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轮机油中进水原因、乳化危害及处理方法

浅谈汽轮机油中进水原因、乳化危害及处理方法

【摘要】汽轮机油中进水后将使油产生乳化,乳化后的润滑油的粘度将会降低,轴承中轴与瓦之间的油膜厚度减小,造成直接摩擦,甚至轴瓦烧损。油质乳化后就必须进行处理,必要时需要更换油,从而使机组的油耗增加,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经济性。

【关键词】进水原因;危害防治;改进措施

二道江发电公司4台机组自投产发电,到机组顺利并网完成试运至今。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延长,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油中进水现象,而这种状况在近年来不断加重。特别是新投产机组汽轮机油,在投运后进行的化学油质检测中,汽轮机油油中水分达到200-300mg/L,这大大超出了国标规定的控制范围,对机组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汽轮机油中带水的原因

1.1轴封结构、形式、材质及检修安装质量问题

我公司各台机组自投产以来,为减少汽轮机轴端漏汽造成的油中进水现象,对轴封系统汽封片结构形式及材质均进行了多次的变更和改进。机组A修时,解体高、中、低压缸,测量端部汽封间隙。检测到端部汽封有不合格的汽封块,及汽封块间隙不标准。汽封体轴向调整垫片在上下各有3—6mm间隙,是机组制造遗留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中含水量。高中压汽封片所接触高温高压蒸汽,对其材质要求极高;在高温下,汽封片材质过差,将易产生脆化,在机组长期运行当中,高、中压汽封片容易断落和倒伏,从而使轴封漏汽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检修安装汽封片时,为保证汽轮机在运行中大轴与轴封片不产生动静碰磨损坏轴系。在实际安装时均人为地将安装间隙放大,这势必造成轴封漏汽量增大。

1.2滤油系统的设计布置问题

机组在新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经过现场的实际考察,发现,在线滤油机入口接入点,从油箱的底部引出,但实际上不是主油箱的最低点,离油箱最低点还有200mm距离,使得油箱底部还有一部分油没有从主油箱出来,去滤油机。

1.3其它问题

汽轮机润滑油主冷油器在正常投运后,由于内部管材以及运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冷油器内部发生泄漏,冷却水进入油侧造成油中带水。另外,在机组运行中滤油机运行异常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油中含水量增大。在这里不再做逐一分析。

2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2.1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

汽轮机油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汽轮机发电机轴承提供润滑油和调节保安系统的压力油。因此,汽轮机油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安全可靠性。例如,汽轮机油乳化给机组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液体只有同时具备适当的粘附性和粘度,才能作为润滑油,且润滑油对于磨擦表面的附着力还必须大于润滑油本身分子间的磨擦力。这样,两个磨擦表面在相互滑动时,每一表面上都带动着一个附着油膜,形成两个磨擦表面之间的液体磨擦,转子在高速转动时,轴颈与轴瓦底部形成压力很高的油膜,支承转子重量在轴瓦中滑动。若油质乳化,就使润滑油的粘附性不好,油对磨擦面的附着力不够,油膜受到破坏,转子轴颈就可能和轴承的轴瓦发生干磨擦,使轴瓦烧损,机组强烈振动,甚至毁机。

(2)汽轮机在运行中,润滑油需要带走的热量主要来自转子轴颈与轴承滑动磨擦所产生的热量,高温蒸汽通过汽轮机转子上的动叶片等部件传导到轴颈上的热量,以及发电机因转子电流过大发热和磁铁发热经发电机转子传递到轴颈处的热量。如果汽轮机油乳化,其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妨碍油的顺畅流动,使供油不足,影响散热,轴承与轴颈处温度不能控制在规定值内,易引起轴承烧瓦事故。【1】

(3)抗乳化度是汽轮机的重要指标,一般抗乳化度≤30min。汽轮机油乳化,将加速汽轮机油的氧化,使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淀物,从而延长了汽轮机的抗乳化时间,亦即恶化了油的抗乳化性能。

(4)汽轮机油乳化,将使调节、保安系统中的滑阀等部件锈蚀,造成卡涩,降低了动作的灵敏度,严重时,还会引起调节、保安装置拒动。从而导致机组超速事故的发生。

2.2汽轮机油乳化的分析

水分、激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汽轮机油乳化。其中,水分的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生乳化的主要原因。

(1)汽轮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汽轮机油中含水,表明汽轮机端部汽封密封不严,蒸汽进入油系统、大气中湿气进入油箱、冷油器泄漏以及机组大修时蒸汽吹扫油管路残留水分所致。此外,油箱、轴承箱上的排油烟(气)机及排气管不能及时排出存留在箱内的湿气,也是油中存水的一个因素。

(2)油中溶有空气,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汽轮机运行中,因其油品气化变质而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容易

乳化。

(3)汽轮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添加剂性能亦有关系。汽轮机油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大都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一端是具有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另一端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亲水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就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增强了油水分离的难度,促进油质乳化。

(4)激烈搅拌。在汽轮机高速旋转时,油和水被激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此时,上述亲水的极性基团有了与水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就会与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从而通过这种物质的作用使水和油结合在一起。因此,这时水就不能与油分离,即产生乳化现象。

3汽轮机油中带水改进措施

(1)防治汽轮机油乳化的措施;如前所述,汽轮机油乳化给机组运行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应从汽轮机组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检修、以及油品和添加剂质量等方面着手,层层把关,防止汽轮机油乳化。(2)防止油系统进水预防和消除汽轮机油系统进水,是防止汽轮机油乳化的重要措施。为此,首先要确保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即汽封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加工符合工艺标准、材质满足高温运行要求。其次是在机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质量标准组装汽封,在保证汽封片不与大轴磨擦的前提下,尽量调小汽封间隙,并且在运行中具有自动调整间隙的性能;机组大修中,如发现汽封片缺损、断裂、倒伏,以及失去自动调整间隙性能等缺陷,应予修整或更换。

(3)排除油中水分在汽轮机运行时,应随机投入油净化装置,以便及时对机组润滑用油和调节保安装置的压力油进行油水分离和杂质过滤。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离心式油净化装置具有较大油容积,对油中水分、杂质的清除兼有重力分离、过滤与吸附净化作用,净化效率高,且运行安全可靠。此外,安装在油箱上的排油烟机应与汽轮机同时运行,并连续不断的抽走油中气体和水蒸汽,使其不能在油箱内凝结;同时,轴承箱上的通气孔(排气管)应畅通,避免轴承内产生负压而吸入蒸汽、湿气或凝结水珠。

(4)清除油管路清洗后的残液在机组安装或大修中,如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油管路、冷油器油侧或油系统上的滤油器等部件的油垢,应在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扫可能存留的残液或水珠,确信干燥后再将管接头封好待装复。

(5)保证汽轮机油质量对于购进的汽轮机油,其质量应符合GB11120-2005标准,并应具备良好的粘附性、氧化安定性、防锈性、抗起泡沫性、空气释放性,以及抗乳性能及酸值指标。对于运行中的汽轮机油,除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测外,平时亦应注意有关项目的监督和取样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油中添加抗乳化剂为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油的抗乳化性能,可根

