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转炉底吹复吹工艺-2汇总

合集下载

转炉工艺说明要点

转炉工艺说明要点
1#倾动电机热敏开关 M1012.0
1#倾动电机轻故障 DB11.DBX1.7
倾动电机启动条件:
5)采用机械化上修炉工艺。
6)采用干法煤气净化系统。
7)设置二次除尘系统及屋面除尘系统,对车间内各散尘点进行烟尘捕集,降低粉尘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型生产。
(3)脱碳转炉系统
在脱碳转炉系统的设计上,坚持先进、成熟、完善的原则。采用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如下:
1)转炉冶炼采用顶底复吹工艺,顶吹氧气,底吹惰性气体(N2/Ar),加强熔池搅拌,抑制喷溅,缩短冶炼时间,提高金属收得率和氧气利用率。
5)转炉炉体炉腹空冷系统采用管式结构,均匀、密集的风嘴布置,满足大风量的通过,并能全面地冷却整个炉腹部,提高冷却强度,降低炉壳温度,提高转炉炉壳的使用寿命。
6)采用上修炉工艺,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修炉周期,减少维修人员,改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安全。
7)采用干法除尘一次烟气净化系统,降低烟尘排放量,提高煤气回收量,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未选择1#电机DB12.DBX2.2
1#tilt1master
2#tilt1master
倾动装置合闸指令:
倾动装置合闸按钮(HMI)DB91.DBX0.3
转炉倾动合闸条件 M30.2
倾动氧枪电源准备好 M1082.5
1#倾动启动条件:
1#倾动电机合闸准备好 DB11.DBX1.1
1#倾动电机合闸条件 M31.2
2)采用两级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炼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实现产品质量控制、跟踪管理创造条件。
3)采用副枪技术,提高冶炼终点目标命中率,实现自动化炼钢。同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冶炼周期,提高转炉生产能力。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锰的变化规律 底吹氧气转炉熔池中[Mn]的变化有两个特点: 吹炼终点钢水残[Mn]比顶吹转炉高;
[Mn]的氧化反应几乎达到平衡;
底吹转炉吹炼终点钢水残[Mn]比顶吹转炉高;
残[Mn]比顶吹转炉高的原因: 渣中(FeO)含量低于顶吹转炉,而且CO分压(约0.04MPa)低于顶吹转炉0.12MPa,顶吹转炉中的[O]活度高于底吹转炉2.5倍。 此外,底吹转炉喷嘴上部氧压高,Si氧化为SiO2并被石灰粉中CaO所固定,这样MnO的活度增大。
9.2 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01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底吹转炉炼钢法的发展
酸性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法 贝塞麦发明的酸性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法只能脱碳,但不能脱磷、脱硫。
碱性底吹空气转炉 1878年,托马斯发明了碱性底吹空气转炉,用石灰造渣,能较好地进行脱磷,炉渣可做磷肥.
细金属管多孔塞式: 图4-12MHP供气元件 图4-13 MHP—D型 图4-14 新的类环缝管式 1—母体耐火材料; 金属砖结构 细金属管型供气元件 2—细金属管;3—集气箱; 4—进气箱
3
由于脱碳速度快,前期渣中氧化铁低,故脱磷是在脱碳基本结束后(即吹炼后期)进行的。脱硫主要是在吹炼后半期高碱度炉渣形成后进行的。
4
吹炼中期: 铁水中碳大量氧化,氧的脱碳利用率几乎是100 % 。而且铁矿石、铁皮分解出来的氧,也被脱碳反应消耗。这体现了底吹氧气转炉良好的熔池搅拌贯穿整个吹炼过程的特点。所以,渣中(FeO))含量低于LD转炉,铁合金收得率高。

