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化反应
氨水参与的有机反应

氨水参与的有机反应
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它在许多有机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有机合成中,氨水可以用作碱催化剂、还原剂和氨基化试剂。
氨水可以作为碱催化剂参与酯水解反应。
在酯水解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可以加速反应速度,使酯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解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用于酯的制备和酯的加水分解反应。
氨水还可以作为还原剂参与许多有机还原反应。
例如,在醛和酮的还原反应中,氨水可以将醛和酮还原成相应的醇。
这种反应常用于制备醇类化合物。
氨水还可以作为氨基化试剂参与氨基化反应。
在氨基化反应中,氨水可以与卤代烃或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这种反应常用于合成胺类化合物,如脂肪胺和芳香胺。
除了上述反应,氨水还在其他有机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胺的缩合反应中,氨水可以参与胺的缩合反应,生成亚胺或胺的二聚体。
此外,氨水还可以参与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多种有机反应。
氨水在有机反应中具有多种用途。
作为碱催化剂、还原剂和氨基化试剂,它可以参与酯水解、酮的还原、胺的合成等反应。
通过氨水的参与,有机化合物可以被转化成所需的产物,从而实现有机合成的目标。
氨水的应用不仅在实验室中广泛,还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氨基化

快
ArNH2+NH4X+[Cu(NH3)2]+
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虽于氨水的浓度无关,但是
伯胺,仲胺和酚的生成量,你取决于氨,已生成 的伯胺和OH-的相对浓度。
[Ar [Ar X X Cu(NH3)2]++Ar-NH2 Cu(NH3)2]++OHAr-NH-Ar+HX+[Cu(NH3)2]+ Ar-OH+X-+[Cu(NH3)2]+
9.8.2 苯酚衍生物的氨解
羟基的位置不同氨解的位置不同。 制吐氏酸:
OH SO3 H OH SO3H NH2
磺化
氨解
制r酸历程:
SO3 K OH OH OH
二磺化 盐析
KO3S OH OH
+ G盐
KO3S
R盐
OH
SO3K
碱熔 G盐
NaO3S
20%NH3 ,(NH4 )2SO4 140℃,0.7MPa,4h 3S HO
叔胺的生成
OH
+CH3CHO -H2O +H2 (CH3CH2)2 NH (CH3 CH2 )2N-CH-CH3 (CH3CH2 )2N-CH=CH2 (CH3CH2 )2N
9.3.3 液相氨解
对于C8-C18醇,由于氨解产物的沸点相当高,
不宜采用气-固相接触催化脱水氨解法,而 采用液相氨解法。 催化剂:骨架镍或氧化铝 压强:常压-0.7MPa 温度:90-190℃ 产物:伯胺,仲胺,叔胺
氨基化
作者:吕大超 学号:102081704291
9.1 概述
氨基化包括氨解和胺化 氨解指氨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复分解而生成 伯胺的反应。表示如下: R-Y+NH3→R-NH2+HY 胺化是指氨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 脂肪胺伯胺的制备氨解和胺化 芳伯胺的制备采用硝化-还原法
氨基化概述

2-氰基-4-硝基氯苯的氨解制2-氰基-4-硝基苯胺时,为了避免
例题
氰基的水解,要用液氨在甲苯或苯溶剂中进行氨解
用液氨进行氨基化的缺点是: 操作压力高,过量的液氨较难再以液态氨的形式回收。
2.2 氨水
● 在一定的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下降 ● 为了减少和避免氨水在贮存运输中的挥发损失,工业氨水的质量
气态氨只用于气-固相接触催化氨基化
含氨基的化合物只用于个别氨基化反应 下面介绍液氨和氨水的物理性质和使用情况
2.1 液氨
● 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 将氨在加压下冷却,使氨液化,即可灌入钢瓶,以便贮存、运 输液氨在压力下可溶解于许多液态有机化合物中
● 如果有机化合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或者氨解反应要 求在无水有机溶剂中进行,则需要使用液氨作氨基化剂
1
氨基化概述
2
氨基化剂
氨基化概述
1.氨基化概述
氨基化包括氨解和胺化 氨解指的是氨与有机化合物发 生复分解而生成伯胺的反应
R可以是脂基或芳基 Y可以是羟基、卤基、磺基或硝基等
胺化是指氨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 广义上,氨基化还包括所生成的伯胺进一步反 应生成仲胺和叔胺的反应
2. 氨基化剂
氨基化所用的反应剂主要是液氨和氨水,有时也 用到气态氨或含氨基的化合物,如尿素、碳酸氢铵 和羟胺等。
优 点
缺 点
缺点: 1.对某些芳香族被氨解
物溶解度小。 2.升高温度时会引起水
解副反应。 3.生产上往往采用较浓
的氨水作氨解剂,并适当降低 反应温度。
小结
氨基化是在化合物中引入氨基,常用的 氨基化剂是氨和氨水。
8氨基化反应

120℃, 水解
O2N
NH
OCH 3
Na 2S 2
H2N NH OCH 3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ROH NH 3 RNH2 H 2O
一、氨基置换醇羟基
RCH2OH NH 3 RCH2 NH 2 H 2O RCH2OH RCH2 NH 2 RCH2 NHCH 2 R H 2O RCH2 NHCH 2 R RCH2OH ( RCH3 ) N H 2O
(1)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氨分子向芳环上与氯相 连的C原子发生亲核进攻,得到带有极性的中间 加成物 (2)加成物迅速转化为铵盐,最后与一分子氨反 应,得到产物
2,催化氨解
使用活性不强的卤素衍生物 常用铜催化剂 反应分两步:
(1)催化剂和氯化物生成加成物―正离子络合物