据运行中汽轮机油的油质情况,向油中添加抗乳化剂,以破坏油水界面上的乳化膜,将水释放出,达到除水目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加入的添加剂应符合质量标准,尽可能降低或除去添加剂中亲水性能较强的成份,达到或高于汽轮机油标准所规定的抗乳化性能指标。

(7)针对我厂状况,利用机组A修时,从油箱最低点引出,接入滤油机的入口处。将主油箱内的油全部放出。从主油箱最低点的油管处,开直径32mm的孔。由我们化学将所需的长度3米,直径32mm的无缝管,进行酸洗。从最低点引出一段直管,加装DN25mm焊接门。所有焊口采用氩弧焊接,并进行着色探伤。改进后使主油箱内没有死角,增加了滤油效果。

(8)提高运行操作水平及责任心,在变负荷工况下,加强轴封供汽压力监调。提高检修工艺,使轴封供、泄汽压力自动均能正常投入,且保持运行稳定,跟踪良好。

(9)化学油监督在油质进水量大时,每天都对主油箱进行放水,并及时提出油质报表,报送有关部门,并保持滤油机的正常连续运行,同时加强运行中主油箱定期放水以及化学油质检测工作。

(10)保持冷油器油压大于冷却水压,启停循环泵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冷却水压瞬间升高造成冷油器内部管件损坏,从而造成油中进水。在机组运行中,还应定期进行冷油器放水、放油检查,发现冷油器泄漏,应及时分析判断原因,确定异常设备后,尽快进行冷油器的切换、隔离工作。

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对油质的处理,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油中进水量也大大减少。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证,汽轮机油乳化程度,对油的使用寿命和机组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运行中不断摸索总结,对轴封系统结构形式以及滤油系统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将设备的进货、调试及安装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制造工艺、安装工艺等状态进行处理;并且在日常运行中,运行人员要认真执行运行规程及规定,在机组停机过程中正确的操作,减少气封之间的温差,避免蒸汽进入油中;化学人员要定期的对主油箱进行放水,水量较大时要及时联系投入滤油机,滤油系统要正确完好不留死角,对汽轮机油中进水都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减少油质乳化。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汽轮机油中进水问题必能彻底解决。

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摘要:汽轮机油中带水会加速汽轮机油的破乳化超标,严重时会危机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分析了汽封间隙、大排烟系统、轴封套、汽缸轴承室负压等可能引起油中带水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油中带水;轴封系统;汽封间隙;轴承室负压 山东鲁抗医药公司现运行的3台汽轮机组:1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型号为NG32/25,1989年杭汽产),1台背压式汽轮空压机组(汽轮机型号为NG32/25,1989年杭汽产,2000年由拖运发电机组改为空压机组),1台抽凝式汽轮空压机组(汽轮机为1997年杭汽产),主蒸汽进汽压力为3.2-3.6 MPa,温度为420-440℃,油系统中使用的是46号透平油。 3台机组油中带水现象在机组长期运行中特别在高负荷下反复发生,严重时可以从轴承室回油管视窗处发现附着于玻璃的水珠,微水含量曾达到273mg/L,大大超过标准,标准为<100 mg/L,当空气和汽轮机内的水蒸汽进入油系统后凝结成水,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由于油的循环运行被搅动油即被乳化,正常情况下乳化的油料可以重新分离成油和水,但乳化的油料被氧化后就变成永久性的乳化油,它将使润滑油功能发生问题,并导致调节系统各部件的腐蚀,严重时一些锈蚀物会进入调节系统导致调节系统部件发生卡涩而发生机组事故,为了能够避免油系统出现上述严重后果,加强了油箱的放水和滤油等,另外则是调低轴封供汽压力(对抽凝机组),从运行记录来看,母管供汽压力已经调低到0.019 6 MPa,低于机组正常运行时额定轴封供汽压力范围0.024 5 MPa~0.029 4 MPa,降低轴封供汽压力,同时也意味着减少轴封供汽量当机组调峰带低负荷时,高压段的工作压力会降低,轴封供汽量的减少使轴端密封作用削弱,空气会从低压缸前后,高压缸后三个方向进入汽轮机,真空将无法得到保证。 一、原因分析 1、轴封间隙调整过大造成漏汽。高压缸轴封(端部汽封)的作用在于阻止蒸汽沿着转子漏出,高压缸前后的端部汽封所承受的压差比较大,额定工况时调节级喷嘴处的压力为2.9MPa,对于11级后压力则为0.5 MPa,不但压差存在,而且为了不使动静机件发生碰磨,总要留有一定间隙,间隙的存在也必然要导致漏汽,漏汽量一般要达到总汽量的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汽轮机油乳化是指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和油的相互作用,导致汽轮机油中的水分子与油分子结合形成乳化油。乳化油的形成不仅会降低油的润滑性能,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危害。以下将详细介绍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汽轮机油乳化的主要危害包括: 1. 降低润滑性能:乳化油的形成会导致油膜破裂,降低油膜厚度,从而降低了汽轮机部件的润滑性能。这将增加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加速部件磨损:乳化油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酸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加速金属表面的腐蚀,导致部件的磨损更加严重。乳化油还会增加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加速部件的磨损。 3. 影响机械设备的热传导性能:乳化油会降低油的热传导性能,导致机械设备的温度过高,并增加零件之间的热应力。这将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加,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4. 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由于乳化油的形成,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增加,摩擦功耗增加。这将导致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增加。 为了防止汽轮机油乳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油中的水分:加强汽轮机的密封性能,减少外界空气中的湿气进入润滑系统。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及时清理油水分离器,保持油中的水分在可控范围内。

2. 采用高品质的润滑油:选用具有良好耐乳化性能的润滑油产品,优化润滑油的配方。润滑油中应添加合适的乳化抑制剂,以提高其抗乳化性能。 3. 加强油品管理: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变异,及时更换老化的润滑油,避免过度使用。定期清洗和更换油过滤器,保持润滑系统的清洁。 4. 提高设备的运行温度:合理调整汽轮机的工作温度,避免油中的水分分解为酸性物质。同时,可以采取降低环境湿度的措施,减少水分对润滑系统的影响。 5.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汽轮机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设备的密封性能和漏油情况。做好润滑系统的油水分离和冲洗工作,及时排除乳化油。 总之,乳化油的形成对汽轮机运行带来了诸多危害,但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治乳化油的生成,保证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

