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1.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3. 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音乐欣赏展开,具体包括:1. 音乐背景知识:学生需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及音乐风格等信息。

2. 音乐听辨:学生需认真聆听音乐作品,并尝试分辨出不同音乐段落的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情感体验:学生需在欣赏过程中,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欢快、悲伤、宁静等,并尝试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

4. 创作实践:学生可自由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短文等),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完成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音乐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完成上述各项作业内容,确保质量;2. 背景知识学习要详细准确,情感体验部分需真实具体;3. 创作实践部分需紧扣音乐主题,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4. 课堂小测验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案准确无误;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迟到或未交作业将影响平时成绩。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评价,评价标准包括:1. 背景知识掌握程度;2. 音乐听辨及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准确性;3. 创作实践的创意性和表达力;4. 课堂小测验的完成情况和答案准确性;5. 作业的整洁度和提交时间。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展示。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通过课后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音乐欣赏任务。

学生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改,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1、作曲家简介2、讲述故事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5、再次听赏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三、看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能够:1. 理解并感受音乐中表达的大海与冒险的意境。

2. 学会倾听与鉴赏音乐,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3. 了解乐曲背景与创作手法,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艺术修养。

二、作业内容1. 预听准备:学生在家中通过在线资源或音频文件,预先听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全曲,并尝试理解曲中所描绘的意境。

2. 主题探讨: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尝试阐述乐曲是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来描绘大海与冒险的主题的。

3. 背景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本曲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该曲所表达的冒险精神与对大海的向往。

4. 情感记录:写下自己在听赏过程中的感受和联想,可以是关于大海的想象、冒险的体验,或是乐曲所触动的情感。

5. 创意表达:以《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为灵感,创作一段简短的舞蹈动作或绘画作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听赏时需仔细、耐心,深入感受乐曲中的细节变化。

2. 背景研究需详实、准确,资料来源需可靠。

3. 情感记录要真实、具体,表达出对音乐的实际感受和启发。

4. 创意表达要紧密结合音乐内容,体现出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想象。

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内容的完整性、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创意表达的独特性以及情感的真诚度。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结合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反馈形式: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正。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业心得和体会,共同进步。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赏析素材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赏析素材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
辛巴达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海家,他多次出海远航,触礁沉没,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奇幻的景象。

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

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达的第二主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达聪慧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变化再现,在不同场合表现了不同内容和不同音乐形象。

中提琴、大提琴不断反复的伴奏音型,带有较强的波动感,描绘了起伏动荡的海浪。

第 1 页。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品介绍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品介绍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品介绍《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这部作品呢,说白了,就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冒险传奇。

它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惊险与神秘的海洋世界,带着你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漂泊,跟着辛巴达一起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奇幻旅行。

你能想象吗?一个普通的船员,穿越了无数未知的海域,和海怪搏斗,与风暴对抗,竟然能从这一切中幸存下来,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说实话,辛巴达能活下来,除了运气好,更多的是靠着他那股“谁能比我更强”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

你要是了解辛巴达的话,就会知道,他绝对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家伙。

每天过着温馨安定的生活?那是别人想的,他可不这么想。

辛巴达有一颗永不安分的心,他总是在寻找新的冒险、新的挑战。

这不,故事一开始,辛巴达就和船员们在大海上撒开了网,准备去开疆拓土。

没错,海上就像是他自己的游乐场,风暴、巨鲸、魔法岛都只是小菜一碟,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冒险。

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真实、最复杂的一面。

辛巴达面对危险时的勇气,面对困境时的坚持,都让人不禁佩服。

而且你会发现,他根本不像某些所谓的英雄那样一帆风顺,遇到点困难就掉头跑。

辛巴达的每一次遭遇险境,都像是给他上了一课,让他更聪明、更成熟。

每当他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回头一看,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居然都成了他的动力源泉。

这就是“磨难出英雄”的真正写照,辛巴达的每一次破浪前行,都是对自己的超越。

有一幕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辛巴达在大海的深处,偶然碰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岛。

岛上的景象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异次元的世界,奇花异草、奇异的动物,仿佛是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宝藏。

你知道的,这种时候,谁能抵挡住诱惑呢?辛巴达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岛上的一切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美好。

那些奇异的景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辛巴达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在那一刻的冷静,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试想,要是换成你我,估计早就被眼前的美丽迷住了,根本不会考虑到潜在的危险吧?再说到那艘船,《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这艘船简直成了辛巴达的“第二个家”。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课件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课件