ArCl Cu( NH3 )2 ArCl Cu( NH3 )2
3. 反应温度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有机物在氨水中的溶解度 和加快反应速度,对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但是温 度过高,会增加副反应,甚至出现焦化现象,同 时压力也将升高。 氨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其反应热约为 93.8KJ/mol,反应速度过快,将使反应热的移除 困难,因此对每一个具体氨解反应都规定有最高 允许温度,例如,邻硝基苯胺在 270℃氨解,因 此连续氨解温度不允许超过240℃。
(2)正离子络合物提高了氯的活泼性,很快与氨、 氢氧离子或芳胺发生反应
2 NH 3 ArCl Cu ( NH 3 ) 2 ArNH 2 Cu ( NH 3 ) 2 NH 4Cl
ArCl Cu ( NH 3 ) 2 ArOH Cu ( NH 3 ) 2 Cl ArCl Cu ( NH 3 ) 2 Ar2 NH Cu ( NH 3 ) 2 HCl
cdi和氨基反应条件

cdi和氨基反应条件
CDI(1-羟基苯并咪唑-3-羧酸二甲酰亚胺)是一种常用的亚胺化试剂,可用于合成肽、酰胺等有机分子。
在氨基反应中,CDI常常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相应的酰胺化合物。
以下是CDI和氨基反应的一些条件:
1. 反应溶剂:CDI和氨基化合物通常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如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
2. 反应温度:一般反应温度在室温至60℃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之间,反应时间取决于反应物的反应性、浓度和反应条件。
4. 反应物比例:CDI和氨基化合物的比例通常为1:1或1:2,如CDI与二甲胺反应可形成N,N-二甲基酰胺。
5. 催化剂:有时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氨基咪唑等。
总之,CDI和氨基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合成有机分子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比例,可合成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
- 1 -。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 9 氨基化

氨基化
(Amination)
概述 氨基化剂 羟基的氨解 卤基的氨解 其他氨基化反应
9.1 概述
定义 反应的目的
9.1.1 定义
氨基化包括氨解和胺化。 有机化合物与氨发生复分解而生成伯胺的反 应,叫做氨解反应。
R Y + NH3 R NH2 + HY
R=烷基、芳基;Y=OH, Cl, SO3H, NO2
NaOH 碱熔
ONa
H+ 酸化
OH
发烟硫酸 低温磺化
SO3H OH
NH3,NH4HSO3 氨解
SO3H NH2
吐氏酸
SO3H NH2
发烟硫酸 二磺化
HO3S
SO3H NH2
H+ 水解
HO3S
NH2
SO3H NaOH 碱熔 H+ 酸化 OH HO3S NH2
SO3H
J-酸
OH
SO3H 发烟硫酸,70~80 C 二磺化 HO3S G酸 OH + KO3S SO3K
3 H2N O
9.5.4 芳环上硝基的氨解
O NO 2 O NH 2
O
O
硫化碱还原法 硝基氨解法
9.5.5 芳环上氢的直接胺化
用羟胺的亲核胺化
NO 2 NH 2OH 碱 性 水 介 质 NH 2 NO 2
NH 2 NC CN NH 2OH 二 乙 二 醇 , NaOH NO 2 NO 2 NC CN
腐蚀
NH4X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氧化副反应速度加快; NH3的溶解度降低,反应压力增加。 搅拌 非均相反应,加速搅拌有利于传质。
9.4.2.4 重要实例
与氨基反应官能团优先顺序

与氨基反应官能团优先顺序氨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氨基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在氨基反应中,不同官能团的反应优先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不同官能团在氨基反应中的优先顺序。
1. 羰基羰基是氨基反应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
羰基是由碳和氧组成的官能团,它可以与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亚胺或酰胺。
在氨基反应中,羰基的反应优先级很高,因为它可以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此外,羰基中的氧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与氨基形成氢键,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 烯丙基烯丙基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官能团,它可以与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胺。
烯丙基的反应优先级较高,因为它可以通过π电子云与氨基形成相互作用。
此外,烯丙基中的双键可以通过共价键与氨基形成氢键,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3. 烷基烷基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官能团,它可以与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胺。
烷基的反应优先级较低,因为它没有像羰基和烯丙基那样的电子云和双键,不能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此外,烷基中的氢原子不太容易被氨基取代,因为它们与碳原子之间的键能较强。