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油系统是用来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润滑油和向调节系统提供压力油的,在机组盘车时向盘车装置和顶轴装置供油。因此,汽轮机油质是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油质乳化会造成油系统腐蚀,机组部件发生锈蚀。同时,汽轮机油也将失去润滑、散热和调速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机组安全运行。 1 汽轮机油质要求 汽轮机油系统要求使用的汽轮机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成分。此外,油中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性能的有害杂质。 2 汽轮机油乳化原因 汽轮机油乳化一般有3个原因:水份、乳化剂和高速搅拌。其中水份是引起油品乳化的主要原因。汽轮机组运行中,由于机组的轴封不严、汽封漏汽、润滑油质量差、轴承箱及油箱真空度达不到等诸多因素,是导致汽轮机油系统中进水的主要原因。同时,机组的安装、运行等环节没有达到设备清洁度要求,存在污物、杂质等也将影响汽轮机油的质量。 汽轮机油和水的乳化与油品中添加剂性能也有关。汽轮机油中添加的抗氧剂和防锈剂大都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一端具有亲油性的非极性基

团,另一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亲水性能极性基团。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 当汽轮机高速旋转时,油和水充分搅拌呈乳浊液时,这些亲水的极性基团有了与水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就会与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从而通过这种物质的作用使水和油结合起来。因此,这时水就不能与油分离,即产生乳化现象。如果亲合力很弱,水与油就能分离。因而要求汽轮机油所加入的添加剂要保证并提高其质量,提高其抗乳化性能,降低或除去添加剂中亲水性能较强的成分,达到或高于汽轮机油标准规定的抗乳化性能指标。 3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 汽轮机油乳化给机组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轮机油乳化能使调节系统中滑阀及套筒等部件严重锈蚀,造成滑阀卡涩,降低了调节系统灵敏度,以至引起机组运行中甩负荷。同时,还可能破坏轴承处的油膜,容易造成轴承和轴颈的磨损。 2)、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妨碍油的循环,造成供油不足,影响散热,容易引起轴承烧瓦,有可能发生严重事故。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是保证汽轮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运行环境的原因,润滑油系统常常会受到水和污染物的侵入,对汽轮机的运行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将探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会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以下危害: 1. 润滑性能下降:水的进入会降低润滑油的黏度,使得润滑效果变差,从而增加轴承的摩擦和磨损。这不仅会导致轴承失效,还会增加机械部件的磨损,进一步影响汽轮机的运行效率。 2. 腐蚀和氧化:水和污染物的存在会加速润滑油中的氧化和腐蚀反应,导致润滑油的酸值升高。高酸值的润滑油会使得机械部件的金属表面受到腐蚀,严重时可能导致机械部件的失效。 3. 沉积物堆积:水和污染物在润滑油系统中容易形成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堵塞润滑油管道和过滤器,导致润滑油的流动性下降,甚至完全阻塞,使得润滑油无法正常供给到需要润滑的部件。 为了防止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提高密封性能:加强润滑油系统的密封性能,减少外界水和污染物的侵入。可以使用密封件、密封胶等措施修复或更换漏油的部件,保证系统的完整性。 2. 定期更换润滑油:根据运行环境和使用情况,制定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定期更换润滑油可以有效去除沉积物和污染物,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度,同时也可以及时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分存在。 3. 加装过滤器和离心分离器:在润滑油系统中增加过滤器和离心分离器可以有效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和水分。过滤器可以过滤掉微小的颗粒物,而离心分离器可以将水分和大颗粒物分离出来,保证润滑油的清洁度。 4.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润滑油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密封性能,及时修复漏油和清洗杂质。还要定期检查润滑油的酸值和黏度,确保润滑油的质量良好。 润滑油系统进水污染会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的危害,但通过加强密封性能、定期更换润滑油、加装过滤器和离心分离器以及定期检查维护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这种危害的发生。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汽轮机的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润滑系统来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而油乳化是指润滑油中的水和油混合形成乳状液体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对机器的运行产生许多危害。本文将从油乳化的危害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乳化的危害 1. 减少润滑效果:油乳化会使润滑油的黏度和润滑性能下降,无法有效地形成油膜来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并且无法对机器的关键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 2. 加速磨损:油乳化会导致机器内部摩擦增加,使机器的磨损程度加剧,从而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 3. 影响热交换效果:油乳化后的乳状液体易于吸附在机器的散热器和传热管道上,影响热量的传递效果,导致机器过热。 4. 产生腐蚀物质:在油乳化的过程中,水和油混合会导致氧化反应加剧,从而生成腐蚀物质,损坏机器的金属表面,加速机器的老化。 5. 增加能源消耗:油乳化会导致机器的摩擦增加,从而增加机器的功耗,使能源的消耗增加。 二、油乳化的防治 1. 加强油气隔离:通过对机器的设计和改进,加强油气隔离措施,防止水分进入润滑系统中,减少油乳化的发生。

2. 选用合适的润滑油:根据机器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并定期检测和更换润滑油,保证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控制水分含量:在润滑系统中,必要时加装水分过滤器和去湿器,控制水分的含量,防止水分进入润滑系统中,减少油乳化的发生。 4. 提高设备的密封性:提高机器设备的密封性能,减少水分的进入,降低油乳化的风险。 5. 定期检查和保养: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的工作状态,保养设备,清洗润滑系统,及时更换油品和过滤器,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6. 温度控制:控制润滑系统的温度,避免造成机器冷却不良或过热,防止油乳化的发生。 总之,油乳化会给机器的运行带来许多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通过加强油气隔离、选用合适的润滑油、控制水分含量、提高设备的密封性、定期检查和保养以及控制温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油乳化的发生,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模版

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模版 汽轮机油乳化是指在汽轮机运行中,机油因受到机组工况条件的影响,与水或湿气发生反应而形成乳状液体。乳化后的机油会丧失原有的润滑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危害。为了防止汽轮机油乳化的发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将从乳化的危害和防治模版方面,共____字详细阐述。 一、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 1.润滑性能降低:机油乳化后,其中的油液和水分散在一起,形成乳状液体。乳状液体的黏度较高,润滑性能降低,无法有效地减小汽轮机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导致汽轮机的寿命缩短。 2.泄漏增加:汽轮机油乳化后,乳状液体的黏度增大,容易通过密封间隙泄漏出来。泄漏的乳化机油不仅造成机组设备的污染,还会导致机组的润滑性能不稳定,进一步加剧设备的磨损和故障。 3.热传递性能降低:乳化机油中的水分子会在汽轮机的高温环境下蒸发,导致乳状液体的含水量增加。水的蒸发需要耗费大量的热量,因此乳化机油的热传递性能降低,导致汽轮机的热效率下降。 4.抗氧化性能降低:乳化机油中的水分子会加速机油的氧化反应,导致机油中的抗氧化添加剂消耗殆尽。机油的抗氧化性能

