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心律平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比较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选取 2 0 1 5年 7月 ~ 2 0 1 6 年 2 月份期 间, 来 我 院接 受 治 疗 的心律失常患者 9 2例 , 采用 双盲 法 , 将 其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研 究 组, 每 组 心 律 失 常患 者 4 6例 。对 照 组 女 2 8例 , 男 1 8例 , 年 龄 5 1 ~7 4岁 , 平 均 年龄 为 ( 6 4 . 9 ±4 . 7 2 ) 岁; 研究组 女 2 6例 , 男2 0 例, 年龄 5 3 ~7 5岁 , 平均年龄为 ( 6 5 . 2 ±3 . 0 9 ) 岁 。针 对 对 照 组
失 常 方 面 明 显 优 于 对 照组 , 而且 临 床 好 转 率 高于 对 照 组 ,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0 5 ) 。结论 : 心 律平 与 胺 碘 酮 治 疗 心 律失 常 临 床 疗 效 对 比中 , 胺 碘 酮 治 疗 心 律失 常 明显 优 于心 律 平 。
关 键 词 : 心 律 平 ; 胺 碘 酮 ; 心 律 失 常
1 . 2 临 床 纳 入 与 排 除标 准 心 律失常患者符合 心律失 常疾 病 的各项 临床 诊 断标 准 ; 患者 均出现胸闷 、 呼 吸 困难 等 临床 症 状 ; 所 有 患 者 均 自愿 参 与
本次研究 , 并 签 署 了 同意 书 。 1 . 3 治 疗 方 法 对 照组 和研 究 组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均 先 给 予 医 院 常 规 治 疗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1 0 0 4 - 4 3 3 7 . 2 01 7 . 0 2 . 0 3 8
心 律 失 常 是 临 床 诊 治 中 一 种 常见 的心 血 管 疾 病 , 严 重 情 况 下 可 造 成 心 肌 肉严 重 缺 血 , 对 患 者 生命 安 全 造成 威 胁[ 1 ] 。 对此 , 必 须 加强 对 心 律 失 常 疾 病 的 临 床 治 疗 。 本 研 究 选 取 我 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 9 2例 , 采 用 双 盲 法 将 其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研 究组 , 对 照 组 心 律失 常 患 者 给 予 心 律 平 治 疗 , 研 究 组 心 律 失 常 患者则给予胺碘酮 , 具体 报 道 如 下 。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临床疗效

即开始给予心律平或胺碘酮静注到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 间, 时间。应用心律平 60min 内转复为有效, 胺碘酮 90min 内转 复为有效。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14. 0 进行数据 P < 0. 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收稿日期: 2011 - 11 - 10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n 25 25
选择我院 2008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 50 例, 以上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 以上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 25 确诊, 例, 男 14 例, 女 11 例, 年龄平均为 52. 3 ± 6. 4 岁; 其中无器质 预激综合征患者 2 例, 冠心病患者 2 性心脏病患者共 20 例, 例, 高血压患者 1 例; 伴有低血压患者 3 例。 对照组患者 25 例, 男 13 例, 女 12 例, 年龄平均为 53. 7 ± 5. 7 岁; 其中无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共 19 例, 预激综合征患者 1 例, 冠心病患者 3 例, 高血压患者 2 例; 伴有低血压患者 4 例。 两组患者在性 别、 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具有可比性。
05 ,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观察组转复有效率为 100% , 对照组转复有效率为 80. 0% , 观察组转复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 观察组转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见附表。 附表
第 20 卷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中国医学工程 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Vol. 20 No. 2 Feb, 2012
心律平和可达龙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心律平和可达龙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汪志刚【摘要】抽取74例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
治疗组采用心律平和可达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心律平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可达龙与心律平联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明显。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1页(P2239-2239)【关键词】可达龙;心律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作者】汪志刚【作者单位】天门市汪场中心卫生院,湖北天门4317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主要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心动过速,同时伴随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1]。
本次研究对PSV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可达龙与心律平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抽取74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4 例;年龄 47~82(60.7±1.5)岁;病程 1~8(3.1±0.7)年;治疗组男 22 例,女 15 例;年龄 49~83(60.8±1.4)岁;病程 1~9(3.3±0.6)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自然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吸氧、监护生命体征、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心律平,70mg/次,1次/d,计划疗程 7d。
