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Ⅰ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与镇痛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

Ⅲ制度本规定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者。

二、资格准入麻醉与疼痛的诊治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是指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专项资格认证或授权的麻醉与镇痛。

已取得某种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相应的麻醉与镇痛的权限。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Ⅰ~Ⅱ级患者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的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患者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详见附件4,下同)。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手术患者的麻醉,一、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并开展术后镇痛治疗。

麻醉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授权管理制度

xx中西医联合医院医师资格分级受权管理制度一、麻醉与镇痛病人分级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 I~V 级ASA级标准:I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II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功能处于代偿阶段;III级:有显然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初期失代偿阶段;IV 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V级:不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拯救患者生命。

2.特别手术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手术麻醉,气管异物拿出术麻醉,高龄手术麻醉,重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心肺脑复苏等。

3、新展开项目、科研手术。

4、参照手术分级标准。

二、实行麻醉的基本条件全部医疗机构在任何地址(包含手术室外麻醉),任何时间,对任何病人实行任何麻醉(包含各样神经阻滞)都一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一定保证有一位麻醉医师(士)或麻醉护士一直在麻醉地址监测并记录被麻醉病人的基本生命功能和体征,有一位责任麻醉医师对该病人负责。

一位责任麻醉医师一般同时最多负责 3 位病人的麻醉,急诊晚班时不得超出 4 位病人。

2、一定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动脉血压;3、手术室内每一个手术间一定有麻醉机和麻醉监护仪,手术室外麻醉每一位病人旁一定有麻醉机或简略呼吸器。

4、一定具备能经过面罩随和管插管给高流量氧气,并实行人工通气的条件。

5、一定居心肺复苏的条件(包含人员、仪器、器具和药品)。

每个麻醉工作地区一定装备起码一台心脏除颤仪。

6、全部病人的手术或检查结束后,一定要在手术室、或麻醉清醒室、或ICU察看至病人基本生命功能正常或恢复到术前水平,确认无残留麻醉危险后方能将病人送回病房交予其余科室的医护人员管理。

三、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照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年限等,规范麻醉与镇痛医师的级别。

医院科室手术麻醉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授权晋级制度

医院科室手术麻醉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授权晋级制度

科室手术/麻醉/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授权晋级制度为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别审批的除外。

各级医师按照其技术职称和行医年限分为如下级别:(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各种手术麻醉授权申请表、考核表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各种手术麻醉授权申请表、考核表

绥阳县人民医院关于印发“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的通知麻醉科手术室:为加强医院麻醉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我院各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等规定,制定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同时,为加强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制定“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现一块印发给你们,请科室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仔细学习,认真落实。

医务科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ASA分级标准:第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标准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了规范麻醉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麻醉科人才梯队建设,我们根据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麻醉病人的分类我们采用XXX(ASA)的病情分级标准,将麻醉病人分为五个等级。

此外,我们还列举了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和新展开项目、科研手术。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我们根据麻醉医师的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因素,规范了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都必须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三、各级医师麻醉权限我们按照医师的级别,规定了他们的麻醉权限。

低年资住院医师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展开ASA分级1~2级病人的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以独立展开ASA分级1~2级病人的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术等,也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展开ASA分级1~2级病人、丁类和丙类手术的全身麻醉,初步熟悉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以独立展开ASA分级1~2级病人的丁类和丙类手术的全身麻醉,也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展开ASA分级3级病人的丁类和丙类手术的全身麻醉及高位椎管内麻醉,熟悉并协助上级医师完成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程序对于急诊手术,麻醉科应当及时响应,确保麻醉医师能够及时到达手术现场。

在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当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麻醉方案,确保安全。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恢复期的监护和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在进行手术麻醉时,如果麻醉级别在值班医生的权限范围内,可以进行麻醉。

但是,如果手术属于高风险或者超出了医生的麻醉权限级别,就需要紧急向二线值班报告,并在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

在需要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如果上级医师暂时无法到场主持手术麻醉,值班医生应该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合理的诊疗措施,以确保抢救时机不被延误。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麻醉医师分级参见《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二、各级医师麻醉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一级麻醉权限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ASA I~II级病人的麻醉。

常见手术的麻醉,如局麻监测、基础麻醉、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低中位硬膜外阻滞)及部分全身麻醉。

小儿麻醉(氯胺酮麻醉、基础麻醉等),多种麻醉技术联合麻醉等。

2、可参考一、二类手术分级。

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二、三级麻醉权限。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二级麻醉权限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ASA II~III级病人的麻醉。

亚专科常见手术麻醉,常见老年、小儿麻醉(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见急诊病人麻醉,妊娠合并症的产科麻醉,部分心脏手术麻醉。

