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
城市设计的范畴(研究范围):
物质形态:是专业技术发挥作用的范围。
城市设计针对的范畴包括建筑、空间、人类活动以及其间的关系。
物质空间的规模包括构成城市的各种空间尺度,性质上包括不同程度的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功能要素也是城市设计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
社会文化: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精神层面的范畴。
城市设计针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精神文化需求和人类活动,构造潜在的公共原则、社会意识和文化目标。
除了物质空间,促进社会文化活动的繁荣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很多人把社会文化活动列为城市设计所关心的范畴。
管理机制:是城市设计目标得以长期保障的机制。
城市设计针对的范围包括城市设计组织管理机制、法律机制、财政机制等。
城市设计的三大要素:城市设计的要素有形式要素、功能要素和社会要素,这些都是组成城市设计要素的必要方面。
1。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1、土地使用体系。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这两者对于城市空间有不同的要求。 于是,城市设计的这一客体内容又成 为“人的双重生活的相关矩阵”。
这一要素不仅包括提供空间的步行方式,而且要考 虑产生这些活动的功能要素,包括商店,各种公共 建筑,娱乐公园等。 设计中必须要注意它们互相之间可能的或暗示的连 续性。 综合性的多功能会增进设计结构中的多样性和其它 城市要素的活力,室内外活动的结构也是使用活动 设计中的重要方面。
城市设计学科涉及的客体要素外延很广,然而影响城市环境的不只 是特质的要素,而是一种外部条件的关联框架。
以下仅论述城市所涉及的一些 重要要素内容。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建筑及其在城市空间 中的群体组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 尤其是就视觉这一基本感知途径而言。
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 格局。
在城市设计中,须考虑三方面内容:
(1)土地的综合使用 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
亦即是指城市界内某块土地或外部空间在每天的占有率情况,理想 情况是最高容限的占有率保持不变。
综合使用的另一个含义是对设计 用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对用地进 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 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观问题。
停车因素对环境质量有两个直接作用, 一是对城市形体结构的视觉形态产生影响;
南京新街口
二是促进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生存。
因此,提供足够的且具有最小视觉干扰的 停车场地是城市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通 常可采用四种途径。 (1)时间维度上建立 “综合停车”规划。不同时间---不同单位和人---交叉使用, 各俱乐部共用一个停车场。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一定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城市设计需要整合多种空间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
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等,它们是城市的基础和依托。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的布局和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和水系等,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植被,包括公园绿地、街道绿化和建筑绿化等,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人文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和社会活动空间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文化景观,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社会活动空间,包括广场、公共设施和社区中心等,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互动。
建筑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筑环境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住宅区,包括不同类型的住宅、社区设施和绿化景观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商业区,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市场等,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商业服务。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
除了以上的空间要素,城市设计还需要整合交通、节能和环保等要素。
交通要素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系统。
节能要素包括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等,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计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要素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环保设施,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指的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影响力的空间元素,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要素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城市功能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1.公园景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绿色植被的规划和布置,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可以设置湖泊、喷泉等水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艺术感。
2.广场空间: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交汇点和社交活动场所。
广场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人流量的流动和集聚,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
广场中可以设置座椅、休息区、喷泉和艺术装置等,使人们能够休息、交流和欣赏景观。
此外,广场的地面材质也要选择适合行人行走的材料,如石板或花岗岩等,以提供良好的行走体验。
3.街道景观:街道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通道,也是人们出行和活动的场所。
街道景观设计要注重人行道的宽度和安全性,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行走条件。
此外,街头建筑的外观和店铺的布局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商业立面,打造出独特的街道景观。
4.建筑景观:城市中的建筑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建筑景观设计要注重建筑的比例、形态和材质的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物的立面装饰和照明设计也能够提升建筑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夜间效果。
5.水域景观:城市中的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运河等水体。
水域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保护水质和水环境,通过绿化、水生植物和人工景观等手法,打造出优美的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还可以与周围的建筑和公园景观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总之,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各项工程设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关资料和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经济指导。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各要素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有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的整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对旧城区进行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品质。
