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金岳霖先生的独立人格和学者风范。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敬仰先贤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分析金岳霖先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其独立人格。
2.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金岳霖先生的生平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金岳霖先生有什么了解?他的哪些事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引导他们思考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
3.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
4.学习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示例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品味其表达效果。
实践运用: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练习。
强调尊重知识、敬仰先贤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金岳霖先生的读后感。
深入了解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2.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匆而过。
3.改进措施: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资料。
3.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之情,认识到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 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 《金岳霖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金岳霖先生》这篇坐在的版块是“一花一世界”,这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
《金岳霖先生》一文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因而在课堂上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全篇许多鲜活的细节的把握,从外到内、由形到神地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在写作中能学会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期已快接近尾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已养成,师生间的磨合期已过,彼此也能进行不错的配合。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学过《藤野先生》这篇人物记事传记类的散文,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文体不用多做介绍。
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精神即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
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和不断深入学习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本文了解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理解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一)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感受人物美。
(二)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位先生他的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
有一回他给他的朋友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学生接电话就行了。
”但那个人说不行,他便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谁想王喜也不知道。
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
”阿弥陀佛,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明确:金岳霖先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共同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去品味他用冲淡隽永的语言、幽默滑稽的笔法描绘传神细节,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人生。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金岳霖先生》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3)能够概括并阐述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金岳霖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树立对学术巨匠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学术的志向。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金岳霖先生》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特点。
3. 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概括并阐述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特点。
3. 联系现实,探讨学术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金岳霖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2)激发学生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之情,引发对学术精神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金岳霖先生》,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金岳霖先生》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2)详细阐述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特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金岳霖先生的敬仰之情。
(2)分享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术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金岳霖先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思考并回答课后思考题,深化对学术精神的认识。
4. 推荐阅读相关学术著作,拓展学术视野。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金岳霖先生》的主要内容,对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金岳霖先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能够概括并阐述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学习并运用人物描写手法。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人物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金岳霖先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 概括并阐述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2. 深入分析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学习人物描写手法。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金岳霖先生》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3. 分享感悟:组织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学习人物描写手法。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欣赏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中写人的方法并能进行鉴赏和运用,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二〕过程和方法:比较阅读与鉴赏阅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金岳霖先生率真、活泼、睿智、善良的人格魅力2.欣赏汪曾祺作品总自然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与难点1.作品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和运用2.品味汪曾祺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课堂设计一、导语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记人的作品,我们回忆一下:那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的〞是谁?“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又是谁?下面我们看看幻灯片上出现的人物,请说说他们又各是谁?〔结论:每个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二、阅读作品1.金岳霖先生的介绍〔见书或幻灯片〕,说说通过介绍和照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金先生?〔学识渊博的、严谨的、年老的、慈祥的〕2.从介绍中我们看到一个学者金岳霖,下面我们再看一幅漫画,看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金先生。
〔有趣的、漫画式的〕我们通过预习,能用本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文中的金先生吗?〔有趣〕3.请快速阅读作品找到有关“有趣〞的片段描写〔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4.一个很有趣的人确实让我们很喜欢,作为金先生学生的汪曾祺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是除了“有趣〞之外,金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点了?〔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都没有笑;林徽因去世多年,给她过生日。
说明金先生非常重情。
这种善良的人格魅力更是能引起我们的尊敬。
〕5.总结:他有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性格,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生活中却不谙世故;他待人真诚坦荡;他静心为学;他又特立独行。
他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三、深入分析1.这么多的片段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讨论: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作者从他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写起,虽然看似零散,实那么围绕着金先生“有趣〞来组织材料。
2024年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5篇

2024年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5篇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1学习目标: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课时:1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一、导入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脑瓜灵活。
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
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
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
字龙荪,湖南长沙人。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
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
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
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7篇)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7篇)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篇1一、激趣猜谜同学们,我们来猜两个迷,请看大屏幕:(1)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这人是谁?(2)“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探讨: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孙悟空!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就猜得中呢?关健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人物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就不同。