4. 羟基羟基是由碳、氧和氢组成的官能团,它可以与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胺。
羟基的反应优先级较低,因为它不能像羰基和烯丙基那样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此外,羟基中的氧原子可以与氨基形成氢键,但这种相互作用不如羰基中的氧原子与氨基形成的氢键强。
5. 硫醇基硫醇基是由硫和氢组成的官能团,它可以与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胺。
硫醇基的反应优先级较低,因为它不能像羰基和烯丙基那样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此外,硫醇基中的硫原子可以与氨基形成氢键,但这种相互作用不如羰基中的氧原子与氨基形成的氢键强。
总之,在氨基反应中,不同官能团的反应优先级是不同的。
羰基和烯丙基的反应优先级较高,因为它们可以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烷基、羟基和硫醇基的反应优先级较低,因为它们不能像羰基和烯丙基那样与氨基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
氨基的反应

氨基的反应
氨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原子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的反应和应用也很普遍,因此,理解氨的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有机物质的结构和属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氨的各种反应,包括氨的缩合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杂质反应等。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氨的缩合反应。
氨的缩合反应是指氨分子与其它物质如CO2、H2O和NH3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缩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缩合物有氯氨酸、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等。
例如,CO2和NH3会发生氨加成反应,形成氨酸;乙醇和NH3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乙胺等。
其次,氨的氧化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氧化反应是指氨分子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在氨分子上形成氧化态物质。
例如,氨与臭氧反应形成甲醛和二氧化氮,氨与酚反应生成氨酸类的衍生物等。
第三,氨的取代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反应。
取代反应是指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取代,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例如,氨与乙烯反应,可以生成乙胺;氨与甲苯反应可以生成甲胺等。
最后,氨的杂质反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
杂质反应指的是氨分子中的氯原子与其它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氯代物质。
例如,氨和甲醛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氯甲醛等,用来制造一些医药物品。
总之,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氨基反应也十分广泛。
理解氨的各种反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有机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胺是合成品种繁多的染料、橡胶防老剂 等精细化工产品必不可少的中间体。
6.1 概述
6.1.3 氨基化剂(胺化剂、氨解剂)
• 氨基化剂? 液氨、氨水,气态氨、溶解在有机溶
剂中的氨、含氨基的化合物,如尿素、碳 酸氢铵、羟胺及各种芳胺。
气态氨只用于g-s接触催化氨基化。含 氨基的化合物只用于个别氨基化反应。
第六章 氨基化
(氨解和胺化)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六章 氨基化(12学时 )
1、羟基化合物的氨解(重点) • 醇类的氨解 • 酚类的氨解及芳氨基化 • 亚硫酸盐存在下的氨解:Bucherer反应(适用范
围及应用,了解反应历程)。
2、卤素的氨解 • ⑴ 脂肪族卤素衍生物的氨解 • ⑵ 芳香族卤素衍生物的氨解(重点) • a. 反应理论:催化氨解和非催化氨解的适用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芳环上羟基的氨解
• 苯系酚类的氨解 • 酚类的芳氨基化( N-芳基化) • 萘酚衍生物的氨解——Bucherer反应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6.2.2.1 苯系酚类的氨解
苯酚氨解→苯胺 间甲酚氨解→间甲苯胺。
原料和产品沸点不太高,故采用g-s接 触催化氨解法。
⑴ 苯胺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k×104(L·mol-1·s-1)
X
2,4-二硝基卤萘
2,4-二硝基卤苯 k萘/ k苯
I
224
1.31
171
Br
479
4.05
118
Cl
437
2.69
162
F
1910
168
11.3
6.3 卤基的氨解
从表中可看出:
•
卤萘中卤原子活性比相应卤苯高许多。
Why
萘衍生物反应时活化能较低。
•
非催化氨解置换速度:F≫Br>Cl>I
• 酚类芳氨基化反应通式 ? • 常用酚类 ? • 实例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6.2.2.3 萘酚衍生物的氨解(亚硫酸盐存在 下的氨解)——Bucherer反应
⑴ Bucherer反应 ?
