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质量检查内容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一、引言病房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病房管理的质量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行病房管理质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管理质量检查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以便医疗机构能够全面了解病房管理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二、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1. 病房环境- 清洁卫生:病房内部及周边环境是否清洁,地面、墙壁、家具、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 通风状况:病房内是否有良好的通风设施,能否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污浊空气滞留。
- 噪音控制:病房内是否存在噪音污染,如是否有噪音隔音设施,是否能够提供肃静的环境。
- 光照条件:病房内是否有足够的自然光照,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照明设施。
- 温度和湿度:病房内是否能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
- 空气质量:病房内的空气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存在异味或者有害气体。
2. 病房设施- 床位数量:病房内床位数量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床位。
- 床位质量:病房内床位的质量是否良好,是否舒适、安全、耐用。
- 家具设备:病房内的家具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 洗手间设施:病房内的洗手间是否干净整洁,设施是否完备,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 病房通道:病房内的通道是否宽敞畅通,是否能够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行走。
3. 病房管理- 护理管理:病房内的护理工作是否规范、有序,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 医疗管理:病房内的医疗工作是否规范、专业,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 药品管理:病房内的药品管理是否规范,药品的存储、使用、配送等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 患者安全:病房内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能够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 患者权益保护:病房内是否能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三、评价标准1. 环境评价- 清洁卫生:根据病房内的清洁程度和卫生状况进行评价,评定为优秀、良好、普通或者不合格。
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每项没做到扣2分。
13、举止文雅、服装整洁、符合要求。热情接待病人、服务态度好。尊重病人人格。
5
不合要求一人次扣3分,与病人争吵一次扣5分。
14有严肃的工作作风,坚守岗位,在工作时间不高声谈笑,阅读非专业性书籍
5
溜岗、阅读小说、杂志、高声喧哗各扣3分。
总分
100
15
每科抽查两例,一例不合格扣2分,发生褥疮、口腔炎、泌尿道感染每例扣5分。(妇产科抽查二例新生儿,要求无红臀、无鹅口疮,一例不合要求扣5分)
9、病人体位正确、舒适、烦躁及昏迷病人有安全保护措施,无坠床现象。输液病人有巡视卡,按要求登记。
5
输液病人无巡视卡、登记不合要求每例扣0.5分,烦躁病人无保护措施,每例扣2分,发生坠床一例扣完。
3、病人一览表护理标记整齐,服药卡齐全,护士送药到口。
5
每项不合要求扣3分。
4、护士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污物间、走廊、厕所等清洁无臭味。
10
一处不合要求扣3分。
5、向新入院病人介绍《病员疗养员住院规定》,晚10:10分值班护士巡视和清理病区。督促探视人员离院。
5
发现一项没做到扣2分。
6、对特、一级护理病人做到晨间护理落实、整理床铺协助洗面嗽口、收拾蚊帐等。
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质量要求
分值
扣分标准
1、病房内物品放置统一(床头柜、椅、被、暖水瓶)保持五条直线,床头柜、窗台无杂物,床头卡齐全,无乱挂乱晒现象。床底无堆放什物、便器等。
10
一处无做到扣0.5分,总体印象差扣完。
2、病人穿病号服,床铺平整清洁,床上被服叠放整齐,有周换制。
10
一例不合要求扣1分,无周换制扣3分。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一、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1. 病房环境- 清洁卫生:病房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清洁程度,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床铺等的清洁情况。
- 通风状况: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情况,是否存在异味或空气污浊的情况。
- 噪音控制:病房内的噪音水平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存在影响患者休息的噪音源。
- 光照情况:病房内的光照是否充足,是否存在照明设备故障或不足的情况。
2. 病床管理- 床位数量:病房内的床位数量是否满足需求,是否存在床位紧张的情况。
- 床位布局:病床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于拥挤或空间浪费的情况。
- 床位设施:病床的质量和功能是否良好,包括床垫、床单、枕头、便桶等设施的完好程度。
- 床位整洁:病床的整洁程度,包括床单、被褥、枕头套等的清洁情况。
3. 病人护理- 护理操作:护士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包括测量体温、测量血压、更换伤口敷料等。
- 护理记录:护士是否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
- 护理态度:护士对患者的态度是否友好、耐心,是否有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4. 患者安全- 患者标识:患者是否正确佩戴身份标识,是否存在患者身份混淆的情况。
- 防护措施:病房内是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洗手液、口罩、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 感染控制:病房内是否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消毒、隔离措施等。
