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民法典》第1014条(姓名权、名称权不得非法侵害)评注

《民法典》第1014条(姓名权、名称权不得非法侵害)评注朱晓峰
【期刊名称】《时代法学》
【年(卷),期】2024(22)1
【摘要】《民法典》第1014条规定的姓名权、名称权不得非法侵害,是姓名权、名称权的消极防御权能,其与《民法典》第1012条、第1013条规定的姓名权、名称权的积极权能,共同构成现行法律体系下关于姓名权、名称权权能的一般规定。
对于涉及姓名权、名称权消极权能的法律纠纷,在其他法律如《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没有具体规定时,应回溯到本条作为规范依据。
本条在立法技术上采具体列举+概括规定的方式,既明确了应予禁止的典型侵害行为,也将那些尚不足以预先概括其事实构成的侵害行为纳入现行法调整范围,从而使制定法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而为姓名权、名称权提供充分保护。
主张本条规定的典型侵害行为及其他侵害行为的权利人负有证明责任,需要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干涉、盗用和假冒等行为,若权利人不能证明或提供的证据前后矛盾等,则要承担不利后果。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朱晓峰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1
【相关文献】
1.企业名称权与姓名权的法律性质及冲突规避
2.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姓名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区分\r——兼及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建议
3.侵害隐私权与侵害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的联系与区别
4.《民法典》第997条(人格权侵害禁令)诉讼评注
5.《民法典》第1182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评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侵人犯规的定义

侵人犯规的定义侵人犯规是指在社会交往和行为中侵犯他人权益、违背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这些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使他们感到不安或不公平,严重时可能导致法律纠纷或刑事责任。
侵人犯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指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辱骂或威胁等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在网上散布谣言、发布侮辱性言论或骚扰他人时,就属于人身攻击的行为。
2.财产侵害:财产侵害是指通过偷盗、抢劫、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对他人的财产进行非法占有或剥夺的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盗取他人的手机、钱包或通过网络进行欺诈行为时,就属于财产侵害的行为。
3.侵犯隐私:侵犯隐私是指在未经他人同意或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获取、传播或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或保密信息的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非法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窃密、偷拍或故意传播他人的私密照片时,就属于侵犯隐私的行为。
4.性骚扰:性骚扰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性侮辱、性威胁、性骚扰等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性暗示、非法性骚扰或在工作场所进行性歧视时,就属于性骚扰的行为。
5.恶意诽谤:恶意诽谤是指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捏造事实或故意传播谣言,对他人进行诽谤、破坏名誉或损害信誉的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在媒体上散布谣言、捏造他人的不实陈述或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时,就属于恶意诽谤的行为。
6.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共秩序是指对公共场所、设施、交通工具或其他公共领域进行破坏、纵火、损坏或违法行为的行为。
例如,当某个人破坏公共财物、恶意破坏城市设施或无端干扰公共交通时,就属于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总之,侵人犯规是一种违法或道德上不当的行为,其严重性程度不尽相同,但对受害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待。
应该加强社会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姓名权的侵权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姓名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格权利之一,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以及保护自己姓名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当姓名权受到侵害时,侵权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详细探讨姓名权的侵权法律后果。
二、姓名权侵权行为的认定1. 干涉姓名权干涉姓名权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变更姓名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1)干涉他人选择姓名,如强迫他人改名、干涉他人使用笔名、艺名等;(2)干涉他人变更姓名,如擅自变更他人姓名、阻止他人变更姓名等。
2. 盗用姓名权盗用姓名权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1)冒用他人姓名进行经营活动;(2)冒用他人姓名发表文章、作品等;(3)冒用他人姓名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 假冒姓名权假冒姓名权是指冒充他人姓名,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1)冒充他人姓名签订合同、办理手续等;(2)冒充他人姓名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姓名权侵权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侵权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包括停止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
(2)消除影响:侵权人应当采取适当方式消除因侵害他人姓名权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3)赔礼道歉:侵权人应当向受害人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4)赔偿损失:侵权人应当赔偿因侵害他人姓名权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2. 行政责任(1)行政处罚:侵权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2)行政拘留:在特定情况下,侵权人可能面临行政拘留。
3. 刑事责任(1)假冒他人姓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构成诈骗罪、盗窃罪等,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情节严重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公司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将他人姓名用于公司名称,构成侵权。
法院判决该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
政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政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知识点1、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25页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特点:物质人格和精神人格25页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3、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5页含义、意义非法搜身等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格权案例分析4、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⑴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⑵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
⑶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26页第2段⑷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5、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行为是否侵犯生命健康权,并能写出有关的法律依据,懂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权。
6、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28页7、轻生或自残等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P298、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P31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含义、内容。
P35页1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
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2、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
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1所谓名誉权,中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侵犯姓名权案例