降低,容易产生沉淀物和酸类物质,进一步加剧汽轮机的腐蚀和磨损。 5.腐蚀和磨损加剧:乳化机油中的水分子和酸类物质会引起汽轮机设备的腐蚀和磨损。水分子在高温环境下蒸发会产生气泡,气泡的坍塌会对设备表面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剧设备的磨损。 二、汽轮机油乳化防治模版 1.优化机组工况参数:汽轮机的工作温度和湿度是导致机油乳化的原因之一。通过优化机组的工作温度和湿度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油乳化的发生。可以通过对汽轮机的换热器、燃气调节和均热装置等设备的改进,来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效率,减少机油的乳化现象。 2.提高机油的抗乳化性能:选择具有良好抗乳化性能的机油是预防油乳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选用机油时,应从机油的品牌、规格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汽轮机设备的机油,并定期检测机油的质量,确保其抗乳化性能符合要求。 3.加强保护屏障的建设:对机组的密封件和防护层进行加固,确保机油不受外界湿气的侵入。可以通过加密密封体系,对机组的密封件进行检修和更换,同时要加强机组设备的防水和防湿工作,确保机组设备的正常运行。 4.加强润滑油水分离设备的维护:加强对润滑油水分离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洗。润滑油水分离设备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 处理 摘要:在发电厂中给水泵汽轮机中,油中带水的问题经常出现,由于润滑油 中含水超标会直接降低润滑的效果,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严重影响油膜形成, 造成轴承损坏,同时是机组振动超标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对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 中进水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进水 在火电厂,给水泵组润滑油中常存在进水现象。润滑油的含水量超标会造成 油质变差、润滑油乳化、抗泡沫性能变差,进而产生乳化物和油泥。水分还会促 进润滑油氧化,使油的氧化安全性降低。润滑油氧化后,还会产生不溶性物质和 有机酸,在轴承通道及冷油器、过滤器、主油箱内形成胶质和油泥。另外,在机 组启动过程中,由于润滑油不合格而使给水泵组无法启动,会造成机组不能正常 带负荷,对发电量与机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分析给水泵组润滑油中进水 的原因并彻底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1轴端密封情况 1.1给水泵轴端密封工作原理 泵装有固定衬套注射密封水卸荷型迷宫密封,保证泵在运行时密封水不进入 泵而给水不泄露出来。冷凝水注射到密封腔室内向泵送水方向流去,在卸荷换内 与外漏的泵给水相遇,在那里由管子再连通到前置泵进口,只要密封水压力大于 前置泵进口压力,就不会从密封腔室里漏出热水。还有一部分水沿着迷宫密封泄 露经过U型水封到凝汽器。当泵在备用状态下,密封水可以进入泵内帮助泵冷却,可以防止热分层形成而造成变形。密封水水源采用本机组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 凝结水经过密封水调整门作为主泵迷宫密封冷却水源,以及到前置泵机械密封作

为动静环冷却水源。进入主泵轴封的压力水通过压力调整门控制密封水压力高于 卸荷水压力0.1Mpa。 1.2轴端密封异常运行工况 汽动给水泵油中进水一般发生在给水泵启动、停止过程中,并且与给水泵轴 端密封水的工作情况有关。当密封水回水不畅,或者无压回水排放量超过密封水 回水管路排水能力时,密封水回水室液位升高。如果液位过高,回水室呼吸器就 会冒水,同时部分回水就会越过水挡,进入密封水回水室与润滑油室之间的隔离 腔室,该腔室的排水管就会有水排出。当腔室内的水积聚较多时会沿转子表面流动,越过挡油环,进入润滑油室。当密封水回水温度过高时,密封水无压回水室 内汽化起压,回水室的呼吸器冒汽水。在压力作用下,回水室中的汽水越过水挡,进入回水室与润滑油室之间的隔离腔室。正常情况下,给水泵组润滑油箱排烟风 机一直处于运行状态,轴承润滑油室保持微负压运行,此微负压对隔离腔室中的 汽水形成抽吸作用。在自身压力及轴承润滑油室负压抽吸作用下,汽水就会沿转 子表面越过挡油环进入润滑油室,严重时轴承润滑油室的呼吸器会喷出汽水。 2润滑油中进水的原因分析 2.1密封水差压 给水泵密封水差压过高会造成密封水进水腔室水压升高从而进入轴承油系统;小机运行中密封水差压过低或中断也可能造成油中进水,因为密封水差压过低或 中断会造成泵体内高压水进入密封水回水腔室,经扩容后的高压水会产生汽化现象,从而使密封水回水腔室压力瞬间增高,引起汽水混合物通过油档间隙进入润 滑油系统。查阅历史曲线和就地检查泵体轴承检漏管的水流情况后,基本排除了 密封水差压不正常造成油中进水的可能。此外,机组启停过程中短时间确实存在 密封水差压不正常的情况,但不能解释油中持续进水的现象。 2.2密封水回水不畅 给水泵启动前做准备措施时,如果在密封水至地沟排水门未打开情况下进行 给水泵系统注水,压力水会进入密封室,而此时密封水无泄水回路,水就会沿轴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给水泵汽轮机组复杂的系统、结构,紧凑的设计及其运行操作控制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润滑油系统进水,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可能漏入油系统的水汽来源。本文探讨了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标签: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进水原因;处理措施 多数电厂都存在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中进水问题,含水润滑油进入汽动给水泵组轴瓦,可能导致轴颈处无法形成油膜,造成烧瓦,也可导致润滑油乳化变质,影响润滑效果,损害设备。 1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分析 (1)轴封漏汽。小机轴封供汽来自主机轴封供汽系统,每台小机都设置了一只调节阀,但轴封高压端和低压端未分开设置,而是采用同一组管道供汽。在机组负荷变化时,若调整不当,难免会有一端轴封发生窜汽,而且轴承箱是微负压,极易把泄漏的蒸汽吸入轴承箱内,导致润滑油水分超标。 (2)冷油器泄漏。冷油器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器。水侧和油侧之间采用橡胶密封,检修装复要求精度高。极易发生密封条压偏、错位,检修装复时密封条未清理干净。 (3)给水泵密封水窜水。设备长期运行,给水泵内密封衬套、导叶衬套和平衡鼓衬套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给水泵效率下降,内部泄漏变大,为了防止给水外泄,调高密封水流量及压力。轴承箱挡油环或者油封出现磨损,间隙值大于标准值时或者密封圈老化密封效果降低时,密封水极易顺着转轴流入轴承箱,导致润滑油水分超标。该因素是该机型润滑油含水量超标的主要因素。 (4)油封的影响。油封对润滑油含水量的影响往往是与轴封、密封水等因素息息相关。当油封与轴的间隙大于允许值时,因轴承箱微负压的关系,会导致其他含水介质进入润滑油系统,导致润滑油含水量超标。 (5)排烟风机的影响。每台小机润滑油集装油箱都单独设置1 台排烟风机,配套排烟风机流量为136m3/h,全风压762Pa。排烟风机出口管路都布置至汽机厂房顶部,对空排放。由于出口管线较长,整体垂直走向,当遇到气温较低时,排气管内烟气中水汽会凝结成水,倒流回油箱内,不仅影响润滑油颗粒度品质,也会导致水分超标。 (6)其他影响。除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细节方面也应引起大家重视。润滑油油箱顶部检修孔、人孔门、回油滤网盖板密封不良。油泵端面密封不良。轴承箱盖、轴承观察窗密封不良。上述方面,不仅会因油系统的微负压使空气中水分进入油系统,还会造成油系统颗粒度超标,润滑油发生渗漏等。

