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
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

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一、引言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然而,在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用户的投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以帮助企业和用户更好地解决质量问题。
二、质量投诉的种类及原因1. 质量投诉的种类(1)水泥强度不达标: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强度不达标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2)水泥外观质量问题:如水泥表面有裂纹、色差、起砂等现象,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
(3)水泥含有有害物质:如水泥中含有过量的硫酸盐、氯离子等有害物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4)水泥储存不当:如水泥在储存过程中受潮、结块等问题,导致其质量下降。
2. 质量投诉的原因(1)生产工艺不合理:水泥生产过程中,如原材料选用不当、煅烧温度控制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水泥质量问题。
(2)运输和储存环节问题: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水泥质量下降。
(3)施工操作不当:在水泥使用过程中,如施工操作不规范、配合比不合理等,也会影响水泥的质量。
三、质量投诉的处理流程1. 投诉接收与登记(1)投诉接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投诉接收渠道,如电话投诉、邮件投诉等,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投诉。
(2)投诉登记:接收到用户投诉后,企业应及时登记相关信息,包括投诉人姓名、联系方式、投诉内容、投诉时间等。
2. 投诉调查与分析(1)调查准备: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投诉调查,明确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2)现场勘查:如投诉涉及到施工现场,企业应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具体情况。
(3)样品检测:对投诉涉及的水泥样品进行检测,包括强度、外观质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方面的检测。
(4)数据分析: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水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
3. 投诉处理与解决(1)责任追究:对于质量问题明确存在的情况,企业应依法追究责任,包括生产环节、运输环节、施工环节等。
水泥服务响应方案

水泥服务响应方案1. 简介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用于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和建筑工程的施工。
然而,在水泥供应和服务方面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供应不稳定、质量问题、交付延迟等。
为了确保客户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水泥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我们制定了水泥服务响应方案。
2. 服务响应流程以下是我们的水泥服务响应流程:步骤1:客户需求确认当客户联系我们寻求水泥服务时,我们的客服团队将第一时间接待并了解客户的需求。
他们将与客户沟通以确认所需水泥的种类、数量、交货日期和其他特殊要求等信息。
步骤2:供应链协调一旦客户需求确认,我们的供应链团队将立即与水泥供应商进行协调。
他们将核实所需水泥的可用性和交货时间,以确保供应的可靠性和可及性。
步骤3:订单处理和跟踪我们的销售团队将在客户需求确认并供应链协调完成后,处理并跟踪订单。
他们将生成订单,并与客户进行确认,确保订单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他们将监测水泥的供应和交货进度,并及时向客户提供更新。
步骤4: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承诺提供高质量的水泥产品。
因此,我们的质量控制团队将定期检查水泥的质量,并确保其符合行业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步骤5:投诉处理如果客户对供应的水泥存在任何问题或提出投诉,我们的客服团队将立即响应并处理。
他们将耐心听取客户的问题,并与质量控制团队合作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我们将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客户的投诉,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服务优势我们的水泥服务响应方案有以下优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确认后,我们将立即启动服务响应流程,确保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靠供应:我们与可靠的水泥供应商合作,保证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质量产品:我们始终坚持提供符合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的高质量水泥产品。
•客户支持:我们的客服团队随时为客户解答问题、处理投诉,并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4. 结论我们的水泥服务响应方案旨在确保客户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水泥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建筑施工中与水泥质量有关投诉问题的解析(连载二)

此 类投诉 , 是水 泥的 均质性 差 , 一 则应 在 水泥 厂
内找原 因 , 以改 进 ; 是用 户在 配制 砼 时造 成 的波 加 二 动 ,则 水泥 厂应协 助用 户调 整砼 配合 比或改进 操 作
等加 以解决 。
2 1 水 泥 与 混 凝 土  ̄ t 剂 适 应 性不 好 的投 诉 .. 5 lJ 'n
维普资讯
No. 2OO8 2.
