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4)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月考测试(一) (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月考测试(一) (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一、二单元)班级姓名成绩第一部分积累和运用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shēn qū yùn hán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 )dān bó zhào yào zhuàng li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 )( ) ( )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三、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山涧险要恍然全神贯注B.幽雅拘束沸腾襟飘带舞C.悬涯攀登模糊惊天动地D.礼貌次序屹立斩钉截铁四、词语练习。

1、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道路:①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

②两地之间的通道。

③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1)道路两旁是林立的大厦。

________(2)突击连靠着微弱的灯光,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道路。

________(3)在人生道路上,布满着痛苦的荆棘,我们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________2.将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课文中相应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灯下,一个孩子正在集中全部注意力地读书。

________(2)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声音非常巨大,天地都被震动一般的炸药包爆炸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仪式。

在《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中,学生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
1. 开国大典的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为开国大典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2. 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

它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地点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和政治象征之一。

3. 仪式的规模和内容:开国大典是一次庄严而隆重的仪式。

文章介绍了参加仪式的各方人员,包括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群众。

仪式包括升国旗、奏国歌、检阅仪仗队、授勋等环节。

4. 仪式的意义: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这一仪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通过学习《开国大典》,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伟大。

1。

开国大典的电影观后感作文(8篇万能范文).doc

开国大典的电影观后感作文(8篇万能范文).doc

开国大典的电影观后感作文(8篇万能范文)开国大典的电影观后感作文篇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天,这个日子,是每个中国人灵魂上的烙印,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崛起,它代表着一个礼貌的再次复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大会司仪、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会。

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看到那里,我的热血沸腾了。

那个时候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能够说那个时候的新中国是在炮火中建立的。

当毛主席庄严地宣布在天安门广场上久久回荡,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至今仍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底震颤,那震颤的力量就如一道闪电劈开了阴郁的天空,随之而来的光明洒满大地。

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之上,那红色在清澈的碧空的映衬下更加鲜明。

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前进的旗帜,他们的躯体筑就了新中国永不倒塌的万里长城!随着新中国成立而欢欣鼓舞的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期望,看到了血与火背后的光明。

已经五十七年了,我们的新生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沧桑。

已经五十七年了,这足足经历了两代人的共同努力。

前辈们立刻就要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下一个就是我们。

我们将继续着先辈未完的事业,用双肩担起未来的企望。

我的心透过了历史的积淀,我听到了毛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声音振聋发聩,再没有任何一个声音如此振奋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的电影观后感作文篇2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

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是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

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十一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副主席)。

朱德后面是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后面是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宋庆龄后面是沈钧儒(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济深后面是郭沫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下面是一组相关图片。

毛泽东(1893-1976)
开国大典:毛泽东、董必武、沈钧儒
朱德(1886-1976)
开国大典:林伯渠、朱德、罗荣桓、陈毅、刘伯承、贺龙
刘少奇(1898-1969)
开国大典:刘少奇、毛泽东、刘伯承、陈毅、李立三
宋庆龄(1893- 1981)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
开国大典:李济深、毛泽东、彭真、黄炎培
张澜(1872-1955)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张澜、刘少奇
高岗(1905-1954)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1898-1976)
开国大典:刘少奇、周恩来、张澜、毛泽东
沈钧儒(1875—1963)
开国大典:董必武、刘伯承、沈钧儒、毛泽东、周恩来、张澜
郭沫若(1892—1978)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郭沫若
林伯渠(1886-1960)
开国大典:毛泽东、林伯渠、刘伯承
开国大典:周恩来
开国大典:李立三、林伯渠、毛泽东、沈钧儒、周恩来。

开国大典中的历史人物

开国大典中的历史人物

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上的历史人物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80年代的天安门对公众开放。

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厅里,挂着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创作的那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巨型油画《开国大典》。

这幅堪称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杰作,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油画《开国大典》上中心的人物是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时当选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凭任何人的意志和愿望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有很长一段,中国面临着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

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中的多数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新中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在政治上,它将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性质,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

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

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性质,毛泽东早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就作过论述,“政治上,是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由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 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四年级一字多义练习

四年级一字多义练习

四年级一字多义练习1、通:A 贯通 B 通顺 C 全部他通宵未眠。

()这篇文章写的不通。

()山洞就要打通了。

()2、打 A 举 B 玩 C 对人进行攻击好孩子不应该打人。

()他打着伞去上学。

()我们经常去打篮球。

()3、光 A 完了,没有B景象C光线月光柔和地照射着大地。

()眼前是一片灿烂的春光。

()他把身上的钱都花光了。

()4、开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发动,操纵;C、设置,建立;D、举行今天学校开运动会。

开国大典。

( )他学会了开车。

( )请开门。

( )5、益:A、好处;B、增加;C、更加;D、有益的经过一番谈话,我觉得受益不浅。

( )我们要保护益虫。

(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 )多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 )6、透:A、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C、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D、透彻;E、显露(1)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 )(2)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色彩十分艳丽。

( )(3)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照着五光十色的画檐。

( )7、光:①光线②只,单③一点儿不剩④荣誉⑤身体露着⑥景物⑦平滑(1)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还教我读书。

( )(2)我很快就把碗里的饭吃光了。

( )(3)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

( )(4)奥运健儿为国争光。

( )(5)我光着一只脚就急忙赶来了。

( )(6)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7)明媚的春光,永远值得人们留恋。

()8、抽:①吸②(植物)长出③减缩,收缩④打⑤取出一部分(1)小麦抽穗了。

( )(2)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 )(3)我从书架上抽出我最喜爱看的书。

( )(4)这件衣服洗后,抽了一厘米。

( )(5)爸爸一写材料就不停地抽烟。

( )9、深:①久,时间长。

②颜色重。

③距离大,跟“浅”相反。

1.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 )2.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

( )3.夜已经很深了,我们还不想离开珍珠泉。

( )10、准:①一定,确实。

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跨、踮、挤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B、如饥似渴C、很是无奈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作者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暂时(zàn zhàn)智慧(zìzhì)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

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喜爱(厌恶)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改为陈述句: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个文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答: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到自己温暖而亲切的家。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开国大典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
理清脉络
节次
1
备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学法指导
读文感悟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
学法指导
朗读品味法
教学准备






一、回顾导入
1.快速阅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总结: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部分。
教学准备
搜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1.阅读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2)适时点拨重点句。
(3)朗读句子,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氛围。
2.阅读第二部分。
(1)理清典礼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带着自豪,扬眉吐气的语气。
(5)文中是怎样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阅读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朗读课文。教师播放开国大典拓展的内容,介绍开国大典阅兵的相关知识。
4.阅读第四部分。
(1)自由读课文,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句子。
(2)朗读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最后一段,领会句子的意思。
四、回归全文,布置作业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的左半部分是“目”,与眼睛有关。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两横,而不是“丰”。
(3)词意方面:擎着:往上托,举。
瞻仰:恭敬地看。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字音方面:擎(qínɡ)钮(niǔ)聂(niè)诞(dàn)檐(yán)瞻(zhān)
(2)字形方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物的木料有关,所以“檐”字的左边是“木”字旁。
课题
开国大典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体会感情
学习写法
节次
2
备课
时间
2012.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知识梳理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教学反思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2.学生讨论。
3.教师点拨概括: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主要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四、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动的画面多读几遍。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知识梳理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