- 患者隐私:病房内是否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是否存在患者隐私被泄露的情况。
二、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1. 优秀:病房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噪音水平低,光照充足。
床位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床位设施完好,整洁度高。
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记录准确完整,护理态度友好,患者安全措施到位,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2. 良好:病房环境较为整洁,通风良好,噪音水平较低,光照较充足。
床位数量基本满足需求,布局合理,床位设施基本完好,整洁度较高。
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记录较为准确完整,护理态度较为友好,患者安全措施基本到位,患者隐私得到一定保护。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检查程序,可以确保医院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一、设施环境1.1 病房布局和空间合理性:检查病房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如床位数量、通风设施等。
1.2 卫生情况:检查病房的卫生情况,包括地面、墙壁、床铺等是否清洁卫生,是否存在异味和污染。
1.3 设施设备:检查病房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如病床、床头柜、便器等是否正常运作,是否有损坏或安全隐患。
二、护理操作2.1 洗手操作:检查护士是否按规范要求洗手,包括正确使用洗手液、洗手时间和手部清洁程度。
2.2 患者护理技术:检查护士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是否按照规范操作,如体温测量、注射、换药等操作是否正确、安全。
2.3 病情观察记录:检查护士是否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体征、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
三、用药管理3.1 药品储存:检查药房和病房内的药品储存情况,包括药品的分类、标识、保质期等是否符合规范。
3.2 药品配药和使用:检查护士在给患者配药和使用药品过程中是否按照规范操作,如药品的剂量、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3.3 药品记录和追溯:检查护士是否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能够追溯药品的来源和使用情况。
四、感染控制4.1 消毒操作:检查医护人员在消毒操作中是否按照规范进行,如手部消毒、器械消毒等操作是否正确。
4.2 废弃物处理:检查医院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3 感染监测和报告:检查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护士素质5.1 护士培训和教育:检查医院是否定期组织护士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5.2 护士态度和沟通:检查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包括是否热情、耐心,是否能够与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引言概述:病房管理质量检查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病房环境卫生
1.1 病房清洁卫生情况
1.2 空气质量和通风情况
1.3 垃圾分类和处理情况
二、医护人员素质
2.1 医护人员着装和仪表端庄
2.2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
2.3 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
3.1 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3.2 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情况
3.3 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情况
四、患者安全管理
4.1 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4.2 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3 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
五、病房管理制度
5.1 病房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5.2 病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5.3 病房管理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措施的落实情况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医院病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病房护理质量检查内容

一、海南省护理质控标准:1、正确确认患者身份1所有患者佩戴腕带2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如: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方法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2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到位,查对方法正确、3、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1护士知晓本专科常见危急值2护士执行“危急值接获流程”正确3危急值登记无漏项,信息记录完整4危急值患者病情观察和处理有相应护理记录5护士知晓什么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根据医院制度6口头医嘱执行正确4、高危药物的安全管理和使用1科室有高危药物申请报告,高危药物帐物相符与药剂科备案种类、数量一致2高危药品单独区域存放有警示标识;普通病区不能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存放病区有申请报告复印件3贮存温、湿度、避光符合药物管理要求4配置和使用药物时双人核对5、确保手术安全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正确的患者1责任护士知晓手术部位及手术部位标记落实情况2手术交接记录单填写完整正确6、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1护士知晓洗手指证2手卫生设施、用品齐全3适时洗手或手消毒4洗手方法正确7、