在建筑施工中 与水泥质 量有关 投 诉 问题 的 析连二 解 载
包先 诚 冯 云 赵 云 中
( 西 声威 建材 集 团有 限责 任公 司 ,西 安市 70 1) 陕 106
中 图 分 类 号 :Q1 27 T 7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6 4 (0 8)2 0 4 — 2 10 — 3 42 0 0 — 0 5 0
缓 凝 作 用 , 是 如 果石 膏 加 入量 过 多 , 会 引起 混 但 将
态 离 子 交换 法 测 定水 泥 中 S 由于 操 作简 便 , O, 分 析速度快 , 结果 准 确 , 以 目前许 多厂 家广 泛应 用 所
四 .l J 水 泥 一 45— I
水泥 企业应 本着 与客 户 良好 合 作 的愿望 ,共 同 进行调查 分析 , 并对 下述 问题进行 调 查落 实 :
维普资讯
No. 2OO8 2.
离子 交换 法测定水 泥 中 S 应 注意 的 问题 O3
此类投诉应 向用户说明水泥 的特性 , 运 防 贮、
雨 以及先 到先 用 的道理 。
2 1 水 泥 均 质 性 不 好 引起 的投 诉 .. 4
砼 凝结 时 间过长 或过 短 , 是双 向关 系 , 均 即水泥 的 问题 或施 工 的 问题 。 就水 泥企业 而 言 , 这在 小厂 发 生 的情 况较 多 。 乱掺 、 如 多掺 混合材 造 成凝结 时 间过 长 ; 用磷 石膏 或助 磨剂 掺量不 均 , 乱 或矿 化剂 掺量 不 均等, 则造 成快 凝 。这 些 问题值 得认 真解 决 。
水泥厂常见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与调查处理

水泥厂常见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与调查处理首先,原材料问题是导致水泥质量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泥最终的质量。
可能出现的原材料问题包括:原材料配比不合理、质量不合格或混入杂质等。
针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更严格的第三方检测,以排除原材料问题。
其次,生产工艺问题也是常见的质量投诉原因。
水泥的生产工艺包括破碎、磨浆、烧成和包装等环节。
问题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如破碎过程中石灰石颗粒过大,磨浆过程中水泥粒度不均匀等。
水泥厂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查找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保证水泥质量的稳定性。
第三,设备故障问题也可能导致质量投诉。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水泥生产过程中参数失控,进而影响水泥质量。
比如,窑炉温度过高或过低、磨机转速不稳定等。
面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应当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修设备,及时排查潜在的故障隐患,并做好备件储备,以减少设备故障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第四,运输问题也可能引起质量投诉。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震动和挤压,造成颗粒的破碎和水泥质量的下降。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水泥厂可以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方式,加强运输管理,确保水泥运输过程中不受到外力的破坏。
最后,销售问题可能导致质量投诉。
销售问题包括销售人员的误导、欺骗和不负责任等。
面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应当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销售过程中的诚信和责任心,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针对水泥厂常见的质量投诉原因,调查处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当及时响应客户的质量投诉,并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可以安排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投诉的处理工作,确保投诉得到及时处理。
其次,调查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包括投诉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产品和具体问题等。
可以向投诉人索取相关的样品和证据,以便更好地进行调查分析。
接下来,调查人员应当对涉及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和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查找问题的原因和责任。
质量问题事故及质量问题投诉处理程序和方法

质量问题事故及质量问题投诉处理程序和方法Ⅰ.质量问题事故的处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人命关天,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必须终身追究,因为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象房屋、道路、桥梁等各类建设工程,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工程质量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
我们质量监督机构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补救职能,即排除产生质量缺陷的因素和弥补其后果。
