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
房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房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房颤概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又称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英文名称:atrial fibrillation,AF其它名称:心房颤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黑蒙主要病因:器质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等重要提醒:持续性房颤可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血栓栓塞致残或者致死。
临床分类:1、按照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1)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3)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的房颤。
2、按照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1)器质性心脏病后房颤。
(2)局灶性房颤。
(3)多基因房颤。
(4)外科术后房颤。
(5)瓣膜病房颤。
(6)运动员房颤。
(7)单基因房颤。
3、特殊类型(1)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其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等。
(2)非瓣膜病房颤:指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等情况下发生的房颤。
(3)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
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较少应用。
(4)沉默性房颤:又称无症状性房颤,指没有临床症状的房颤。
二、房颤的发病特点三、房颤的病因病因总述: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以及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基础疾病。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7(014)002【摘要】目的: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50%)患者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调查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情况、合并症、用药情况、血生化学检查.除外既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或肿瘤病史患者.结果:持续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的中位值显著升高(1 018.0 ng/L比 137.9 ng/L,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01)、年龄(P=0.0004)、LAD(P<0.0001)是影响NT-pro-BNP的因素,而性别、体重指数、LVEF,房颤的病程和伴随疾病与NT-pro-BNP水平无关.结论:房颤类型,患者年龄和左房内径是房颤患者NT-pro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总页数】3页(P129-131)【作者】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左室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 [J], 高微;王宁夫;沈芸;叶显华;杨建敏;童国新;徐鹏;钟益刚2.血清醛固酮水平对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J], 苗明利; 徐峰3.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J], 毛善永;龚琳捷;陈婷婷;张蓓4.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J], 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5.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海洪;王海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房颤关系的研究

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房颤关系的研究于付生;史云霞;马欣;赵晖;苏毅;李秋霞;付宝;孙玉涛【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6(032)033【摘要】目的:观察房颤转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房颤中的作用。
方法: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其中药物转复30例,自动转复25例,电转复5例,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法检测BNP和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
比较转复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
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和hs-CRP 水平显著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 BNP 水平及 hs-CRP 浓度明显下降(P<0.05)。
结论:BNP、hs-CRP不仅是反映左心功能不全及炎性标志物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房颤动有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可以引起BNP及hs-CRP升高。
【总页数】2页(P139-140)【作者】于付生;史云霞;马欣;赵晖;苏毅;李秋霞;付宝;孙玉涛【作者单位】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区【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J], 郑黎晖;姚焰;吴灵敏;张奎俊;张澍2.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金壹伍;金振一;马兰;吕滨3.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的影响 [J], 许锦荣;陈玲;莫伟4.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内皮素-1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徐颖; 李广平; 倪燕平; 上官文锋; 闫贤良; 张煜5.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J], 刘新灿;陈晓玲;张正勋;朱明军;朱翠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225305_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NP、AngII、心肌酶谱的

药物与临床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NP、Ang Ⅱ、心肌酶谱的影响张春园1,刘志强21.邹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 273500;2.邹城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济宁 273500[摘要] 目的 探究厄贝沙坦+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 型钠尿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心肌酶谱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