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导致的伤害风险1入院时有高危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并记录2高危患者每周有评估并记录3病情变化随时有评估4评估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符5高危坠床/跌倒患者床头有警示标识6高危坠床/跌倒患者:有患者家属签字告知7坠床/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8护士知晓发生坠床/跌倒后处理流程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入院时有压疮风险评估并记录2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记录3压疮风险评估正确4压疮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5护士知晓压疮分期及处理方法9、危重患者转运含转科1转运前有患者病情评估记录2转运工具良好3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是与急诊、重症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的转接4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10、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病区备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2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3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计划并落实到位1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1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标本采集、术前、术后管理管理制度2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标本采集、术前、术后管理等应急预案3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至少每年一次4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时防护措施落实到位5锐器处理到位6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二、患者和家属的权利相关评审要素1、患者隐私保护1操作时有保护患者隐私措施;2患者各种信息资料不得放置在他人可随意获取之处3人员离开电脑时,退出界面三、患者评估相关评审要素1、入院评估18小时内班内完成2评估完整3评估正确2、ADL评估1按要求评估2病情变化或自理能力发生变化随时有评估3评估结果与病情相符;四、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相关评审要素1、健康教育1健康宣教栏宣教资料齐全每个专科疾病都要有相应宣教资料2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进行健康宣教3健康宣教内容有记录2、疼痛护理1护士知晓常用疼痛评估工具2护士知晓常用疼痛评估方法3疼痛评估方法正确4疼痛评估结果正确5按要求进行评估和记录6疼痛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及时准确7使用PCA患者管理符合要求8疼痛宣教落实,有记录3、护理措施1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标识正确2床单位整洁、无污迹3病人个人卫生清洁口腔、头发、胡须、会阴、指趾甲等4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5能及时处理专科应急情况6专科护理常规落实到位4、输血护理1护士知晓输血相关知识交叉配血、取血、输血、保存,输后处置等2输血查对方法正确3输血查对内容正确血液质量、患者信息等4血液输注及时血液出血库后30分钟内输注,4小时内输注完毕5输血评估记录输血开始时、输血15分钟后、输完血后符合要求,有反应及时评估6护士知晓常见输血反应7护士知晓输血反应处理流程8输血后处置符合要求六、药物管理和使用相关评审要素1、药物冰箱管理1冰箱清洁无杂物2冰箱温度控制在2-8°C,特殊药物根据药品储存需要调整,每天监测记录两次3温度异常>8℃、<2℃,特殊药物根据药品储存需要调整,每天检测记录两次4冰箱每月至少除霜1次有记录无霜冰箱除外5冷藏药物标识清楚,账物相符6护士知晓冰箱温度异常处理流程2、药物贮藏1各类备用药品定量、定点、分类放置,标识清楚2备用药品帐物相符,最低量备药3药名相似、包装相似、一品对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显的警示4药物分病人、分种类单独防止,标识清楚5药物贮藏区域每日有两次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0℃以下,湿度控制在35%-75%监测记录3、给药管理1药物开启标识符合要求有开启时间签名2药物标明配置时间、配置人,在有效期内使用3所有药物有给药医嘱4患者处无药物存放除自备药5给药时间符合医嘱要求6护士说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7护士知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流程及意外情况的处理七、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相关评审要素1、质量改进1病区有质量改进项目2护士知晓科室质量改进项目及自己承担的任务3有改进项目的原始数据4有改进成效的维持2、不良事件上报1护士知晓不良事件报告流程2不良事件主动及时上报3重大不良/警示事件有根本原因分析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相关评审要素1、物品管理1物品洁污分区,放置合理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3无菌物品标注开启及失效日期,无过期4物品表面清洁2、污物、医疗废弃物管理1放置医疗废物间或柜上锁,有标识2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标识清楚,有标识3医疗废物不超过放置容器的3/44使用中锐器盒妥善固定,内容物不超过3/45医疗废物包扎后,贴上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等的标签,贮藏<24小时6、化疗废弃物袋需加贴“化疗药物”标识7、特殊感染患者废弃物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标识清楚8、污物间整洁9、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被服单独放于黄色垃圾袋内10、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工作服单独存放于黄色垃圾袋内。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一、背景介绍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是为了确保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要求。
