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存款准备金

合集下载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控金融市场和稳定经济。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和调整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两种类型。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由监管机构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存放的资金,作为储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自愿将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和调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情况、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应量等。

政府和央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平衡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般由央行负责,其具体实施方式也会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形势进行干预。

同时,央行也可以通过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利率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以满足国家的需求。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管理对金融市场、经济和银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经营状况。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管理方式,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评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以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管理。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1.1 定义和背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由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进行规定的强制性储备比例。

它是央行通过调控金融市场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稳定金融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背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比例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一、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

二、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恢复建立的。

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将其制度化。

从198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9次调整。

在2006年至2007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就多达13次,足见该政策工具对我国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以2003年为界,1985年至2003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比较大,最低也是1%的幅度(仅有1次),调节次数并不频繁,每年仅进行1次调整,其中在1987年由10%直接上调至12%。

在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由13%下调至8%,可见每次调控幅度非常之大。

自200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主要特点是:调整幅度较小,调整次数频繁,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多达19次,每次上调的幅度以0.5%为主。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说是中央银行使用的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

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原本猛烈、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不常用的政策工具”为何在我国成了“常用工具”?三、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原因1.由于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持续顺差,引起了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大量外汇涌入国内,造成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银行超额准备金较多,同时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的有效操作工具。

2.目前我国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政策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较为成熟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资本充足和存款保险的职能,一举多得,因而是我国当前较为有效的可选工具。

2023年存款准备金率?

2023年存款准备金率?

2023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

个人存款一亿违法吗1、如果钱是个人合法取得的,个人存款多少都不违法,如果是非法所得的,就会被相关部门进行收缴。

一般情况下,银行客户存多少钱到账户上,是用户的自由,银行是没有权力过问的,也不会构成违法行为。

但一次性存入一亿元这样的大额资金的话,最好先跟银行提供一份大额交易报告,说明这笔资金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存钱别去5家银行这五家银行不能存钱要小心如今国内有非常多的银行,广大市民有闲钱都会选择存入银行,因为在人们的心中,银行是安全可靠的。

然而大家知道吗?有些银行被爆出各种不规划的行为。

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又称准备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

资金介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稀释的存款规定一个最高限度的严禁用作发放贷款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 ratio),法定准备金占到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用r则表示,r=rr/d,即为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一般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准备金,剩余部分才用于放款。

在大多数国家,逐渐对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即该比例不能低于某一法定数额。

这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的最低比例,超过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该最低限额则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就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维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做为掌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经济升温和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为了掌控信用的过度收缩可以提升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作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缔造的货币增加,从而膨胀银根、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遏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在复苏和低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减少法定准备金率,以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提振市场需求。

概述打比方说道,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著金融机构每稀释万元存款,必须向央行参保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作发放贷款的资金为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增加至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无法将其稀释的存款全部用作发放贷款,必须留存一定的资金即为存款准备金,以供客户取钱的须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确保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缴付。

当代各国都由中央银行施行法定准备工作率为,其标准不一。

有的国家只施行一个准备工作率为,即为所有金融机构无论其吸收存款数额大小,都按统一的标准交纳存款准备金;有的国家则对相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实行相同的法定准备工作率为,例如商业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分别推行相同的法定准备工作率为;也有的国家按存款规模的相同实行相同的法定准备工作率为,存款规模越大,则法定准备工作率为越高。

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业务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业务概述