对照组口服胺碘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均持续治疗1年。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房颤动发作情况、BNP 及AngⅡ水平、心肌酶谱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BNP 、AngⅡ、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采用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房颤发作时间、次数,降低BNP 、Ang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心肌酶谱指标复常,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 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厄贝沙坦;胺碘酮;心肌酶谱指标;炎症反应[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1(a)-0149-05Effects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on Serum BNP, AngII and Myocardial Enzym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ZHANG Chunyuan 1, LIU Zhiqiang 2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oucheng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Zoucheng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rbesartan+amiodarone on serum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giotensin II (AngII) and myocardial enzym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dmitted to Zoucheng People's Hospital from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miodaro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eatment with irbesartan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of which continued for one year.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NP and AngII levels,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dicators,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icators, incidence of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49%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493,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BNP, AngⅡ, 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isoenzyme (CK-MB), cardiac troponin T (cTnT),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01.149[作者简介] 张春园(1984-),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内科临床。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梧 州 5 4 3 0 0 0 )
( 广 西 梧 州 市 人 民 医 院心 血 管 内科
摘 要 目的 : 探讨心房颤动 ( A F ) 患者 血 清 白 细胞 介 素一 6 ( I I 一 6 ) 和 基 质 金 属 蛋 白酶 一 2 ( MMP - 2 ) 水 平 与 AF 的 关 系 。 方 法 : 选 取 2 0 1 3年 1 O 月至 2 0 1 5 年 1 2月 广 西 梧 州 市 人 民 医 院 心 内 科 收 治 的 9 8例 AF患 者 ( AF组 ) 作 为研究对 象 , 其 中 阵 发 性 AF患 者 4 6例 , 持续性 A F患 者 5 2例 , 选取年龄 、 性 别 与 AF组 匹 配 的 无 AF人 群 4 O例 作 为对 照 组 , 采用酶联免疫 吸附( E L I S A) 法 测 定 研究对象的血清 I L 一 6和 MMP 一 2水 平 ; 免 疫 比浊 法 测 定 血 清超 敏 C _ 反应蛋 白( h s — C R P ) 水 平。结果 : 持 续 性 AF组 患 者 血 清 I L 一 6 、 MMP - 2和 h s — C R P水 平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升 高 ( 均 P <O . 0 5 ) 。阵 发 性 AF组 患 者 血 清 I L - 6 、 MMP 一 2和 h s — C R P水 平 较 对 照 组 有 所增高( 均P d0 . 0 5 ) 。持 续 性 AF组 患 者 血 清 I L - 6 、 MMP 一 2和 h s — C R P水 平 与 阵 发 性 AF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P < 0 . 0 5 ) , 持 续 性 AF组 患 者 血 清 I L 一 6 、 MMP 一 2与 h s — C R P水 平 均 呈 正 相关 关 系 (r 一0 . 4 6 8 、 0 . 6 2 0 , 均P d0 . 0 5 ) , I I , 6与 MM P 一 2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前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c u r r i n g . H U A N G T i n g , Z HA O Q i n g — y a n , Y U S h e n g - b o , Y A N G B o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R e n m i n H o s p i t a l o f Wu h a n
网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3 — 2 — 7 1 4: 5 8 网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 w w w . e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4 2 . 1 4 2 1 . R . 2 0 1 3 0 2 0 7 . 1 4 5 8 . 0 1 2 . h t m l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2 6 5 9 ( 2 0 1 3 ) 0 1 — 0 0 3 8 — 0 2
U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 43 0 06 0,Ch i na Co r r e s p on d i n g a u t h o r :YANG Bo, E— ma i l : y y b bl 1 2@ y a ho o. c o m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c h a n g e s o f s e r u m l a d o s t e r o n e l e v e l s i n p a r o x y s ma l a t r i a l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 P A F )p r o —
房颤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时血浆NT-proBNP与EF值及心功能的关系

1308V〇l.31 No. 11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Nov2020•临床论坛•房颤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时血浆N T-proBNP与E F值及心功能的关系余仟[摘要]目的探究房颤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时血浆N -端脑钠肽前体(NT - 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 E F)值及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取60例2018年丨月-2020年2月住院治疗且出现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将 其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I级组、n级组、DI级组、IV级组,另将同时期入院体检的无严重心律失 常、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器质性疾病和心功能正常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浆N T- proBNP与L V E F值检查,统计对比对照组以及各心功能分级组患者NT- ProBNP水平以及L V E F水平。
结果 就n t- pr〇B N P水平从低到高分别为对照组、心功能I级组、n级组、m级组、IV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就L V E F水平对比来看,心功能异常患者L V E 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L V E F水平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N Y H A分级、N T-ProB-N P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 V E F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〇.05)。