二、导入新课由刚才的两个人物描写片段可以看到,刻画人物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的一篇文章也是这一方面的范例。
当代散文把大家之一的汪曾祺的文章《金岳霖先生》,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出示金岳霖和汪曾祺简介: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
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
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明确(出示幻灯: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眼是“有趣” 板书)2、那么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下面5个问题:请看大屏幕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5、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讨论后明确:① 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金岳霖先生》这篇坐在的版块是“一花一世界”,这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
《金岳霖先生》一文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因而在课堂上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全篇许多鲜活的细节的把握,从外到内、由形到神地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在写作中能学会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期已快接近尾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已养成,师生间的磨合期已过,彼此也能进行不错的配合。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学过《藤野先生》这篇人物记事传记类的散文,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文体不用多做介绍。
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精神即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
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和不断深入学习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本文了解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理解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一)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感受人物美。
(二)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位先生他的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
有一回他给他的朋友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学生接电话就行了。
”但那个人说不行,他便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谁想王喜也不知道。
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
”阿弥陀佛,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明确:金岳霖先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共同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去品味他用冲淡隽永的语言、幽默滑稽的笔法描绘传神细节,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人生。
2、了解作家及本文主人公金岳霖先生。
(说明: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为学生自由交流课前预习查找的相关资料,或者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
)(二)主题探究1、阅读指导。
(1)、第一遍阅读:默读(把握文章大意)。
(2)、第二遍阅读:范读(扫除词句障碍)。
2、整体感知。
(1)、请找出本文的核心句及文眼。
(2)、作者选用了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哪些细节?写出了他怎样的个性?3、品析细节。
作者选了许多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生活细节,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认为最为传神的一两个小细节来评点人物的性情魅力。
示例如下:“怪”:(1)穿戴“怪”。
①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②一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③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教授里穿夹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2)语言“怪”。
①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②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听完回答说:“Yes!请坐。
”③逻辑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④讲课中间,喜欢停下来,总喜欢问一问成绩最突出的同学:“王浩,你以为如何?”⑤搞文学讲座,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3)动作行为“怪”。
①走路奇怪。
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②提问回答的方式很奇怪。
一是提问穿红毛衣的女同学,一是用奇怪问题回答奇怪问题,还有讲课中间询问成绩突出的同学之见解。
③所教人数也奇怪。
“符号逻辑”这门课选修的人很少,教室只几个人,有时是他和王浩二人的对话。
④一些细节很奇怪。
搞讲座的时候,当着学生的面,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⑤爱好奇怪。
和斗鸡在一个桌子吃饭;和教授的孩子进行比赛,输了奖励孩子大梨、大石榴。
⑥毛主席让他多接触社会,八十多岁的他,和三轮车夫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重情”:(1)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其情也特别深、特别纯、特别真挚、特别伟大。
课文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2)林国达之死——珍惜师生情。
其情弥深,整堂课都没有笑容。
写完这么多的细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教师小结:一句话,收住了全文。
“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字里行间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对联大生活的怀念。
站在这几则或曰趣事或曰逸闻的彩笔勾勒出的金先生的肖像前,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先生的性情魅力,他的质朴、率性、自由、纯真、有爱心、有学问、重情义、爱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分析文中的“闲笔”。
学生还可能提出如下细节,教师灵活掌握,进而分析文中的“闲笔”。
(1)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却写到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更进一步联想到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
这是不是离题万里啊?生1:作家在此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用联大其他教授的率真与正气来衬托金先生的品性。
生2:我认为汪曾祺写《金岳霖先生》,并不是只为传主作传。
文章开头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有趣”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的共同特征,金岳霖先生只是西南联大教授那一特殊群体中的一位。
生3:是的,我也同意此说。
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及:“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可见,金先生是群像中的一位代表,金先生身上,折射出作为“精神圣地”的西南联大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因此都应该写一写。
这句话与开头遥相呼应,看似随意之笔,实际上是作者匠心所在。
(2)文章由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又进一步详细交代了与作者的来往。
此处细节是不是应该删去?生1:此处仍是衬托,先看看王浩是个怎样的人。
王浩的一个好朋友是“我”的同事,大家时常一起玩,于是就和“我”一直联系,可见王浩是个率真、随和、易于结交的人。
他不仅在学术上师承金先生,在某些品行上,甚至是性格上都受其影响。
生2:王浩的光头造型,“我”的创意大作,都是师承金先生。
其实汪曾祺本人也是金先生的高徒,他的漫画多有个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生3:作者不惜笔墨给我们刻画金岳霖先生的高徒的形象,也是侧面展示了金先生成功的教育,若没有不凡的人格魅力,怎能影响学生?(3)文章中还有些看似赘余的语言,如“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为何分言“当面”和“背后”?生1:称其为“老金”,由此可知此人既可亲又可敬。
当面尊称可以理解;背后也称老金,那种尊敬和亲密的感情就是发自肺腑的了。
生2:背后不用称呼全名,大家都知道所讲的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若是无名小卒,恐怕连名带姓地介绍,别人也弄不清是谁。
这也说明金先生为人随和,人缘又好,同事朋友相处十分融洽。
这一点在后文记录的许多小事中也有所体现。
(4)因为金先生有眼疾,常年戴帽,帽檐压得比较低,所以“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后来眼疾好了,但是作者还是强调金先生那种微微仰着脑袋的姿势一直保留着。
文章为何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点?生1:体现了金先生敬业、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哪怕是有眼疾,哪怕需要如此费力的姿势,他也不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以至于这个姿势成了习惯,眼睛好了也改不了了。
生2:这样的一个姿势,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是最动人心扉的细节。
多年后,如汪曾祺这样的学生们,回忆起恩师的姿势,也许都会心头一热。
教师小结:大家之作,细微处往往独具匠心。
叶圣陶先生主张研读课文时“字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这些细节中,真切地体会到金岳霖先生的人品及性情。
正是这些全文不起眼的“闲笔”,却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造,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位先生:哲学逻辑,俯身钻研现严谨;呢帽麂皮,仰首前行显从容。
5、试着给“细节”一词下定义,并谈谈细节的魅力何在。
提示: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
只要学生能抓住“细微”“真实”等关键词即可。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分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全诗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思乡情切,由于“意万重”而觉得无从下笔,由于时间“匆匆”,担心有些话说不清楚,交代不周全,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
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看。
“开封”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正是“临发又开封”这一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穿透千古的力量。
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尤浓。
七、教师总结读过此文我们觉得主人公真纯可爱,质朴可亲,佩服他阅历时世浮沉、洞察万物的从容淡定,继之就是深深的怜惋与喟叹了。
而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细腻传神的细节(肖像、动作、行为举止等)凸显的,我们能否也拿起笔,把那些明媚的或灰白的心灵感悟写在岁月的河岸上?期待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尝试。
八、板书设计金岳霖先生有趣金岳霖先生怪重在细节有情九、布置作业运用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以小细节见大人物的方法,写几个人物片段,或者也可以将写人的旧作拿出来进行修改加工。
十、教学反思《金岳霖先生》是写人记事类散文,课堂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鉴赏,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由表及里、由形到神地把握作何笔下的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主要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在问题探讨环节,教师注意了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针对本文的教学重点,课堂上还利用拓展研究形式,补充了相应的阅读资料。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师生配合良好,学生思维较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