1.2.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可达龙,150mg/次,1 次/d,计划疗程 7d[2]。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治疗效果、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于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20【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心律平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治疗前为(121.3±16.2)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为(117.3±13.2)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77.3±10.1)mm Hg、治疗后为(74.8±9.1)mm Hg;对照组:收缩压治疗前为(122.2±14.5)mm Hg、治疗后为(119.1±11.5)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76.8±13.5)mm Hg,治疗后为(73.1±12.2)mm Hg.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各临床指标均有好转趋势,且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109-110)【作者】于丽【作者单位】121300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内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对比分析 [J], 张华2.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J], 周和寅3.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 [J], 杨梅红4.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评价 [J], 赵洪晶5.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J], 蔡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胺碘酮在围手术期心房颤动中的治疗作用

2讨论
也给术后康复 期带来许多并发症 ,特别是心力衰竭。恢复窦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 定手术治疗时起 ,至与这次手术有关 性心律是控制心脏节律 、改善运动能力并减少栓塞危险的常 的治疗基 本结 束为止的一段 时间【。完善的 围手术期处理是 用手段 ,如无禁忌证应尽量将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 。心 电 】 I 手术 成功 的关键 ,能够将手术并发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甚至 生理研究及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 ,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 于没有,这其 中维持 良好的循环和呼吸功能是关键 ,心律失 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优于索他洛尔及心律平 ,他 不仅可 以抑制
1临床资料
1 1一般 资料 选择我 院 19 年 1 ~2 0 年8 . 99 月 0 6 月经治的3 例 1 3 评 定标 准 显效 :持续性房颤转 为并维持 窦性 心律或变 4 . 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 房颤; 围手术期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2 例 ,女 为偶有 发作 的阵发房颤;有效: 2 l例 , 2 年龄5 ~7 岁, 0 l 平均(6 .) 5 ±7 2岁。外伤清创缝合术2 例 无效 :达 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 . 5 7 .%) 例(4 7 ,无 效 4 例 ( .%) 5 9 ,骨折手术复位术 4例 ( 18 ,胃大部切除术 4 1 .%) 例 14结 果 显效 2 例(3 5 ,有效 5 1 . %) ( 1 8 ,结肠肿 瘤切 除术 l ( . ̄) 1 .%) 例 2 9o,食道 癌根治术 5 / 例 ( 18 , 1 .%) 总有效率 为8 .%。心 电图显示Q— 82 T间期有不 同程
5 】 ,使心肌组织暴露在 较高 的血药浓度下 ,故起效快 , 卒 中,因此心房颤动是 围手术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突发 浓度高【 的、 室率快速性心房颤动常常使 手术及麻醉终止或被迫延期 , 主要用于急症的治疗。而 口服胺碘酮 ,因首先与机体 中脂肪 组织结合 ,半衰期长、起效慢 ,但持续作用时 间较 长,适合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胺碘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种离子通道作用和β受体阻滞作用,几乎适用于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很多指南中为Ⅰ类推荐或是首选药物。
一、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房颤发生率高、危害性大。
近年来其致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已成为心脏病学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
房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但药物治疗仍然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线治疗。
房颤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心率、转复心律、预防血栓。
初步治疗策略为心率和心律的控制,胺碘酮在这些治疗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房颤心室率的控制(1)治疗的必要性:很多房颤发生时心室率过快而引发症状,长期持续的快速心室率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使心功能减退,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房颤的治疗首先要把心室率减慢。
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80%房颤的患者快速心室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静息心率达到60—80bpm,适量运动时心率达90~115bpm为宜。
(2)指南的推荐意见: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中,在控制心室率的治疗中,对胺碘酮的推荐意见如下:A.Ⅰ类推荐:无旁路的房颤患者,心衰时静脉注射地高辛或胺碘酮。
B.Ⅱa推荐:其他方法不成功或有禁忌症时,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心室率。
C.Ⅱb推荐:当单独或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洋地黄不能很好控制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心室率时,可口服胺碘酮。
房颤合并预激旁路前传时,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
(3)胺碘酮应用时的优势:A.70%的房颤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甚至心衰,其使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4倍。
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弱,兼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用药后在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故在最新指南中被作为Ⅰ类推荐。
B.指南中静脉注射地高辛也被作为I类推荐,但地高辛仅能控制心室率,无转复房颤的功能,而胺碘酮二者兼有,故优于地高辛。
因此,心衰伴房颤需要控制心室率时,应当首选胺碘酮。
C.房颤时的心室率取决于房室结本身特性及植物神经的影响,胺碘酮兼有β受体阻滞和钙通道阻滞的作用,不仅减慢房室结传导。
胺碘酮治疗房颤给药方案

摘要:房颤(房性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中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途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房颤会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减退,引起心房内血液瘀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对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胺碘酮的药理作用1. 抗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够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心肌细胞电活动。