关于汽轮机润滑油进水事故分析及预防

关于汽轮机润滑油进水事故分析及预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某电厂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经过,剖析了汽轮机润滑油中带水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保证了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汽轮机;润滑油;带水;轴封 1 概述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主要供给汽轮机轴承、发电机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润滑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组是否能长期、安全的稳定运行。作为润滑油必须具备适当的粘附性和粘度,润滑油对于摩擦表面的附着力还必须大于润滑油本身分子间的摩擦力,这样两个摩擦表面在相互滑动时,每一表面上都带动着一个附着油膜,形成两个摩擦表面间液体摩擦,转子在高度转动使轴颈与轴瓦底部形成压力很高的油膜,支撑转子重量在轴瓦中滑动[1]。 轴封系统的主要向主汽轮机、给水泵小汽轮机的轴封供密封用蒸汽,并回收轴封漏汽和汽轮机调节汽门门杆漏汽。辅助蒸汽用于机组启动时的轴封汽源;一次冷再热汽源作为备用轴封汽源,用于在辅助汽源异常时做为汽轮机安全停机的轴封汽源;随着负荷的升高,当超高压缸、高压缸、中压缸的排汽量超过低压缸所需的供汽量时,超高压、高压及中压缸汽封漏汽给低压缸供汽,此时机组达到自密封。 本文以某电厂事故为例,分析造成汽轮机油中带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某公司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N1000-31/600/620/620 的超超临界、二次中间再热、单轴、六缸六排汽、十一级回热抽汽、单背压、反动凝汽式汽轮机。同时,该厂汽轮机为每个缸单轴承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对汽轮机油质的要求。 2事件主要经过 01;00 机组正在启动,给水泵汽轮机已冲转完成,给水泵汽轮机轴封回汽已正常回收至轴封加热器,准备投入大机轴封系统;

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不仅负责机组轴承的润滑和冷却,还负责机组的调速和安全任务。当汽轮机油中的含水量超过标准时,会危及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分析了密封间隙尺寸、密封压力、排出的密封排水、负压套筒、负压缸、负压轴承室、负压密封接头、负压排烟系统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汽轮机应用;油中带水;原因危害及预防;对策; 前言:一般来说,水分是指油中所含水的百分比。汽轮机油中的水分是衡量汽轮机油质量的重要物理化学指标。汽轮机油中的水可能导致油的模拟、油系统腐蚀和机组零件腐蚀。同时,汽轮机油失去润滑、冷却和调速功能,可能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讨论了水分对汽轮机油质量和机组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1原因分析 1.1均压箱调节阀动作不及时 对中型压力容器压力表和调节阀进行了8次现场调查,发现中型压力容器压力超过0.05MPa标准6次,但中型压力容器自主调节阀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准确调节压力中压箱压力过大,轴封压力过大,轴封间隙前水汽进入轴承箱,油中有水。通过调查发现调节阀严重腐蚀,无法自行调节压力。 1.2均压箱新蒸汽阀门关闭不严 压力平衡箱中的新蒸汽阀在启动和关闭时打开,以帮助组创建真空。涡轮正常运转时就会停止。但是,现有的新蒸汽阀未正确关闭,汽轮机正常运行时,新蒸汽泄漏到中压箱中,造成中压箱压力过大,使水汽进入前轴承箱,导致油中有水情况。

1.3轴封系统的设置不太合理 轴封接头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高压低压轴接头的供汽不协调,汽轮机轴接头的 供汽调整不正确。轴封泄漏量大,使得蒸汽油系统容易进水。前叶红色蒸汽轴接 头(末端蒸汽接头)的作用是防止沿转子泄漏蒸汽。气缸前端和后端的密封压力差 很大。不仅存在压力差,而且必须始终有一定的空间来避免摩擦和静态零件。间 隙的存在肯定会导致蒸汽泄漏,蒸汽泄漏量一般应达到总蒸汽量的0.5%。出于上 述两个原因,蒸汽很容易沿着转子进入轴承室,导致轴承温度升高,使油系统含 有蒸汽凝结的水。如果汽轮机前缸内轴封的供汽调节不当,轴封供汽将沿手柄进 入轴承室,可能导致油中存在水,从而导致油质量下降。由于蒸汽源位于轴端外部,因此新型蒸汽由蒸汽联合调节阀冷却。如果其压力调节不当,轴封的供汽量 将大于轴封,从而导致油中存在水。中压箱压力值调整不合理可能造成蒸汽接头 前后蒸汽泄漏过多。蒸汽接缝调整过大,前桥接缝的蒸汽泄漏压力会增大,进入 前桥箱体的蒸汽会增大。因此,中压箱压力和前后蒸汽联合泄漏蒸汽不能及时调节,蒸汽联合管道不能及时排出,漏油前蒸汽联合泄漏蒸汽进入机油。整体平衡 箱的工作压力约30kPa,组平衡箱的工作压力定为60kPa。因此,中压箱的工作 压力较高时含水量增加。 2汽轮机油内含水的危害 (1)当水与润滑油混合时,容易产生泡沫,堵塞油路,增加润滑油凝固点,不利于低温循环性能,同时可能减弱油膜的饥饿强度,降低润滑功能,并提供水 产生铁肥皂,对落到润滑剂中的铁屑作出反应,铁肥皂与润滑油中的灰尘、机器 斑点和胶水混合,产生油泥,积聚在润滑系统的油道和各种过滤器的过滤网中, 从而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当水与润滑油混合时,它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油模拟并 降低润滑性能。与此同时,硫和氯化离子在水中的反应以及硫酸和盐酸产生的润 滑剂,加速了润滑油的变质,导致润滑油失效。 (2)当水与金属硫化物、氯和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酸性物质,不仅 腐蚀成分,而且增加了油的酸值。机油含有水,导致调节系统堵塞和腐蚀,导致 汽轮机运行异常。例如,如果调速系统工作正常,则被称为切断压力变换器的坏 油手柄必须始终处于高压油切断与机油发动机之间的平衡位置。当转速降低或同

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油乳化是指在汽轮机运行中,机油中的油水混合物形成乳状状态。油水混合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汽轮机部件(如凝汽器、冷却器等)中 存在的冷却水与机油混合,也可能是由于机油中存在的一些杂质和水分相 互作用而形成。汽轮机油乳化的形成会降低机油的润滑性能,对汽轮机的 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冷却系统问题:冷却水在凝汽器、冷却器等部件中与机油相接触, 导致油水混合物的形成。 2.油水界面活性物质:机油中的一些杂质和添加剂可能与水分相互作用,形成乳状物质。 3.蒸汽泄漏: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蒸汽泄漏,导致机油中的水分进入冷却系统中。 4.操作不当:不当的操作方法,如过多的冷却水注入系统等,也会导 致油水混合物的形成。 对于汽轮机油乳化的处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更换机油:定期更换机油可以降低机油乳化的风险。机油的更换周 期应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而定,但通常应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更换。 2.提高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对于防止水分进入机油 中非常重要。定期检查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并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可以有 效预防汽轮机油乳化的发生。