将Pco取为一个大气压,则可简化为:
由于Kc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炼钢温度范围内为一定值,用M代表则可写出: M =[%C]·[%O] (8—7) M称为碳氧浓度积,它具有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性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应是一个常数。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精确控制气体流量和吹炼参数,可以生产出 高质量的钢种。
强化冶金反应
通过顶底复吹技术,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钢液中的 冶金反应,提高钢液纯净度。
节能减排
该技术能够降低炼钢过程中的能耗和减少污染物 排放。
技术发展历程
起源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起源于20世纪 7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传统转 炉炼钢技术中存在的冶金反应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加速熔池的熔炼过程,还有助于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和均 匀性,降低杂质含量。
顶底复吹对熔池搅拌的影响
顶底复吹技术通过向熔池底部吹入氧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强 烈的搅拌作用,使熔池内的钢水充分混合。这种搅拌作用有 助于加速钢水的传热和传质过程,提高熔炼效率。
顶底复吹的搅拌作用还能减少钢水中的夹杂物和气泡,提高 钢水的纯净度和致密性。
副枪测量准确
定期检查副枪测量准确性,确保钢水温度和 成分控制准确。
控制顶吹氧气流量
根据钢水氧化反应需求,调整顶吹氧气流量, 控制钢水温度和成分。
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对顶底复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
04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效果与 优化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效果
提高氧气利用率
通过底吹和顶吹的结合,使氧气更加 均匀地分布在熔池中,提高了氧气的 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
03
案例三
某欧洲大型钢厂采用先进的顶底复吹技术,提高了转炉的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该技术通过优化气体流量和吹炼工艺参数,降低了能耗和生产
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减少氮气消耗
采用顶吹技术,可以减少氮气的消耗 量,降低生产成本。

2024年转炉底吹改造检修工作总结

2024年转炉底吹改造检修工作总结

2024年转炉底吹改造检修工作总结1. 工作概述:2024年转炉底吹改造检修工作主要包括对转炉底吹系统进行检修和改造,以提高转炉的冶炼效率和稳定性。

2. 工作内容:对转炉底吹系统中的设备、管线和仪表进行检修和维护,包括更换老化设备、清洗堵塞的管道、校准仪表等工作。

3. 工作流程:根据计划安排,先对各个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底吹风机、鼓风机、压缩空气系统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然后对管道进行清洗和疏通,以确保气体流通畅通;最后对仪表进行校准和调整,以保证准确的测量和控制。

4. 改造方案:根据需求,设计了一套转炉底吹系统的改造方案。

方案主要涉及增加底吹风机的容量,提高气体流量;更新底吹管道和喷嘴,以提高气体的均匀分布;升级底吹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精度。

5. 工作效果:经过改造和检修,转炉底吹系统的设备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气体流通畅通,底吹效果更为稳定和均匀。

转炉的冶炼效率得到了提高,炼钢周期缩短,炼钢质量得到了保证。

6. 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设备老化严重、管道堵塞、仪表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展和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及时处理管道和仪表故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7. 改进建议:根据本次检修和改造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转炉底吹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和清洗堵塞管道。

其次,应加强对底吹系统的控制和调整,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最后,应定期对仪表进行校准和调整,确保测量和控制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转炉底吹改造检修工作,我们对转炉底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转炉底吹系统的改造和维护,为冶炼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底吹CO_2的复吹技术在鞍钢转炉上的应用

底吹CO_2的复吹技术在鞍钢转炉上的应用

底吹CO2的复吹技术在鞍钢转炉上的应用*李纯宝 韩 晔(鞍山钢铁公司)摘 要 介绍了鞍钢应用新研制的供气元件进行转炉复吹底吹工艺的底吹气源、底枪布置、供气控制及供气元件的使用和最佳工作状态的控制。