2. 抗炎作用:胺碘酮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
3. 抗氧化作用:胺碘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三、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1. 初始剂量(1)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
(2)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一般每次体重5-10kg,给予胺碘酮0.1g;体重10-20kg,给予胺碘酮0.2g;体重20-30kg,给予胺碘酮0.3g;体重30-40kg,给予胺碘酮0.4g;体重40kg以上,给予胺碘酮0.6g。
每日3次,口服。
2. 维持剂量(1)成人:在患者耐受良好且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将剂量调整为每次0.2g,每日1次,口服。
(2)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一般每次体重5-10kg,给予胺碘酮0.1g;体重10-20kg,给予胺碘酮0.2g;体重20-30kg,给予胺碘酮0.3g;体重30-40kg,给予胺碘酮0.4g;体重40kg以上,给予胺碘酮0.6g。
每日1次,口服。
3. 给药途径(1)口服:胺碘酮片剂或胶囊剂口服给药,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静脉注射:对于病情危重、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胺碘酮的给药方法及剂量

胺碘酮的给药方法及剂量胺碘酮有顿服、口服及静脉注射三种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分成负荷量及维持量,但治疗时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不同临床背景的患者,用药剂量需个体化,在此过程中医生的个人经验将起很大作用。
所谓合理用药是指已被推荐的给药方法与个人经验完美的结合,最后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胺碘酮的顿服法胺碘酮的顿服法临床应用较少,相关资料与经验也少。
其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临床需要很快地转复房颤或控制心室率而采取临时服药的一种方法。
顿服法主要治疗偶尔发生的房颧伴快速心室率的事件,属于中度的紧急情况,当病情更为紧急时。
需要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
1.给药剂量胺碘酮顿服剂量为30mg/kg,例如患者体重60kg时顿服胺碘酮剂量1800mg,以此类推。
2.临床应用有些阵发性房颤患者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发作一次,发作时伴有一定症状,发作后用胺碘酮治疗容易转复为窦律。
对这种患者长期每日服药的方法显然不妥。
可以选用房颤发作后顿服胺碘酮的方法。
服用时患者常需住院。
在医生严密监护下完成一次性服药转复房颤的过程。
当多次采用顿服法转复房颤明显有效而又安全时,考虑该患者可以在院外自用胺碘酮顿服法转复阵发性房颤。
应用胺碘酮顿服法时,应排除患者存在以下疾病:病窦综合征、房室阻滞、束支阻滞、长QT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
3.临床评价对阵发性房颤不能自行转复的患者,胺碘酮顿服法转复房颤所需时间比口服法短,而对体重较大的患者。
这一剂量实际与推荐的口服剂量的上限已十分接近。
但目前临床顿服法应用较少,不能提供更多的应用经验。
二.胺碘酮的口服法1.适应证口服胺碘酮主要用于可以“择期”治疗的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但不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不需要紧急治疗。
2.给药剂量(1)负荷量:住院患者的口服负荷量1.2-1.88g/d,分次服用,直到总量10g后改维持量。
门诊患者的口服负荷量600mg/d,分次服用,总量达10g后改维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注射心律平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比较[關键词] 阵发性房颤;心律平;胺碘酮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主张尽快、尽可能复律,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尚无定论。
在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
本文随机对照研究静注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症状发作1~48 h的患者64例,严重心力衰竭、明显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率﹤60次/min的患者不入选。
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9.5(21~72)岁,转复前平均心室率138(112~170)次/min。
随机分为心律平组和胺碘酮组,各32例,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房颤的病因及平均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心律平组应用心律平70 mg于5 min内静脉推注,无效时每20分钟重复应用心律平35 mg或70 mg,总量达210 mg仍未转复者不再用药。
胺碘酮组应用胺碘酮150 mg, 10 min内静脉推注,1 h未复律者,再静脉推注75 mg后,继之以150~450 mg静脉滴注,速度为1 mg/min,最大剂量为675 mg。
两组均观察8 h,组间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心律平组32例中25例复律成功(78.1%),3 h内复律21例,3~8 h复律4例,其中,15例用心律平70 mg,10例用心律平105~140 mg,平均复律时间1.5 h。
胺碘酮组32例中22例复律成功(68.8%)。
3 h内复律11例,其中,8例用胺碘酮150 mg,另3例平均用300 mg;3~8 h复律11例。
胺碘酮平均用量525 mg;平均复律时间6.5 h。
两组比较,心律平复律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复律时间心律平组短于胺碘酮组(P<0.01)。
复律后心律平组平均心室律从治疗前的(142±17)次/min降至治疗后的(108±16)次/min(P<0.01)。
胺碘酮组平均心室律从治疗前的(145±19)次/min降至(102±15)次/min(P<0.01)。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药物副作用:心律平组2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窦性静止,2例出现恶心、呕吐;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低血压,2例出现呕吐,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时,通常采用电复律,但在非紧
急情况下常采用静脉给药复律。
传统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静注西地兰[1]。
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认为,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作用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且可造成电复律时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也不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及合并预激综合征者。
心律平具有较强的膜稳定作用,是一种速效、广谱的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
本研究表明心律平组复律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复律时间亦短于胺碘酮组,且上述剂量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向宁,邓光启.心律失常的用药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