二、病房环境1. 病房清洁卫生- 病房内地面、墙壁、天花板、窗户等表面应保持干净整洁。
- 床铺、床单、被褥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
- 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通风。
- 病房内垃圾桶应及时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2. 温度和湿度控制- 病房内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不低于18℃,不高于25℃。
- 病房内湿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不低于40%,不高于70%。
3. 光线和噪音控制-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光线,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照射。
- 病房内应控制噪音,避免过大的噪音干扰病人休息。
三、病人护理1. 病人个人卫生- 病人应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 病人应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 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
2. 病人饮食- 医院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 医院应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提供相应的饮食。
3. 病人康复护理- 医院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护理。
- 医院应提供必要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如助行器、轮椅等。
四、护理人员要求1. 护理人员资质-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的护士执业证书。
-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 护理人员态度和沟通- 护理人员应友善、耐心地对待病人,关心病人的需求和感受。
-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病人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信息。
3.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病人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五、病人满意度调查医院应定期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了解病人对病房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一、病房环境卫生1.1 病房清洁度:保持病房内部整洁干净,无异味。
1.2 空气质量: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保持通风良好。
1.3 消毒防护: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护理操作规范2.1 患者护理:按照医嘱和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操作规范。
2.2 用药管理:按照用药规范,正确给药,避免药物错误。
2.3 隔离操作:对于传染病患者,按照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护理记录完整3.1 病历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
3.2 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包括患者症状、体征等。
3.3 医嘱执行情况:记录医嘱执行情况,确保医嘱执行无误。
四、患者安全保障4.1 跌倒预防:对于高危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
4.2 输液安全:确保输液操作规范,避免意外发生。
4.3 病情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五、护理质量评估5.1 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5.2 护理质量评估: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5.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服务方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结语:医院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南省护理质控标准:
1、正确确认患者身份
(1)所有患者佩戴腕带
(2)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如: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2)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到位,查对方法正确、
3、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
(1)护士知晓本专科常见危急值
(2)护士执行“危急值接获流程”正确
(3)危急值登记无漏项,信息记录完整
(4)危急值患者病情观察和处理有相应护理记录
(5)护士知晓什么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根据医院制度)
(6)口头医嘱执行正确
4、高危药物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1)科室有高危药物申请报告,高危药物帐物相符(与药剂科备案种类、数量一致)
(2)高危药品单独区域存放有警示标识。
普通病区不能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存放病区有申请报告复印件)
(3)贮存温、湿度、避光符合药物管理要求
(4)配置和使用药物时双人核对
5、确保手术安全(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正确的患者)
(1)责任护士知晓手术部位及手术部位标记落实情况
(2)手术交接记录单填写完整正确
6、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
(1)护士知晓洗手指证
(2)手卫生设施、用品齐全
(3)适时洗手或手消毒
(4)洗手方法正确
7、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导致的伤害风险
(1)入院时有高危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并记录
(2)高危患者每周有评估并记录
(3)病情变化随时有评估
(4)评估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符
(5)高危坠床/跌倒患者床头有警示标识
(6)高危坠床/跌倒患者:有患者(家属)签字告知