使用结果表明,给鞍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转炉 底吹CO2气源 复吹 应用THE APPLIC ATION OF THE COMBINED BLOWING TECHNIQUE WITH CO2BOTTOM BLOWING TO THE CONVERTERSOF ANSHAN IRON AND STEEL C OMPANYLi Chun bao Han Ye(A nshan Ir on and Steel Co mpany)Abstract T he newly developed gas supply elements have been used at a nshan ir on and st eel company a s a mean in the combined blo wing co nv ert er t o co nt ro l the g as so urces、bo tto m lances distribution、gas flo wr ate.T he applicatio n ex per ience the gas supply element s and the co ntr o l of the optimum oper atio n status w er e int ro duced in the pr esent paper.T he r esults sho wed t ha t big g er benefits bo th of eco no mic and so cial hav e been br oug ht abo ut to anshan ir on and steel company.Keywords co nv ert er CO2botto m blo wing combined blo wing application1 前 言鞍钢180t转炉是采用CO2作底吹搅拌气体的复吹转炉,为了进一步提高底吹供气元件的使用寿命,使之能够在高压力、大气量、强搅拌、弱氧化性的条件下,满足长炉龄转炉全炉役复吹的需要,几年来,对底吹供气元素损毁机理进行分析,对新型供气元件内部气路结构、原材料及添加剂的选择、制砖工艺的优化、砌筑及工艺控制等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于1991年底研制出第一批试验砖,首先在鞍钢3#炉上试验应用,其一次使用寿命达到1971次,实现全炉役复吹。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汇总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汇总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

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

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

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

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

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

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

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

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

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

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

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

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

这种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

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后火焰微弱,停吹);(5)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钢;(6)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进行脱氧合金化。

最新版本氧气顶底复吹转炉设计

最新版本氧气顶底复吹转炉设计

300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设计1 转炉炉型及各部分尺寸1.1 转炉炉型及其选择转炉由炉帽、炉身、炉底三部分组成。

转炉炉型是指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炉衬内部空间的几何形状。

由于炉帽和炉身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通常按熔池形状将转炉分为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等三种。

炉型的选择往往与转炉的容量有关。

由于筒球型炉型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故选择筒球型。

1.2 转炉炉型各部分尺寸的确定转炉炉型各部分尺寸,主要是通过总结现有转炉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经验公式并通过模型试验来确定。

1.熔池尺寸(1) 熔池直径D 。

熔池直径是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的直径。

t G K D /=式中 D —熔池直径,m ; K —系数,参见表4.1;G —新炉金属装入量t ,可取公称容量;t —平均每炉钢铁纯吹氧时间,min ,参见表4.2。

表4.1 系数K 的推荐值转炉容量<30 30~100 >100 备注K1.8~2.11.75~1.851.5~1.75大容量取下限,小容量取上限表4.2 平均每炉钢冶炼时间推荐表转炉容量 <30 30~100 >100 备注冶金时间 28~32 32~38 38~45结合具体条件确定吹氧时间12~1614~1816~20结合炉子公称容量的大小,取t=18,K=1.5故t G K D /==1.5×18/300=6.124m 。

(2) 熔池深度h 。

熔池深度是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到炉底的深度。

对筒球型熔池直径D 及池深h 有如下关系32046.090.70D hD V -=池m D D V h .8241.124690.70.124646.0043.4890.7046.002323=⨯⨯+=+=池这里 43.489.6300====铁铁池ρGV V m ³。

2.炉帽尺寸的确定(1) 转炉一般都用正口炉帽,其主要尺寸有炉帽倾角,炉口直径和炉帽高度。

取炉帽倾角θ=60°。

转炉顶底复吹工艺总结

转炉顶底复吹工艺总结

转炉顶底复吹工艺总结我厂于2006年3月29日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完成了对3#转炉底吹工艺改造,并获得初步成功。

在8月3日完成了对1#转炉的改造,8月23日完成了对2#转炉的改造。

至此,我厂的3座转炉已经全部实现了顶底复吹。

现对顶底复吹工艺在我厂的使用情况做一总结。

1、冶炼过程1.1过程枪位控制的调整复吹转炉由于底吹的影响,熔池物化反应强度发生改变,冶炼操作方式也与顶吹有所不同。

经过技术人员与操作工的摸索,复吹总体枪位比顶吹高200mm,特别是吹炼进行到4分钟左右[C]-[O]反应初起,枪位必须提高到距钢液面1600~1700mm,以避免金属喷溅。