二、交通网络的整合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通过道路、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三、绿地与水系的整合绿地和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整合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的绿心地带,同时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供城市的水景和水体保护,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功能区域的整合城市功能区域的整合是城市设计中关键的空间要素之一。
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整合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五、景观设计的整合六、社会文化的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那么城市设计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店铺分享了城市设计五要素,一起来制作吧。
城市设计五要素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为单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将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将城市的不同空间要素进行整合,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要素整合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空间要素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功能要素。
自然要素是指城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人文要素是指城市文化、历史、人文景观等人文环境,功能要素是指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功能配置。
在城市设计中,这些空间要素需要进行整合,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城市是资源的集聚地,空间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将城市的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碎片化,提高城市空间的综合效益。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将城市绿地、道路、市政设施等空间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利用模式,提高城市空间的资源利用效率。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是指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和服务项目,包括商业、居住、产业、交通等多种功能。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将城市各种功能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和整合,使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空间要素整合还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适用性,使城市空间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合理整合城市交通、商业和居住空间,可以形成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环境优化。
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美观、更加宜居。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合理整合城市的道路、绿地、水系等自然要素,形成宜居的城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要素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从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引出关于城市设计的思考,提出城市设计的本身的根本目的,即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和认同性。
①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设计。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美好构想②。
二)、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第一,研究空间的组成要求,主要包括,使空间具有更明确的定义和更好的理解(空间的气氛、意义及用途等方面);根据城市总体要求和建设法规,规定每块用地的控制条件——规划设计准则。
第二,研究空间构成的特点和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的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决定空间和各类待建房屋在功能、形态及象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建筑物等实体空间与虚体之间的关系等;提高空间的整体质量,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构筑物、道路到绿化、小品设施和环境细部构造等整体的精心设计与配合,以创建出富有特性的城市空间环境,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
第三,研究空间的布局艺术,创造出完美、协调的空间环境与景观,使三度空间具有层次感,营造时应有重点与一般之分,有主调、基调和配调之分,并特别注意重点地区,如:不同道路、街道、广场的交叉口,人流汇聚处于转折点、制高点、控制点等视觉形象以及
建、构筑物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等②。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想具体到设计层面或者是更具体的城市体系方面主要为:功能方面、绿化方面、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街景、天际线等这六大城市空间要素。
同时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实施和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我认为也是通过以上几方面来表现和感观。
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造、新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功能方面——要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案例的研究、现状等因素,提出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的划分功能组团,提出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节点,从整体上把握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绿化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使公园绿地、街头绿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使用服务半径,道路绿化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界面和具有自身特色,并提出园林景观路和绿化景观路等,通过对绿地系统的设计,为打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3)、交通体系——科学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人车分流路段降低安全隐患;合理的结合实际和后期发展安排停车场地(包括地面、立体的);另外要结合绿地系统提出城市的慢跑道、步行道等绿道概念;
4)、建筑风貌——主要为通过分析当地现状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从而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
5)、城市街景——主要为通过沿街建筑立面、道路版式及景观、街道铺装以及街道设施、城市家具、景观小品等元素来控制街道景观界面,从而形成连续的、统一的、具有特殊的街道景观界面,提升城市影响;
6)、天际线——主要为通过建筑群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天际线)、标志性建筑等因素来控制,从而形成错落有致、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三)城市设计与相关规划设计的关系
1)与总体规划的区别
2)与详细规划的区别
3)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四)城市设计的几点建议
城市设计的定位目标要充分结合实际和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从功能(地理区位、行政)、特色文化、生态、可持续等方面进行定位,并提出具体设想;
城市设计一定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出城市自身的特色;
城市天际线一般要从城市主入口方向、主要道路、河道滨水界面、机场净空限制、城市具体视线通廊、特色山水景观制高点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