因此处理好工程的质量事故,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使工程事故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是我们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如何更好地履行我们的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准确性,确保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以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是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质量问题、事故的处理程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资料和我们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编写了本文,供大家参考。
由于编写时间较紧,又是初次编写,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根据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家标准的定义,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称为质量不合格。
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在建设工程中,若工程(分部或分项)出现了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称为工程质量缺陷。
工程质量缺陷分为三种:一是致命缺陷,根据判断或经验,对使用、维护产品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为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可能损坏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二是严重缺陷,是指尚未达到致命缺陷的程度,但显著地降低工程预期性能的缺陷;三是轻微缺陷,是指砼显著降低工程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轻微影响产品的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

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水泥是建造行业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重要的结构支撑作用。
然而,近年来,一些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不断涌现,给建造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以期为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水泥质量问题。
在建造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水泥质量问题包括水泥强度不达标、水泥含量不许确、水泥品种不符合要求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建造物的结构不稳固,影响建造物的使用寿命。
当发现与水泥相关的质量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办法。
首先,我们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建造行业有关部门可以对投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可以要求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整改,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除了向相关部门投诉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水泥质量问题。
如果水泥质量问题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损失或者人身伤害,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礼聘律师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途径可以迫使相关企业承担责任,并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经济赔偿。
除了投诉和法律途径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预防水泥质量问题的发生。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监管,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检测。
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加强对建造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水泥的正确使用。
通过加强监管,我们可以提高水泥质量的整体水平,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此外,建造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以预防水泥质量问题的发生。
建造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同时,建造企业还可以加强对水泥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确保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产品。
通过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建造企业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水泥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是建造行业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加强监管和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来处理这些问题。
