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归纳完整版

合集下载

训俭示康(教用完整版)

训俭示康(教用完整版)

附录二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国学常识(一)作者简介(二)文体简介:家训贰、课文深究(一)内容鉴赏(二) 结构分析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 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人与我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反例)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正例) 古与今 古以俭为美德(正例) 今以俭相诟病(反例) 先公时与现在 先公宴客俭约-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正例) 近岁风俗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近日士大夫宴奢靡-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反例)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闻喜宴”独不戴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君子寡欲……远罪丰家(正面) 君子多欲……败家丧身(反面)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参、形音义比较(二)一字多义肆、重要修辞举隅伍、相关成语※描述贫、富处境的成语陆、延伸学习(一)诫兄子严敦书马援(二)治家格言(节录) 朱柏庐柒、历届统测试题【A】1.下列选项“”内的词义,何者两两相同?(A)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齐国“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C)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02.统测】【解析】(A)放逐。

(B)像、似/你。

(C)稍微/不久。

(D)推辞、拒绝/又。

语译:(A)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

屈原渔父/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B)那些被称作老师的和被称作学生的,年龄相近,学问也差不多啊!韩愈师说/这你就有所不知,我所担忧的是老鼠所带来的祸患啊。

刘基郁离子赵人患鼠。

(C)不久,月亮从东边山头升了上来。

苏轼赤壁赋。

(D)现在竟然抛弃百姓而帮助敌国,拒绝客卿而使诸侯成就功业。

李斯谏逐客书/才刚刚展开眉头,此刻却又转到心上来了。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25、异:奇怪。
26、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
27、走卒:当差的。
28、丝履:丝织的鞋。
29、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
30、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
31、置酒:摆酒席。
32、皆然:都这样。
33、非:认为不对。
译文及注释
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
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34、会:聚会。
35、礼勤:礼意殷勤。
36、物薄:食物简单。
37、内法:内宫酿酒之法。
38、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
39、品:种类。
40、营聚:张罗、准备。
41、发书:发出请柬。
42、苟或:如果有人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
54、所来:从何处来。
55、以实对:把实情说出。
56、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

《训俭示康》归纳完整版

《训俭示康》归纳完整版

《训俭示康》整理一、通假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 公宜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乳,吃奶2) 乃簪一花:簪,插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立志5) 走卒类士服:服,穿……衣服6)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故就酒家觞之:觞,请人喝酒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 妾不衣帛:衣,穿2、形容词作名词1)亦不敢服垢弊: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4)非远方珍异: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5)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美,美德6)问其所来,以实对:实,实情3、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 益重之:重,器重4、使动用法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 败家丧身:败,使……败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5) 枉道速祸(使……曲)5、意动用法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6、名词作状语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2)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汝非徒身当服行:身,本身三、一词多义:1、靡:1)吾性不喜华靡 :奢侈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2)枣、柿之类:种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 :穿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2)酒非内法:不是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5、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3)自为乳儿 :是7、多:1)今多穷困 :大多2)多不过七行:最多8、乃:1)乃簪一花:才,这才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2)公宜少从众:稍微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3)以约失之者鲜矣 :介,因为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目的连词,来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12、及:1)岂庸人所及哉 :赶上,追上2)及戌:到,至13、病: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14、虽:1)虽不能禁 :即使2)公虽自信清约:虽然3)虽举家锦衣玉食 :即使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2)身岂能常存:永久的3)常数月营聚:通常、往的17、弊: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训俭示康》是一篇明代文言文作品,作者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

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生活情景,宣扬节俭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以下是对《训俭示康》的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词汇1.训俭:教导人们要节俭。

2.康:健康。

3.不妄:不浪费。

4.仪容:仪表,相貌。

5.舍服:不奢侈,不过分追求时尚。

二、文言句式1.以为本:以为基础,以为根本。

2.以为怀:将放在心中,思考、关心某事。

3.以为斥:以为鄙弃、排斥。

4.以为耻:以为羞耻、可耻。

5.以为乐:以为快乐、乐趣。

三、文中的写景描写1.文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如“蓦地花开,落英缤纷”来表达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2.描写夏天的景色,如“炎暑难当,蝉鸣蜂噪”来形容酷热的天气。

3.描写秋天的景色,如“秋风瑟瑟,萧瑟萧瑟”来表达秋天的凉爽和宜人。

4.描写冬天的景色,如“寒冬凛冽,雪花纷飞”来表现寒冷的气候。

四、文中的修辞手法1.比喻:如“宠辱若惊,财利如浮云”中的“财利如浮云”比喻财富的虚幻。

2.对偶:如“宴安饮食,必有节制;衣服饰物,必有度量”中的“宴安”和“衣服饰物”呼应。

3.反问:如“人生在世,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中的“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反问人们是否应该时刻掌握节制。

五、文中的主题思想1.节俭:文章通过描写一个节俭的家庭,告诫人们应该珍惜资源,不浪费,注重节俭。

2.健康:文章强调生活要有度量,不要过度追求,要有节制,保持身心健康。

六、文中的写作手法1.写景烘托: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色,来烘托出家庭和谐、快乐的氛围。

2.以家庭为例:通过一个家庭的生活来阐述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3.用例论证:文章通过举例子来论证节俭和健康的好处,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结:《训俭示康》是一篇以家庭生活为例,宣扬节俭和健康的文言文章。

通过描写四季景色、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法,展现了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教育读者。