3.清洗冷却系统:定期清洗冷却系统可以清除其中的杂质和污垢,减 少与机油的相互作用。清洗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清洗剂,按照操作指南进行 操作。 4.操作规范化: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合理控制冷却 水的注入量,避免过多的冷却水进入机油中。 在处理汽轮机油乳化问题时 1.检测水分含量:定期检测机油中的水分含量,可以预测机油乳化的 发生。一旦发现水分含量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进行化验分析:通过对机油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可以了解机油内部 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乳化现象。这可以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3.重视预防措施:在运行汽轮机时,要重视预防乳化问题的措施,包 括定期维护、保养,以及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汽轮机油乳化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会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定期更换机油、提高 冷却系统的密封性、清洗冷却系统等,以预防和解决机油乳化问题。此外,对于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操作规范化、定期检测机油水分含量以及进行化 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及解决措施

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及解决 措施 摘要:在给水泵汽轮机中,给水泵进水的情况经常出现,而给水泵润滑油中 如果水超标会对润滑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造成设备不能正常的使用,对 油膜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轴承损坏以及机组振动超标。基于此,文章分 析了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让水 泵的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关键词: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进水原因;解决措施 引言 汽轮机润滑油箱是确保机组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确保汽轮机润滑油箱安全 运行,就需要对其黏度、颗粒度、酸值、闪点、破乳化度、水分以及液相锈蚀等 指标进行检测,在这些指标中,水分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同 样也是其中最容易出现超标的一项指标。如果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的水分超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润滑效果,从而增加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导致设备的老 化程度加大,同时还会影响到油膜,对轴承产生破坏,从而引起机组振动等。在 启动机组的时候,机组也将无法带动负荷,从而对机组的发电量和效率都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分析润滑油系统进水的原因,并且对这种现象予以控制,是确保 各大电厂顺利开展生产作业的关键。 1、汽轮机润滑油箱系统介绍 1.1润滑油系统 一般情况下,汽轮机润滑油箱主要有加热器、阀门、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顶轴装置、盘车装置、冷油器、油箱、逆止门、油位指示器、事故油泵、排 烟系统、滤网、润滑油泵以及不同规格的检测仪器和不锈钢管道等部分组成。汽

轮机润滑油箱的作用以及功能主要是调节保安系统中的压力油以及给汽轮机发电机轴承供给润滑油[1]。 1.2轴封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箱的轴封系统所使用的是带有自动调节装置的闭式轴封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轴端汽封、加热器、供汽母管压力调整机构或管道组成的闭式轴封系统以及减温器等。轴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汽缸中然后对机组真空系统产生破坏;②避免蒸气进入到轴承座,使润滑油系统进水;③避免蒸气沿着高、中压缸轴端向外部泄气。在汽轮机调试以及运行的过程中,一旦没有对轴封系统进行很好的调整,此时,主机润滑油系统就会很可能出现进水[2]。此外,轴封系统中还设计了旁路自动调压装置,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如果机组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并且如果轴封供汽压力比较高,这时候就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此时的系统溢流阀门也会自动调大,因此,部分的轴封用气就会经过溢流阀而直接进入到凝汽器或者低加中去,以此来降低供汽压力,最终的压力值是最合适的值。但是,如果在机组低负荷运行过程中,轴封供汽压力比较大,就会使得流溢阀自动调小直至关掉。 2、汽轮机给水泵润滑油中进水原因 2.1给水泵密封水与泵内压力问题 ①正常运行时,给水泵进水压力与密封水压力不协调,水以沿轴向间隙进入轴承座造成润滑油中进水,造成给水泵油进水;②给水泵解列泄压时,随着泵内的压力是逐步降至零,但若密封水压力未及时调整与之相协调,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水窜入轴承座,造成油进水;③给水泵解列后阀门解列不彻底或存在内漏,使泵体压力无法泄到位零甚至升高,一旦密封水全停后,泵内的压力水就容易窜向轴承腔室,造成进水;④给水泵恢复备用时,随着泵内压力的不断升高,未及时投入密封水或未及时调整封水压力与泵内压力之相协调,也容易造成进水;⑤机组在变工况的情况下,除氧器压力变化造成给水泵的泵内压力变化,而未及时调整密封水压力,也容易造成进水;⑥若给水泵密封水压力与泵内压力相协调,

浅谈汽轮机油中进水原因、乳化危害及处理方法

浅谈汽轮机油中进水原因、乳化危害及处理方法 摘要:油中进水后将使润滑油产生乳化,乳化后的润滑油的粘度将会降低,轴 承中轴与瓦之间的油膜厚度减小,造成轴与瓦之间直接摩擦,甚至轴瓦烧损。 关键词:汽轮机油;乳化进水;危害处理 一、汽轮机油中带水的原因 1.1、轴封结构、形式、材质及检修安装质量问题: 我公司1号机组自投产以来,为减少汽轮机轴端漏汽造成的油中进水现象, 对轴封系统汽封片结构形式及材质均进行了多次的变更和改进。 1.2、滤油系统的设计布置问题: 1号机组在新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经过现场的实际考察,发现,在线滤油机 入口接入点,从油箱的底部引出,但实际上不是主油箱的最低点,离油箱最低点 还有200mm距离,使得油箱底部还有一部分油没有从主油箱出来,去滤油机。 这样就是化学人员在放水的过程中存在放水死角从放水量上看出(见表一) 1.3、其它问题: 汽轮机润滑油主冷油器在正常投运后,由于内部管材以及运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冷 油器内部发生泄漏。冷却水进入油侧造成油中带水。另外,在机组运行中滤油机运行异常等 原因,均可能导致油中含水量增大。在这里不再逐一分析。 二、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与防治 2.1、汽轮机油乳化的危害: 汽轮机油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汽轮机发电机轴承提供润滑油和调节保安系统的压力油。 因此汽轮机油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安全可靠性。例如,汽轮机油乳化给机组带来 的危害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1.1 一种液体只有同时具备适当的粘附性和粘度,才能作为润滑油,且润滑油对于磨擦 表面的附着力还必须大于润滑油本身分子间的磨擦力。若油质乳化,就使润滑油的粘附性不好,油对磨擦面的附着力不够,油膜受到破坏,转子轴颈就可能和轴承的轴瓦发生干磨擦, 使轴瓦烧损,机组强烈振动,甚至毁机。 2.1.2 汽轮机在运行中,汽轮机油乳化,其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妨碍油的顺畅流动,使供油不足,影响散热,轴承与轴颈处温度不能控制在规定值内,易引起轴承烧瓦事故。 2.1.3抗乳化度是汽轮机的重要指标,一般抗乳化度≤30min。汽轮机油乳化,将加速汽轮 机油的氧化,使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淀物,从而延长了汽轮机的抗乳化时间,亦即 恶化了油的抗乳化性能。(1号机破乳化度的上涨见表二) 2.1.4 汽轮机油乳化,将使调节、保安系统中的滑阀等部件锈蚀,造成卡涩,降低了动作 的灵敏度,严重时,还会引起调节、保安装置拒动。从而导致机组超速事故的发生。 2.2、汽轮机油乳化的分析: 水分、激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汽轮机油乳化。其中,水分的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 生乳化的主要原因。 2.2.1 汽轮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 2.2.2 油中溶有空气,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汽轮机运行中,因其油品 气化变质而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容易乳化。 2.2.3 汽轮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添加剂性能亦有关系。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 解于水,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就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增强了油水分离的难度,促 进油质乳化。 2.2.4 激烈搅拌。在汽轮机高速旋转时,油和水被激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上述