投诉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投诉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篇一:质量事故报告及整改措施和方案质量事故报告及整改措施和方案20XX年09月25日一、质量事故报告20XX年9月22日上午10时对工程进行了检查,指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外观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项目部立即组织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整改小组,开会讨论,找原因,提措施,研究整改方案,并安排专人进行整改,针对整改情况,进行举一反三,对现有工程质量还进行一次全面自查。
现把《质量事故原因及整改措施和方案》报告如下:二、原因分析1、施工管理人员在对实际操作人员施工前进行完技术交底后,施工的过程中跟踪控制不到位。
2、由于工程进度款没有及时到位,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木工班组人员更替频繁,加大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难度。
3、由于木工班组人员更换频繁,使得每个木工班组的质量责任心不强,模板加固不到位。
4、混泥土浇筑过程中存在部分部位振捣不到位或者过振等问题,造成部分柱、梁胀模和少量部位蜂窝麻面现象。
三、整改措施和方案(一)、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
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并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各工种施工班组进行规程规范的学习,加强施工管理。
2、项目部通过召开会议形式,进行规程规范的学习。
并通过下发施工技术交底书的形式,使各工种都熟悉自己所从事工作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并明确自己的责任。
同时落实质量检查制度(三检制),通过督促检查,使全体人员包括民工均能很好的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3、加强质量管理,施工员、质检员,对工程现场每天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与监督,对不按规程规范操作的,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
4、落实班前教育,严格遵守规程规范,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
5、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
(二)、对施工现场质量问题整改方案:1、提高修补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要从组织上、思想上切实做好修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混凝土工程质量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开展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有关要求和有关技术措施,以求全面地理解和落实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防止一切事故发生。
混凝土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实例

混凝土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实例1 原材料质量和管理[实例1] 水泥温度太高,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
某工程在6月份浇注C30梁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快,造成滚筒内混凝土结料。
原因分析:经查所进水泥温度达80℃,且水泥普遍偏细,造成需水量增大,当用水量不足时产生坍落度损失过快。
防止措施: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对直接从水泥厂或粉磨站短途运输进货的水泥,必须每车测量水泥温度要小于65℃。
[实例2]外加剂冬期时结晶,堵塞管道。
在11月到次年2月份,由于气温下降较快,在外加剂泵抽料到秤斗时会出现较多结晶,堵塞管道和蝶阀,造成计量缓慢。
原因分析:公司在用的萘系高效减水剂中Na2SO4在气温较低时,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防止措施:与减水剂供应商协商调整减水剂配方,由含固量由32%降到20%含固量,已基本解决析晶问题。
[实例3]雨水或冲水进入外加剂罐,造成浓度降低,影响混凝土坍落度。
某日开始供应工程的混凝土出厂前由检测台检查时均发现坍落度偏小情况。
原因分析:检查减水剂罐上方进料口被人打开后未盖好盖子,下暴雨及可能冲洗罐顶的水流入罐内,造成减水剂浓度下降。
防止措施:进料供应商在将减水剂泵到罐内后,应及时将上方盖子盖严,材料员加强巡察。
[实例4]将木钙减水剂误用为萘系减水剂造成缓凝。
在供应某工程二层梁板时,施工单位反映凝结时间太长,浇筑后24小时仍未凝固。
原因分析:经检查配合比下料记录,普通减水剂被当作高效减水剂输入电脑,高效减水剂主要以萘系为主,按粉剂掺量为0.5%~0.8%,而普通减水剂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0.25%~0.3%。
当木钙超过胶结材料用量0.4%时就会出现严重缓凝。
纠正措施:使用木钙减水剂掺量应严格控制,配合比输入时必须有另外操作员复核。
[实例5]不同品牌防水剂混合使用。
某工程地下室外墙C40P8施工,发现一车混凝土坍落度偏大退回。
原因分析:经检查进货记录,同期进货的两种防水剂用于两个工程中,一种有明显减水作用,另一种减水率较少,工人在搬运袋装防水剂时出现混杂使用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水泥相关的质量投诉及处理办法引言水泥是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涉及到工程的百年大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水泥并非最终产品,必须制成混凝土或其它产品方能应用于建筑工程,2000版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列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首条。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适宜产品是水泥生产企业必须做到的,而及时、正确地处理顾客的投诉是企业建立、维持良好质量信誉,不断提高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根据笔者在水泥厂和混凝土搅拌站多年的工作经验,论述了与水泥质量相关的投诉及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投诉的分类1 .用户对水泥产品的投诉(抱怨、意见)一般有两类:一是对水泥自身品质方面的投诉。