OH + NH3 NaHSO3
OH + NH3 NaHSO3
SO3H
NH2 + H2O
NH2
SO3H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催化氨解反应速度与氨水浓度无关,
但伯胺、仲胺、酚的生成量,则取决于氨、 已生成伯胺和OH-的相对浓度。
c(C6 H 5 NH 2 ) K c(NH 3 )
c(C6 H 5OH )
c(OH )
6.3 卤基的氨解
酚的生成量随氨水浓度增加而减少, 因此增加氨浓度可降低酚的生成;
增加氨用量有利于减少二芳胺的生成。
6.3 卤基的氨解
• 6.3.1 脂肪族卤素衍生物的氨解 • 6.3.2 芳环上卤基的氨解 • 6.3.2.1 反应理论 • 6.3.2.2 影响因素 • 6.3.2.3 实例 • 6.3.3 卤化物的芳氨基化
6.3 卤基的氨解
6.3.1 脂肪族卤素衍生物的氨解 脂胺的制备?
醇的氨解、羰基化合物的胺化氢化、CN基和-CONH2基的加氢,卤基氨解法只 用于相应卤素衍生物价廉易得的情况。 • 特点 ? • 实例
主要采用硝基苯加氢还原法,随着需 求量的增长及异丙苯法能提供廉价苯酚原 料,促进了氨解法的发展。
该工艺始于1947年,1970年投入大型 生产。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 反应式 • 生产工艺 • 优点 • 缺点
• ⑵ 间甲苯胺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 苯酚气相氨解制苯胺流程图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6.1 概述
• 氨解法制芳胺优点: 常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改善质量,
减少三废。重要性日益增加,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
• 用途: 各种脂肪胺和芳香胺具有十分广泛的
用途。
6.1 概述
如: • 脂肪酸与胺→铵盐(缓蚀剂和矿石浮选剂); • 季铵盐:优良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相转移
催化剂; • 胺与环氧乙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某些芳胺经光气化反应→异氰酸酯(聚氨酯
6.1 概述
• 6.1.1 定义 • 6.1.2 氨基化反应 • 6.1.3 氨基化剂(胺化剂、氨解剂)
6.1 概述
6.1.1 定义 • 氨基化 ?
包括氨解和胺化。 • 氨解?
氨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复分解而生成伯 胺的反应;
利用胺化剂或氨解剂将已有的取代基或 H置换成氨基或芳氨基,生成胺类的反应。
6.1 概述
60~80℃
HO3S
SO3H —OH + HO3S
—OH SO3H
SO3K
ONa
KCl 80℃
KO3S
—OH 65~80%NaOH
245~250℃
NaO3S
OH
OH
—OH
20%NH3, (NH4)2SO3
140℃, 0.7MPa H4NO3S
—NH2 H2SO4 HO3S
—NH2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c. 羟基蒽醌的氨解
的氨解,反应历程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酚类 氨解法
气相氨解法 液相氨解法 Bucherer反应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 气相氨解法:在催化剂(硅酸铝)存在下, 气态酚类与NH3进行g-s相催化反应。
• 液相氨解法:酚类与氨水在AlCl3、NH4Cl 等催化剂存在下,高温高压下制取胺类。
• 萘系 Bucherer 反应
Ⅰ
⑵
反
应
Ⅱ
历
Ⅳ 烯胺式
程
Ⅴ Ⅲ
亚胺式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⑶ 适用范围
⑷ 实例 • 反应条件:
萘酚磺酸:NH3:亚硫酸盐摩尔比为 1:2~5.0:0.16~1.25,反应温度150~200℃, 氨水浓度20%。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a. 2-萘酚→吐氏酸(2-萘胺-1-磺酸) → J酸(2-氨基-5-萘酚-7-磺酸)
⑴ 液氨
6.1 概述
• 性质 ?
