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
【引言】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之际,一场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隆重举办,这一历史时刻也被众多艺术家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定格下来。

本文将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进行评析,探讨其审美特点及历史价值。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激发了广大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些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程。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审美特点】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在构图、色彩、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审美特点。

首先,构图独特,气势恢宏。

艺术家们以天安门广场为背景,巧妙地将领导人、群众、旗帜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展现出大会的庄严与隆重。

其次,色彩鲜明,寓意深刻。

红色代表着革命的热情与胜利,黄色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蓝色则表现出宽广的天空,共同构成一幅繁荣昌盛的画卷。

最后,人物形象生动,具有代表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崭新面貌。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们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传递了新中国成立的信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成为研究新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结】
总之,开国大典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历史价值,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它们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与激情,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时刻。

开国大典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作品赏析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油画家董希文据此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无疑是惟一的权威之作和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巨幅油画创作于一九五二年,完成于一九五三年。

画幅高二百三十三厘米、长四百厘米。

《开国大典》所展现的场面十分壮观,画面的近景是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五根红色大柱排列在左部,按实际情况,右边还有一根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开阔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这样热烈而又静谧的历史时刻,共和国的领袖在开阔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一幕: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从容庄重,神采奕奕,在他的身后,朱德一脸喜气,刘少奇正视前方,周恩来潇洒豪迈,宋庆龄的慈爱,李济深的满足,郭沫若的忆惜抚今,张澜的落拓大方,高岗的拘谨严肃,各各不同的神态风度,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的阅历,性格,真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

画面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完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气势。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

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油画《开国大典》赏析25页PPT

油画《开国大典》赏析25页PPT

油画《开国大典》赏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开国大典赏析

开国大典赏析

《开国大典》赏析
一、作品背景:《开国大典》是近现代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受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创作的巨型油画,于1953年完成。

二、作品内容: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

画面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他背后站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各界代表。

广场上红旗招展、绚丽多彩,整齐的队伍和严肃的标兵显得庄严、隆重。

城楼上左面的一排大红柱子及大红宫灯,崭新的紫红地毯、盛开的菊花,朵朵的白云和天空中翱翔的白鸽,象征着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与和平。

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华夏古老民族的新生。

三、艺术特色:①《开国大典》采用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②毛泽东站立在画面正中间,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侧三分之一的画面上,形成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天安门城楼中间两根廊柱之间的跨度被放宽了,这样的构图处理,都是为了显出天安门广场的明朗开阔,群众场面的雄壮宏伟,从而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的庄严宣言。

③在色彩的运用上,虽然是油画作品,但是却融合了中国工笔重彩的绘画手法,强调色彩的单纯和对比。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四、整体评价:《开国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时刻,是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开国大典美术赏析

开国大典美术赏析

开国大典美术赏析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见证。

其美术赏析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欣赏和解读相关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开国大典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丰富多样,包括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气势。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开国大典》画卷,由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

这幅画卷以浓郁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誓的场景,气势磅礴,庄重肃穆。

《开国大典》画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开国大典的历史场面和人物形象。

画卷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刻画,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盛况之中。

画中的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人肃穆庄重,表情凝重,展现出他们的威严和决心。

而广场上的群众则充满了激情和自豪,他们挥舞着五星红旗,高呼口号,表达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支持。

除了绘画作品,雕塑也是开国大典美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由著名雕塑家李云鹤创作,高约37米,整体呈锥形,庄严肃穆。

碑身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和开国大典的相关纪念文字,寓意着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永存。

摄影作品也是开国大典美术赏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摄影家通过镜头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摄影作品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对历史的见证,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人民英雄的伟大。

通过对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开国大典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气势,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摘要:
一、开国大典油画简介
二、油画创作背景与意义
三、艺术鉴赏要点
四、总结与评价
正文:
【提纲】一、开国大典油画简介
开国大典油画是一幅描绘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场景的历史画。

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2 年,该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提纲】二、油画创作背景与意义
1.创作背景: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董希文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时刻,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他决定创作一幅油画。

2.意义:开国大典油画不仅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难忘时刻,还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提纲】三、艺术鉴赏要点
1.构图:画面以天安门广场为背景,前景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群众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阶梯式构图。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富有动感,
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氛围。

2.色彩:画面的色彩以红、黄为主调,强调了中国红的元素,展现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同时,画面中的人物服饰、道具等细节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3.技法:董希文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精湛的绘画技巧刻画了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提纲】四、总结与评价
开国大典油画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

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评析摘要:一、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二、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三、评析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影响和启示正文:一、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它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的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运而生,它们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力量。

这些美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

二、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现实主义倾向:这些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

2.集体创作: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多为集体创作,艺术家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作品,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这些作品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艺术家们的丰富创意和才华。

4.民族特色:开国大典美术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价值方面,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珍贵的历史价值:这些作品记录了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是研究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视觉资料。

2.高度的艺术价值:开国大典美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作品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三、评析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影响和启示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的影响和启示表现在以下方面: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推动中国美术发展:开国大典美术作品为中国美术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开国大典课文赏析

开国大典课文赏析

开国大典课文赏析
《开国大典》是一篇由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记叙文,这篇文章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在文章中,李普首先描绘了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交代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详细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热烈场面。

接着,李普按照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随后,李普描绘了阅兵式的盛况,从军队的整齐划一,到各种武器装备的展示,都充分展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威严。

最后,李普描述了群众游行的盛况以及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

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李普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仿佛亲历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开国大典》一文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开国大典》不仅是一篇历史性的文献,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章。

它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追求。

同时,《开国大典》也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使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
04级美术学五班 毛二艳
20047201092 2007/04/27
目录
1:作品简介 2:课程类别{课时。教材分 析} 3:教学目的 4:教学重点 5:分析作品 6:艺术成就 7:作品欣赏(7—9)
美术作品《开国大典》简介: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著名油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尺寸: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 博物馆。
彩,并增加了节 日的喜庆气氛。
4.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在画面
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
总体的需要。
5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有评者认为是“富有装饰
意味的纪念碑性的大型历史画。”
创作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 宏伟壮阔 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1
课程类别:美术欣赏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1.《开国大典》作品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2.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
2.色彩;画面以中国喜庆的色彩红色创作为
主。在色彩上注意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
烈,如红地毯和蓝天对比,灯笼与远处的红
旗形成对比基调。
5
3.造型:这幅作品 作者不画投影, 类似中国画工笔 重彩的风格。在 素描表现方面, 作者,抓形,体 现“准”与“传 神”
艺术成就: 1.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人民共和 国诞生的历史画卷。 2.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新的起点——是西方 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6
中国早期油画作品欣赏
陈逸飞和 魏景山的
《占领总》 统府》
陈逸飞和魏景山的
7
詹建俊 《狼牙山五 壮士》
8
莫朴 《南昌起义》、
9
2
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 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 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 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 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主义热情。 2.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欣 赏使同学们更了解西方油画的魅 力,培养学生对西方艺术的欣赏 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油画概念,种 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油画基础知 识。
3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中国油画的 基本特点,即审美特点。使用学生 理解,喜欢中国油画的关键。
2.欣赏《开国大典》作品的并比 较民族油画绘画特点与西洋油画绘 画特点。(中国早期油画有中国画 特色,工笔的严谨,写意是洒脱)
4
分析作品:
1画面构图:主体以 毛主席
和其他领导人为视觉 中心。在天安门城楼 上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伟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