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

合集下载

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

他在《滁州谢上表》中,犹愤愤不平地辩解:谤谗始作,大喧群口而可惊;诬阁终明,幸赖圣君之在上。

究其根源,实乃尝列谏坦,论议多及于贵权,因之若臣身不翻,则攻者不休必欲措臣少安,莫若里之闲处,使其脱波而远去,避陷阱之危机。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官场的倾轧,使他希图摆脱世俗纷扰,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

滁州在与淮河之间,正是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的闲处,高水清,风景宜人。

这里地处偏僻,民风淳厚。

欧阳修被贬至此,倒也悠闲自在。

在这里,清山绿水涤除他心头的烦恼,大自然触发了他无拘无束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

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

由于他把与民同乐看成是刺史之事也,虽然是载评流徙,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不能直接向朝廷指陈时弊了,其心倒也安然,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

《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名句
作者:佚名
在这篇散文中,最有深意、最能引起时人和后人共鸣的句子就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也就是说,百姓必须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在丰年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天下和平安定,没有战事,因此应该倍加珍惜。

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没有战争,国家和平安定,因为这是幸福生活的根源。

所以,一定要珍惜这种生活,消除不利于和平安定的负面因素。

全文可分三段。

首段简介建亭的缘起。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全文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全文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全文《丰乐亭记》翻译: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

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

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

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

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

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

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丰乐亭记》拼音版,带全文注音(欧阳修)-文言文

《丰乐亭记》拼音版,带全文注音(欧阳修)-文言文

fēng 丰lè乐tíng亭jì记 [sòng宋]ōu欧yáng阳xiū修xiū修jì既zhì治chú滁zhī之míng明nián年,xià夏 ,shǐ始yǐn饮chú滁shuǐ水ér而gān甘。

wèn问zhū诸chú滁rén 人 ,dé得yú于zhōu州nán南bǎi百bù步zhī之jìng近。

qí 其shàng上zé则fēng丰shān山,sǒng耸rán然ér而tè特lì立 ;xià下zé则yōu幽gǔ谷,yǎo窈rán然ér而shēn深cáng藏 ;zhōng中yǒu有qīng清quán泉,wěng滃rán然ér而yǎng仰chū出 。

fǔ 俯yǎng 仰zuǒ 左yòu 右 ,gù 顾ér 而lè 乐zhī 之 。

yú 于shì 是shū 疏quán 泉záo 凿shí 石 ,pì 辟dì 地yǐ 以wéi 为tíng 亭 ,ér而yǔ 与chú 滁rén 人wǎng 往yóu 游qí 其jiān 间 。

chú 滁yú 于wǔ 五dài 代gān 干gē 戈zhī 之jì 际 ,yòng 用wǔ 武zhī 之dì 地yě 也 。

xī 昔tài 太zǔ 祖huáng 皇dì帝 ,cháng 尝yǐ 以zhōu 周shī 师pò 破lǐ 李jǐng 景bīng 兵shí 十wǔ五wàn 万yú 于qīng 清liú 流shān 山xià下 ,shēng 生qín 擒qí 其jiàng 将huáng 皇fǔ甫huī辉 、yáo 姚fèng 凤yú 于chú 滁dōng 东mén 门zhī 之wài 外 ,suì 遂yǐ 以píng 平chú 滁 。

最新丰乐亭记原文及赏析精选

最新丰乐亭记原文及赏析精选

丰乐亭记原文及赏析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1、明年:第二年。

2、顾:向四周看。

3、按:查核。

4、胜:尽。

5、及:等到某时候。

6、涵煦:滋润化育。

7、幸:庆幸。

8、因为:于是就。

本:根据。

9、道:称道。

10、夫:句首语气词。

宣:宣扬。

11、畎(quǎn)亩:田地12、书:写下13、名:命名14、滃(wěng)然:水势盛大的样子15、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16、辟地:开辟出一块土地17、掇幽芳:采摘幽香的花朵。

这里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

18、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

19、刻露:清晰地显露20、岁物:收成21、事简:公务简单22、掇(duō):拾取,采取23、得:发现水源。

24、州:州城25、太祖皇帝:赵匡胤(yin)26、李景:南唐中主(李璟——李煜之父)27、铲削消磨:被铲平或自己消亡28、遗老:经历过那些事的人29、上:指皇帝,天子30、本:根据31、滁:滁州[在今安徽省]32、丰山:在滁州西南33、耸然“高耸的样子34、窈(yǎo)然:幽暗深远的样子35、特:独赏析:写于庆历六年(1046)。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丰乐亭记》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氵翁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以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应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译文: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

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

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

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

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

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

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

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

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

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

《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丰乐亭记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古诗丰乐亭记翻译赏析

古诗丰乐亭记翻译赏析

古诗丰乐亭记翻译赏析文言文《丰乐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ORg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县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

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

《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

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

”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

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美景可乐的伏笔。
3、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社会安定 “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定 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怕也是没有心情 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 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 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 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 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 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 《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 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 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 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 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以及他在 《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 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 自唐失其政,海内 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 分裂,豪杰并起而 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 争,所在为敌国者,敌对政权,哪里数得清呢。 何可胜数?及宋受 到了宋朝接受天命,圣人 天命,圣人出而四 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 海一。向之凭恃险 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 阻,铲削消磨,百 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 年之间,漠然徒见 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 山高而水清。欲问 只见山依旧高耸,流水仍 其事,而遗老尽矣。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
滁人往游其间。 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于其间。
第二段 ①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 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③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 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干戈:战争,战乱 昔:当年 以:率领 破:打败 形作动 遂:于是
将文题“丰乐亭”三字,依次逐一点出:滁水“其上丰山,
耸然而特立”,点出“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点出“乐”;末句“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
人往游其间”点出“亭”字。