并将最低枪位由顶吹时的距液面800mm改为距液面1000mm,过程枪位的波动控制在1000mm~1700mm,减少了过程的喷溅和返干,并有效地减少了烧枪。

1.2渣料的调整由于复吹转炉反应速度加快,熔池搅拌均匀,渣中TFe较顶吹转炉低,石灰加入量有所减少,萤石的加入量较大。

1.3终点控制的差异复吹与顶吹转炉相比,终点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复吹转炉由于熔池的搅拌比顶吹有所加强,拉碳时火焰收缩没有顶吹明显,终点碳容易拉低;复吹转炉成渣速度快,要求对过程温度、化渣情况的变化应及时做出反应;复吹终点成分、温度更加均匀,出钢温度可适当降低5℃左右,配[C]时要按成分的中上限控制。

2、复吹转炉冶金效果评价(部分)2.1钢水终点[C][O]浓度积采用“长寿复吹转炉冶炼技术(LCB)”后,增强了吹炼末期熔池搅拌强度,使钢液中的[C]-[O]反应更加接近平衡,降低了钢水的氧化性,提高了钢水的质量。

经检测表明,在[C]×[ O]积方面,比顶吹转炉降低0.000006。

我们取样分析,3#转炉[C]×[ O]积平均为0.002841, 2#转炉平均为0.002847,降低0.000006。

([C][O]浓度积只有3#炉数据))2.2复吹工艺对终渣氧化性的影响采用复吹工艺之后,由于熔池搅拌加强,使渣-钢间的反应更加趋于平衡,从而使渣中的TFe含量有所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14
为了提高冶炼高碳钢的脱磷能力,底吹转炉通过炉 底喷入铁矿石粉或返回渣和石灰粉的混合料,提高渣氧 化性及碱度,加之底吹转炉熔池搅拌剧烈,大大地改善 了渣-钢接触,提高了脱磷效果。
对于高磷铁水的情况:可采用留渣法,即将前炉炉 渣留在炉内一部分,前期吹入石灰粉约为总量的35%, 后期吹入约65%进行造渣。前期可脱去铁水含磷量的50 %,吹炼末期的炉渣为CaO所饱和,供下炉吹炼用。
2020/8/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北大学/阎立懿
12
底吹转炉[Mn]氧化的少、残锰高的原因: 炉渣氧化性越强,越有利于锰的氧化!而底吹转炉渣
中(FeO)含量低于顶吹的,反应: (FeO)+ [Mn]=(MnO)+ [Fe]
即钢水中的[Mn]取决于炉渣的氧化性。 底吹转炉炉渣碱度高,自由氧化物MnO的活度大,
温度制度 主要是指炼钢过程温度控制和终点温度控制——氧气转炉 炼钢热平衡及其热效率的定义。
终点控制 是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实质是碳含量和温度的控制, 给出拉碳、拉碳法、增碳法的含义。
挡渣出钢技术,溅渣护炉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3
第四章 转炉炼钢法
4.4 氧气底吹转炉
4.4.1 底吹转炉法的发展 虽然上世纪50年代制氧技术的突破,为氧气炼钢奠 定了坚实基础。但在1950~1960年期间,底吹转炉并没 有完全用纯氧吹炼,只用40%的富氧,如果再提高富氧 度,喷咀寿命将大幅度降低。 底吹喷嘴及其炉底寿命是氧气底吹转炉技术关键!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4
1965年加拿大液化空气公司成功研制了双层套管氧气 喷咀,1967年前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司将此技术用在 托马斯转炉上,成功开发了氧气(纯氧)底吹转炉炼钢技 术,称之为OBM法(Oxygen Bottom-blown Maximilian)。
9-转炉底吹复吹工艺-2
第四章 转炉炼钢法——氧气顶吹炼钢工艺 氧枪顶吹转炉一炉钢冶炼操作过程主要包括: 1)装料;2)吹氧;3)造渣;4)终点控制;5)出
钢、脱氧及合金化;6)护炉、倒渣及堵口等六个阶段。 吹炼各期钢水成分及炉渣成分的变化规律,见表:
阶段 因素 熔池温度
吹炼前期