侵犯姓名权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侵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姓名权,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的行为。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侵犯姓名权的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某市一家餐馆因为经营不善,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某市著名餐馆老板涉嫌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章,其中点名批评了该餐馆的老板张三。
文章中指责张三对食品安全问题漠不关心,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此举导致张三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对其个人名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张三的姓名权受到了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利用他人姓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网友未经张三同意,擅自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了张三的姓名,并且发布了侵害其名誉的言论,这显然已经构成了对张三姓名权的侵犯。
其次,对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的姓名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受到侵害的公民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张三可以依法要求网友删除侵权言论,公开赔礼道歉,并要求赔偿损失。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
因此,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对于公民而言,保护自己的姓名权,不仅仅是维护个人名誉和权益的问题,更是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网络用户而言,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侵犯他人的姓名权,应当自觉遵守法律,不得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综上所述,侵犯姓名权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对于受害者来说,需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侵权行为人来说,需要自觉遵守法律,不得以言论自由为借口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被
获取和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侵犯姓名权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受害人带来了不少困扰和损失。
侵犯姓名权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带来了不良影响。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上的盗用他人姓名进行
虚假宣传和诽谤行为。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姓名往往被用作个人品牌,一旦有人盗用他人姓名进行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受害人的声誉,也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损失。
而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他人姓名进行诽谤行为,给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除了网络上的侵犯姓名权行为,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发生一些盗用他人姓名的案例。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盗用知名品牌或者公众人物的姓名进行虚假宣传,这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损失。
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盗用他人姓名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侵犯姓名权的案例,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及时通过法
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侵犯姓名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让侵犯姓名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另外,也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和利用。
总之,侵犯姓名权的案例给受害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我们应该加强法
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及时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侵犯姓名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有序的社会环境。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姓名权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他人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明星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某明星因为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表现出格,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明星的名字和形象进行非法牟利的行为。
他们在明星名字的基础上进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明星的名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明星本人的侵犯,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欺骗。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普通公民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某个普通市民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用于进行各种欺诈活动。
这些不法分子以该市民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骗取了大量的财物,给该市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不法分子还利用该市民的名字进行非法活动,给其名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导致该市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企业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某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未经许可使用了某知名企业家的名字进行广告宣传。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企业家个人的侵犯,也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给企业家和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侵犯姓名权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加强对姓名权的保护意识,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对侵犯姓名权案例的深入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侵权行为的重视,共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盗用他人姓名属于什么行为

盗⽤他⼈姓名属于什么⾏为当公民的任何权益权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要求停⽌侵害,恢复个⼈名誉,消除负⾯影响,并赔礼道歉,那么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盗⽤他⼈姓名属于什么⾏为?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决疑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盗⽤他⼈姓名属于什么⾏为未经本⼈允许,盗⽤他⼈姓名属于侵犯他⼈姓名权的⾏为,侵犯个⼈姓名权,对个⼈利益造成伤害,应及时维护个⼈权益。
相关法律法规《民法典》第⼀千零⼀⼗⼆条【姓名权】⾃然⼈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变更或者许可他⼈使⽤⾃⼰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千零⼀⼗三条【名称权】法⼈、⾮法⼈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使⽤⾃⼰的名称。
第⼀千零⼀⼗四条【姓名权或名称权不得被⾮法侵害】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以⼲涉、盗⽤、假冒等⽅式侵害他⼈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侵权表现1、⼲涉他⼈决定、使⽤、改变姓名。
2、盗⽤他⼈姓名。
盗⽤他⼈姓名指的是未经他⼈同意或授权,擅⾃以他⼈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他⼈姓名。
指的是使⽤他⼈的姓名,冒充他⼈进⾏活动,以达到某种⽬的。
盗⽤和冒⽤姓名的区别:盗⽤主要指盗取某⼈姓名,⾃⼰不⼀定就是姓名者本⼈。
如A盗⽤B的姓名,向C说⾃⼰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获得某种利益。
冒⽤则是冒⽤某⼈姓名,⾃⼰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
如A说⾃⼰就是B,进⾏欺骗从⽽获得某种利益。
姓名权属于具体⼈格权,指⾃然⼈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其姓名的权利。
姓名包括登记于户⼝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正式姓名。
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涉、盗⽤、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可以要求停⽌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侵犯姓名权是指侵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变更⾃⼰的姓名并要求他⼈尊重⾃⼰姓名的⼀种⼈格权利,当遇到姓名被盗这种情况应及时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保护我们的权益。
如果您的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进⾏法律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算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小编希望怎样才算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姓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生活中,人疏忽时难免会发生姓名被侵犯或不小心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怎样才算侵犯了姓名权,小编将在下文介绍其具体的行为表现。
一、怎样才算侵犯姓名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中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
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
如A 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
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
姓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