缺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只能影响一般利率水 平,却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金 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4.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频繁的调整会扰乱 存款机构正常的现金管理和财务计划。
5.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 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利于金融稳定。
指以什么期限的存款余额作为缴存准备金的 依据。
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 金以当期的存款额作为计提基础。
前期准备金账户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金 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 础。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 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2)规定计提范围;
比率区间0%-100%,但一般都在0%-20%之间。
(3)规定可作准备金的资产;
只有上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才能充当法定存 款准备金。
(4)规定存款准备金率;
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 率提取准备金并缴存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 放款和投资。
(5)规定准备金计提方法。 确定存余额; 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
(5)规定准备金计提方法。
以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为对象,以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为依据进行计提。
日平均余额法:将商业银行存款的日平 均余额扣除应付未付项。
(1)确定 存款余额
月末余额法:以月末的存款余额,扣除 当期应付未付款。
旬末余额法:以旬末的存款余额,扣除 当期应付未付款。
(2)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和作用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 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 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 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 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迁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迁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 迁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概念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迁概述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目录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 • 主要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结论与启示
02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概念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存款总额 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保证商业银行在面临大量提现时能够支付
通货膨胀压力
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央行就会考虑降 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减轻银行的负担 ,避免因通货膨胀导致的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变化
金融市场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投资渠道越 来越丰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央行就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以增加银行的信贷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风险
扩大与调整
1938年,美国将存款准备金范围扩大到国内所有吸收定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并首次对国 际性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之后,随着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变化,联邦储备系统不断 调整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率。
简化与放松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逐渐简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并降低计提比率。1992年,美联储 取消了定期存款的计提准备金要求。1993年,美联储进一步放宽了超额准备金利率的限 制,允许商业银行以竞争性利率存放超额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留存的存款。

Regulatory reserves are the deposits that banks must retain according to a certain ratio stipulated by national laws.2.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超过法定要求额外留存的存款。

Excess reserves are the deposits that banks retain in excess of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needs.3.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风险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The purpose of reserve requirements is to ensure that banks have sufficient capacity to manage risks and protect depositors' interests.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制定的,一般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The statutory reserve ratio is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bank based o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monetary policies, and may be adjusted as necessary.5.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帮助银行应对突发性的资金流动压力,是一种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

Excess reserves can help banks cope with sudden liquidity pressures and are a prud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6.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可以使银行具有更好的资金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银行存款准备金解读

银行存款准备金解读

一、什么是银行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存款准备金1.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3.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不得随意动用。

4.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相当于客户在商业银行每存一百元,就有10元被放进了央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10元去发放贷款。

二、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利率、什么是银行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1.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RR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3.当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4.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6.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或会有上升压力,都是金融紧缩政策的信号。

7.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

8.银行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三、存款准备金率是多少、存款准备金利率是多少、什么是准备金率基点1.准备金率1个基点=1%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万分之一)。

2.比如50个基点就表示0.5%,350个基点就是3.5%。

3.2010年10月11日,央行将六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

4.这是自5月份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是今年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

5.经过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15.5%提升至17.5%,与2008年6月17.5%的存款准备金率持平。

6.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两家股份制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差别存款准备金将于本周内缴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是怎么样运用法定存
款准备金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 0902
学生姓名: 黄姿超学号: 0912050232
指导教师:肖文兴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6 月28 日
1定义 (3)
2目的 (3)
3当前国内现状 (3)
3.1物价快速上涨,决定央行要有政策出台 (3)
3.2存准率成为最后可选工具 (4)
3.3外汇占款是存准率上调的直接动因 (4)
3.4存准率还要上调几次? (5)
4总结 (5)
1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

2目的
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

中央银行控制着商业银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

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

3当前国内现状
市场“热盼”加息,却以来一次法定准备金上调,这并不意外,也与加息预期不矛盾,因为加息是应该动作,而存准率是最可能的动作。

加息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只要经济放缓,政策出台的难度就非常大。

利率难以上调决定了央票利率也难以上调,加大公开市场力度的可能性就不大,本周公开市场操作1年期央票仅发行10亿元,再次跌入地量。

利率难以上调,公开市场回收资金规模难以扩大,存准率上调成为近期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对于此次存准率上调,点评如下:
3.1物价快速上涨,决定央行要有政策出台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与市场预期一致。