吹炼中期

吹炼后期
该喷咀内层钢管通氧气,环缝中通碳氢化合物,利用 包围在氧气外层的碳氢化合物的裂解吸热和形成还原性气 幕冷却保护氧气喷咀。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5
与此同时,法国研制成功与OBM 相似的方法,命名 为LMS法(由三个公司开发的),他们是以液态的燃料 油作为氧气喷嘴的冷却介质,在30吨OBM炉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使得钢中[N]大为降低,炉子寿命大为提高。
东北大学/阎立懿
6
4.4.2 氧气底吹转炉结构特点
1)设备概貌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7
2)设备结构特点
炉型与LD转炉相似,但高/径比小于LD转炉的。 底吹转炉的炉身和炉底是可拆卸分开,以满足底吹供气
系统的维护。 炉底上安装有10~20支吹氧喷咀。 没有顶吹氧枪,不需要高厂房,这对生产率不高的平炉
但当钢水中[%C]<0.07时,底吹转炉内的[C]-[O]关系 低于PCO=1atm时[C]-[O]平衡关系,这说明在相同的钢水含 氧量下,与之相平衡的钢水含碳量,底吹比顶吹的要 低。——氧气脱碳效率高,底吹法冶炼低碳钢更容易!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11
3)锰的变化规律
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比 较熔池中[Mn]的变化有两个 特点: 吹炼终点钢水残[Mn]高; [Mn]的氧化量小,反应几乎 达到平衡。
钢水残锰增加、降低Fe-Mn消耗。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13
4)铁的氧化和脱磷反应
底 吹 转 炉 ( FeO ) 低 , 尤 其初期(FeO)低,使得初中 期脱磷不明显,后期(FeO) 提高脱磷显著 ,使脱磷反应比 顶吹转炉滞后进行。
冶 炼 低 碳 钢 时 , ( FeO) 较高,脱磷问题不突出;但冶 炼高碳钢时,因(FeO)较低 影响脱磷。

氧化性 高(>25%) 低(<15%) 中(15%~20%)
碱度 脱碳速度 脱磷速度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2
五大工艺制度:
装料制度 装料顺序、装入量控制方法,转炉的炉容比 。
供氧制度 供氧压力、供氧流量及供氧强度,强调氧枪的枪位对熔池 中的冶金过程产生的影响。
造渣制度 合适的造渣方法、渣料的种类、渣料的加入数量和时间。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9
从吹炼初期开始,(CaO) 高的碱性渣就已生成,在整个 吹 炼 过 程 中 , 渣 中 的 ( FeO ) 和(MnO)都在低于LD法的水 平上变化。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10
2)碳氧化与[C]-[O]平衡 在 钢 水 中 [ % C]>0.07 时 , 底吹转炉和顶吹转炉的[C]-[O] 关系,都比较接近PCO=1atm、 1600℃时[C]-[O]平衡关系;
改为氧气底吹转炉十分有利。 采用“天然气、丙烷、丁烷等碳氢化合物”作为喷咀冷
却剂的双,是提高炉底寿命的关键。 为提高脱磷、硫效率,由喷咀内管吹氧的同时可以
吹石灰粉和萤石粉等造渣剂,还可以吹氩、氮气。
2020/8/13
东北大学/阎立懿
8
4.4.3氧气底吹转炉炉内反应
1)吹炼过程各成分的变化 其过程与LD大体一样,特点如下: 吹炼初期,铁水中 [Si]、[Mn]优先氧化,但[Mn]的氧化只有30%~40 %,这与LD吹炼初期有70%的锰氧化不同。 吹炼中期,铁水中 [C]大量氧化,氧气脱碳利用率很高(接近100 %),锰有回升,减少脱氧用Fe-Mn的消耗。 吹炼末期,磷的氧化才加速进行(脱磷滞后),锰的氧化也加速,但 钢中[Mn]还较高。
1971 年 , 美 国 钢 铁 公 司 引 进 了 前 西 德 的 OBM 法 , 1972年建设了3座200吨氧气底吹转炉,命名为Q-BOP法 (Quiet-BOP)。此后,底吹转炉在欧洲、美国和日本 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日本1977年建设当时最大的230 吨Q-BOP设备 。
2020/8/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