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下冷却, 氨液化。
氨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表9-1。 • 适用范围 ? • 缺点 ?
⑵ 氨水
6.1 概述
对于液相氨基化反应,氨水是最广泛 使用的氨基化剂。
工业氨水的浓度一般为25%,也可向 25%氨水中通入一部分液氨或氨气提高氨 水浓度。
6.1 概述
氨解通式:
R-Y + NH3
R-NH2 + HY(亲核取代反应)
R:脂基、芳基; Y:-OH、 -X、 -SO3H、-NO2 。
• 胺化? 氨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
6.1 概述
广义上,氨基化还包括所生成的伯胺 进一步反应生成仲胺、叔胺的反应。 • 芳环氨解胺化产物?
芳香胺和二芳基胺。
• 讨论:
合成胺类的其它方法?
-NO2、 -SO3H、 -CN,可不用催化剂, 但仍需在高温高压下氨解。
如:邻或对硝基氯苯氨解→硝基苯胺。
6.3 卤基的氨解
Cl + 2NH3(30%)
NO2
170~190℃ 3~3.5MPa,10h
NH2 + NH4Cl
NO2
X —NO2 + ArNH2
NO2
NHAr —NO2 + HX
NO2
• 性质 ? 不同温度压力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9-2。
• 优点 ?
• 缺点 ?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某些胺类,若通过硝基还原或其他方 法制备并不经济,而相应的羟基化合物供 应充分时,则羟基化合物的氨解过程就具 有很大意义。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为可逆过程:
ROH + NH3 RNH2 + H2O
6.2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为抑制仲胺、酚的生成,要用过量很 多的氨水。
6.3 卤基的氨解
6.3.2.2 影响因素
⑴ 卤化物结构 ⑵ 氨解剂 ⑶ 催化剂 ⑷ 溶解度和搅拌 ⑸ 温度
6.3 卤基的氨解
⑴ 卤化物结构
a. 不同卤素的氨解反应速度有较大差异
• 2,4-二硝基卤萘和2,4-二硝基卤苯与苯胺反应的
k值
(乙醇中50℃ )
NO2 NO2
NO2
6.3 卤基的氨解
O2N O2N
Cl + 2NH3(30%)
• 脂肪族伯胺的制备
主要采用氨解胺化法:
最重要的是醇羟基的氨解; 其次是羰基化合物胺化氢化法; 有时也用到卤基氨解法; 也可采用脂羧酰胺或脂腈的加氢法。
6.1 概述
• 芳伯胺的制备 主要采用硝化-还原法。
若不能将氨基引入到指定位置或收率 很低,需采用氨解法:
最重要的是卤基的氨解; 其次是酚羟基的氨解; 有时也用到磺基、硝基的氨解。
Why
6.3 卤基的氨解
b. 已有取代基对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
•
卤原子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基时,氨
解速率增大;
吸电子基作用越强,数目越多,氨解 反应越容易。
•
不含吸电子基或吸电子基处于卤基间
位或有供电子基,氨解反应越困难。
6.3 卤基的氨解
比较下列化合物氨解反应的难易:
Cl
Cl
Cl
Cl
Cl
—NO2
—NO2 O2N— —NO2
范围、反应历程及动力学方程。
第六章 氨基化
• b. 影响因素:胺化剂、卤素、溶解度、搅拌、 温度对卤素氨解反应的影响。
• c. 实例:邻硝基苯胺及2-氨基蒽醌的制备, 硝基苯胺类的制备。
• d. 芳胺基化:安安蓝B色基的制备。 3、羰基化合物的氨解 • 氢化氨解 • Hofmann重排反应:定义及应用、反应历程。 4、磺基及硝基的氨解 5、环氧烷类的加成胺化、芳环上氢的直接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