(7)坠床/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
(8)护士知晓发生坠床/跌倒后处理流程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入院时有压疮风险评估并记录
(2)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记录
(3)压疮风险评估正确
(4)压疮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
(5)护士知晓压疮分期及处理方法
9、危重患者转运(含转科)
(1)转运前有患者病情评估记录
(2)转运工具良好
(3)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是与急诊、重症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的转接
(4)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10、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病区备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2)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3)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计划并落实到位
1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
(1)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标本采集、术前、术后管理)管理制度
(2)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标本采集、术前、术后管理等)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至少每年一次
(4)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时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5)锐器处理到位
(6)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患者和家属的权利相关评审要素
1、患者隐私保护
(1)操作时有保护患者隐私措施。
(2)患者各种信息资料不得放置在他人可随意获取之处
(3)人员离开电脑时,退出界面
三、患者评估相关评审要素
1、入院评估
(1)8小时内(班内)完成
(2)评估完整
(3)评估正确
2、ADL评估
(1)按要求评估
(2)病情变化或自理能力发生变化随时有评估
(3)评估结果与病情相符。
四、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相关评审要素
1、健康教育
(1)健康宣教栏宣教资料齐全(每个专科疾病都要有相应宣教资料)(2)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进行健康宣教
(3)健康宣教内容有记录
2、疼痛护理
(1)护士知晓常用疼痛评估工具
(2)护士知晓常用疼痛评估方法
(3)疼痛评估方法正确
(4)疼痛评估结果正确
(5)按要求进行评估和记录
(6)疼痛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及时准确
(7)使用PCA患者管理符合要求
(8)疼痛宣教落实,有记录
3、护理措施
(1)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标识正确
(2)床单位整洁、无污迹
(3)病人个人卫生清洁(口腔、头发、胡须、会阴、指趾甲等)
(4)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
(5)能及时处理专科应急情况
(6)专科护理常规落实到位
4、输血护理
(1)护士知晓输血相关知识(交叉配血、取血、输血、保存,输后处置等)(2)输血查对方法正确
(3)输血查对内容正确(血液质量、患者信息等)
(4)血液输注及时(血液出血库后30分钟内输注,4小时内输注完毕)(5)输血评估记录(输血开始时、输血15分钟后、输完血后)符合要求,有反应及时评估
(6)护士知晓常见输血反应
(7)护士知晓输血反应处理流程
(8)输血后处置符合要求
六、药物管理和使用相关评审要素
1、药物冰箱管理
(1)冰箱清洁无杂物
(2)冰箱温度控制在2-8°C,特殊药物根据药品储存需要调整,每天监测记录两次
(3)温度异常>8℃、<2℃,特殊药物根据药品储存需要调整,每天检测记录两次
(4)冰箱每月至少除霜1次有记录(无霜冰箱除外)
(5)冷藏药物标识清楚,账物相符
(6)护士知晓冰箱温度异常处理流程
2、药物贮藏
(1)各类备用药品定量、定点、分类放置,标识清楚
(2)备用药品帐物相符,最低量备药
(3)药名相似、包装相似、一品对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显的警示(4)药物分病人、分种类单独防止,标识清楚
(5)药物贮藏区域每日有两次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0℃以下,湿度控制在35%-75%)监测记录
3、给药管理
(1)药物开启标识符合要求(有开启时间签名)
(2)药物标明配置时间、配置人,在有效期内使用
(3)所有药物有给药医嘱
(4)患者处无药物存放(除自备药)
(5)给药时间符合医嘱要求
(6)护士说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7)护士知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流程及意外情况的处理
七、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相关评审要素
1、质量改进
(1)病区有质量改进项目
(2)护士知晓科室质量改进项目及自己承担的任务
(3)有改进项目的原始数据
(4)有改进成效的维持
2、不良事件上报
(1)护士知晓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2)不良事件主动及时上报
(3)重大不良/警示事件有根本原因分析
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相关评审要素
1、物品管理
(1)物品洁污分区,放置合理
(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3)无菌物品标注开启及失效日期,无过期
(4)物品表面清洁
2、污物、医疗废弃物管理
(1)放置医疗废物间或柜上锁,有标识
(2)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标识清楚,有标识
(3)医疗废物不超过放置容器的3/4
(4)使用中锐器盒妥善固定,内容物不超过3/4
(5)医疗废物包扎后,贴上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等的标签,贮藏<24小时
6、化疗废弃物袋需加贴“化疗药物”标识
7、特殊感染患者废弃物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标识清楚
8、污物间整洁
9、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被服单独放于黄色垃圾袋内
10、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工作服单独存放于黄色垃圾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