 狮子山铜矿床主矿体形态误差对比Table 1 Error in major ore body form of the Shizishan copper deposit矿段矿体号剖面号面积(m2)面积误差重合面积(m2)面积重合率(%)歪曲面积(m2)形态歪曲率(%)开采勘探绝对差(m2)相对差(%)多圈少圈合计东狮子山Ⅰ44~4717737.217682.055.20.319887.555.77849.77794.515644.288.2Ⅱ43~453883.02085.61797.446.31265.032.82645.0820.63465689.3Ⅲ43~456152.554419710.611.62217.536.03935.03224.47159.4116.4Ⅵ43~466417.573508-933.3-14.53447.553.72970.03903.36873.3107.1Ⅶ44~469552.511056.1-1503.6-15.75362.556.14190.05693.69883.6103.5合计43742.743616.3126.40.322180.050.721589.721436.343026.098.4西狮子山Ⅰ38~405309.344461863.216.32405.045.32041.12904.34945.393.2Ⅱ33~375470.55021.1449.48.22070.037.82951.13400.36351.3116.1Ⅲ34~3810759.37695.93063.428.53747.534.81720.96697.88418.778.3Ⅴ34~3819301.311221.68079.741.911260.558.35891.38040.813932.072.2Ⅵ34~362550.01712.1837.932.9802.531.5909.61747.52657.1104.2Ⅶ36~371936.33505.3-1569.1-81.01235.063.82270.3701.32971.6153.5合计45326.533602.011724.525.921520.547.515784.223491.839276.086.7合计89069.277218.311850.913.143700.049.137373.944928.182302.092.5表2 狮子山铜矿床主矿体长度、厚度变化及底板位移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in length, thickness and footwall displacement of the major ore body of the Shizishan copperdeposit矿段名称矿体编号长度误差厚度误差(视平均厚度)底板位移开采(m)勘探(m)误差率(%)开采(m)勘探(m)误差率(%)平均位移(m)最大位移(m)东狮子山Ⅰ190.0100.64-11.8214.429.8431.75 4.9011.50Ⅰ2130.0200.18-53.9817.9917.57 2.320.5711.00Ⅰ3160.0200.18-25.1112.8120.68-61.47-2.098.00Ⅰ4210.0200.18 4.6817.4914.4417.420.7035.00Ⅱ125.0110.0012.0012.9613.53-4.44-8.23-36.00Ⅲ175.0120.0031.4324.7320.1118.69-4.6712.50Ⅵ185.0150.0118.9215.0912.6915.9213.0035.00Ⅶ200.0164.0018.0035.2117.7049.74-7.0025.00西狮子山Ⅰ145.0201.38-38.8926.3231.98-21.5 1.0212.00Ⅱ232.0200.0113.7910.929.2914.92-6.2212.50Ⅲ270.0249.957.4115.8011.0030.370.9026.50Ⅴ312.0314.58-0.8324.5121.1013.94-13.9851.50Ⅵ138.0149.96-8.6713.327.0846.86-2.2822.50Ⅶ120.099.8716.7810.8415.92-46.83 3.9416.5胡新付,等: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床探采对比研究2011年30安徽地质误差也只有0.31%,因此Ⅰ#矿带勘探时对矿体总体规模控制不错,但对局部控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