辛巴达的船与大海
辛巴达的船与大海紧密相 连,它在大海上航行,经 历了各种冒险和挑战。
辛巴达的船与故事
辛巴达的船是故事中的重 要元素,它帮助辛巴达完 成了各种任务和冒险。
故事背景
阿拉伯民间故事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的故事是阿拉 伯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的历史背景
该故事起源于古代阿拉伯半岛,是 阿拉伯人民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之 一。
大海背景
01
02
03
海洋的广阔与深邃
大海是广阔无垠的,深邃 莫测,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
海洋的美丽与危险
大海既有着美丽的海面和 丰富的生物,又存在着狂 风巨浪和暗礁等危险。
海洋的重要性
大海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渔 业、航运、旅游等。
辛巴达的船背景
辛巴达的船
辛巴达的船是一艘神奇的 船,能够自动修复、变形 ,还拥有各种神奇的功能 。
06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故事在现实 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定
辛巴达的船故事强调了设定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企业需要制定明确 的目标,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风险评估
在辛巴达的船故事中,辛巴达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风险和挑战,但最终成功抵达目的 地。企业管理中,也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应对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
辛巴达与船员们分享见闻
辛巴达经常与船员们分享他在探险过程中所遇到 的奇闻异事,以及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了解到 的风土人情。
辛巴达的船队与其他船只交流
在航行过程中,辛巴达的船队与其他船只相遇并 进行交流,他们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 同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欣赏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一课时的学习,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探险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一)聆听练习1. 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反复聆听《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音乐作品,并注意听辨其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

2. 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想象画面,如海浪的起伏、船只的航行等。

(二)理论学习1.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其风格等信息,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 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拍、调式等,并能够通过作品实例进行解释。

(三)创作实践1.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歌曲,主题可围绕大海或探险进行。

2. 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乐器或用声音模仿,录制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给同学或家长听。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聆听练习,并在课堂上有条理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和笔记,并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3. 创作实践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创意的创作,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容。

同时,学生需注意录音质量,确保作品清晰可听。

4.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作业平台。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1. 聆听练习部分: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并能够结合音乐想象画面。

2.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3. 创作实践部分:学生的作品是否有创意,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创作意图和作品内容,录音质量是否清晰可听。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作品,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大海与辛巴达1

大海与辛巴达1

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 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 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 次日便处死。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 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 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第二天,这个故事 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 佐德这位新娘。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 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 零一个夜晚。 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 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 偕老。
音乐故事: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舍赫拉查德》 (Scheherazade)又名《天方夜谭》,这一 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 零一夜》(即《天方夜谭》)。 作曲家里姆斯基· 柯萨科夫曾经在沙皇海 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 已有丰富的游历。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又名《天方夜谭》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心 中对于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在这首作品初版时,作者给全曲四 个乐章写下了四个标题:第一乐章: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 《卡蓝德王子的神圣故事》,第三乐章: 《青蛙王子与公主》,第四乐章:《巴 格达的节日: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青铜 骑士的峭壁》。但后来作者为了不让太 具体的标题束缚欣赏者的想像,便在以 后的几次再版中,把四个乐章的标题删 去了。
辛巴德舍赫拉查德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 海家,他多次出海远航,触礁沉没,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 奇幻的景象。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 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 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 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德的第二主 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 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德聪慧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 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变化再现,在不同场合表 现了不同内容和不同音乐形象。中提琴、大提琴不断反 复的伴奏音型,带有较强的波动感,描绘了起伏动荡的 海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日因心脏病在彼得堡附近的柳本斯克去世。
+ 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 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 1、聆听“国王的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威严、冷酷
+ 2、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 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3、主奏乐器是什么? 长号、大号
+ 1、聆听“王妃的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
3;
小提琴
+ 1、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这段音乐是由哪个主题 变化而来?
+
国王的主题
+ 2、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
+
越来越丰富
– 3、刻画了大海怎样的形象?
+
波涛汹涌、浩瀚无边,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 1、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 形象?
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国国民乐派的创始 人之一。
7岁开始学音乐,12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 学习,1861年结识巴拉基列夫、斯塔索夫、穆索 尔斯基等人,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1862年 从海军学校毕业后,随舰航海3年,途经南、北 美洲和欧洲许多国家,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1865年返回彼得堡,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完成了 《第一交响曲》,上演后获得好评。1871年应聘 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与管弦乐法。在教学过 程中他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写出了有深远影响的 音乐理论书籍,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 《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1905年团投入政治斗争,被音乐学院解职,后因 社会强烈不满,又被恢复教授职务。1908年6月
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
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 2、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
+
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 1、“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 联系?“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 联系?
+ 国王的残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善良、美丽的王妃仿 佛是宁静的大海泛起朵朵浪花。
+ 2、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 作曲家利用国王与王妃的主题来表现大海,通过节奏、
•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 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 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 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发现王后行为不端,他们便杀 死王后。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便又杀死宫女,他存心报复,又 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 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 宰相的大女儿山鲁佐德,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 万的女子。山鲁佐德进宫后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但是她却每 天晚上讲,而且只讲开头和中间,不讲结尾。国王为了听故事的结尾, 就把杀山鲁佐德的日期延迟了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山鲁佐德每天讲一 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 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 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 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