第二段并不接写“丰乐亭”,而引出“昔太祖皇
帝”(赵匡胤)平定滁州的往事。与第三段“今滁介于江淮
之问……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等内容
考:考察 其:代当地的 按:查索 图记:地理图籍, 升:登上 高:高处 形作名 求:找到 就:受(被动) 而:但 故老:当年亲历战事的人 盖:因为
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 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 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被动句),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 记。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来和民众共享欢 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 写了这篇文章,来给亭子起名为丰乐亭。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 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第一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 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
家”。

《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
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翻译文本
修既治滁之明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
年夏,始饮滁水而 夏天,才饮到滁州的泉水,感
甘。问诸滁人,得 到甘甜。向滁州人打听,在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 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于)无事之时 也(判断句,省略句)。
幸:侥幸,幸运 乐:以……为乐 因为:于是为 本:推求 其:这里的 道:叙述 所以:表原因 幸:有幸
今滁介江淮之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
间,舟车商贾、 间,船只车辆、商贾游
• 文章隐隐透出“乐而不能忘忧”之苦心,不仅要 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
本文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 绕“乐”而写,请说说你的理解?
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 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 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提示:也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处地 之“乐”——自然与创造;处时之 “乐” ——机遇与幸运;处人之 “乐”——井然与融洽。
四方宾客之所不 客都很少到此地。百姓
至,民生不见外 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
事,而安于畎亩 情,安心于耕田种地,
衣食,以乐生送 穿衣吃饭,乐于赡养父
死功德。,而孰休知养上生之息,母能让,知百为道姓父是休母皇养送上生终的息功,。德而如,谁雨
涵煦于百年之深 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
也!
年之久呢!
修之来此,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 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2、第三段中写景的句子动词用的很 传神,举例说明
• 句中的“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的角 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望”“听” 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这番描写透着一 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了对眼前绽放的鲜 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流露了休憩之时的惬 意的情趣。这两句话用词准确传神,显现了欧阳 修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掇幽芳指春,荫乔木 指夏,风霜水雪指秋冬,秋冬草枯叶落,山势蝇 岩毕露,故日“刻露清秀”,作者仅用十五个字 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钦佩。
• (2)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其目的是为了与 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 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这是一个伏笔,为下 文的议论作好准备。
三、拓展与思考:
• 1、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严谨,说 说全文是如何紧扣题目“丰乐亭”三 个字展开的。

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劈首点题。然而写法不同一般。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 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 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乐:喜欢 形作动 俗:民风 得:找到 乃:于是 日:每天 名作状语 而:修饰连词 掇:采摘 荫:荫凉,引申为乘凉 风霜冰雪:秋迎风霜,冬赏冰雪。 刻露:清晰的显露, 清秀:清幽秀茂 可爱:令人喜爱。
其地僻而事简, 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
又爱其俗之安闲。 它的民风安恬闲适。已经
既得斯泉于山谷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
之间,乃日与滁 便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游玩,
人仰而望山,俯 而听泉;掇幽芳 而荫乔木,风霜
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 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乘荫凉于茂密的乔木间, 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
水雪,刻露清秀, 冬清晰的显露,春夏清幽
于州南百步之近。 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
其上丰山,耸然而 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
特立;下则幽谷, 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
窈然而深藏;中有 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
清泉,滃然而仰出。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
俯仰左右,顾而乐 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
之。于是疏泉凿石,开岩石,于是疏通泉流,开
辟地以为亭,而与 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
四时之景,无不 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
可爱。
不令人喜爱。
又幸其民
乐其岁物之丰 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 其山川,道其 风俗之美,使 民知所以安此 丰年之乐者, 幸生无事之时 也。
又幸运的是,民众 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 成熟而高兴,乐意与 我同游。于是为他们 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 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 丰年的欢乐,是因为 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 的时代。
丰乐亭记
欧阳修
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
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儒学家、作家。
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
•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
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
失其政,政治混乱 ; 分裂,四分五裂 ; 所在,到处,处处; 为,是; 敌国者,敌对政权; 胜,尽; 受,接受。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向,过去,从前; 凭恃,凭借依靠; 刬削,被铲平, 消磨;消耗磨灭; 漠然,冷清寂静地 徒,只; 遗老,经历事变的 老人; 尽,都死去,形作 动。
滁于五代干戈之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际,用武之地也。 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 昔太祖皇帝,尝以 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 周师破李景兵十五 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 万于清流山下,生 十五万人,在滁州东门之外 擒其皇甫晖、姚凤 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 于滁东门之外,遂 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 以平滁。修尝考其 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考 山川,按其图记, 滁州的地理图籍,登上高处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瞭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 欲求晖、凤就擒之 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 所。而故老皆无在 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 也,盖天下之平久 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矣。
• (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了五代 时期的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956)二 月,殿前都虞候赵匡J乱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 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之外擒获皇 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年,天 下分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史载唐广明元年 (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滁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