汽轮机润滑油带水的危害及处理对策

汽轮机润滑油带水的危害及处理对策 【摘要】汽轮机油中带水严重时,不但使油的润滑性能变差,降低调速和冷却散热等作用,甚至破坏油膜、增大磨擦,引起轴承过热,严重时会造成轴承乌金烧毁,轴颈磨损,而且会腐蚀金属设备、使危急遮断器装置生锈、卡涩,导致调速系统失灵等后果,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文章对汽轮机润滑油中带水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汽轮机;油中带水;危害;机理分析 汽轮机润滑油的主要监测指标有:粘度、颗粒度、液相锈蚀、水分、酸值、破乳化度、闪点等。其中水分是最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运行中汽轮机润滑油最容易超标的成分。 在大型火电厂,普遍存在给水泵小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现象。润滑油中含水超标会降低润滑效果,加剧设备老化,严重时影响油膜的形成,造成轴承的损坏,并且是机组振动超标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机组启动过程中,由于小汽轮机润滑油不合格,使汽泵组无法启动,造成机组不能正常带负荷,对发电量与机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分析汽轮机润滑油中进水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 润滑油带水的危害 1.1 恶化油质 当油含有较多水分时,则油的粘度降低,油的润滑性能恶化,在轴承中不能形成连续的油膜,降低了轴承的承载能力,甚至发生机械摩擦,使轴瓦、油温升高,油质加速恶化,轴瓦损坏。当油中有水时,则油的氧化物会与水化合,形成酸类,会对金属造成腐蚀,增加油中杂质,又进一步加速油质的恶化。 当油中有细小的水滴后,水分不易自油中分离出来,很容易产生泡沫,与回油相混的同时,进入油箱的空气也不易分出,影响润滑油的润滑作用。当空气混杂在油中,进入调节系统时,则由于空气会被压缩和膨胀,引起调节系统的晃动,调节性能会变得恶化。 为改进汽轮机润滑油的化学性能,经常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如防锈剂、抗老化剂、抗乳化剂等等,这些添加剂中有一些会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失效,并与水有一定亲和力,随排水排出,增加添加剂的使用量。 1.2 调节及保安系统部套锈蚀 当油中有水与调节系统和保安系统部套接触时,会引起部套的锈蚀,同时会引起部套的卡涩。 1.3 影响发电机绝缘 发电机的油中有水后,亦会进入发电机的密封系统,水汽化后,也会影响发电机的绝缘;同时会增加密封瓦的磨损,用油量增加,影响机组安全。 1.4 保安系统电磁线圈绝缘下降 在轴承箱中经常布置一些保安系统的电磁线圈/电磁式变送器,而轴承箱油中的水与电磁线圈相接触,则会破坏它的绝缘,可能会使保护等失灵,非常危险。 2 油中带水机理分析 2.1 轴封结构、形式、材质 高中压汽封片所接触的高温高压蒸汽,对其材质的要求极高;在高温下,如果汽封片材质过差,将容易产生脆化,在机组生产期运行中,高中压汽封片容易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原因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原因 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汽轮机的运行过程中,它承担着对汽轮机 部件的摩擦和磨损保护、协调门控和阀门动作等多种功能。因此,保证润滑油系统的正常 运行,对于保证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是影响其正常运行的一种常见故障。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的原因很多,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备故障 1.密封失效: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密封结构,例如油管、阀门、加油器等等,这些密封结构都是润滑油系统运行安全的保障。然而,由于长期使用,这些密封结构 的密封性能会逐渐降低,或者因为过度使用损坏,导致系统进水。 2.泵和管道损坏:例如,润滑油泵内的密封漏油或损坏、管道接口处漏水或腐蚀严重 等等,都会导致润滑油系统进水。 二、操作不当 1.加油不当: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加油要求比较严格,如超过容量、过低、过高,都 会导致系统进水。 2.排放系统故障:在使用汽轮机时,需要经常排放部分润滑油,而排放系统出现故障 也会导致润滑系统进水。 三、环境原因 1.气候原因:在潮湿的季节,气氛中的湿度大,导致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水被吸 收。 2.大气污染:空气中存在一定量的粉尘、异物等,这些物质随着气流进入到润滑油系统,会使系统进水。 3.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含量过高,土壤埋深不足,地面积涨,导致低层建筑物的润 滑油系统被水侵入。 总之,不同的地方、环境、使用条件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因此,在汽轮机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和维护润滑油系统,对于出现故障应该及时处理,保 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做好环境和气候的监测,降低环境原因对润滑油系统的影响, 长期保持系统的健康运行。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进水的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1、汽轮机油系统水分超标的危害 油系统中带水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有相当大的危害,当空气中和汽轮机内的水蒸汽进入润滑油系统后凝结成水,当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再被搅动油即被乳化,而透平油被乳化后能使调节系统中套筒及滑阀等部件严重锈蚀,造成滑阀卡涩,降低系统灵敏度,加重机组运行负荷。 同时,还会造成轴承和轴颈的磨损,引起调节系统和保安装置动作失灵或误动,严重时会导致机组超速甚至飞车。如果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就会妨碍油的循环,影响散热,造成供油不足,容易导致轴承烧瓦。汽轮机油乳化使汽轮机油的氧化加速,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积物,从而进一步延迟了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造成恶性循环。 2、汽轮机油系统水分超标的原因 1)、轴封系统布置不合理 ①、轴封间隙的调整的轴向分布的规律应该是外侧小、内侧大。因为轴封外侧端部距离轴承很近,转子、汽缸垂弧冷热态变化对轴封间隙影响很少,转子过临界转速时该部位的晃度小,不易发生摩擦。即使发生摩擦,由于距支点近,刚度相对大一些,不易因晃度巨增而造成弯轴事故,而轴封里侧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部分汽封间隙运行状态下的不确定度最大,为易弯轴的部位,为保持安全,应该调大一点。可见,汽封由于在轴封段的最外侧,调得小些对避免轴封漏汽会有关键性作用。