该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浅出的论述,使人们对节俭和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
句意: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出自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
1《训俭示康》原文节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2《训俭示康》对照翻译
御孙说:“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

因为,如果节俭就少
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

”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

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第七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第七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97學習單《訓儉示康》/司馬光班級:廣二和(50份) 姓名:座號:◆作者/司馬光◆下列所述皆出自史書或小說,請根據提示判斷所指人物。

()1.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2.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之屬,無不畢備。

又與新衣著令出。

客多羞不能如廁。

()3.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

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4.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5.性奢豪,務在華侈。

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

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

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

劉毅等數劾奏曾侈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

()6.為人剛正,疾惡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

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方自酒肆來。

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曰:「第以實言之。

」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

」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問,使者具以□□所言對。

帝詰之,□□謝曰:「有故人自鄉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

」帝以為忠實可大用,嘗以語太后,太后臨朝,遂大用之。

()7.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

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誠心自然,天下敬信,陝、洛間皆化其德。

業(C)「累世之藏,盡廢於一人之手」:是說家中多年的收藏,全都被不肖子孫耗費殆盡(D)「算及錙銖,欲深谿壑」:是說克勤克儉,志向遠大。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xx》词句整理及翻译(一)古今通假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xx4.治居第于xx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自奉养如为xx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xx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君子以为xx: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xx高尚的人11.xx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当以训汝xx: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乳,吃奶2)乃簪一花:插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走卒类士服:服,穿6)xx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xx被9)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xxxx:相,效力11)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xx日食万钱:食,吃13)xx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xx镂簋xx纮:镂簋xx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xx:重,器重4)人争非之:非,讥评5)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远罪xx: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败家丧身:败,使……败4)至xx溢倾家:倾,使……倾5)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xx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吾不以为病5.名词作状语1)xx日食万钱:日,每天2)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xx身当服行:身,本身5)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人不相非也:讥评2)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家人xx已久:习惯2)xxxx家风:习染3、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长者加以金银xx之服:衣服3)xx身当服行:从事4、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及戌:到了6、行1)或三行五行:次数2)xx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君子以为xx: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又闻昔xx公为相:宰相2)xxxx:辅佐9、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xx:奢侈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xx鄙其小气:鄙视11、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xx以奢靡夸人2)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xx4)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1)才:乃簪一花2)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这样:当时xx皆然2)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做:又闻昔xx公为相2)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1)代词a)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人争非之:代他c)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表对象果止于梨、xx、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概要

训俭示康——概要

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举了几个事例?各自说明了什么?1.以李沆为例,讲节俭的原因2.以鲁公为例,说节俭可得朝廷信任3.以张文节为例,说节俭可保持家人生活如常.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不同结果。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总分)俭,德之共侈,恶之大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古今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

从论证方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故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形成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俭示康》整理
一、通假
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公宜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簪,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立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衣服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妾不衣帛:衣,穿
2、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4)非远方珍异: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
5)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美,美德
6)问其所来,以实对:实,实情
3、形容词作动词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枉道速祸(使……曲)
5、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6、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汝非徒身当服行:身,本身
三、一词多义:
1、靡: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种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
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5、数:1)会数而礼勤 : 屡次
2)常数月营聚 : 几、几个
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
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3)自为乳儿:是
7、多:1)今多穷困:大多
2)多不过七行:最多
8、乃:1)乃簪一花:才,这才
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
2)公宜少从众:稍微
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3)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
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目的连词,来
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
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
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
12、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
2)及戌:到,至
13、病: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
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
14、虽:1)虽不能禁:即使
2)公虽自信清约 : 虽然
3)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
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
2)身岂能常存:永久的
3)常数月营聚:通常、往的
17、弊: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破的衣服,形容词作名词
2)风俗颓弊如是。

破败,动词
18、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差的,形容词
2)侈,恶之大也。

罪恶,名词
19、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

全,形容词
2)聊举数人以训汝。

举例,动词
20、鄙:1)孔子鄙其小器(鄙视)
2)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2)共,同也。

2.被动句: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3.定语后置句:
1)士志于道而而耻衣恶食恶者。

4.宾语前置: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

5.介词结构后置: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酒酤于市
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4)得于酒家
5)奈何饮于酒肆?
6)一旦异于今日
6.省略句:
1)长者加(之)以金银华美之服
2)吾不以(之)为病
3)未足与(之)议也
4)得(之)于酒家
5)石崇以奢靡夸(于)人
6)卒以此死(于)东市
7)当以(之)训汝子孙
8)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9)君子以(之)为忠
10)(真宗)问其所来,(鲁公)以实对(11)石崇以奢靡夸(于)人五、古今异义
同年曰(同榜录取的人)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没有地位的人)
六、重点词语
②矫俗干名(求)
③但顺吾性而已(只是)
④吾不以为病(缺陷)
辄羞赧弃去之(总是)(因害羞而脸红)
二十忝科名(谦语,辱)
平生衣取蔽寒(御寒)
与其不逊也宁固(固陋)
以约失之者鲜矣(少)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讥议、嘲骂)
农夫蹑丝履(踩,足穿)
先公为群牧判官(对已死亡的自己的长者的尊称)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大概)
此为宰相厅事诚隘(狭窄)
所亲或规之曰(劝告)
公宜少从众(应该)(稍微)
不能顿俭(立刻)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马不食粟(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位居第一)
聊举数人以训汝(姑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