支气管及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高位硬膜外阻滞,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动静脉置管术等。

2、可参考二、三类手术分级。

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三、四级麻醉权限。

4、含一级麻醉权限内容。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三级麻醉权限1、独立开展ASA II~III级病人的麻醉。

亚专科大、中手术的麻醉,病情较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呼吸道梗阻、合并肺部疾病、呼吸衰竭、创伤后湿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等),复杂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重症肌无力等),危重急诊病人麻醉(失血性休克、多发严重创伤等),重度妊娠合并症的产科麻醉,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的麻醉等。

困难气道的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等。

2、可参考二、三、四类手术分级。

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四级麻醉权限。

4、含二级麻醉权限内容。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四级麻醉权限1、独立开展ASA III~IV级病人的麻醉。

风险较高、复杂手术的麻醉,各种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醉。

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心梗病史病人的麻醉,严重休克、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严重烧伤病人的麻醉。

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

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

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机构内部麻醉操作的权限分级。

通过建立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2. 背景麻醉操作属于高风险操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有必要对麻醉操作的权限进行合理分级管理。

3. 分级管理制度3.1 定义麻醉权限级别根据医务人员的职称、资质和经验,将麻醉操作的权限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一级麻醉师: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或同等资质,并具备多年实践经验;- 二级麻醉师:拥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级麻醉师:拥有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并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 麻醉助手:接受过麻醉操作相关培训,并在指导下从事麻醉操作。

3.2 分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的麻醉权限级别,对麻醉操作的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具体权限如下:- 一级麻醉师:具备独立完成所有麻醉操作的权限,包括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监测麻醉效果等;- 二级麻醉师:在一级麻醉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分麻醉操作,如简单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 三级麻醉师:负责协助一级麻醉师和二级麻醉师完成麻醉操作,如准备麻醉设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麻醉助手:在一级麻醉师、二级麻醉师或三级麻醉师的指导下,执行简单的操作,如准备麻醉设备、协助患者入室等。

3.3 授权与监督医疗机构应通过授权方式,明确每位医务人员的麻醉权限级别,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具体授权和监督措施如下:- 授权程序:医务人员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和评估后,确定其麻醉操作的权限级别;- 监督机制:设立麻醉操作监督小组,定期对麻醉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 培训与考核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醉操作水平,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麻醉操作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麻醉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麻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麻醉操作中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麻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麻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麻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一、麻醉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

麻醉医师、麻醉护士应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麻醉操作的分级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难度,将麻醉操作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殊麻醉四个级别。

不同级别的麻醉操作应由相应资质的麻醉医师或麻醉护士执行。

三、麻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麻醉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制定适当的麻醉方案。

同时,应检查设备、药品等麻醉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

四、麻醉操作中的监护与护理。

麻醉操作中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同时,对患者的呼吸道、循环等方面进行护理,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麻醉操作后的观察与处理。

麻醉操作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其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六、麻醉操作的记录与报告。

麻醉操作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麻醉方案、麻醉操作过程、监测结果等。

同时,对麻醉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要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

通过制定麻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能够规范麻醉操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麻醉镇痛操作分级管理范围应与其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与匹配的技术能力相一致,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相应的诊疗科目。

2、医院应设立由院领导、医疗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医院麻醉镇痛操作管理组织。

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麻醉镇痛操作权限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3、医院应根据麻醉镇痛操作技术操作常规确定出麻醉镇痛级别,建立麻醉镇痛操作准入管理、执业医师麻醉镇痛操作授权管理及麻醉镇痛分类细则。

对高风险、特殊身份病人等上报医政科(处),并且原则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

4、各级麻醉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麻醉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麻醉镇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

至少每三年对麻醉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5、对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麻醉医师,应由医疗管理部门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

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严格执行麻醉前讨论的管理措施,高风险病人必要时请外科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讨论。

麻醉前前讨论应包括:麻醉前病人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及麻醉的选择、术中医疗风险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7、各级麻醉医师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由主麻医师向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就病人病情、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可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之,并有签字认可。

麻醉镇痛风险评估制度
1、凡自愿接受麻醉镇痛的病人,在实施麻醉镇痛前要对病人进行系统地评估。

2、麻醉镇痛风险评估由主麻医师及分管主治医师进行,特殊病人需要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必要时科室应组织讨论。

3、麻醉镇痛前提出麻醉镇痛方案,预计麻醉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
应将麻醉镇痛的风险和优点充分告知病人及家属,同时签订自愿接受麻醉镇痛志愿书,并将该文书留存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