②、高压缸轴封(端部汽封)的作用在于阻止蒸汽沿着转子漏出。高压缸前后的端部汽封所承受的压差比较大,不但压差存在,为了不使动静机件发生碰磨,而总要留有一定间隙,间隙的存在肯定要导致漏汽,漏汽量一般要达到总汽量的0.5%。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很容易使该处的蒸汽沿转子进入轴承室,引起轴承温度升高,使油系统中带有由蒸汽凝结而成的水。如果汽轮机高压缸前段轴封间隙调整得不恰当,导致轴封供汽从该处沿轴颈流入轴承室,就可能导致油中带水,从而引起油质恶化。可见解决油系统中带水的问题关键是消除轴封漏汽。 ③、轴承附近的缸体结合面泄露的蒸汽。结合面包括:高压缸结合面、轴封套结合面。汽缸在受到快速加热和冷却时,尤其是汽缸端部靠轴封处,由于该部位的约束紧固螺栓跨距大,对汽缸的约束力明显弱于其他部位,所以最易发生变形,在靠近猫爪内侧凹窝处易产生蒸汽外泄,高温蒸汽冲刷到轴承箱上使油中带水。 ④、前、后轴封供汽联在同一根母管而引起供汽分配不均的问题。高压前轴封段共留有2个腔室,后轴封则留有1个腔室。高压蒸汽漏入前轴封第1腔室后被引入第2腔室抽汽加热给水。漏入前轴封第2腔室蒸汽与漏人前轴封第1腔室的蒸汽再与空气混合,被稍低于1个大气压的轴封加热器引走。由于供汽位置在轴端外侧,若它的压力调整不当可能使轴封供汽量大于轴封抽汽量而导致油中带水。2)、轴承室负压过大 轴承内回油产生抽吸,使得轴承室内形成负压,且主油箱上排烟风机运行时会使回油管内产生负压,增大了轴承室的负压,从油档空

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电厂汽轮机油乳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 策 摘要:汽轮机油又称为透平油,在汽轮机机组正常运行中,润滑油主要有密封、冷却和散热以及润滑等作用,运行中的机组轴封不严导致水、汽进入油系统 中的隐患做不到绝对避免,汽、水进入油系统会导致润滑油中抗锈蚀剂、抗氧化 剂损失,会造成润滑油加剧劣化,劣化产物多为环烷酸皂、胶质等,此类物质属 于乳化剂,具有腐蚀性;加之润滑油的破乳化性能较弱,在强烈的搅拌、高温和 流动条件下,润滑油发生乳化比较容易实现。此状态下油品乳化具有破乳化时间 不合格、外观和水分检测结果正常等特点。油品发生乳化后,润滑、散热冷却的 作用将有所下降,给运行的设备带来危害。 关键词:电厂;汽轮机油乳化;原因分析;处理 前言 汽轮机油在轴承与轴瓦之间形成一层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汽轮机油在其使 用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水分。抗乳化性能是评价汽轮机油抵抗与水形成 乳化液的一项指标。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好时可以将混入其中的水分快速分离开,并可以通过主油箱底部阀门放出。否则,油水无法分开,则在轴承的旋转搅 拌下使之形成乳化液,无法使润滑油形成油膜。在高速旋转下,会造成轴承温度 快速升高,油品酸值增加,加速油品劣化,腐蚀轴承等部件。因此,汽轮机油良 好的抗乳化性能是保证汽轮机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通常在处理润滑 油破乳化时间超出规范要求的指标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润滑油更换, 该方法需要停机处理,综合成本较高;另外是可以在机组无需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向润滑油系统注入抗乳化剂,达到使润滑油抗乳化性能得到提升的目的。通过对 润滑油全分析结果的判断,仅是抗乳化时间单个指标超限,可以通过补加抗乳化 剂的方法,使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得到改善。

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给水泵汽轮机组附属管道设计原因及所驱动设备为水泵等原因,在试运 过程及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常常发生油中带水的现象,时间一长造成油质恶化,影 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基于此,对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相应对策。 关键词: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给水泵汽轮机经常出现油中带水的现象,若油品监督不及时,还会发生油品 乳化现象,严重影响汽动给水泵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及专家共同分析,找出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的主要原因并能经过现场技术分析 及改进,有效地避免给水泵汽轮机油站油中带水的现象,保证给水泵及给水泵汽 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是确保汽轮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前提。 一、油中带水的危害 给水泵汽轮机内的水蒸汽进入润滑油系统后,油会被乳化,由此产生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使给水泵汽轮机调节系统中套筒及滑阀等部件严重锈蚀,造成滑阀卡涩,降低系统灵敏度,加重机组运行负荷。引起调节系统和保安装置动作失灵或误动,严重时会导致机组超速甚至飞车。 (2)如果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就会妨碍油的循环,造成轴承和轴颈的磨损,影响散热,造成供油不足,容易导致轴承烧瓦。 (3)使给水泵汽轮机油的氧化加速,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积物,从而进一步延迟了给水泵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造成恶性循环。 二、油中进水原因分析 给水泵汽轮机油中带水的原因主要是由设计安装和运行调整两方面的原因引 起的,而轴封供汽、漏汽及回汽系统的设计安装不合理或运行中调整不当是给水 泵汽轮机油中带水的主要原因。 2.1 轴封间隙过大 为保证给水泵汽轮机的经济性和防止轴封汽进入给水泵汽轮机的轴承中,轴 封处的间隙一般都较小,给水泵汽轮机高、中压轴封间隙正常为0.60mm~ 0.85mm,但为了避免在启停机过程中汽封及汽封的变形造成动静摩擦而大轴弯曲,在安装过程中,往往会把各级汽封间隙留得较大。汽封间隙的实际值大于设计值,使轴封间隙过大,造成漏汽量增加,各段漏汽管路排放能力不足,而使一部分高 压汽源(尤其是高压缸前后)漏入下一级,大量排放造成轴承室吸入大量湿蒸汽,使油中带水。 2.2 轴封漏汽回汽阻力过大,回汽不畅 给水泵汽轮机轴封系统的高、中、低压段的最外档漏汽并入到同一个回汽母 管被轴加风机从轴封加热器抽出,但回汽管道因为现场安装位置的原因,管道弯 头太多,阻力大过,特别是高压缸的前、后轴封漏汽和中压缸前轴封漏汽管由于 布置在高、中压缸下面,管道多,难于布置,回汽管布置成较大的凹字形,导致 回汽不畅;轴加风机排汽口设在除氧层上面,出口位置太高,再加上弯头多、管 径小等原因,又造成轴封汽排汽不畅。给水泵汽轮机轴封系统最外档轴封腔室压 力设计值为一6.3kPa,而在实际运行中轴封风机进汽口压力却常常在3kPa~8kPa 左右,导致最外档轴封腔室压力大大高于设计值。而在除氧层的轴封风机排汽口 又基本上看不到的蒸汽排出,由于回汽和排汽的不畅,轴封漏汽不能及时排出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