结论N T- ProBNP水平是房颤患者心力衰竭诊断指标中特异性较强的一种,N T- ProBNP水平在房 颤患者心功能分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房颤;心功能分级;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 T-p r o B N P);左室射血分数(I.VEF)[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1434. 2020.丨丨.009心房颤动是心脏系统疾病中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症状,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〇〇〇万房颤患 者,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房颤的发病率也 在逐渐增加。
稳心颗粒结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血清MMP-9的影响

2 0 1 3 年 2月
F e b r u a r y . 20 1 3
稳心颗粒 结合胺碘酮对 阵发性心房颤 动患者 窦性心律维持 率及 血清MMP 一 9 的影 响
郑 启会 , 张相 斌 ( 重庆 市 江津 区中心 医 院 , 重庆 4 0 2 2 6 0)
『 摘要1 目的 : 探 讨稳心颗 粒治 疗阵发性 心房颤动 ( P A F ) 的作 用 及 其 机 制 。 方法 : 将1 0 0 例P A F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5 0 例, 对 照 组 口服 胺 碘 酮 治 疗 ,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 础 上 予稳 心 颗 粒 治 疗 , 治疗9 个 月后 观 察 两 组 患 者 的 窦 性 心 律
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 资料
2 . 1 . 1 对照 组
患者 在房 颤 发作 时给 予 胺碘 酮 f 杭 州赛诺菲安万特 民生制药有限公司1 口服 , 其用药流 程 为0 . 2 g / 次, 3  ̄ - , J d ; 治 疗7 d 后, 0 . 2 g / 次, 2 I .  ̄ J d ; 治 疗 l 4 d 后, 0 . 2 g / 次, 1  ̄ , / d , 长期 维持 。 2 . 1 . 2 治疗 组 患者 在对 照组治疗 基 础上 给予 稳 心
『 关键词1 稳心颗粒 ; 阵 发性 心 房 颤 动 ; 胺碘 酮 ; 基 质 金 属 蛋 白酶 一 9
『 中图分类号1 R 2 5 6 . 2 『 文献标识码1 B f 文章编号1 1 6 7 2 — 9 5 1 X ( 2 0 1 3) 0 2 — 0 0 3 6 — 0 2
心房颤动 ( 房颤 ) 是 临 床 最 常 见 的 心 律 失 常 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
【摘要】目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与临床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0
例非瓣膜性心脏病窦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以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
nt-probnp水平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 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成功复律患者,其治疗前血清
nt-probnp水平明显比治疗后高。
而没有成功复律的患者,其血清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成功复律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复律失败患者的低。
结论心房颤动会对脑钠肽的分泌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t-probnp
水平,对实施复律治疗的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56.8岁。
64例患者中33例冠心病, 13例原发性高血压, 15例冠心病伴有eh, 3例特发性心房颤动。
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非瓣膜性心脏病窦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51.9岁。
30例患者中16例冠心病,8例eh, 6例冠心病伴有eh。
1. 2 方法对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24h内,在其清晨空腹的状况下,采用卧位大于30 min后,在患者的外周静脉中采取2毫升血液;在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 h内对血液进行采取。
在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1~48 h内对其实施复律治疗,对于复律治疗成功的患者,在治疗后的1 h内对血液进行采取。
而治疗没有成功的患者,在其对普罗帕酮进行口服后的48 h 内对血液进行采取。
然后将标本放入非抗凝试管中, 3 h内在4℃以下以1000 r/min对其进行离心处理15 min,以对血清进行提取,然后放置在低温的冷冻管内,放在-20℃冰箱内进行保存, 15天内对血清nt-probnp的浓度进行测定。
1. 3 统计学方法本文资料均采用ibm 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数据应用 x-±s描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是(195.61±36.32)ng/l,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是(476.98±189.84)ng/l。
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
2. 2 复律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在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复律治疗,治疗成功患者在复律后的1 h内血清nt-probnp
由之前的(435.65±153.27)ng/l,下降到了(195.61±36.38)ng/l,可以看出复律后明显比复律前低(p<0.01)。
2. 3 复律成功与失败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复律治疗成功与失败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由结果可以看出,复律治疗前复律失败患者与复律成功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复律治疗后复律失败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复律成功患者的高(p<0.01)。
3 结论
脑钠肽(bnp)主要是由心室的肌细胞进行分泌,但是也有少量bnp是由心房的肌细胞进行分泌[3]。
使心肌细胞对bnp进行合成与分泌的因素为:心脏容量负荷的提升,导致心室的压力以及室壁的张力提升[4]。
而在分泌bnp的过程中会产生nt-probnp,其含量较为稳定,并且较高,有利于进行临床检查。
而通过研究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血清nt-probnp水平比窦律患者高。
而在服用普罗帕酮进行成功复律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但是没有成功复律的患者,其血清nt-probnp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成功复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明显比复律失败患者的低。
这就说明心房颤动对bnp的分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入院时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是复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5]。
参考文献
[1] 杨曙光,屈克学,孙晓云,等.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效果的价值.实用医药杂志, 2009,
12:3-7.
[2] 陈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效果的预测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5:145-146.
[3] 廖建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04:371-372.
[4] 郑和豪,方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qtc间期的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2,33:34-38. [5] 陈泳.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的检测意义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104-105.。