水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而出现废品或不合格的情况,在新型干法水泥中已属少见,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往往会由下述问题引发:假冒商标品牌、质量(强度)波动(标准偏差大)、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差、水泥颜色差异、出厂环节出现的缺陷(如包装质量等);二是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施工部门往往将原因归咎于水泥,处理此类问题的投诉比较麻烦。
笔者认为不管投诉问题的发生原因、责任属于何方,水泥企业不要轻言“不是我的责任我不管”,而应与施工企业共同进行调查分析,搞清原因,求得问题的解决。
2.对水泥自身品质方面的投诉的处理2.1 因使用假冒品牌水泥而向被侵权企业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的投诉遇到此类情况,应首先判断该水泥是否为本企业产品,方法是:对水泥包装标志、包装质量、出厂编号、出厂日期、运输、经销商资质等进行查对、比较,就可初步判定是否为本企业产品,但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判断是将投诉水泥与该企业同期出厂的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品质作一比较。
如2006年11月份用户投诉JY厂的P·C32.5R 水泥在加工水泥制品时,结构疏松不凝固,化验室人员到现场查对后发现,现场所存水泥包装袋的标志与企业使用的纸袋不符,又未打印出厂编号、日期,已可判定非本企业产品。
为了取得确证,将此水泥与该厂同期出厂的产品同时送检验机构检测,现场水泥的80μm筛筛余为7%,SO3为1.18%,3d抗压强度为11.6MPa,而该时段的企业产品的80μm筛筛余为≤3.0%,SO3为2.1%~2.7%,3d抗压强度≥16.0MPa,据此完全可以判定不是该公司产品,公司人员对用户作了说明并向该地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了打假维权要求。
在判断水泥真伪时,还可比较水泥的密度、颜色。
在为判断真伪需复验时,必须注意由双方共同取样签封,送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2.2 由于工地实验室进货检验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发生的投诉接到此类投诉时应先核对所投诉的水泥是否为本企业产品,如确认是本企业产品,虽然我们自信本企业的水泥质量是有保证的,但为了加强与客户沟通,寻找发生问题的缘由,增强顾客对企业信任度,我们仍然提倡由双方化验室共同进行现场取样复验,同时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复验结果可能出现下述两种情况:1)复验结果确认产品是合格的。
我们仍然主张应共同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a)邀请该用户到水泥企业化验室进行共检,找出试验条件、手法差异之点;b)到用户实验室了解其检验设备情况、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取样方式、试验方法及养护条件,以判断用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业发展迅速,施工地多处乡村山区,有些实验室条件不完备、养护方法和湿度、温度的控制较差,检验人员的知识不全面、经验较差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多有存在。
SW公司曾对某工地的养护条件检查,发现试体成型后3d强度测定前不在水中养护,而养护池水温控制不符合标准规定(常常夏季高、冬季低,其幅度在1~3℃),强度影响在2~3MPa。
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造成试验误差的因素有:①试验条件:a)试体成型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应符合标准要求,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相同,而对水泥、砂、水的计量必须符合要求,否则强度出现差别。
当水泥多掺25g(5.5%)28d强度增加3~5MPa;加水量是最敏感的,汤世民指出,加水量波动1%,则抗压强度相应变化2%。
b)养护箱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池的水温必须严格控制,一些工地对养护箱温度、湿度极不重视,有时温度低2~5℃,其抗折、抗压强度下降1%~3%。
湿度控制不好会造成试体的干缩变形,影响强度增长。
某粉磨站实验室曾发生冬季断电一周,致使养护水温度下降8~9℃,强度比正常情况下降了一个等级。
②人员操作水平影响:目前,一些试验室新手较多,操作经验不足,由于操作手法差异,往往造成误差,常见的有:成型加水时未使用自控加水装置,加水量不准确,加水后量筒内水未倒净;刮平操作用力不均,可能在试体中出现裂纹或缺陷;抗压强度测试时,试体未按规定置放,致使试块承受力不均,降低强度值;破型时加荷速度过快,往往使强度值偏高。
SW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交流操作要领,统一操作方法,以缩小实验室间误差。
③试验设备的影响:试验设备必须从具有资质和信誉的厂家采购,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要实施按期周检制度。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理,公差不符要求时,应及时更换。
不仅应注意主机(抗折机和抗压机)的进厂验收和安装质量,还必须注意抗折、抗压夹具的质量验收;抗压机球座要灵活、上下压板要对准、要平行,否则会使试验结果偏低;压板表面要平整,否则强度值会有所下降。
影响强度检验结果因素还很多,上述各条仅仅一些经验之谈,甚不全面。
2)复验结果不合格。