CPI涨幅虽高,但与2008上半年超过8%的增幅仍有一定距离,最让人担心的是,5月份非食品价格涨幅再次攀升,同比增速高达2.9%,这是2008年上半年难以企及的,当
时非食品价格最高也仅为2.1%。

我国非食品价格更接近国外的核心CPI,其快速上涨说明经济增速超过潜在产出,物价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也非常大。

物价快速上涨决定货币政策需要一定程度收紧,央行要有相应政策出台。

3.2存准率成为最后可选工具
邻近季末,商业银行无论是冲规模还是满足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要求,均会加大资金争夺力度,导致资金市场价格攀升。

近期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已经升至3.8%以上,是春节以后最高值,根据以往经验,6月底以前市场资金紧张程度都不会缓解,市场资金价格上涨使得央票吸引力下降,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承担流动性回收功能。

在加息政策难以出台的情况下,存准率上调成为最后的可选工具。

3.3外汇占款是存准率上调的直接动因
二季度因为H股上市企业分红等因素,导致结汇量增加,新增外汇占款规模相应减少。

不过,因为二季度外贸顺差也会季节性增加,因此外汇占款仍然会较快增长。

另外,虽然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低于2008年,12个月NDF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在2%左右,远低于2008年初的10%以上,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对收益率的期望值也大幅下降,因此较低的升值预期仍会吸引不少热钱,从近期加快推出股票国际板以及外管局不断推出改革措施看,5月份外汇占款仍不会太低。

央行一再强调,存准率上调主要为对冲外汇占款,外汇占款应为此次存准率上调的直接动因。

关于每次存准率上调所回收市场流动性,市场上一般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的“各项存款余额”×0.5%进行推算,根据央行昨天公布数据,5月末各项存款为76.73万亿元,因此此次存准率上调回收市场流动性3836.5亿元。

实际上这种估计方法并不准确,因为“各项存款”数据包括财政存款,财政存款一般要全额上缴央行,即100%准备金率,因此要从各项存款中扣除财政存款再乘以存准率上调幅度,这样得到数据更加准确。

5月末财政存款37613亿元,扣除后计算,本次存准率上调约回收流动性(即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为3648.4亿元。

当然两者差距不大,并不影响整体对市场流动性的判断。

3.4存准率还要上调几次?
存准率上调是通过减小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达到M2控制目标。

根据公式: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存准率上调幅度取决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应多,为达到既定M2目标,存准率上调的次数就增加,以更大幅度压低货币乘数。

影响我国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是外汇占款和公开市场操作,新增外汇占款扣除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基本上就是新增基础货币(如果公开市场净释放资金,则是两个相加等于新增基础货币)。

去年末M2为72.6万亿,今年M2增速目标为16%,这意味着年末M2目标为84.2万亿。

去年底基础货币为18.53万亿,截至目前(6月14日)公开市场操作净释放资金1.13万亿,今年以后时间仍有1.33万亿到期资金,假设其中一半被回收,同时假设新增外汇占款3.8万亿(低于2008年而高于其他年份),那么年末基础货币为24.13万亿,年末货币乘数目标为3.5左右。

根据存准率上调与货币乘数的对应关系(假设超额准备金率不变),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要上调至23.5%,即存准率仍有4次左右上调,高于我们年初预期,这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净释放资金大幅超出预期所致(资金脱媒部分抵消了存准率上调效果,但未根本上改变上述分析框架有效性)。

如果能够通过适度上调利率增加公开市场回笼力度,将今年余下时间到期的1.33万亿资金对冲,甚至实现部分净回笼,存准率即使不上调也能达到M2控制目标。

4总结
虽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

因为调整法定准备率虽然能带来在调整货币供应总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也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迫使商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激烈的振荡。

尤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导致社会信贷规模骤减,使很多生产没有后继资金投入,无法形成生产内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比较谨慎。

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再贴现率都是国家调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方法。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银行吸收存款后可以将更多的份额放贷出去,留取较少的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因此增大。

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供应量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