经双方共同取样签封的试样送交有资质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后,认定为有质量问题,则企业应检查原因,认真处理事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并承担应有责任(在作者工作过的现代化企业中对出厂水泥进行了严格事先控制,从未发生过不合格现象)。
2.3 水泥运输、贮存的条件不好和出厂时间过久造成水泥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引起的投诉运输、贮存条件不好会引起水泥水泥受潮、结块,贮存过久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SW厂于2007年4月接到陕南某工地投诉刚运输到场的30t 水泥中有结块现象,工厂人员赶到现场了解到,该工地处于山区峡谷,天气晴雨多变,经查输送水泥的车辆未盖篷布,恰遇断续的春雨,并发现仓库过小,部分水泥在下雨时无法遮护。
他们不失时机的向工地仓库管理员讲解了水泥运输、贮存方面的知识,双方进行沟通。
告诫用户密切注意运输途中和贮存地的防雨、防潮、防阳光曝晒是十分重要的;也应向用户说明,水泥进仓库后不应存放过久,要“先到先用”,不能将“先到”水泥放置于仓库的后部,而将“后到”水泥先用,因为储存过久,水泥强度会有所下降,下降速度和包装袋质量、当地温度、湿度有关。
2.4 水泥匀质性不好引起的投诉此类投诉往往在用户碰到混凝土强度波动或同一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发生差异时提出,埋怨水泥品质发生了变化,严重时甚至要求“立即停用”某品牌水泥。
碰到此类投诉,如确是水泥质量本身发生了波动,水泥厂应认真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
保证水泥匀质性与稳定性,主要在于保证原燃材料的稳定、生产过程的稳定、有效的均化措施、合理储存量,必须着力消除生产、设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还应提倡“主动出击”,与混凝土站加强沟通,当水泥厂生产条件(如原材料、混合材变更,设备、控制手段出现问题,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发生变化时,应主动告知用户,采取适当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笔者在某混凝土站工作时,某厂P·O42.5R水泥强度极差大,高的达56.6MPa,低的只有42.2MPa,标准偏差高达3.5MPa以上,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个别试块强度值只有设计值的92%。
有时投诉者提出,由于水泥强度的波动造成了混凝土强度大幅波动,但经验水泥强度并非不符合国家标准,而是未达到“送检试样”的指标,水泥实物强度差异过大,按“送检试样”设计的配合比,无疑会造成混凝土大幅波动,因此应提倡送样和生产供样的一致性,不应为商业竞争而刻意制样。
当然,混凝土站或施工队也可能是由于自身问题造成了混凝土质量波动和施工性能的变化,诸如混凝土配合比发生了变化(配料计量发生误差),原材料质量(如砂子中含土量、含泥块量增多、外加剂固含量变化)甚至检验误差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施工性能和强度的变化。
2.5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不好的投诉解决此类问题,水泥企业与外加剂生产企业应双向互动,加强交流协作,而不能互相推诿。
SW公司为国家重点工程郑西客运专线提供低碱水泥时,在混凝土试配期间,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曾严重困扰双方,但SW公司与苏博特外加剂厂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确保了工程正常进行。
我们从水泥品质本身出发,对影响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碱含量同一种外加剂在水泥中碱含量较高或不稳定时其适应性就会变得较差,SW公司2006年有一段时间生产的低碱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很差,净浆流动度很小。
统计发现,与外加剂适应性比较好的水泥碱含量一般在0.37%~0.52%左右,适应性较差或不稳定的碱含量大约在0.54%以上。
2)熟料中的fCaO含量SW公司2006年某月曾经有几天因原材料短缺而使进厂原材料质量波动较大,在混合材种类及掺量、外加剂种类及掺量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出磨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却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在外加剂掺量可调范围内,出磨水泥的净浆流动度仍远小于180mm。
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当时磨制水泥所用的熟料fCaO含量波动很大,其中一个阶段的fCaO最大值6.55%,最小值0.52%,平均值2.32%,另一个阶段的fCaO最大值8.11%,最小值0.42%,平均值2.21%,可见这两个阶段熟料fCaO平均值均大于生产控制指标值(fCaO<1.5%)。
紧接着当熟料的fCaO稳定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后,在其它条件未发生变化时,出磨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又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由此可以断定fCaO偏高也是导致适应性不良的主要因素。
3)混合材种类及掺加量SW公司技术中心曾对不同混合材以单掺、复掺和不同比例与熟料共同粉磨制得水泥后,进行了水泥与外加剂(聚羧酸盐系列)适应性的研究,研究表明:①在水泥中掺入矿渣、粉煤灰和石灰石等混合材有利于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而复掺效果较单掺好。
在该次试验条件下,得出的改善适应性的排序是:石灰石(比表面积450m2/kg)>矿渣(430m2/kg)>矿渣(380m2/kg)>粉煤灰(2级灰)>粉煤灰(磨细550m2/kg)。
②石灰石作混合材能显著增大水泥的流动性,且保持较小的经时损失,但掺量不宜过大,以3%~7%为宜。
上述结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的,不能硬性套用,但可作为与混凝土外加剂厂家双向互动时选择水泥混合材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